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常态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思考和实践

2024-06-18彭相文郭飞

职业时空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彭相文 郭飞

摘要:为了研究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中的作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反思整改的研究路径,从语文常态教学学习和教学开展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学习主体学生和教学主体教师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关键能力融入语文教学常态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设置教学难度,把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语文日常教学,在语文常态教学中不断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语文教学理论联系生活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常态教学;职业关键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社会对于求职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还是创新拔尖人才,他们都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他们立足社会、改变社会的立身之本。中职教育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关键能力是学生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它适用于任何人、任何个体,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学情境实践和实习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重点从语文理论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具体、可操作和可推广的关键能力培养路径。

一、职业关键能力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职业能力”这个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被频繁使用,职业能力是在关键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语文常态教学”的现象,造成语文常态教学的开设流于形式,逐渐成为专业课的附属,无法充分发挥语文常态教学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应有作用。

与专业课相比,学校的语文常态教学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是弥补提升学生前述调研中职业能力、沟通能力存在薄弱环节的主要抓手之一,值得引起各级重视,加大研究力度,扭转“重专业课、轻语文常态教学”的问题。

(二)国际研究现状

目前关键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行动能力(1974年,德国教育审议会提出)和关键能力(1974年,德国职业教育家梅尔腾斯提出)两个阶段。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的职业能力培养逐步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培养。对于关键能力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对此有不同的定义,它的内涵并未达成共识,表1是世界主要国家与组织对关键能力的归纳对照表。

二、中职学生沟通能力、职业能力个案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根据山东兖矿技师学院目前存在多种学习层次的现状,分为两个层次,抽调三个班级,分别是2021级秋通风与安全、2021级秋煤矿技术、2022级秋机电一体化技术一班。采取抽样调查、发放纸质问卷式的方式进行调研。

根据研究方向,设计了两个测量表:一是沟通能力测量表,一共15道题,发出问卷50份,收回问卷43份;二是职业能力测试量表,9组题,每组6个题目。根据测量结果从学生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学院中职学生语文常态教学学情的特点(见表2)。

1.职业观有待明确。煤矿技术、矿井通风及安全两个班有强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生均占到了50%左右,这和他们年龄稍长,入学时就有了基本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关系;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强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生只占到了22.04%,这和他们年龄普遍偏小、阅历浅有关[2]。通过这个量表我们仍然能归纳出以下特点:中职学生对个人的职业能力缺乏认识,不了解自身的职业优势,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甚少;对于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专业前景缺乏关注度以及关注途径。

2.沟通能力需要加强。三个班级在沟通能力测试量表中沟通障碍者分别占到了29.6%、30%、53.8%,这和学生年龄特点有一定关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喜欢与同龄人倾诉,缺乏与成年人沟通的主动性,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更需要外界的赞同与沟通,同时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他们处于学习精力和能力的旺盛期,需要加强引导。

三、基于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常态教学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部2019年10月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但是在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常态教学就是语文。而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性强、职业感强的专业课比较容易受到重视。

(二)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待加强

中职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存在懈怠的情绪,课堂学习中不愿意主动回答和探究问题;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自主的预习、复习等学习环节缺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强 、可塑性强等学习优势。

(三)课堂效果不理想

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一是教师不求上进,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授课,内容缺乏新意;二是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学生往往能被教师的热情感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反而成了局外人,课堂教学变成了“单边训练场”,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根本没有主动思考,更产生不了自己的感悟和思想,长此以往,学生们懒于思考,逐渐滋生了依赖思想。

四、基于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常态教学改革对策

(一)潜移默化,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要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教育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学习天性。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在倾听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行赏识教育,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内在优势和学习主动性。中职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因此要理性地分析社会需求,脚踏实地地学习技能,从实际出发,增强学习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教育、职业教育的引领者。

(二)在语文常态教学中融入职业关键能力因素

端正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态度,[4]语文教学绝不是服务于专业课,它是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语文常态教学中融入语言文字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数字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多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支撑。让学生认识到技能能够助力择业、就业,而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是由职业关键能力的综合素质决定的。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重点突出

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有针对、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科学地设置教学难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职业关键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运用心理学中的“泡菜效应”采取分班教学,针对学院选择参加春季高考的情况,把继续升入专科或本科院校作为学习目标,适当选择有一定难度和针对性较强的内容进行教学;针对文化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初中知识进行适当的补习,为有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复习的机会。

(四)数字赋能课堂教学,以生动的多媒体技术讲授课程内容,提升授课效果

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有趣的,鼓励玩耍、鼓励游戏的,激发创造力必须鼓励学习者采用多元的表达方式。[3]在语文常态教学中加入视频、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中教师用热情感染学生,用爱心关心学生,用知识灌溉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依据课程需要和内容,设计一些有价值导向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教材;“一对多”输出模式,分小组根据课后习题去预习,去查阅资料,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同学有针对性地讲解某一个主题;“多对多”输出模式,设置讨论课或讨论环节,针对集中性或尖锐性的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五)拓展课堂新阵地,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选取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的《认牙》《刷子李》《泥人张》三个故事,治牙的华大夫不记人,只记牙,正派善良,专注医术;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占一个白点,技艺高超、心细如发、大胆自信;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单手捏出活人嘴脸,奇在手艺精、计谋远、人品高。与大家探讨他们身上体现的匠人精神——专注守心、物我两忘、执着技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教师在讲授完课文,可以配合本文主题开展演讲活动或主题班会——我喜爱的职业,实践活动后可以将学生演讲视频或感悟传送至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或发到朋友圈班级群,以视频点赞数和互动评论结果作为结业成绩的加分项。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率。

(六)开展第二课堂,采用现场教学法延伸课堂内容

实践中推行“职业导向”性,加大“立体式教学”模式。学生工作日时间是封闭式管理模式,由专职班主任“陪伴式”管理,利用这一管理优势,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特点,设立“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在传统的绘画、音乐、练字、演讲比赛等内容的基础上增设职业体验课,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才华。职业体验课应从职业教育的长期性出发,采用模拟、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把第二课堂打造成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基地”,使课堂内容实践化、可视化、趣味化,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让职业体验成为学生以后职业生涯中的闪光点。

(七)立足于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拓宽职业体验途径

将课堂教学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外出考察研学实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教育的影响力。[5]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深入学习、分解、整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让学生找出与父母或亲属职业关键能力的结合点,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体会和理解课堂教学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让学生能以“边学习边实践边修身”的方式来构建职业观念,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八)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语文对择业和就业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师,要把听说读写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职业岗位必备的阅读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最终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同时,融入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助力学生择业、就业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九)植根于地域文化,配合教材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周边的地域资源,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家乡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拓宽学生汲取知识的渠道。利用学校周围古迹资源,配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实地参观、查询图书资料、观看电视专题、参观博物馆等途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用“孟母断机杼”“孟母三迁”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敬的重要性;[6]让学生在孟府大堂、赐书楼、亚圣殿、启圣殿前诵读《孟子》,了解孟子“亚圣”的民本思想、仁政学说,学习圣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和“返诸求己”的思想,最终形成自我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浩然之气”,[7]从圣人智慧中汲取符合新时代特点的道德品格,为学生提供文化滋养。

结 语

通过对职业关键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在语文常态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关键能力的方法。中职教育就是要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建立成长性思维,最终形成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 许芳菊.关键能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2010.5

[2] (美)盖尔.多金,王晓丽.青春期心理学[M](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1.

[3] 顾远,周贤.教育3.0[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10:123-124.

[4] 吴新景.对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反思[J].知识文库,2020(01):243-244.

[5] 李力,彭静雯.家庭教育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10:4.

[6] 李树志,张宇平.齐鲁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155-161.

[7] 耿冉.析孟子作为道义显现的气[J].湖北社会科学,2023(04):100-105.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