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靠“食补”治愈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2024-06-17王明迪

食品与健康 2024年6期
关键词:障碍性白血病骨髓

王明迪

对于贫血,一般人想到的首选“治疗方案”是让患者多吃富含铁、能补血的食品,好好休息。但是,并非所有贫血都是机体缺铁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饮食无关,是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导致,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该病需要及时、正确进行对症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再障”不是白血病却同样凶险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简单地说,“再障”患者可能因为遗传、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感染某些病毒、接触辐射或免疫异常等因素,发生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因此,“再障”患者无论摄入多少富含铁的食物,都无法扭转疾病进程、缓解症状。机体自己出现了问题,“外援”再多也无济于事。

1.“再障”的早期症状与白血病相似

在临床表现方面,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性白血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两种疾病的患者都有贫血、出血等症状,免疫力急剧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也可能有一定相似性,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虽然症状比较相似,但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不受控制地过度增生,抑制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2.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因为贫血,患者有面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倾向,患者的头面部、躯干、四肢,可能有多处淤斑。由于患者的免疫细胞大量减少,其皮肤、口腔黏膜、肺部、直肠黏膜等,可能发生严重感染,容易出现皮肤蜂窝组织炎、黏膜溃疡、肺炎甚至是败血症等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多数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或实现临床治愈。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发展快,患者病情严重,约三分之一的重型“再障”患者可能不治身亡。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支持性治疗措施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一般采取支持性治疗与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相配合的方案。支持性治疗虽然不能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输血治疗

部分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再障”的根本原因是患者的身体无法正常造血,那么,是不是通过定期输血,患者就能恢复健康了?事实上并非如此。输血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及时纠正贫血症状和出血倾向。

“再障”患者体内其实并不缺铁,而且患者的骨髓红细胞对铁的利用能力下降,会导致体内铁负荷过量。如果在没有明显出血的情况下,长期、反复输血,患者体内会蓄积过多的铁,并对肝脏、心脏等多个脏器造成损伤。

因此,临床上,只对重度贫血,即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克/升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治疗目标是将血红蛋白浓度提高至80克/升(中度贫血水平)。

2.预防出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严重的胃肠道出血、生殖系统出血、颅内出血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因此,患者必须预防出血,同时密切观察自身有无出血症状。

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皮肤、检查眼底、黏膜等部位有无出血迹象;排便、排尿后应进行观察,查看是否有血便、血尿等情况。日常应做好自我保护,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危险性活动。不能使用牙线、牙签,不食用质地坚硬的食物。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

3.防范感染

感染是导致“再障”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预防感染,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身体的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复方硼酸溶液漱口,辅助清洁口腔。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居室勤通风、勤打扫。部分患者需要在无菌层流病房(通过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无菌的病房)内接受治疗。

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如果出现牙龈红肿、尿痛、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性。医师应明确病原体并进行针对治疗。如果不能明确致病菌,可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1.免疫抑制剂治疗

有研究表明,原发性“再障”患者的病因主要是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淋巴细胞,恢复骨髓造血功能。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菌素、甲基泼尼松龙等。以环孢菌素为例,这种药物具有氨基酸残基环化多肽,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干扰素-γ(由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产生的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继而改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2.促造血治疗

促造血治疗指通过相关药物,促进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产生,改善贫血状况。常用药物有雄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

雄激素类药物包括康立龙、安雄、丙酸睾酮、达那唑等。这类药物可以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肾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水平,增加造血干细胞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敏感性,促进红细胞生成。造血生长因子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可以通过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分化、增殖,达到增强造血功能的目的。

此外,40岁以下,没有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重型“再障”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也就是通过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注入患者体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障碍性白血病骨髓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