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储能专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

2024-06-19周卫民王坤李建科安百钢李泽维时迎迎徐桂英李莉香靳瑞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研究生教育

周卫民 王坤 李建科 安百钢 李泽维 时迎迎 徐桂英 李莉香 靳瑞发

摘 要:研究生跟随导师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通常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获得想法并通过自己的科研验证其正确性。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工科领域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能够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校企联合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可以为从事工科领域研究的师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对提升研究生教学及科研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科技大学与鸡西市唯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为例,对如何建设实践基地,最大程度发挥实践基地在研究生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正在建设中的实践基地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储能专业;研究生教育;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5-0047-03

在储能专业领域,昨天大家还在谈论锂电池,今天钠离子电池就成了热门话题。2023年为钠离子电池的元年,刚一提出,2024年初台湾辉能就实现了固态电池的量产。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变化,储能领域的企业对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技术人才有强烈的需求。研究生教育对助力我国的科技发展、进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如何应对储能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正成为储能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课题。高校通过与储能企业展开密切的校企合作、建设高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鸡西唯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鸡西唯大)是黑龙江省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石墨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碱性电池导电剂、氧化石墨烯等负极材料的生产制造。该企业具有先进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应的电池中试组装线。这为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有限,企业良好的配套设施为从事储能专业研究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场所。

辽宁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辽科大)与鸡西唯大自2017年起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辽科大全面参与了鸡西唯大的企业技改项目,与企业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为了进一步深入双方的校企合作,在加快辽科大储能专业的相关技术转化落地的同时,双方决定共建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自2020年开始建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深入建设的各个发展阶段。本文针对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实践基地的后期发展、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 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内容

1.1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工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导向,把辽科大与鸡西唯大实践教学基地建成一个具有一定服务规模、专业实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储能人才实践教学基地。通过1~3年的建设,组建一支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编写兼具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开发和建设多个任务驱动、设计合理、职业能力锻炼价值高的实训项目。

研究生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学习,提升他们的应用研究能力,使其成为应用研究型科研人才。加速学校相关科研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使实践基地兼具高技术孵化器的功能。通过解决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校储能专业的整体科研水平,促进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基础的省级、国家级平台建设。

1.2 研究生实践基地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使从事新能源领域教学和科研的教师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及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生的研究课题,解决工科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严重乖离的问题。

通过在实践基地进行相关技术的中试放大,解决学校的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践基地也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技术成果进行中试转化放大的平台,解决了研究生课题与实际应用严重偏离的问题。

解决研究生入职后适应期过长的问题。由于研究生在校从事的科研工作与实际的应用有较大的差距,以至于很多研究生入职企业后需要较长的学习及适应期。通过实践基地的实训,在校研究生可以积极地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及新技术研发的工作,为在校研究生熟悉企业、适应企业提供较好的平台。从而使研究生毕业入职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大幅缩短其入职后的适应期。

1.3 研究生实践基地实施内容

(1)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作为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坚持走出去,通过安排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学习,让教师们了解电极材料的实际生产流程、电池的组装工艺,积累和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采取积极引进的方式,让鸡西唯大的高级工程师担任现场导师,给研究生开专题讲座,通过对实际生产工艺的讲解,使学生对电极材料的中试生产放大的难度有足够的了解。

(2)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由于储能专业为新兴的专业,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这一方面急需相应的教材。同时需要开发适合在基地教学的课程,这就要求学校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如,学生在实践基地实习时,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岗位要求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培训,专业教师可将培训的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所以针对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必要重新审视储能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践课程开发要落到实处,学校的课程要和企业无缝接轨。例如,将整个电极材料的制备流程引进课程教学中。

(3)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鸡西唯大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具体包括正极材料制备实训室、负极材料实训室、流程控制系统实训室、电池组装等实训场地。在校研究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训加深对电极材料生产工艺的理解,并对企业技改及技术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学校好的科研成果在实践基地实行转化落地。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在校师生可以重新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研究,可以更为细致地优化研发的成果,并使其最终实现落地转化。

2 具体的实施方案及研究方法

2.1 实施方案

(1)查阅相关文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1-9]。查阅资料表明,与储能专业领域实践基地建设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参照一些研究的基础上,独自进行研究生实践基地的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通过具体项目推进驱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企业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实践基地展开的项目要有非常强的实战性,在基地实施的项目必须具有非常强的转化前景。只有这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才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实践基地的项目。围绕着项目的落地转化也可以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双方围绕着项目进行讨论交流、寻找落地转化过程中的不足。在定期的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及研究生的科研素质。

(3)加快相关教材的编撰。储能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由于相关的案例及研究较少,可参考的教材几乎没有。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储能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编撰适合本校师生的教材及实训手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编撰教材,也可以把企业在生产实践中非常好的经验吸纳进来。通过相关教材及实训手册的学习,使研究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了解现场,有益于研究生迅速提升自己对企业的适应性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应用型研究的科研水平。

2.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毕业生所在企业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的反馈意见对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改进。对正在实践基地参与项目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们的意见反馈中获得实践基地建设改进的意见。

(2)总结归纳法。以讨论会的形式,校企双方定期坐下来讨论研究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训及项目的进展状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通过企业参与的集中讨论会,对完善校内的科研,提升校内科研的应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3 成果及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实践基地建设实施一年以来,通过参加实践基地的实训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使研究生们对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电池的组装工艺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课题是否具有应用前景能够给出独立的判断。教师们也能够从课堂走进企业,对企业的技改及技术需求有了更新的认识,使他们的科研课题与实际的应用更加接近,良好地解决了工科的教学科研与现场严重乖离的问题。

不足之处,由于在校师生有课时的要求,师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基地参与实训及科研活动。改进办法为学校在研究生课程的课时设计上要尽量向研究生实训倾斜,适当增加研究生实训课时,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及技改的密切结合也会使研究生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更广阔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上来。

实践基地的宿舍建设上存在不足,由于鸡西唯大与学校的距离较远,师生在企业的实训需要住在企业的职工宿舍。但现有宿舍的容纳量十分有限。因此,为了能够满足更多的师生参与实践基地的实训的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建设新的宿舍。

4 结语

储能专业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与电极材料的实际生产工艺、电池组装线密切接触的平台。加深了在校师生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的理解。通过学校的技术成果在实践基地的中试转化放大,使研究生对科研从高校实验室走向企业的难度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在实践基地深度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研发项目,对于编撰高质量的储能专业课教材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生实践基地为解决高校的研究生教学、科研与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严重脱离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发展研究生实践基地,也会全面推动高校科研在应用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云华,陆梅,郭丹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2):250-251.

〔2〕王永斌,邵杰,伍亚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02):210-212.

〔3〕吕雁琴,雷红兵.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39(20):124-125.

〔4〕李立民,黄春蕊.翻译实践基地建设之项目管理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4):257-258.

〔5〕杨玉,黄丽静,景晓娜.基于协商共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9):85-90.

〔6〕陈野,吴呈珂,刘旭坡,等.融入“三自教育”和“合作教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2,8(09):69-72.

〔7〕郑思聪,李涛,张丽丽,等.轨道交通领域校内科研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装备安全科研实践基地为例[J].大学教育,2023,12(19):17-20.

〔8〕高杉,梁德东,刘静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2):70-75.

〔9〕徐昭峰,徐松岩,毕德广,等.推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0):196-198.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研究生教育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企业生产力系统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
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的探索与改革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