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对拼缀词的解释力

2024-06-20饶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

基金项目:2023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文献计量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可视化分析”(项目编号:SKYB2023002)。

作者简介:饶蒙(1995,1-),女,江西上饶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摘要:拼缀词是“语义合成”和“形式截略”二者统一的结果,是两种基本构词途径“合成构词法”与“截略构词法”结合的体现,并且有大量拼缀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最终在词汇家族中立足,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极具解释力的理论之一,能够较好地阐释拼缀词形成背后的认知机制及该类词的意义构建原理。文章以拼缀词“Brexit”为例,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该类词进行分析,展现出该类词形成背后的认知机制;在证明概念整合理论的解释力的同时,也展示了拼缀词的意义建构过程,为拼缀词的理解提供新视角,也略窥语言习得中词汇习得背后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拼缀词;合成构词法;截略构词法;认知机制;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026-04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o Blending Words

—A Case Study of the Blending Word "Brexit"

RAO Meng

(Faculty of Arts,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 Blending words are the result of "meaning blending" and "form clipping", which shows the combining result of two basic ways of word formation, "composition" and "shortening". Moreover, many blending words have with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finally gained a place in the vocabulary family, even occupying a pivotal positi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heori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n explain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behind the formation of blending words and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these words. Taking the newly-created blending word "Brexi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o analyze this kind of word, and reveal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behind the formation of this word class. It not only prove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but also shows the proces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blending words and offers a glimpse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behi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Key words: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Blending words; Composition; Shortening; Cognitive mechanism;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具有稳定性的特征,正是语言稳定性和规约性的特征使得人们互相理解成为可能。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又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它在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具备灵活性的特征——它时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语言变化的所有方面,词汇方面的变化——大量新词的涌入,尤为明显。

英语中新词的形成有多种方式,其中完全由创新构词法产生的词占其中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新词都是由旧有的单词作出一定的改变而产生,其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各种构词成分拼缀起来,可以称之为合成(composition);另一种是对当下现有的构词成分进行缩减,可以称之为截略(shortening)[1]。

拼缀构词法正是上述两条构词途径的统一体现。拼缀词最初纯粹是文字游戏的产物,因其符合报刊用语需简练这一要求,常出现在报刊用语中。因其在词汇中大量涌现,有许多拼缀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之后被保存下来而被认可为词汇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员。近年来有不少针对拼缀词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优选论视角下对拼缀词的探讨[2],以及对其语义生成模式的研究等[3],但缺少对拼缀词认知生成机制的探讨,这一探讨有助于揭示由两条基本构词途径综合作用产生的拼缀词背后的认知机制,对于理解语言习得中拼缀词汇习得的心理构建过程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文运用有关人类认知机制的重要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对因英国脱欧而产生的拼缀新词(以“Brexit”为例)进行阐释,一方面旨在验证概念理论本身的强大阐释力,另一方面展示这些词汇形成的心理建构过程,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语言习得中拼缀词汇习得。

1 概念整合理论

1.1 理论简介

概念整合理论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是以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提出来的,是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4]概念整合理论主要由四个或四个以上心理空间组成(主要看输入空间是两个还是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空间(input);通过提取出两个输入空间里共同拥有的、相似的抽象结构因而构建出来的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以及由两个输入空间中的相似部分一起投射到第四个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这三个相互影响的心理认知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个包含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的合成空间(blend)[5]。这四个心理空间又彼此连接、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合成空间本身又可以成为另一整合网络单元的输入空间,继续意义构建的进程[6]。该理论自诞生以来就颇受学者们关注。它的应用价值也在不同学科领域得以彰显。对于该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的前沿问题进行综述研究的有不少,其中王正元[7]的《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一文,就对学者们关于整合理论的空间维度、整合机制、分割与极化等许多问题的探讨方面进行了整理。此外,朱文静[8]、程梦[9]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对同素逆序词和网络委婉语进行了分析;龚小琪[10]采用概念整合这一理论视角对公益广告中的隐喻进行了深入探讨;石园园[11]从概念整合视角针对新闻漫画中的隐喻进行了研究;张翼、常晅[12]对该理论中的意识与情感展开了探讨。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包括词汇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视角)也与许多研究视角相互融合。

1.2 理论核心内容——概念整合网络

概念整合网络是概念整合理论中的核心内容,Fauconnier & Turner[13]指出其基本类型有四种:单纯网络(simplex networks)、镜像网络(mirror network)、单域网络(single-scope network)和双域网络(double-scope network)。

在这四种整合网络的基本类型中,第一种类型即单域网络最为简单,单域网络中的一个输入空间有一个空白框架,另一个输入空间不包含组织框架,只包含正好可以填充前一个输入空间空白框架的具体元素。镜像框架中的两个输入空间有着一个共同的架构,因此四个心理空间中大部分内容都相同,而且相对来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比较容易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形成。不同的组织框架存在于单域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里,而其中只有一个框架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并在其中运作,形成一个新的、内设层创结构的合成空间。

上面四种基本类型的概念整合网络中只存在四个空间,而事实上,Fauconnier & Turner提出过不局限于四个心理空间的多域复合网络(multiple blend network)。正如上文所说,经过整合得来的合成空间本身又可以作为再次整合中的输入空间与另一个输入空间共同作用形成新的合成空间。这种概念整合网络的经典例子之一有汪少华、樊欣[14]《概念隐喻、概念整合与语篇连贯》一文中对于一则商业报道的分析。该篇文章将第一个合成空间作为第二次整合的两个输入空间之一,阐释了该商业报道中语篇意义构建的连贯性。

2 概念整合理论对拼缀词意义构建的解释

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一则由澳大利亚、美国经济学家Justin Wolfers带着戏谑口吻发布的关于“新版本”的英国脱欧社交媒体帖子里的拼缀词(e.g. Departugal, Italeave等)进行分析,阐释其中的意义建构过程,主要以“Brexit”为例。

2.1 拼缀词的生成机制

拼缀词通常由至少两个原形词构成,原形词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是构成合成词语义的基础。在拼缀词合成过程中,原形词与原形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周启强、白解红据此将拼缀词归纳为四个基本类型:简单赋值式、概念合并式、概念变异式、双关复合式。其一,简单赋值式拼缀词的语义合成过程中,一个输入空间为结构输入空间,另一个空间包含正好可填充入该结构的具体元素,可称之为值输入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相互兼容,共同作用产生出该拼缀词的意义。其二,概念合并式拼缀词中的原形词来自不同的输入空间,但在这不同的输入空间中有相似的部分,该相似的部分可形成映射关系。其三,概念变异式拼缀词与概念合并式拼缀词不同,前者通过一个输入空间将构成该拼缀词语义的基本框架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另一个输入空间将与合成空间中基本框架相异的元素投入合成空间中,来形成一个特别的概念范畴。其四,双关复合式拼缀词语义的合成会涉及多域复合网络类型的概念整合,比较复杂。

本文分析的拼缀词属于第一类——简单赋值式拼缀词。也就是该拼缀词(Brexit)语义合成中的一个输入空间为包含抽象的句法关系框架的结构空间,另一个输入空间为恰好可以填入前一个空间的值空间。其意义只需要通过该词的词类关系框架与相关参数之间的映射而形成。

2.2 拼缀词截略的认知机制

拼缀词的产生,除了语义的合成以外还有形式上的截略,这样才能够使其语义上合成、形式上简洁的特点得以彰显,这一特点可以看作概念整合理论中“扩展”作用的结果。在“扩展”作用中,比如“Brexit”一词,在英国脱欧这一背景事件之下,人类大脑自然就会将“Brexit”一词中的“Br”和“exit”拆分开来想像成“Britain”和“exit”。拼缀词的截短法与语音编码邻近性想象紧密关联,其中包括书写邻近性想象与语音邻近性想象。本文所分析的“Brexit”一词,可看作是由书写邻近性想象与语音邻近性想象综合作用的产物。

3 概念整合理论对于拼缀词的实例分析——以“Brexit”为例

本文分析的对象,就合成类型而言,属于简单赋值式拼缀合成;就截略的认知机制来看,是书写邻近隐喻与语音邻近隐喻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难看出,拼缀词Brexit是由两个原形词“Britain”和“exit”语义合成以及形式上截略而来。在第一次的整合中Brexit与Britain共有的信息为前面的两个字母,该拼缀词又包含了整个的单词“exit”,这样的截略法在英国脱欧背景知识的完善(completion)下,很容易引起人认知机制中的语音编码邻近性转喻想象。因此,在“Brexit”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所要表达的完整形式“Britain”+“exit”,但此时我们只得到了它的完整形式,该拼缀词的意义还不够完整,因此还需要第二次语义层面的整合。

在语义层面的整合中,输入空间1为“结构输入空间”,输入空间2为“值输入空间”;类属空间是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句法关系框架。在“exit”一词的句法结构中包含着至少两个论元——施事与地点,即“Subject exits from someplace”。值输入空间所提供的元素有“Britain”和“EU”。

此时,将值输入空间的元素填入结构输入空间的句法关系框架中得到拼缀词“Brexit”的完整意义“Britain exits from EU”(“英国从欧盟里出来”),即“英国脱欧”。此意义并非完全由输入空间提供,而是“组合”“完善”“扩展”三个认知心理过程互相作用后产生。“Brexit”意义构建过程的整个多域复合网络如图1所示。

图中的多域复合网络是在对“Brexit”一词进行分析时,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展示理解该拼缀词背后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对于和脱欧相关的其他类似拼缀词(Grexit, Departugal, Italeave, Fruckoff, Czechout, Oustria, Finish, Slovlong, Latervia, Byegium, Germonely)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分析来研究其背后的认知机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拼缀词背后认知机制的分析,以及对其相关语义构建的探讨,有助于阐明新创拼缀词的语义形成过程,同时也揭示了语言习得中拼缀词类习得背后的认知机制。

4 结束语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一则社交媒体帖子中的新创拼缀词进行分析,展示了该词意义构建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就合成类型而言,其属于简单赋值式拼缀合成;就截略的认知机制来看,其是书写邻近隐喻与语音邻近隐喻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本文也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概念整合实在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拼缀词所能证明的只是该理论在词汇的某一层面的解释力,对于该理论在其他层面解释力的证明还需要以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料进行验证。此外,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该词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语言习得中拼缀词汇背后的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1] 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178-183.

[2] 范诗思.优选论视角下英语拼缀词素序限制性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1: 1-73.

[3] 官俊君,丁越扬.报刊英语拼缀新词语义生成机制新探[J].文化学刊,2020(10): 171-174.

[4] FAUCONNIER G, TURNER M. 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C]//GOLDBERG  A. Conceptual Structure, Discourse and Language.Standford:CSLI Publication, 1996:113-129.

[5] 温伟力.概念整合理论对中介语分析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2010(3):36-40.

[6] FAUCONNIER G, TURNER M.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 1998(2):133-187.

[7] 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6):65-70.

[8] 朱文静.概念整合理论下外向型汉英词典中同素逆序词的释义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3:1-136.

[9] 程梦.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委婉语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3:1-64.

[10]龚小琪.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中美视频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的对比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3:1-94.

[11]石园园.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脱贫攻坚”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1-59.

[12]张翼,常晅.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之反思:以概念整合中的意识与情感为例[J].语言学研究,2023(1):98-110.

[13]FAUCONNIER G, TURNER M. The Way We Think: Conc- 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120-135.

[14]汪少华,樊欣.概念隐喻、概念整合与语篇连贯:以一则商业报道为例[J].外语研究,2009(4):24-29.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习得与小学英语教学
多模态语言体验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及其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论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大学生英语学习资料库的实践探索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基于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词汇教学策略
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