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实问题及实践路向研究

2024-06-18陈洁楠

职业时空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陈洁楠

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增强农村地区人才储备力量的重要手段。对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认为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本土人才培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总结了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并从功能定向、生存根基、改革动力等方向着重阐述了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向,旨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与实施是十九大报告做出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人才振兴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产业的发展及乡村环境的建设等。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3]。《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1-3]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培养具备从事某种或某类职业技能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等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向,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需求。

一、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目标

(一)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需要着重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通过深入实施符合我国不同地区现代化农业建设需求的农民培育计划,通过产业链培训、技术指导、跟踪服务等,实现农民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着重做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工作,通过骨干型农民人才的培养,完善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经营项目支持、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农村第二、三产业人才

农村地区第二、三产业人才的培养指的是在农业生产第一产业之外,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加工制造产业、服务业等方面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4]。农村地区第二、三产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农村地区需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带头人的培养。这类人才是改善农村地区创新创业业态,稳步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发及实现农村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第二,农村地区需要着重加强电商人才的培养。电商是农村地区发展第二、三产业的重要举措。农村地区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国内大型电商服务平台,通过与高校等的合作,集中开展电商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地区电商人才综合素养;第三,农村地区需要对某些具有独特技艺包括手工艺等的人才进行专门的保护和开发,挖掘农村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人、艺人等,通过建立农村传统手工艺工作室、非物质文化传承所等,实现对这类特殊人才的保护;第四,农村地区的第二、三产业人才培养还需要充分打造和实施劳务输出品牌计划,围绕当地农民工等劳务群体开展具体的培训,将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营造为专业、标准化的市场,从而提升从业者的各类型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等。

(三)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

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主要指的是围绕教育、医疗、旅游业等相关的人才。乡村人才振兴关于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未来的乡村需要不断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全面落实乡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结合且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工编制标准,加大乡村地区精英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等;第二,乡村地区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医疗卫生体系人才培养,包括完善乡村地区医疗人才招聘体系、落实基层医疗人才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第三,乡村地区需要不断加强乡村规划建设方面的人才培养,不断培养熟悉乡村、热爱乡村的本土建筑规划领域的人才等。

(四)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乡村治理人才指的是与乡村治理相关的如政府、企业等方面的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包括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法律人才等的培养要符合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培养出的人才要能够切实改变乡村地区落后的治理现状,要能够为乡村地区的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进步提供充分的帮助等[5-7]。

二、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培育本土人才

如前文所述,乡村人才振兴对乡村地区的人才培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指导目标。在这些目标的指导和要求下,未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尤其农村地区教育体系将会面临较大的考验。而职业教育最直接的价值是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培育本土人才。

长期以来较高的教育门槛始终是妨碍乡村地区培育本土人才的重要因素。由于乡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明显较差的基础教育条件和结构更为单一的教育体系,乡村地区想要全面开展本土人才培育的可行性较小。乡村人才振兴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其核心是降低乡村地区的人才培育门槛,通过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多元合作,不断拓展乡村地区的人才培育范围,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乡村、建设乡村[8]。此外,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城市而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最终趋于饱和。乡村地区可以为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以职业教育人才带动乡村地区本土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有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反贫困能力是衡量乡村地区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乡村地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增强乡村地区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乡村地区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达到中专、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仅8%左右,大部分乡村人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小学。受教育程度较低或受教育程度始终无法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贫困的代际传递。

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的融合有助于通过提升乡村地区个人劳动力水平的形式提升乡村地区的个人和家庭反贫困能力。在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全面开展乡村地区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全面提升乡村地区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村地区整体劳动力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乡村地区劳动力在某一方面的技能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帮助下,乡村地区劳动力习得的技能往往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契合。在这种宏观与微观双重作用下,农村地区贫困的代际传递可以得到有效阻断。

(三)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枢纽,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基本都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进行。人才匮乏恰恰是阻碍乡村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可以为乡村地区培育各方面的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下,未来我国的乡村地区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这些人才几乎覆盖了技术、管理、行政等各个领域,单纯依靠国家的人才扶持或乡村地区自身的人才储备几乎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乡村人才振兴。而职业教育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乡村振兴具体项目与人才培养的融合,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而乡村地区则可以借助职业教育引入更为适合自身需求的各领域专业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双赢。

三、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缺乏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

政府政策的支持除可以保证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良序开展外,还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与乡村振兴方向一致的重要因素。乡村地区人才匮乏除与乡村地区教育基础、就业环境等有关外,还与人才专业与乡村地区需求不对口这一矛盾高度相关。缺乏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使乡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开展始终存在一定的制约。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围绕乡村振兴所开展的各项基本政策均属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等层面,对教育层面的政策投入力度较小。即便部分地区所开展的人才振兴策略也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政府多希望通过加强基础教育提升乡村地区整体教育水平。在这种策略引导下职业教育很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教育的作用也无法完全体现;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教育体系仍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即便某些高职、中职院校也没有真正将自身的人才培养与乡村未来的发展进行结合,大部分职业院校及毕业生仍然希望能够留在城市地区。然而随着我国部分地区或某些专业人才的逐渐饱和,强行留在城市地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很多因素的制约下往往只能选择非本专业的工作,比如人才需求较高的销售等工作,无形中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显然,缺乏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乡村地区无法得到必须的人才培养指导,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能获得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乡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乡村地区人才发展规划、社保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等。从目前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现状来看,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问题极为突出。一方面,即便我国已经充分明确了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和作用,但受限于乡村地区的教育基础和教育结构,乡村地区能够为职业教育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质量、就业环境等仍较差。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情况下宁愿在城市从事非本专业工作也不愿意回到乡村地区工作;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础较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地区只能承接城市地区淘汰的落后产业。这些产业大多集中在重工业、轻工业等方面,存在工作环境差、产业利润一般等现实问题[9-11]。在乡村地区产业结构没有形成较大变化,第三产业发展无法获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乡村地区能够为职业教育人才提供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很难得到保证。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阻碍职业教育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未来在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全面合作,营造更适合乡村地区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缺乏科学的教育改革规划

乡村地区开展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必然要与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对接或融合。然而,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使之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一方面,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环境的改革等层面,对于专业方向规划、教材的重新编写等方面的投入并不多。因此,导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向与我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始终脱节;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仍将目光局限于学校教育,对于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为有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学校的基础办学能力有关,但更与职业院校不注重农村地区人才继续教育的态度有关。缺乏科学的教育改革规划,导致我国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更不能满足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

四、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向

(一)功能定向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即职业教育承担着满足我国群众生活、社会生产需求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即职业教育承担着对人才开展技能传授、道德培养的责任[12-13]。在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中,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只是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体现。而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这种功能定向需要改变。

1. 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功能定向既需要满足乡村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功能需求,又需要满足乡村地区人才培养的教育功能需求。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在短时间内无法与城市相比。因此,职业教育体系在开展人才培养时除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外,更需要培养其对家乡的热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等。只有具有坚定的乡村振兴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又兼具一定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带领乡村地区实现振兴。

2. 政府需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大多数情况仅作为本科教育的补充。很多职业教育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也多与本科院校没有明显的区别。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政府需要在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工作予以支持,促使其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育功能定位,与本科院校形成人才培养差异,并提炼出部分可以与乡村振兴战略实际需求匹配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对口人才。

3. 各级政府、职业院校需要通过讲座、短视频等形式在乡村地区普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断强化人才振兴在乡村中的功能定位,使乡村地区企业、群众等接纳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

(二)生存根基

1. 政府、职业院校需要从根本上保证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融入乡村地区的人才质量和数量。政府和院校需要在充分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性改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源头保证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等与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相符。同时还可以参考国内的公费生制度,与乡村企业等牵头成立类似“公费振兴乡村生”的制度,以定点形式培养乡村、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

2. 各级政府需要积极为职业教育人才打造完善的、多元化的乡村社会保障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应在现有的农村地区基础医疗保障体系基础上针对参与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构建特殊的人才医疗报销体系,尽可能为某些参与乡村振兴,但不在企业任职无法缴纳社保的人才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其次,对参与乡村企业发展的职业院校人才,乡村企业需要为其足额缴纳社保并提供良好的薪酬保障;最后,政府、高校可以尝试以联合的方式对乡村地区开展教育支持,从义务教育甚至幼儿教育阶段为乡村地区输出对口人才或定期委派教师参与乡村地区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等,为职业教育人才留在乡村参与乡村振兴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三)改革动力

1. 从教育思想改革的角度来看,职业院校应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两个角度进行改革。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融入与乡村振兴高度相关的教学思想,使职业院校在教师层面了解乡村振兴,并将乡村振兴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开展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增加乡村实践的内容尽可能地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参与乡村实践的机会。

2. 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在今后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除可以与城市地区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构建人才孵化基地外,更应该与乡村地区的企业等主体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通过打造多元化的、适用性更强的人才培养体系,节约和优化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更为契合。

3. 从职业教育改革动力的强化角度来看,各级政府、乡村企业、职业教育人才都应格外注重职业教育参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成果转化。这种成果转化包括农业、乡村产业、乡村管理服务体系等各个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成果转化带来的正向驱动力,才能保证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长期持续性融合与发展。

(四)监管机制

由于我国乡村环境的特殊性,基于乡村振兴开展的职业院校监管机制与传统的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别。

1. 监管机制的主体构成除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外,还需要考虑纳入乡村企业等乡村相关主体。这种监管机制可以尽可能保证职业院校在参与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2. 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监管机制需要坚持以培养院校、学生的乡村振兴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重要目标,而并非完全以培养学生的对口技能为主。只有兼具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的职业院校学生才能真正带领乡村群众开展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环境振兴等。

(五)供需适配

1.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乡村地区的产业需求需要实现个性化对接。我国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改革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在与乡村振兴融合过程中往往很难实现与乡村地区个性化人才需求的对接。为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无法与乡村振兴对接的这一问题,政府应该给予职业院校更大的专业调整权限,在其与乡村的实际合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尽快促成一校一特色的专业格局,为服务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2. 学校的课程内容需要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不可过于理论化,而是必须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入手,以乡村职业提出的新要求为标准开展更具实践性和适配性的课程内容规划,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3.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需要与乡村的实际生产对接。除培养必需的技能型人才外,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增强乡村地区的创新创业活性。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举措包括构建农村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专题培训及完善乡村企业家培训体系等。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与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合作,通过技艺的学习与经验借鉴等,实现自身教学过程与乡村实际生产的对接。

结 语

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的培养除需要职业院校进行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外,还需要各级政府为参与乡村振兴的人才构建完善、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教育和医疗体系等。在分析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实践路向的基础上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工作提供了部分参考建议,旨在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信锐,毛建兰,李亚明.高职机电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选择——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0):84-87.

[2] 张骏,卢凤萍.职业教育乡村旅游核心课程改革模式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2023,22(12):28-33..

[3] 杨恒月,张小蒙,张琦.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研究——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21):19-22.

[4] 李丹,谢晓刚,薛增迪.“双高”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专业人才推进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山东畜牧兽医,2023,44(10):77-79+82.

[5] 涂恬.赓续百年初心 谱写职教新篇——江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年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新余学院学报,2023,28(05):96-101.

[6] 李盼盼.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43(10):63-69.

[7] 尚成英,何霞霞.“技能甘肃”背景下平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0):187-190.

[8] 卢静,史志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困境与路径[J].南方农机,2023,54(21):132-135.

[9] 王一惠.乡村振兴视阈下高职院校电商直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9):155-157.

[10] 王莉.高职院校基层党建赋能区域乡村振兴的策略探索——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21):101-104.

[11] 仲晓密.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10):49-52.

[12] 闫志烨,陈佳娴,刘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21):164-167.

[13] 高洋.“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20):16-18.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国际比较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展望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