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企业生产力系统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
2017-01-17赵萍
赵萍
摘 要:从本源来看,生产力的组成是由劳动资料和劳动能力者两者之间相结合而形成的自然改造能力,而企业生产力则是企业劳动者与企业劳动资料两者间相结合产生的企业创造力。个人生产力是企业生产力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企业生产力动力的根本。带动个人生产力、协调企业内部组成单元间的关系以及确立明确的企业生产力发展方向都受生产力控制的影响。因此,发展企业改革的重点则是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高效人才,强化调控企业生产力。
关键词:企业生产力;校企联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0-2
0 引言
提高企业生产力,寻求适应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挖掘潜在高素质的企业人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符合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校企联合选拔人才的模式,符合当下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必要方法,通过企业和学校两者间有效结合,实现两者间的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互补,同时为企业挖掘可塑性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地发挥双方的资源共享,为提高企业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企业生产力和校企联合两方面进行了浅析。
1 生产力系统构成及主要因素
1.1 生产力系统构成
生产力系统即生产力要素,经过一定比例或者不同的形式相结合而产生的整体功能。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分为独立实体性、渗透性、准备性以及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构建。
1.2 生产力系统主要因素
生产力系统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劳动资料属于物质要素,在企业生产力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企业劳动者是否具备熟练的劳动技能与生产经验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快慢[1]。所以人的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局限于产品或专业领域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显得尤为激烈。而劳动资料和劳动能力者间互相作用时,能够影响自然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条件以及物质资料,其中企业生产力的生产工具也是影响其条件之一,是衡量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参照标准。
2 企业生产力系统下校企合作的意义
开展校企联合活动意义重大。首先,为企业广纳人才提供了捷径,方便企业选拔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减短实习时间,能够快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其次,企业和学校两者间无缝对接,有效地避免人才盲目择业的问题,造成人才流失的损失[2];最后,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教学设备设施不能及时跟上新兴技术发展的脚步频繁更换,则不能使教学技术技能与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达到同步水平,而开展校企联合恰恰弥补了这样的不足,同时也降低了学校的经费开销。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学习,实现了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相辅相成的目的,也完成了企业发展生产力,寻找“准上岗人”的最终诉求。
3 基于企业生产力系统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途径
3.1 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即企业与学校两方合作,建立共同的教学内容计划,高效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单位也可到校内对学生进行企业化知识的讲解,同时,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单位中体验进修,教师在对企业不断变化的新型技术知识进行学习后,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新制定,将企业发展的新型工艺融合在教学内容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所学技能更加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在其毕业后即可轻松的投入工作中去。通过校企联合,企业也可向学校提供实习场地设备等便利,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进行实操,从而实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2 订单式培养
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即校内学生已成为该企业单位的职工,但学校仍会继续管理,此时企业也会参与该学生的管理工作,联合学校为“订单学生”制定共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有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指导人员来共同完成,定向的培养适应企业用人标准的上岗人员。用人单位会根据企业内部的人员配置需求,和学校之间签署用人订单以及培养人才的相关协议,专门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章程,让定向培养学生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合理性。学校在面向学生招生的同时也可将企业冠名,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更能吸引专业爱好的学生积极参与,解决了毕业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充分实现了教学内容和企业发展需求同步,注重实效性教学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发展企业生产力具备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基地+定岗实习模式
近年来校企联合的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两者都致力于培养“准上岗人”为其宗旨,建立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培养专业素质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为高质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先到企业实习,让他们对企业的环境和生产流程以及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经过在企业环境的体验,学生们会带着体验过程中的疑问返校继续学习,强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明确了他们的学习方向,自此在进行定向的教学,为他们解惑答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我约束和自觉学习的意识,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通过在校期间所学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使其具备了一些实战技能。可在下一学年度安排合理时间让学生再进企业见习,进行岗位实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随即加强对不足之处的补救措施。
最后,在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考核通过者在下一学年度再次进入企业进行定岗见习。与此同时学校可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进辅导管理,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培养计划。通过以上模式的训练教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准上岗人”,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师频繁与企业相互沟通期间,可以强化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3.4 企业设立导师带徒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见习期间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针对学生入企见习的特殊阶段,可以和企业骨干导师建立师徒关系,由一个导师带4-6个学生,避免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劣势,详细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让学生和导师之间零距离沟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第一时间和导师沟通,扎实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导师也可在工作过程中观察每位徒弟的工作强项然后对其备档,以备日后学生正式入职时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同时导师也可以指出徒弟工作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培养其养成专业细致的工作习惯。企业对参与教学培训的导师予以发放津贴补助,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4 发展校企联合办学的工作策略
在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应综合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实力,并对合作伙伴进行详细的分析考察,了解合作企业的运行态势和设备设施等是否有资质建立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在开展校企联合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对人才不同的需求应建立不同的合作形式,对预期效益及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对技术经济应进行细致的评估。对校企联合项目制定合理的应对管理机制,其中机制中要包含合作前期、中期、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制定解决方案,进而避免企业和学校间在教学内容和实际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学生就业的不良影响。在合作前期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与合作伙伴,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开展。在合作过程中把控项目发展的进程、双方合作的默契程度以及合作成果,保障双方的合理要求都得到满足,最终使得合作成果能够发挥其本身最大功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企业生产力,人才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校企联合工作的开展能够高效地选拔出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必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界专业人士共同探索研究,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带动。发展校企联合项目,对学生的发展前景、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家的经济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于志晶,刘海,岳金凤,等.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21):10-24.
[2] 林卫国.开展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13,02(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