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驱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区域教研的转型与创新

2024-06-19丁光明魏雄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历案教育数字化

丁光明 魏雄鹰

【摘 要】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研模式面临重大转型与创新需求。本文探讨了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区域教研的转型和创新研究框架,从教研形态、教研内容、教研过程、教研评价四个维度,对区域数字化教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教研形态方面,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个性化与智能化相融合的教研方式;在教研内容方面,基于“学历案”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构建优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方式与途径;在教研过程方面,提出区域数字化教研“D-PSAE”创新教研模式;在教研评价方面,阐述评价量规、评价指标、评价工具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区域数字化教研以“应用、共享和创新”为新发展理念,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资源赋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推动教研活动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数字化教研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数字化区域教研;转型与创新;D-PSAE模型;学历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6-011-04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教研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与创新需求。传统教研是指教研机构在一定区域内,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课程、教学、教师为着力点,开展交流、协作、互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在推动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教育决策以及确保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迎来巨大的挑战和变革机遇。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2022年,教育部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行动,积极推动数字教育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传统教研在理念与形态、内容与方式、结构与流程、评价与反馈等方面也需与时俱进,区域教研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构建了区域数字化教研转型和创新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数字化教研转型和创新的研究框架

重塑和转型:数字化教研的理念和形态

教育数字化必然带来教研理念的重塑和教研形态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教研是指在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环境中,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数字化教研是以“应用、共享和创新”为新发展理念,在传承传统教研优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教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它强调以数字化为引领,以数据为驱动,以个性化、协作化、智能化为特点,推动教学研究活动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利用数字化教学,教师的教学不再简单重复,而是创造性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体验个性发展的价值和快乐;利用数字化教研,区域可以建立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协作教研的高效和优质;依托数字智能,区域可以建立数字技术融合的多元化教研环境,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教研新范式。

数字化教研包括线上教研和线下教研相结合、个性化和智能化相结合、传统教研与数字教研相融合等多种形态。线上教研以其独特的灵活性,让教师能够跨越时空的鸿沟,共同汇聚在这一崭新的平台,开展深入的研讨与交流。线下教研以真实的互动和直接的沟通见长。二者结合开展,既能发挥各自长处,又能弥补不足,共同推动教研活动的深入与高效开展,极大地拓宽教研的视野、深化教研的层次、提升教研的效率和品质。

数字化、个性化和智能化三者融合,代表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个性化强调根据教师的个体需求,依据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为每个教师提供精准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智能化则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研的一种方式,通过智能算法,为教师提供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智能备课系统、智能批改系统等,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智能化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引入,使得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得更为多样和生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借助这些数字化技术,教师可以创造出沉浸式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优质和均衡:数字化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优质和均衡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构建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数字化资源分享和应用系统复用的边际成本非常低,迁移和使用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这将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大规模覆盖薄弱校,对于“抬高底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非常明显。

在数字化教研中,构建一套优质丰富的数字资源显得尤为关键。如我们利用各种数字技术,构建一套涵盖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多维度的学科知识图谱[3],以及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个性脸谱;通过数字平台,建设一套涵盖学科模块、单元章节等多样化数字资源,包括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检测试题、课堂实录等。数字化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诊断,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精准化教学,同时将可视化技术应用到课堂,能够使教学问题明晰化和学习结果具象化。因此,数字化资源在教研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支撑教研内容“系列化”实施,驱动教研方式“数字化”变革,推动教研流程“结构化”再造。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恰当应用,能够提高教研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区域内教研的效率和质量。

我们设计了“专家引领、团队协作、个体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框架(图2):专家基于“学历案”的教学理念和关键技术引领,团队协作基于“学历案”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一线教师基于“学历案”的实践反思。优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供给,助推本区域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之一。

图2  区域内基于“学历案”数字资源建设框架

“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为便于学生自主或社会建构经验,围绕某一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这种方案体现学习经历的过程,呈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可以成为教师收集学习信息的依据,以及教师把握学生经验、有效实施教学的手段。一份完整“学历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学习主题/课时: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或主题;学习目标:设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目标;评价任务:设计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任务或活动;学习过程(学法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描述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过程,包括预习、课中学习和方法等建议;检测与练习:提供练习或检测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后反思:鼓励学生进行学后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

近年来,在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引领下,“学历案”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很多成果。

实践与创新:数字化教研的结构和流程

传统教研有“程式化”“碎片化”的现象,缺乏持续力和深度思考,交流合作和有效评估不足。与传统教研流程优化不同,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研管理与服务的结构和流程再造,首先需要全面梳理传统教研的结构和流程,然后抽象建立完整的数据流程,再运用数字技术统筹数据的流转、处理和存储,通过数据治理简化教研结构,最终在数字空间建立新的教研逻辑闭环。这意味着教研部门面向数字时代,需要更新教研理念,变革教研模式,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均衡化教育的优质数字资源;意味着一线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资源的创造者、使用者和评价者。

我们创新实践区域数字化教研“D-PSAE”的结构和流程(图3),构建了四个阶段、三条主线、五个环节的数字化教研实施路径[4]。

区域数字化教研“D-PSAE”的结构和流程,其核心是“数据驱动”(Data Driven)。四个阶段为问题征集(Problem Collection)、方案设计(Scheme Design)、活动实施(Activity Implementation)、效果评价(Effect Evaluation)。三条主线:一条为线上教研的交流研讨,一条为线下教研的课例展示,还有一条暗线,即以数字化技术贯穿教研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前的问题征集、活动中的数据生成和活动后的资源优化。五个环节:“设计解读”环节,针对征集的核心问题,教学研究者(骨干教师)解读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思路,并提出使用建议;“交流研讨”环节,教师和教学研究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交流和研讨,有利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发现问题,优化和改进教学资源;“教学实践”环节,教师依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学资源;“课例展示”环节,教师依据关键问题和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利用数字化平台(如在线课堂、视频录制工具等),将课堂教学过程和研究者点评录制下来,制作课例成果进行分享;“资源优化”环节,教师和教学研究者根据教学实践和课例成果,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更新,利用数字教研平台(如教学资源库、内容管理系统等)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标注和存储,方便下一轮的使用和再优化。

区域数字化教研“D-PSAE”模型的创新实践成效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发展。该模型遵循了“专家引领、团队协作、个体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理论学习和关键技术掌握得益于专家的引领,教学资源的建设则通过统一规划和分工协作完成,确保资源的高质量和多样性。同时,区域内所有教师参与“沉浸式”教研,使得教学研究更加深入、教研成果更加丰富。二是教研方式创新。该模型重塑了区域数字化教研的结构和流程,形成包含四个阶段、三条主线、五个环节的数字化教研实施路径。这种结构不仅创新了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还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三是真实问题研究。该模型体现了“沉浸式教研”的特点和优势。实施“每月一教研”,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迭代和优化。真实研究当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下个月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沉浸式教研”核心是聚焦课堂、聚焦问题、聚焦实践,使得问题可以在一线得到解决,典型可以在一线培育,经验可以在一线总结,成果可以在一线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教研的实效性和应用价值。

改进与优化:数字化教研的评价与反馈

数字化技术为教研评价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使评价更客观准确。我们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获取全面客观的教研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在区域内不同角色可查看不同视角下的教研数据看板,为评估决策寻求数据支持。同时,教研评价关注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推动教研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1.评价量规和指导的有效设定

一是教学资源建设评价。资源评价量规的设定包括四个维度。(1)方案设计,评价指标有目标与内容、规划与管理、环节与流程、共享与合作、评估与优化;(2)“学历案”设计,评价指标有六要素,即主题/课时/单元、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检测、学后反思;(3)艺术表现,评价指标有教学资源呈现清晰、界面设计统一美观,以及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交互式;(4)数字工具与资源平台,评价指标有功能性、易用性、创新性、安全性、体验性,以及影响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学历案”课堂评价。课堂观察框架设定包括四个维度。(1)学生学习,观察视角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2)教师教学,观察视角有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3)课程性质,观察视角有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4)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有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5]。

三是区域教研过程评价。量化指标有三个:教学方法的革新程度,教师间互动交流频率,以及学生参与程度。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着重考虑教学技能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研成果的产出,以及全面衡量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则综合分析考试成绩的改善情况、学生的反馈和满意度,以及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成果。

2.评价工具的合理应用

在区域数字化教研评价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线上评价工具,如教学管理平台、在线问卷,以及虚拟课堂和数字课堂等手段,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调整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评价结果反馈与利用,通过跟踪学习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以及生成实时反馈和报告,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在教学与研究活动中的表现,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改进措施。

3.评价体系的持续优化

为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我们需要采取系列优化策略,包括强化评价体系的实践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以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如定期分析教研活动典型案例,根据反馈调整评价指标,更新评价工具和方法,并反思和修正评价指标,以确保评价体系与时俱进;注重评价体系动态调整,分享成功案例和解决方案,展示教研成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数字化环境和需求。

综上所述,数字化教研在理念的重塑和转型、内容的优质和均衡、方法的实践与创新以及评价的改进与优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拥抱数字化教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教研的活力和提高教研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持续迈向优质和均衡。

参考文献

高淑印,王光明. 天津市基础教育数字化教研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师,2023(12).

罗生全,张雪.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中国方案: 定位、理念及行动[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1).

吴积军. 教育数字化为教研工作开启新赛道[EB/OL]. (2024-02-02)[2024-04-28] .https://mp.weixin.qq.com/s/Ix2gC7tW4Ln4q4119X3lqw.

赵亮. 基于实证数据的教研转型创新:数字化协同教研的实践探索[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2).

卢明,崔允漷. 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11.

猜你喜欢

学历案教育数字化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郭绍青: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以教育数字化推进“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姜强:自适应学习本质是个性化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语文“学历案”:走向联动一致的语文教学设计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增长点
“学历案”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学历案”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学历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习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