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让“图形与几何”教学更生动
2024-06-16乐彬彬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理解。近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家湖小学积极探索“翻转启智”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表达、交流、释疑、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概念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为例,探索如何利用翻转课堂,有效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想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唤:前测反馈,唤中激智
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利用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希沃白板5等教学平台,借助课堂游戏、电子板书、画笔、在线检测、光荣榜、抢答器、计时器等媒体功能,使课堂内容生动、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随时在课堂上调用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学生的掌握情况,精准定位讲解内容,使课堂更高效。
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三角形的基本特点也有所了解,通过微课自学完全可以独立弄清三角形的定义。在微课的基础上,教师设计的课堂应呈现有层次的基础练习,既能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又能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理清三角形的相关特点,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课本展现了生活中的三角形——埃及金字塔和跨海大桥。课堂开始时,教师打开屏幕为学生展示这两张图片,并表示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其实紧密相连。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活跃了起来。
师:生活里处处都是学问,你能从这两座建筑物中找到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吗?请用手指比画出来。
生:三角形(学生边说边比画)。
师:昨天咱们通过观看微课,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请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此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4条边不是三角形,三角形只有3条边。”“三角形3条边都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这个图形也不是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是封闭的图形。”通过辨别,学生能清晰认识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作三角形。
教师继续引导:“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的什么知识?”学生开始了思考:“我想知道三角形有什么作用?”“我想知道三角形还有什么特征?”“我想知道怎样画好三角形的高……”有了这些问题,本单元的学习就可以更深入一步。
思:操作尝试,研中启智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画三角形的过程,而翻转课堂可以实现让学生课前完成画三角形的过程,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经历充分交流、对比的过程,使学生牢记三角形具有三个顶点、三条高和三条边的特性。另外,利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共性的归纳,从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为学生建立起“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的学习框架。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在自学任务单上画出了三角形,并标出了各部分的名称。可见,三角形具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的特征。我们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梯形一样,也有底和高呢。在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
此时,教师用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的动图以及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底和高的特点,最终引导学生明确了“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辨:小组交流,辩中生智
在这个环节,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评价补充,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成为课堂的主人。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内容,还让学生学会此类问题的研究方式,实现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学习的转变,提升教学实效。
师:认识了三角形的高和底,那你会画高吗?请你拿出课中学习单,在所给的三角形中,试着画一条高,画完后,各小组交流画高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做好汇报的准备。历时5分钟,现在开始活动。
在小组汇报环节,学生踊跃发言,一个小组组员汇报他的绘图方法,另一个组员在黑板上演示画高的过程,还有个组员说画高的注意事项:“高是一条线段,千万别画出头了;画完高后,一定要标注底和高以及直角符号。”接着,其他组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它就有三条高”“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关系”等概念。
翻转课堂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练习时间,教师将课堂练习分为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游戏拓习三个环节,由简到繁,有层次感,让课堂生动起来。比如,在游戏环节,大屏幕中将会掉下很多画好高的三角形,将正确的点击一下即可得分。学生对准平板中的抢答器,争取游戏资格,之后两名同学上台PK。课堂气氛活跃,也让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
反思《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教师基本做到了“课前微课,让‘图形’立起来”,即在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前,精选生动有趣的微课,从现实生活的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图样,让学生感受多个三角形的共同特点,使三角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立起来。“课中活动,让‘图形’动起来”,即在课堂活动中,运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方式,让学生手脑并用,使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在学生的脑海中动起来。“课后游戏,让‘图形’活起来”,课堂练习融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课堂更加高效。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几何图形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借助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智慧课堂构建及实施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B241)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