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项目化学习 开展服务性劳动

2024-06-17王睿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劳动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教师结合小学服务性劳动实例,在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时充分利用项目化学习的优势,通过转化生活问题,提出驱动任务;利用考察探究,指向服务需要;融合职业体验,拓展劳动外延;反思服务过程,形成劳动观念,最终实现高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服务性劳动;小学劳动教育

项目化学习是指通过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引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相关项目成果。劳动教育中的项目化学习是把创新实践劳动提前到学生的校园研究阶段,而服务性劳动则是将活动领域扩展到社会,将模拟劳动真实化、生活化,使学生的劳动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以问题为牵引的项目化学习可以来自日常生活、新闻热点、学生的困惑等。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一个真实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投入。笔者以“清除社区小招贴”这一服务性劳动为例,论述如何巧妙地利用项目化学习开展服务性劳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转化生活问题,提出驱动任务

服务性劳动就是要寻找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现象,通过合作交流确定驱动性任务。项目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劳动经验,从而使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一)确定项目主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发布与宣传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社区里都能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小招贴。这些小招贴内容五花八门,由于公告栏的张贴面积有限,广告张贴者便将其贴在光洁的墙面上。时间久了,这些小招贴变成一层厚厚的城市“牛皮癣”,有的广告经过风吹雨淋已面目全非。在假期的社区服务活动中,这种乱象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有了行动的方向,笔者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线索,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式,以“清除社区小招贴”为服务性劳动项目主题,确定了劳动项目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考察社区小招贴现状;第二阶段:动手清除小招贴;第三阶段:给小招贴安个家。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

(二)确定项目目标

“清除社区小招贴”这一服务性劳动需要根据学生居住的小区来进行分组,有助于服务性劳动的高效开展。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考察探究能力,在确定活动方案、设计考察内容时可以分工合作。探究小招贴的清除方法是项目实施的重点。笔者根据学情确定具体的劳动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考察探究的活动方式,了解社区中小招贴的张贴地点、内容、种类。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社区小招贴的数量、材质、张贴地点,为接下来的社区服务做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种类小招贴的清除方法。向社区清洁工学习清除小招贴的技巧;认识清除小招贴的工具,并学习不同种类工具的使用方法。明确清洁剂的作用,掌握安全的使用方法,做好劳动保护;小组撰写《给社区小招贴安家建议书》。

行为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考察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小招贴的看法,征求社区居民对治理小招贴的建议;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地点、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小招贴具体清除方法,在课堂交流学习清除方法;小组制定行动计划,创意设计如何为小招贴安家,并进行宣传;组成社区小招贴监督行动小队,定期服务社区。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感受社区清洁员的劳动价值,体会到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美化周围环境;能在研究使用清除小招贴工具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反复实践,提升劳动热情,体会劳动快乐,获得成就感;在进行卫生清洁时,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劳动榜样的激励作用,能够做到爱护社区的卫生环境,逐步形成主人翁意识。

二、利用考察探究,指向服务需要

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显性成果,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利用考察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使服务性劳动更具指向性。这种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角重构劳动实践的体系、内容和方式,使劳动教育既具有趣味性,又能有效地连接学科学习。依托于考察探究获得的真实情况设计项目活动方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活动的规划和蓝图。

(一)考察社区小招贴现状

1.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生想要帮助社区清除小招贴,首先要进行考察,了解社区都有哪些地方存在乱贴小招贴现象;小招贴都有哪些不同的种类;社区居民对于小招贴的看法,有没有值得借鉴的相关建议。制定一个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可从以下七个步骤入手:确定活动内容—初步定好时间—确定有效的活动方法—根据成员特点分工—根据分工考虑步骤—预计可能出现的困难—找出解决方法。

2.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按照各自制定的方案开展考察活动,考察的结果反映了社区小招贴的真实现状。各个小组从不同侧面汇报交流考察结果,最终发现:维修、搬家类广告主要贴在住户门上及其周围地带,目的是方便居民寻找。例如,开锁、疏通下水管、打扫卫生、地热清洁、搬家等小招贴。这些小招贴都在住户一开门就能看到的地方,虽然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但是给小区的卫生清洁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租售住房和健身美容等小招贴主要是以传单的形式分发到报箱或者门缝中,有些被住户随手丢弃在楼道里。一些老旧小区清扫不及时,导致楼道里面十分脏乱。一些虚假或违法的小招贴则会挑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且容易乱写乱贴。水电费单据等小招贴会用双面胶粘贴在单元门上,不及时取下,时间久了就会难以清理。通过对考察结果的交流,学生发现社区小招贴乱象频发,治理小招贴乱贴现象迫在眉睫。

(二)动手清除小招贴

1.清除工具的使用

如何有效去除小招贴是本次项目中学生关注的热点。小招贴因为材质、粘贴方式、粘贴地点不同,去除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试图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清除小招贴“高分”工具,并把这些工具带到课堂中进行方法交流。

2.交流清除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实践测试不同工具去除小招贴的效果,并准备了实验材料,用于在课堂中现场演示。

A小组主要研究在门上的小招贴的去除方法。一是风油精消除法:在贴纸上涂上风油精,渗透片刻后以干布用力擦拭,小招贴即可脱落,且不留痕迹。二是热毛巾清除法:可以先用热毛巾捂一捂,等小招贴湿透了就可以轻松撕掉。三是双氧水清除法:用毛巾蘸双氧水擦拭小招贴,反复擦拭几下,一分钟左右小招贴就可以揭下来了。

B小组研究的是在玻璃上的小招贴的去除方法。一是酒精清除法:可以用毛巾蘸取少量酒精反复擦拭,但不能将酒精直接喷在玻璃上,否则会损坏玻璃。二是护手霜清除法:用护手霜均匀涂抹在小粘贴上,然后用卡片轻轻一推即可。三是刀片清除法:使用刀片轻轻地刮,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除去小招贴,但是会在玻璃上留下些许划痕。

C小组研究的是如何用物理方法去除小招贴,方法方便易行。一是吹风机清除法:用吹风机的热风直接吹小招贴,等小招贴背面的胶软化后就可以直接撕掉。二是铲刀清除法:利用铲刀反复剔除小招贴。

D小组则发现印章式小招贴可以用涂料或油漆来清洁,但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这两种物品有刺激性气味,需要戴好口罩,还要防止弄脏衣物。

学生经历动手实践、互相交流的过程,在实施时还加入了方法演示,并把方法教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的成员学习以后进行重复实验,掌握的方法更加丰富。

(三)给小招贴安个家

堵不如疏,清除小招贴还应在预防和宣传方面多下功夫。学生通过实地清除小招贴,发现有些小招贴是贴在社区公告栏上的。看来宣传人员并不是不知道宣传广告的张贴位置,而是张贴面积不够。同时学生还发现,一些相同内容的小招贴的粘贴位置也是有规律的。社区内宣传栏设计也不够先进,设计出新型的宣传工具可以杜绝小招贴乱贴现象。

学生分组撰写给自己小组所在社区的建议书,建议社区增加公告栏,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对乱张贴小招贴人员进行制止。建议书写好后,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来到社区,取得社区的支持,并鼓励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宣传主动清除身边的小招贴(见图1)。

学生还提出可以在社区设置电子宣传屏,屏上附有二维码,宣传人员关注扫码后可以进入小程序,付费选择广告的投放时长和频率,同时内容须经过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在电子宣传屏上播放,还可选择在社区某些区域的显示屏上播出。这种做法既省去了印制小广告的麻烦和费用,又保护了社区环境,宣传收入还可以用来支持社区环境改造。

三、融合职业体验,拓展劳动外延

“清除社区小招贴”这一服务性劳动项目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集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于一体,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拓展劳动教育外延,使劳动教育内容实施常态化。

职业体验项目的实施就是服务性劳动落实的过程,更是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拓展服务劳动的外延不是按部就班的实施过程。随着活动的深入展开,面对复杂多变的劳动环境,师生应当共同调整预设的方案,把握好活动的方向,确保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实施。

课后,学生可以回到自己的社区,亲身体验清除小招贴,还可以组成环卫服务小队,到社区一起清除小招贴。同时,学生还可以寻求社区环卫工人的帮助和指导,了解他们的服务时间和清除频率。学生在换上劳动服装,做好劳动保护后,到社区争当“小小环卫工人”,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艰辛,运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服务社区。同时,亲身实践还可以用于测试小组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分析其局限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还可以观察环卫工人的劳动细节,搜集劳动过程中的榜样故事。

四、反思服务过程,形成劳动观念

项目学习的反思阶段是实现劳动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服务性劳动不能是“甜点式”的享受性放松,应该是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劳动的过程。每次劳动过后,学生都应当积极地反思劳动的过程,交流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讲述劳动中激励人的故事,赞扬在服务性劳动中涌现出来的“小小劳动模范”,形成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活动结束后,学生可根据劳动项目三个阶段的开展情况进行回顾,并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以及遇到的困难,最后利用评价单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单见表1。

表1 “清除社区小招贴”劳动项目评价表

[评价

内容 社区考察了解小招贴现状真实有效 了解小招贴清除工具的使用方法 现场演示不同的清除方法 服务社区时能够有效分工 活动中练习劳动技术,向劳动榜样学习 撰写建议书切实可行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

项目学习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要求学生完成真实、综合的劳动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它强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品质,让学生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服务性劳动的项目学习应当巧妙地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核心驱动问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考察探究了解服务的需求,增强劳动的有效性。结合职业体验与真实劳动开展服务,扩大劳动范围,调整劳动频率,使劳动深入学生的生活、使项目实施扎实落地。在反思劳动过程中,重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尊重劳动者,积极服务社会的劳动品质。学生通过劳动前的计划构想、劳动中的观察思考和劳动后的反思交流,实现技能学习和劳动锻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谭建娣.以项目化学习引领小学劳动周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班主任,2024(4).

[2]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赵静璇)

作者简介:王睿,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必要性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初探
在劳力上劳心: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突围之路
劳动号子融入小学劳动教育路径初探
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及课程建构研究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