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高质量发展技术分析与评价

2024-06-19张立华王春林王英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技术赋能智能技术乡村振兴

张立华 王春林 王英杰

摘 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工科人才是目前乡村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是乡村农业振兴、产业振兴还是经济振兴、环境建设等,都离不开工科专业人才的参与。智能技术为高校培养乡村振兴工科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媒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对此,为了提升高校的工科人才培养效果,主要对乡村振兴与智能技术的本质进行分析,对智能技术在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功能优势进行探究,立足乡村振兴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导向,提出智能技术赋能工科人才培养的技术方法,提出工科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式,通过人才培养、评价,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智能技术;技术赋能;工科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5-0043-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尤其是具备工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才,他们是乡村最稀缺的人才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不少高校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发展,乡村地区缺少工科人才、致富能人、技术骨干,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校作为工科人才的培养场地,本身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的使命,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主动完善人才培养方法,为乡村地区输送高素质、应用型的工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高校培养工科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契机。高校积极利用智能技术赋能工科人才培养工作,更有利于为乡村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工科人才。

1 乡村振兴与智能技术的概况

1.1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国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建设。《意见》指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目前,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实施的战略任务,其中,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难点,如何在乡村地区建设人才队伍,尤其是青年人才队伍、工科类与科技类人才队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1.2 智能技术

所谓的智能技术,实质上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泛称,包括了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然成为新时代智能技术的代表,是目前教育界、技术界关注度最高的技术,也是应用面最广、优势功能最显著的技术[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通过数字教育全面支撑学生学、教师教、学校管各环节,高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工科人才,需要主动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能技术赋能工科人才培养,展现高校担当[4]。

2 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应用维度

2.1 建设智能化教育与管理综合平台

乡村振兴背景下,智能技术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赋予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智慧化特征,不仅降低教师教学与管理难度,而且提高高校育人工作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关联度[5]。从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培养的技术应用维度来看,核心是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计高校专用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依托智慧教育管理平台,完善高校工科类各专业的课程模块、学生学分管理模块等,如在平台设计时,纵向完善“应用型示范课管理”“劳动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档案归集”“教师赋能方式”等几大模块,横向对每一个纵向模块进行子要素延伸,如“应用型示范课管理”,需要分设出应用型示范课线上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研等。通过构建智能化教育与管理综合平台,为后续的工科人才培养夯实技术平台基础。

2.2 完善乡村振兴导向育人评价要素

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培养,除了聚焦育人要素外,更需要聚焦育人评价,从教育教学的理论机制来讲,教育实施与评价本身有机联系,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高校完善育人评价要素,瞄准乡村振兴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完善育人评价指标。同时,完善教育管理的评价要素,包括“育人方案”“思政融入”“劳动教育实践评价”“知识能力评价”等。应对学校工科专业现有的育人评价机制进行革新,增加能够体现乡村振兴话题的评价要素占比。另一方面,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培养,要重视智能技术本身在育人评价中的作用发挥,如依托于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发挥其强大的数据挖掘与运算分析能力,采集真实客观、全局精准的数据,探寻数据间的潜在逻辑,为教学改进提供决策材料,助力课堂教学评价的高效精准开展。

3 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应用实践

3.1 大数据分析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针对性打造应用型示范课

大数据是智能技术的主要代表,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收集、分析、了解乡村振兴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便于高校根据乡村振兴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打造能够体现出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导向的应用型示范课[6]。例如,大数据技术具有海量信息、数据的传输、加工、处理与自动服务功能,它可以解决人们在信息利用上的时间不对称、数据分散等问题,满足人们对信息利用的需要,提高信息利用率。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校所在省市的乡村地区发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率、综合素质要求维度等进行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全国各地乡村对工程类、计算机类等工科人才需求率高达70.36%左右,大多要求工科出身人员能够满足“种养加”产业、乡村建设需要,对工科人才的能力要求大多集中于具备现代农业技术、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能、具备信息咨询与管理能力等方面。高校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乡村地区对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相应的课程建设依据,对工科专业课程进行调整,规划设计能够符合乡村振兴建设中涉及的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模块的课程单元,增强学生学习内容的导向性。

3.2 利用移动互联与乡村展开联系,组织学生参与乡村劳动实践

移动互联技术作为智能技术的一部分,为人们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媒介。高校为乡村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除了要完善课程内容外,也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课,要让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社会实践,发挥专业知识与本领,进行能力磨炼,也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乡村的了解,为他们今后走向乡村岗位、服务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例如,高校与当地的各个乡村村委会、乡镇政府等进行联系,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线上的交流沟通平台,聚焦学生到乡村岗位实践的议题,做好日常的沟通[7]。各个乡村地区及时通过线上平台将本地区的乡村振兴人才扶持与引进的新政策、乡村产业与岗位需求信息等上传于线上平台,高校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相关信息获取,根据乡村地区的需求,设计好每学期的大学生下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乡村劳动实践,学生通过乡村劳动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乡村的情感,实现了思想教育、情感激发,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给乡村地区输送了青年大学生力量,解决乡村地区建设的人才需求。

3.3 通过数字技术搭建教管平台,对学生学习进行专项化管理

若想鼓励学生走向乡村岗位,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要给学生讲情怀、讲思想,乡村岗位还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自愿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对此,高校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搭建起教育管理平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乡村实践、学习规划等进行智慧化管理,将乡村岗位、人才吸引政策等进行集中管理,与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机关联,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5G技术等打造学校的智慧教育管理平台,平台上完善学生在校学习、校外学习的学分档案,探索建立学生个人数字学习档案,完善学分银行制度,推广在线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机制,畅通学习者通过跨校学习、在线学习等积累学分的渠道。将搭建的智慧教育管理平台融入日常的工科专业教学中,如,学校课堂教学,将学生理论学习的考核学分上传管理平台;乡村实践学习,将学生在乡村实践中的学习评价结果进行学分转化,通过平台进行管理等。学生就业实习时,优先根据学分积累,向他们推荐乡村岗位优质资源,给予学生扶持,保障学生学习与未来走向乡村建设通道的畅通。

3.4 以人工智能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

高校培养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归根结底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非动动笔杆子、耍耍嘴皮子,而是要真正利用好人工智能建设智慧化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专业课,增强学生们对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掌握,例如,通过人工智能(AI)收集、汇总、处理与生成有关乡村振兴话题的“大思政课”优质教育资源,收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讲话,收集能够反映乡村振兴、传递乡村情感的思政教育素材等,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乡村文明教育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三全育人”机制建设上推动思政小课堂连接“三农”事业大课堂。立足广阔天地、胸蕴乡土情怀、肩担振兴责任,讲好“大思政课”里的乡村振兴,引导青年学子于课程学习中体悟“三农”发展、于脚踏乡土中传承耕读文化,使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文明的时空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厚植耕读传家知乡愁的家国情怀[8]。

4 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应用评价

4.1 聚焦乡村振兴工科人才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不仅要做好工科人才培养工作,还需要开展好育人评价,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对乡村振兴工科人才要求进行分析,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如工科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评价,理论学习成绩(100%)=专业课程理论(25%)+思政课程理论(25%)+选修课理论(25%)+乡村振兴主题课程理论(25%);实践学习成绩(100%)=下乡实践表现(25%)+乡村岗位实践得分(25%)+企业岗位实践(25%)+校内实践(25%)。重点将学生乡村实践、乡村振兴有关的学习列入评价指标中[9]。其中,理论评价环节,对学生乡村振兴主题的理论知识掌握,主要评价学生们在“大思政”课中乡村情感、责任意识、乡土情怀等形成情况,在专业理论课中评价对现代农业技术、乡村数字技术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度。实践环节,重点评价学生们在乡村实践中的综合能力表现,包括专业技能运用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等。

4.2 利用智能技术开展人才评价,推动人才评价手段革新

智能技术在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培养评价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人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增强育人评价的有效性。通过人才评价,为后续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依据,例如,将人工智能赋能于课堂教学评价,可通过教室内安装的摄像头采集师生声音、面部和姿态信息,分析课堂语言、课堂行为与课堂情感,获取学生注意力、掌握程度、互动情况等学习情况,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智能评价[10]。如此开展的优点:一是能使课堂回归自然状态,得到可信度更高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二是通过对每名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与分析,为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针对每名学生的精准的量化数据。

5 结语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产业建设、环境建设、经济建设等都离不开工科人才的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工科人才,指导学生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是每一所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智能技术应用于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工作中,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果,降低人才培养的困难与阻碍。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的培养,核心是高校应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的教育教学平台,以数字化教育平台为载体,完善线上的专业课、思政课、劳动教育课、社会实践课等,面向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与实践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知识、训练能力、展现作为,为学生们毕业后走向乡村岗位施展才华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美中.人工智能背景下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1+X”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2):110-113.

〔2〕高琴桃,张颖,刘昭强,等.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路径——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农业与农机,2023,47(04):32-33.

〔3〕陈梦宇,申倩.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9(20):65-68.

〔4〕杨月坤,查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04):629-639.

〔5〕王安民,田耕,汝海丽,等.“三区”人才科技计划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实践探索——以平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例[J].甘肃农业,2022,36(04):96-98.

〔6〕程亮.新农科视角下基于乡村振兴建设需求的“农科+法学”与“法学+农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8):84-87.

〔7〕何孟璐.科研院校对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的科技支撑分析——以广州市“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为例[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06):16-19.

〔8〕徐海祥,王正云,李志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19(01):104-107.

〔9〕沈静丽,黄启章.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助力应用型人才发展路径——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3):279-282.

〔10〕陆柏阳.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培养路径探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三下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8):136-137.

猜你喜欢

技术赋能智能技术乡村振兴
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
短视频发展的七个法则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空间与限度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关于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