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华》报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报道
2024-06-15赵婧雯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其报道的重心主要是中央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同时也十分关心其他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情况。除中央苏区外,鄂豫皖根据地是在《红色中华》刊登的新闻通讯数量最多的根据地。从1932年1月6日刊发第一篇鄂豫皖根据地新闻,到1934年8月20日刊发最后一篇新闻,《红色中华》共刊登与鄂豫皖根据地相关的通讯、报道近六十篇,这对宣传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展示鄂豫皖红军的精神风貌,扩大鄂豫皖根据地的影响,激励中央根据地等其他根据地人民和红军,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红色中华》自然而然地成为鄂豫皖根据地这一相对封闭环境中对外宣传的有力窗口。
一、《红色中华》对鄂豫皖根据地报道信息来源途径
由于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封锁,中央苏区与鄂豫皖信息传递大多以无线电报方式进行,《红色中华》报道鄂豫皖根据地的消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鄂豫皖根据地发送的无线电稿,以“无线电专电”“鄂豫皖某某日专电”“鄂豫皖根据地来电”刊发。由于《红色中华》初期是周刊。后改为三日刊,因此从发电给红中社到《红色中华》刊登,时间大多间隔4—6天。《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年12月中旬,创刊伊始就刊登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篇报道。1932年1月6日《红色中华》刊发《鄂豫皖红军攻克黄安》,报道了黄安战役的情况,黄安战役结束于12月23日,鄂豫皖无线电专电1月2日发出,这在当时是非常及时的,体现了新闻时效性的特点。鄂豫皖根据地发给红中社的消息,多为迅即刊登,时间间隔最短的是1932年1月19日发给红中社的无线电专电《黄陂红军势甚活跃》,第二天即1932年1月20日在《红色中华》上刊出。
(二)是转自湘鄂西根据地的专电,仅有一份,为1932年5月25日刊发的《鄂豫皖红军空前大胜利》,报道了苏家埠战役的情况。这篇报道是由湘鄂西根据地5月13日专电发给红中社的,同期刊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致贺鄂豫皖红四方面军胜利电》中开篇也提到:“接湘鄂西转来捷电。”如此重要的信息因何转道由湘鄂西根据地刊发,原因尚不得而知。
(三)来自上海的消息。署名有两种,一是上海专电,一是上海工农电讯,应为我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所发。其中上海专电主要是国民党方面对鄂豫皖根据地围剿的部署:《蒋介石又做鄂豫皖“剿赤”总司令》《蒋介石进攻鄂豫皖根据地新计划》《红军连克三城》《红军三千到麻城》等。
(四)来自汉口的电文,仅有两则,也应是我党在汉口的地下组织所发。1932年6月16日刊登的汉口十四日电:《鄂豫皖红军又进攻武穴》,以及1933年8月4日的《鄂豫皖红军的伟大胜利》。
二、《红色中华》系统报道了根据地军民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重大胜利
《红色中华》创刊之时,正是鄂豫皖根据地军民开展对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关键时刻。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在敌军 “布置未妥的时候就先把第三次‘包围会剿打破,然后乘胜前进,求得更伟大的胜利”。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连续发动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迎来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全盛时期。《红色中华》报道了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整个过程,重点报道了这四次战役。
黄安战役是红四方面军打响的第一个战役。黄安是国民党在鄂豫皖根据地的一个重镇,守敌是国民党第69师赵冠英部。1931年11月10日晚红四方面军发起进攻,经过长达43天的作战,攻克黄安城,俘敌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以下近万人,缴枪700余支,迫击炮10余门,战役胜利结束。1932年1月6日《红色中华》在第二版对黄安战役进行了报道:
无线电二日专电:鄂豫皖红军攻克黄安,打死白军师长赵冠英,鄂豫皖红军第四军团配合广大工农群众在去年年底将敌人进攻击溃,将黄安县城(该区一个大点城市)完全占领,缴获枪支无算,打死白军师长赵冠英这一胜利,是活捉岳维峻后第二个大胜利。
这是《红色中华》刊发的第一篇关于鄂豫皖根据地的报道。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中央根据地的军民感受到了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的坚强斗志和必胜决心。
《红色中华》对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均给予了及时报道,且在有关鄂豫皖根据地报道中占了很大比例。报道黄安战役的有《鄂豫皖红军攻克黄安》《石城红石寨攻下》(1932年1月6日)、《鄂豫皖红军大胜利》(1932年1月20日)。报道商潢战役的有《红军连克三城,六安、应城、息县均占领》(1932年2月3日)、《红军四军团大发展——黄陂暴动吓跑,武汉宣布戒严》(1932年2月10日)、《红军四军团连占安徽苏埠青山,六安县城即日可下》(1932年2月17日)、《鄂豫皖在黄安消灭徐庭瑶白军》(1932年3月16日)。报道苏家埠战役的有《鄂豫皖红军大获胜利》(1932年4月28日)、《鄂豫皖红军空前大胜利》(1932年5月25日)。至5月8日战役胜利结束,报道潢光战役的有《鄂豫皖红军又获大胜利》《鄂豫皖红军接连胜利》(1932年6月9日)、《鄂豫皖红军又进攻武穴》(1932年6月16日)。四大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红色中华》报道红军胜利的消息振奋人心,其中5月25日第一版的《鄂豫皖红军空前大胜利》尤其令人振奋:
湘鄂西十三日专电: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在六霍行动,获得两次空前大胜利,计缴获步枪一万五千余支,机枪一百九十架,迫击炮三十余门,无线电机七架,飞机一架,并活捉白军五七师师长梁鸿恩,七师师长厉士鼎,第十九旅旅长李世龙,二十一旅旅长李文彬,及团长七名。
三、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红色中华》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活动报道相对较少,且主要以综合报道为主
1932年6月,国民党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了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作战指导方针的错误,战斗陷入被动,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1932年10月11日夜,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主力西越平汉线,转移出鄂豫皖根据地。《红色中华》及时给予了报道,1932年10月23日《红色中华》发表通讯《鄂豫皖红军》,在报道战斗激烈状况的同时透露了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的消息:“现红军已与湘鄂西区、鄂赣边区,取得联络。”
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由于鄂豫皖根据地形势紧急,1932年11月—1933年1月《红色中华》未发表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报道。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鄂豫皖省委全力恢复领导职能,于1932年11月组建了新的红二十五军,1933年1月上旬组建红二十八军,并寻找机会歼敌有生力量。《红色中华》根据掌握的信息,及时报道了鄂豫皖根据地发生的苏家河等战斗,发表了《红军三千到麻城》(1933年2月4日)、《鄂豫皖红军消灭敌二团》(1933年3月18日)等消息。
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军队的注意,1933年7月17日起敌人开始了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战斗异常艰苦。1933年8月1日出版的《红色中华》以《鄂豫皖红军在积极行动中》报道了红军的战斗活动。
1934年春,根据中央军委的建议,鄂豫皖省委在豫东南展开军事行动,开辟了朱堂店根据地,1934年6月3日《红色中华》以《鄂豫皖红军的新胜利》为题对鄂豫皖根据地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综合报道。1934年8月20日《红色中华》又以《鄂豫皖红军的新胜利》为题,对鄂豫皖红军的三条通讯集中予以报道,这也是该报最后一次刊登鄂豫皖根据地的信息。
1934年10月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中央红军也同时开始进行长征,《红色中华》停刊。后来《红色中华》在陕北复刊后,因鄂豫皖根据地处于游击战争时期,通讯不畅而未有报道。
四、《红色中华》刊登中共中央致鄂豫皖根据地的文件、贺信和有关谈话
中共中央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工作作的指示,特别是对鄂豫皖根据地红军战斗胜利给予的及时嘉勉,其中有些文件在《红色中华》上予以刊登,鼓舞了士气。
1932年1月6日报道黄安战役胜利消息后,1月13日《红色中华》刊登了《中共中央告鄂豫皖工农群众书》。这份文件于12月4日发出,呼吁鄂豫皖的民众反击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黄安战役胜利后,该文被刊登在《红色中华》报,具有特别的意义,文件呼吁:
“……鄂豫皖的劳苦兄弟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号召你们起来参加光荣与勇敢的工农红军,拥护红军!每一个劳苦群众不论在前线与后方,都要给红军做事,帮助红军!
……鄂豫皖的劳苦兄弟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号召你们起来到附近的白色的区域里去,组织自己的兄弟,领导他们建立苏维埃政权。”
苏家埠战役是鄂豫皖根据地创建后取得的“空前胜利”。接获战报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给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发去贺电,贺电刊登在《红色中华》报,极大地鼓舞了各根据地的人民。同期还刊登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及江西、福建、湘赣、湘鄂赣四省全体红色战士致贺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电,内容大致与中央临时政府贺电相近,署名单位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暨一、三、五军团、十二军、十六军及江西、福建、湘赣、湘鄂赣四省全体红色战士,表明了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对此次胜利的重视程度。
中央领导的讲话也多次刊登在《红色中华》报上,其中多包含有鄂豫皖根据地的信息,如1933年8月4日《红色中华》报刊登了博古在中央一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这个报告对近期鄂豫皖红军的形势作了专门介绍:
“……鄂豫皖根据地自从四方面军离开以后,国民党就在纸上口头上宣传鄂豫皖根据地没有了,但是根据最近消息,不但鄂豫皖根据地保持了旧有的区域,而且取得了发展,……四方面军离开后,创造了廿四、廿五、廿八三个军,整理和恢复自己力量向敌人反攻。”
1934年3月20日《红色中华》第二版刊登了《朱德同志的谈话》,就蒋介石委任张学良为鄂豫皖“剿赤”副司令,抽调东北军三个军到鄂豫皖根据地问题,红中社特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同志,朱德“当即发表下列谈话”说:
“蒋介石抽调东北军的三个军七个师到鄂豫皖根据地来,……是准备抽调那里原有的蒋系四五个师到江西来增援。”一针见血地揭穿了蒋介石的伎俩。
1933年11月20日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在湖北黄安去世,1934年1月19日,《红色中华》刊发了《追悼沈泽民同志》的文章,该文叙述了沈泽民同志的生平,文章如此记述沈泽民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工作:
“…当鄂豫皖根据地省委成立时,他就在省委负责书记的职务,自从红四方面军向四川远征后,沈泽民同志仍在鄂豫皖根据地艰苦的环境中,领导广大工农群众与强大敌人进行血战,为保卫鄂豫皖根据地而斗争,直到他停止最后一口呼吸的时候。”
这些文件和报道表达出中共中央对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视,在增进各根据地军民的相互了解以及支持其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红色中华》揭露敌人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暴行,宣传我军的敌军工作成果
《红色中华》还揭露了国民党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暴行,如在通讯《鄂豫皖的白色恐怖:请看!国民党军阀的真面目》记录了红四方面军转移后根据地民众的悲惨境地:“国民党军阀竟大发野狗似的疯狂,下了一道极残酷的命令……一、赤区壮丁一律处决,二、赤区房屋一律烧毁,三、匪剿(?)(问号为原报所有——笔者注)粮食分给铲共队……”报道真实地揭示了敌人的暴行,增强了根据地民众的凝聚力。
敌军工作是我党我军工作的重点。《红色中华》就刊登有进攻鄂豫皖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起义的通讯,如1932年2月24日《红色中华》刊登通讯《河南忠县骑兵一旅暴动经过》。也有红军通过俘虏政策感化俘虏的相关报道,如红军攻占黄安县城后,“被俘虏的白军士兵,受红军优待,发给路费,释放后,有的不愿再打红军了,有的还要准备第二次送枪给红军”。
六、《红色中华》总结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活动
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及时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从1933年4月8日起,《红色中华》分七次陆续刊登了《从肃反胜利后到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的通讯》,每期都冠以“百战百胜的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通栏标题。文章开篇即指出:“特将红军一年来的工作及最近四次‘围剿中的作战经过,向我们全国千百万的热烈拥护红军的同志们及朋友们用一简单的叙述。”从六个方面对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其中专门论述“四次‘围剿的到来及估量上的错误”。该通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时“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但是这也是首次在报刊上对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进行回顾的重要文章。
当然,《红色中华》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根据地的报道主要以战争为主,很少涉及根据地建设的内容,对红军作战失利原因的分析尚属初步。这些都囿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我们不能苛求前人。
参考文献
[1] 鄂豫皖根据地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M].
[2] 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 谭克绳,欧阳植梁.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5] 陈立明. 中国苏区辞典[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6] 邹荣. 建国以来鄂豫皖苏区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 理论月刊,2013(1).
[7]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央档案馆. 红色中华全编(整理本)[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赵婧雯,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