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4-06-19刘久香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睡眠障碍应对方式心理干预

刘久香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泰安市精神病医院确诊并收治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结果:护理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2组各项评分均有改善趋势,其中观察组睡眠质量、应对方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05)。结论: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方案可改善其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帮助其调整恢复健康情绪状态,进而减轻抑郁情绪对于生理状态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值得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  心理干预;抑郁症;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应对方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orders  LIU Jiuxiang

(Shandong Tai′an City Psychiatric Hospital,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order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orders were treated at tai′an city psychiatric hospital,between February 2019 and February 2019 was 2021.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ing addition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mental status,sleep quali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HAMA were lower in both groups after the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than before.The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After nursing,there was a trend of improvement in each score in both group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leep quali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order can improve their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state and help them adjust and recover their healthy emotional state,thus reducing the impact of depression on their physiological status and disease on the quality of sleep.He is worth our study and borrowing money.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are; Depression; Sleep disorders; Sleep quality; coping style;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ilton Anxiety Scale;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中图分类号:R473.74;R338.6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2095-7130.2024.03.038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人们在遭遇精神打击时可能产生这样的情绪,若长期处于负面精神状态未得到及时干预则可能导致抑郁情绪加重,进而诱发诸多躯体症状,此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抑郁症被定义为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状态欠佳,躯体症状加重,可能出现思维、感知、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会交往和生活[1]。抑郁症患者在面对生活中各种事件时往往会呈现出消极的态度,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的状态,对现实生活失去信心,严重的则会出现自残、自杀、伤人等不可控行为,危害他人与社会的安全。抑郁症治愈难度较大,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调整后恢复精神状态,但也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再次陷入抑郁情绪中,疾病的以上特征也会增加患者的内心负担,进而加重其消极、抑郁、焦虑等情绪,对疾病治疗产生反作用[2]。当前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但长期用药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再加上缺乏对患者内心需求的关注,整体治疗效果并不好[3]。对此,医师提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深入分析其内心想法和心理问题,并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解决抑郁情绪的源头,发挥患者自身积极情绪价值,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本文选取6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泰安市精神病医院确诊并收治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1±0.24)年;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41±6.28)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8±0.24)年;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38±6.2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诊断;2)知情并同意参与该研究;3)年龄在18岁及以上;4)无语言、认知神志障碍;5)临床资料齐全。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合并神经系统疾病;3)合并其他心理疾病;4)长期接受激素治疗。

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1)不配合本研究;2)依从性较差;3)自愿退出本研究。

1.5 护理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患者入院时应主动与其沟通,以温和亲切的态度为其介绍门诊流程,询问其姓名、病史等基本信息,并将以上信息填入病例电子档案。治疗过程中由护理人员为其讲解抑郁症与睡眠障碍相关知识,提升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与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应根据病房管理要求保持安静的环境,调整温湿度,保证空气流通,尽可能为其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康复环境。指导患者治疗期间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方案,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类食物,在睡眠方面鼓励其合理作息、充足休息,并在睡眠时遮挡光线、播放轻柔音乐,提高其舒适度。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药物作用原理以及服用注意事项,每次服药后需观察患者反应,确定其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针对存在抵触情绪者可采用肌注、静脉注射等方法给药。观察组增加心理干预:1)认知干预,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生活保持消极、悲观的态度,缺乏对自我价值与能力的认同,无法从自我行为中获取自信或积极反馈,进而产生疲惫、厌倦的心理。针对此,护理人员应从专业角度引导患者重新认知自我,结合其过去的生活经历肯定其存在的价值,纠正其错误的自我认知和定位,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世界,主动接纳自己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逐渐恢复正常的认知能力与精神状态。2)制定思想重塑方案,护理人员应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其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使用科学工具评估其心理状态,综合多种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3)多途径护理,医院应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围绕患者打造轻松的环境或情景,鼓励其吐露自己的心声,为其负面情绪提供发泄口,同时可采取激励法、榜样力量、沙盘游戏等多种方法探知其内心,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医院可开展抑郁症专题讲座或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与家属参与,分享更多心理治疗的病例与知识,消除患者的疑虑,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能够激发其同理心,进而开放自己的精神世界,倾诉自己的抑郁情绪,逐渐恢复社交能力。此外,医师指导下的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团体活动也能够为患者生活增添活力与色彩,改善其抑郁情绪。医师应主动与患者亲友沟通,使患者身边的人给予其更多正向的、积极的精神影响,以和谐的家庭氛围提升患者的生活积极性,并鼓励其参与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其讲述负面情绪发生原因、生理需求,在沟通期间保持温柔、耐心的态度,适当发表意见,并引导患者继续阐述,倾诉其内心负面情绪。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答疑,并发放抑郁症防治手册,带领其积极参与抑郁症座谈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1.6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在护理前后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得分越高提示心理状态越差[6]。2)应对方式,护理前后参考MCMQ量表从面对、回避、屈服等维度评价患者应对状态,评分高低与患者选择该应对方式成正比[7]。3)睡眠质量,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得分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理想[8]。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2组HAMD、HAMA评分较护理前大幅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应对方式比较

护理后,2组应对方式评分较护理前大幅改善,其中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见表2。

2.3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后,2组睡眠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大幅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3。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多伴随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等[9],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服务,缓解其身心不适感[10-11]。目前尚未明确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其中心理与情绪状态在抑郁症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疾病治疗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其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种方法较常规护理方案针对性较强,可满足患者治疗期间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需求[12-14]。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改善,与孙凤云[15]研究结果相似。可见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开展心理干预可行性较高,究其原因在于患者心理状态能够反映其抑郁程度,深入分析后还能够了解其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此时以基本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科学评估结果为参考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就能够解决患者“心患”,纠正其对自我的认知偏差,矫正其因抑郁心理而产生的行为、情绪障碍,改善预后效果[16-17]。因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无助、焦虑等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心理干预可以提供关于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全面信息,包括疾病的成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18-19];此外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影响,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情绪状态,使其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从而提高其睡眠质量,还可以通过与其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睡眠习惯和环境,为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改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亦可通过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其心理状态[20-21]。

综上所述,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引导其以积极方式应对疾病,值得借鉴与实施。

利益冲突声明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蒋文华,蒋智华,曾佩程.团体心理护理干预联合耳穴揿针在抑郁症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3,45(18):2291-2295,2300.

[2]廖云,常晓铧,张金梅.多元化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依从性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123-2125,2129.

[3]王雪菁,林燕红,蔡爱红.分析健康教育结合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8):1848-1851.

[4].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59-63.

[5]张永华.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的解读[C]//中医对睡眠疾病的机理探讨和辨证论治新进展暨继续教育学习班.宁波:中国睡眠研究会,2015.

[6]HENNA H,KIRSI R,TERHI K,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leep disturbances in late pregnancy:Associations with experience of induction of labor with a catheter[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2023,283:25-31.

[7]吴联凤,吴艳玲,郯志强.心理行为干预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20,21(3):75-76.

[8]施佳佳,林珊珊,林婉玲.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123-125.

[9]孟繁昊,王珑.从突触可塑性出发探讨抑郁症和失眠的共病双向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8(10):1518-1528.

[10] 姚玉,邓鸿琦.行为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3):32-34.

[11]苏玉霞,姬彦利,邓文婷.集体健身锻炼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社会功能与自我接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2):2168-2172.

[12]林英.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0):1901-1903.

[13]刘美玲,杨志禄,刘晓伟.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3,18(12):132-134.

[14]李保英,凌云.针对性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发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3.

[15]孙凤云.针对性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B12):2.

[16]易文娥.放松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9):1631-1633.

[17]马千珉,王佳佳,吴迪.以纽曼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抑郁大学生自杀意念及负性自动思维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6):897-902.

[18]苏婉静.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9):1714-1716.

[19]陈伟.心理干预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5):108-110.

[20]李琴芳.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4):711-713.

[21]林春玲.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6):1313-1315.

猜你喜欢

睡眠障碍应对方式心理干预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妊娠呕吐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创伤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干预护理研究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