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4-06-16兰雪姣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明意识政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科学地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方向。科学理解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对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举。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境三个方面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以期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入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培育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先进的生态文明意识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引导与促进作用,因此,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效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首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信念,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追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意识。最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生态法治意识。

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习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价值观,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帮助学生将意识与观念转化和落实为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而形成的理论成果,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更是指导美丽中国建设的方法论,可以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已经成为其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对学生进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外,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生态文明使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有力的载体,而思想政治课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纳入教学活动。

全面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2021年,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定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时俱进,是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理应全面融入课程教学。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的教师,要把握教材特点,找准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合的切入点。比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四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经济与社会”中,注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内涵与新发展理念相结合,与时俱进培育学生生态经济发展新理念;在“政治与法治”中,注重与“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法治观;在“哲学与文化”中,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等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大局观念。

创新生态文明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实效。首先,善用新媒体,提高生态文明教学的感染力,实现全方位融入。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喜爱的自媒体、微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播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引发的人民生命健康遭受威胁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民众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视频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增强教学过程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提升生态文明教学效率。其次,对学生进行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的生态文明议题式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合适议题,启发学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校园的物质基础以及制度文化建设进行信息搜集与问题探究。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调查校园环境,并提出改造和完善建议,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建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与生态行为能力。最后,落脚于实践,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到学校环境治理、社区环境治理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生态问题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

打造生态文明校园。人与环境之间其实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观之,校园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生态文明教育最好的素材和阵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一是通过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和谐校园,提升学生现实观感,比如提高校园绿化覆盖面积,打造校园环境生态角,有效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增强生态教育的说服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文化长廊、校报等加大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生态文明氛围,以润物无声的校园环境为依托,以理论知识学习为阵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文明意识政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漫说文明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