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2024-06-18强晓华
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机遇,驱动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当着力培养教师数字素养,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积极推广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加速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产业集群”“数字贸易”“教育数字化”“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概念的提及让“数字化”成为热词。在教育领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备受学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等教育司、教师工作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等部门都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升级或转型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应对,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将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规划和政策部署下,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迅速融入各行各业,呈现出“全有(All in All)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促使社会由“互联网+”时代迈入“AI+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社会的工具性优势明显,而在教育领域同样被人们寄予厚望。由此,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逐渐呈现出由“互联网+教育”阶段向“AI+教育”阶段深入,并且正在进阶演化的趋势,教育数字化的概念油然而生。教育数字化是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技术架构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教学工具和方法的数字化,更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多个层面的转变。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会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的信息化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为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和体系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强大的技术支撑。教育部2022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并提出“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和“持续开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两个重点工作任务。可以说,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基于人的智慧,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建设学校课程,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教学改革,营造数字化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促进了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驱动力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和物质壁垒,实现全时段、全场景、全覆盖的差异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教育环境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高职院校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培养学生在未来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强调实践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差异性教学。数字化技术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在线课程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数字化工具可以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模式
教育数字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空间、海量资源、智能学伴、自由交互等学习条件,形成学生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环境。数字化转型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加多样化,例如,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可以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数字化工具也可以帮助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决策,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多模态的融合、重构和映射,实现时空重构下人机协同的精细化科学化教育决策。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在线教育资源可以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降低教育成本,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职业技能教育。
(四)数字化工具可以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参与度
通过教育理念、技术、场景、模式创新,可以实现高职院校高绩效水平的智能化服务;通过在线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高职院校可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字化转型可以使高职院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而更加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再如,通过拓展课程和创客空间,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线社交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一)着力培养教师数字素养,提高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师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因素。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用于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与评价。在《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文本中,将教师数字素养定义为: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1]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教育数字化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进行融合,不仅要体现融合的深度,还要体现融合的广度,教师能够将数字技术与教学管理、学科教学、科研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服务、校园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深度融合。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认识还不够,也没有准确定位数字化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想观点难以与时俱进。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数字化意识,积极地将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创新实践相结合,要大力倡导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善于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数字化时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会随之改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进行重新定位,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数字素养正是数字化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解决好教师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着力培养教师素质素养,提升数字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契合度。
(二)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从理论上讲,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各个要素做系统的考量,也意味着从整体的、关联的、辩证的视角探索教学过程中不同教育因素之间的关联。高职院校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既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技术对课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将数字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将会使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都发生重要变化。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之间的关键点在于怎样利用数字技术来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传授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能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技术等教学媒体既要辅助教师的教学,又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认知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有赖于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营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由此形成的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指引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借助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体现。简单来说,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就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重新构建能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结构。
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前提就是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目标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学生不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利用数字技术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另外,教师利用各类数字技术来实施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积极推广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数字手段驱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把握和应对数字化转型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赋能每个人的数字化未来,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2]数字新技术浪潮下,高职院校不管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都在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比如,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开设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已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革新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环节,很多高职院校都建设了高水平的虚拟仿真实训室,极大地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它体现了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的思想,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促学”转变成通过学生和信息环境双方作用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虚拟现实是指用立体眼镜、传感手套等一系列传感辅助设施来实现信息传达的一种三维现实,这些设施以自然的方式(如头的转动、手的运动等)向计算机输入各种动作信息,并通过视觉、听觉与触觉设施使人们得到三维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是一项综合技术,还包括一切与之有关的具有自然模拟、逼真体验的技术与方法。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技能教育实训中的应用主要是虚拟实训,这种新的模拟实训方式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和真实实训相比,虚拟实训优点颇多,能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安全风险的规避、办学成本的节省和学生兴趣的激发起到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建立后,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变革实践教学思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重视,教师转变为学习机会的提供者、兴趣的培养者,从而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自觉和主动。
(四)加速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新的人才培养环境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还较为突出,虽然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但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在数字技能和设备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学习在教育领域已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教学智能化程度不高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不足是当前职业院校推进智慧教育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突破口[3]。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教学资源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建构。同时数字化学习也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通过教师讲授这一单一途径获取知识的局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意愿来选取学习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学习环境的数字化程度对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4]。如今,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摆脱了只注重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的状态,而是同时关注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及学习资源应用环境的管理。以美国教育部 ERIC资源库为例,其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并而且具有优良的用户界面,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面向团体的综合性服务与面向个人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为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技术层面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做好了准备。但目前的资源共享不充分,更多的还是由于管理、制度层面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和使用行为进行引导,协调企业、学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机构,建立切实可行的资源共享机制,确保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之外,建设与实践相对应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环境。比如,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意终端对信息与服务进行访问,十分方便快捷。在云计算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能及时按需获取和随时使用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同时网络学习资源和服务的获取成本与难度也大大降低。这有助于创建灵活敏捷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 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趋势。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可以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高职院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学习模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学习效果、培养综合素质以及塑造未来学习环境。然而,我们也应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培训和教育理念更新等问题。通过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2-1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2] 董文娟,黄尧.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变革及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9(07):1-7+45.
[3] 强晓华.智慧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3(02):54-57.
[4] 杨琦,陈炯.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及其培育[J].河北职业教育,2023(0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