传统礼仪文化对中职礼仪专业学生的教育作用与实施
2024-06-20韩英
作者简介:韩英(1991,10-)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国家高级礼仪礼宾师,研究方向:礼仪。
摘要: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人性格和品格的集中体现,也影响了现代人们的审美。目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职礼仪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高尚的职业品格。首先,该文介绍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发展起源、对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及与现在礼仪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其次,从传统礼仪文化的行为、传统节日礼仪行为及传统礼仪文化的语言三个方面介绍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再次,强调了传统礼仪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教育作用,即提升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最后,提出了传统礼仪文化在中职礼仪专业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礼仪;礼仪专业;中职教育;教育措施;传统文化;礼仪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124-05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tiquette
HAN Ying
(Hez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Shandong Province,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character and character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affects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modern peop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social values, the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as a compulsory core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tiquette, can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social skills and noble professional character.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th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with current etiquette culture, then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from the language of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o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hat is, enhancing the students' character and improving their social ability; and finally describes the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tiquette cultu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etiquette; Etiquette maj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asures; Traditional culture; Etiquette inheritance
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人们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对于将要从事礼仪行业的中职院校礼仪专业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因此,探讨传统礼仪文化对中职院校礼仪专业学生的教育作用与实施策略,对于中职院校礼仪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传统礼仪文化的概述
1.1 传统礼仪文化的起源
传统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渐演化为农耕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通过规范行为和仪式来建立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群体凝聚力。传统礼仪文化的起源还与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祖先崇拜等相关。远古时期有神灵崇拜,人们认为,神灵的存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1]。因此,人们为了展示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便形成了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典礼,这些仪式逐渐演变为社会礼仪,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影响到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规范。例如:跪拜文化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源于祭祀时人们对“神灵”的膜拜,后世跪拜礼仪则逐渐被运用于君臣、父子之间。
部落、国家形成与发展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人们需要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因此,政权和统治者往往会制定一套礼仪制度,通过礼仪的规范和传承来塑造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例如:秦汉之际,跪拜、鞠躬等礼仪开始被规范,并且流行。另外,传统社会的分工也为礼仪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各个阶层和职业群体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礼节,这些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以及家族和师徒传承得以延续。
1.2 传统礼仪文化对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从社会稳定角度来看,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建立秩序和规范社会行为。在古代社会,人们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来表达尊重和敬意,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谐。例如:在亲友、长辈、上级面前,人们要行跪拜之礼,以示尊敬与恭顺。这样的行为规范和仪式成为社会成员相互尊重和礼貌待人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
其次,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和增进人际关系。在古代社会,通过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例如:在社交场合,人们会注意言谈举止、服饰仪态等方面的礼仪,以显示自己的教养和修养,并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友谊。礼仪的遵守还有利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夫妻关系、亲友关系等[2]。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可以减少误会和冲突,增加相互理解。
最后,传统礼仪文化还表达了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个人的行为规范起到引导作用。传统礼仪文化强调尊重、诚信、忠诚、孝顺等美德,鼓励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的传统思想理念对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3 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礼仪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某些要素。虽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和仪式。例如:在正式场合或特殊场合,人们仍然会注意穿着得体、言谈举止得体,以示尊重和敬意,并且仍然有一些特定的礼仪仪式,如结婚典礼、葬礼等。现代礼仪文化在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也发生了变化。现代礼仪文化注重包容和多样性,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例如: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人们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意愿,灵活和巧妙地运用礼仪,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适或冲突。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尊重和敬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在封建等级关系中,较低地位的人通常需要向较高地位的人行跪拜之礼,以示敬意和恭顺。这种仪式性的行为在传统社会被认为是符合礼仪的表达方式。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现代社会更注重平等,需要尊重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因此,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上下级之间的跪拜礼仪被取消[3]。人们更倾向于平等和自由的交流方式,关注彼此的观点,而不是地位的差异。
2 传统礼仪文化的主要内涵
2.1 日常礼仪文化的行为
2.1.1 跪拜、鞠躬
跪拜和鞠躬是古代社会中最为主要的两种礼仪行为,被应用于多种场合。在社交场合,特别是正式场合,跪拜和鞠躬被用来表达对长辈、上级或尊贵人士的尊重。例如:在拜访长辈或贵宾时,晚辈通常会向长辈或贵宾行跪拜或鞠躬的礼仪,以示尊重与恭敬。在一些文化中,朝拜和祭祀仪式是常见的,跪拜和鞠躬被用来表达对祖先或神灵的崇敬和感恩。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祖时人们会跪拜并献上祭品,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在悼念和葬礼期间,跪拜和鞠躬是人们表达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尊重和悼念的一种方式。参加葬礼时,亲友通常会跪拜或鞠躬,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在一些公务场合,跪拜和鞠躬可以用来向君主或重要官员表示忠诚。封建社会臣子或官员会在朝见君王时行跪拜礼,以示效忠和敬畏。
2.1.2 坐姿、站姿、行走姿态
坐姿:在传统礼仪文化中,传统坐姿通常要求人们保持端正而庄重的姿态。一般来说,坐姿应该保持稳定,背部挺直,不要靠在椅背上。双脚应平行放置在地上或是交叠放置,避免露出鞋底。同时,要注意避免翘脚或是露出裤袜等不得体的行为。坐姿要求礼貌得体,以示尊重其他人和场合的重要性。
站姿: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站姿要求保持端庄和笔直的姿态。双脚并拢站立,站立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直立,肩膀要自然放松,背部挺直,不要垂肩低头[4]。在与对方交流时,注重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于亲密或过于疏远,以表示尊重和礼貌。
行走姿态:在传统礼仪文化中,行走姿态也是被重视的。行走时,要保持得体、轻盈而稳定的步伐。步态应平稳、自然,不要摇摆或急躁。行走时,应注意避让他人,避免与他人相撞或碰撞。同时,保持端庄和自信的姿态,避免弯腰低头或者懒散的行走方式,以展示出礼貌和井然有序的形象。
另外,《礼记》记载了“趋礼”这一行为,即地位低下的人在面对上级时要低头弯腰,以小快步的方式行走,并且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说法,即不可以走在路中间,也不可以站立在门中间。
2.1.3 握手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握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礼仪行为,与现代社会的握手有着极大的区别。传统文化讲究等级,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肢体接触的行为。在传统礼仪文化中握手这一行为只能由长辈、君主或者上级发出,而下级、晚辈等不能主动与上级握手,否则就是僭越。握手也分为正式场合和私下场合,场合不同传递的含义也不同。在正式场合,握手行为传递的是亲切、安慰的含义。如《水浒传》中宋江打败方腊回京之后,由于损伤惨重,向宿太尉哭诉,宿太尉则与宋江握手并且将其搀扶起来。私下场合的握手则向下属传递了一种信任、赏识的含义。由于古代社会等级森严,上司在私下场合能够与下属握手,有拉近或缩小等级的含义[5]。如《三国演义》中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正在曹操一筹莫展之时许攸来投,“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此时的“携手”就是私下场合握手的表现形式。
2.2 节日文化中的礼仪行为
2.2.1 婚礼
婚礼是人们庆祝婚姻的重要仪式。婚礼通常包括迎亲、交拜天地、交换誓言、敬茶、喜宴等仪式。这些仪式都有其特定的顺序和程序,如新郎新娘要依次向双方父母行大礼,表示对对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为了迎合这种喜庆氛围,会有放鞭炮、欢呼、拦路讨要喜糖等平时看起来不符合礼仪的行为。
2.2.2 葬礼
葬礼是对逝者送行并表达哀悼的仪式。葬礼上首先要举行告别仪式,这是家人和亲友们向逝者致敬和告别的重要仪式,通常包括朗诵挽联、焚香、敬献花圈或纸钱等祈福环节。其次是殡葬仪式,殡葬仪式的具体形式因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葬礼期间家人和亲友们通常要穿上深色服装来示人丧。
2.2.3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春节在颜色上以红色为主,展现家庭开心、喜庆的氛围,在行为上又传承了祭祀祈福文化,会有焚香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放爆竹活动,在春节期间,人们经常放爆竹来驱邪和祈求好运。爆竹声送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贴春联,人们在门上贴上对联,以表达喜庆之情,对联的内容通常体现出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拜年,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串门,向长辈施礼。年长者给年轻人压岁钱,并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
从个体角度来看,在不同的节日要有不同的行为,婚礼上不可有哭闹行为;葬礼上则不可大声喧哗、嬉笑打闹。
2.3 传统礼仪文化的语言
2.3.1 称呼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人们注重对不同身份、年龄和地位的人使用不同的称呼。例如:封建社会时期下属拜见上司时要谦称“下官”,称对方为“大人”;去拜访客人时根据身份地位不同,称呼为员外、公子、先生等,在涉及对方家人时则以令尊、令嫒、令公子称呼;如果有师门关系,在学子中一般称为学长、在宗教中称之为师兄、道兄。总之,在称呼上要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2.3.2 问候
传统礼仪文化对问候方式也是十分注重的,人们通常在见面时以礼貌和亲切的方式问候对方。例如:在朋友之间古人常用“别来无恙”“近来可好”辅之以作揖的方式进行问候,同时也可以表达对他人健康和幸福的祝福。在正式场合涉及上下级关系时,则用“请安”“拜见”等,辅之以跪拜礼进行问候。
3 传统礼仪文化对中职礼仪专业学生的教育作用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作用可以帮助中职礼仪专业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品格。传统礼仪文化强调规范和仪式,在做事和交往中遵守规矩,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品质,帮助其学会遵守规则和约定。传统礼仪文化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学生在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过程中,会意识到对他人的尊重是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从而培养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信任关系建立在礼仪规范和仪式之上。学生可以通过礼仪赢得他人的信任,也可以通过礼仪对合作伙伴进行初步的人格判断。
传统礼仪文化对中职礼仪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强调关爱和帮助他人。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文化,能够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了解自己作为中职礼仪专业人士的义务和责任。传统礼仪文化强调真诚和守信等价值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积极影响。学生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起坦诚正直的品质。传统礼仪文化鼓励人们培养美好的品德,如谦虚、勤奋、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等[6]。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传统美德,能够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德观。
3.2 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传统礼仪文化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学习和实践礼仪规范可以帮助中职礼仪专业学生树立礼貌待人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这种礼貌的表现方式,包括用语文雅、待人热情、注重礼节等,可以使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传统礼仪文化注重的沟通技巧对中职礼仪专业学生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和表达的方法,如言辞的恰当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正确的面部表情等,可以提升其与他人交往时的沟通效果和交流能力。
传统礼仪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仪式提供了对应不同场合的社交规则和应对方法。中职礼仪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在不同场合下的合适举止和言行,如商务宴会、会议、婚礼等,从而提升学生在社交场合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传统礼仪文化包含丰富的礼仪礼节知识,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中职礼仪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礼仪规范。学生通过深入了解传统礼仪文化,可以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准确地判断和执行相应的礼仪行为,促进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4 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在中职礼仪专业中的实施策略
4.1 加强传统礼仪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
传统礼仪文化是伴随着祭祀文化而诞生的,与我国的历史传统、人文特色、重大事件等有着极深的渊源。加强传统礼仪文化的知识教学是提升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关键。设计系统完整的课程,包括传统礼仪文化的概述、历史背景、核心原则、行为规范和仪式仪仗等。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基础知识和深入了解两个模块,并循序渐进地讲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传统礼仪文化的经典著作、专业文章、学术论文、视频资料等,丰富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并促进学生对其内涵和价值的深入思考[7]。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礼仪文化的教学中。这种互动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并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小组项目、个人报告和综合实训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应用能力。
4.2 参观传统礼仪文化场所
通过参观传统礼仪文化场所,中职礼仪专业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参观活动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首先,确定参观场所,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传统礼仪文化场所,如宫殿、寺庙、陵墓、传统村落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礼仪文化的实际应用场合及培养学生的礼仪传承意识[8]。其次,安排参观行程,与场所管理方协商,安排学生参观的时间、路线和主题。参观行程可以包括参观主要建筑、了解历史背景、观摩传统礼仪表演或仪式,以及与专业人士互动交流等。
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场所的建筑布局、装饰风格、器物摆设等细节,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场所的历史意义、功能和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在参观场所时,组织一些实地实践活动。例如:在场所内参与传统礼仪活动的实践训练,穿着传统服装、学习传统舞蹈或乐器演奏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分享自身的观察和感受,讨论传统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感悟。
4.3 开展角色扮演,模拟礼仪剧情演练
通过各种场合的礼仪文化角色扮演,中职礼仪专业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文化能力。通过模拟和体验真实的社交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礼仪文化知识,增强自信和应变能力。角色扮演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礼仪专业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9]。教师要根据热门礼仪应用频率设计各种场景,如商务会议、婚礼、餐饮服务、机场,以及接待来访的外宾等。每个场景都对应着不同的礼仪文化要求和行为规范,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文化礼仪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不同的角色扮演任务。角色可以包括主持人、客户、宾客、服务人员等,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身份、责任和行为要求,参与者可以在不同的身份中体验和应用相应的礼仪行为。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例如:教师可以解释和示范适当的礼仪行为,如问候礼节、座次安排、礼物交换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礼仪规范。通过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各种社交情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提升自己在不同场合中的礼仪文化实践能力[10]。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进行反馈和评估。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改进意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礼仪文化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在中职礼仪专业的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交涵养和文化礼仪水平。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礼仪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由祭祀文化演变而来,到了先秦之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特且独立的社交文化。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研究,对于提升中职礼仪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与现实文化和学生专业进行结合,以更好地推动中职礼仪专业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舣璇.影视表演中的传统文化礼仪展现研究[J].喜剧世界(上半月),2023(10):111-113.
[2] 萧放.以优秀传统礼仪重塑当代中国文明[J].艺术与民俗,2023(3):57-62,85.
[3] 史晓婧,杨雷.浅谈传统礼仪文化元素对秘书接待礼仪的渗透及影响[J].办公室业务,2023(16):123-125.
[4] 孙冬玲.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实用性研究初探[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43(3):135-139.
[5] 杜云锋.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现状与路径研究[J].作家天地,2023(15):38-40.
[6] 邸玲.传统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及应用[J].安康学院学报,2023,35(2):54-57.
[7] 蔡晓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大众[N].河北日报,2024-01-16(2).
[8] 章红雨.重点项目进程加快传统文化普及续热[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1-15(6).
[9] 肖韵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
[10]林碧云.福建省泉州市蟳埔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