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梧州藤县龙母信仰的文化内涵

2024-06-15李芸亮郑华郭焱姚晓彤

中国故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龙母西江流域龙子

李芸亮 郑华 郭焱 姚晓彤

【导读】千百年来,龙母文化以其丰富性和独特性,成为我国西江流域地方文化的鲜明代表。藤县龙母始庙作为龙母故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本文通过访谈探讨,深入分析了龙母信仰中的龙图腾崇拜、母系崇拜和神明崇拜,进一步阐述了龙母信仰的主要特征和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意义。

作为龙母出生地,藤县龙母信仰主要集中于藤县龙母始庙,此庙地处藤县藤州镇胜西村,今西江大桥下东侧,与梧州龙母太庙、广东德庆悦城龙母祖庙齐名。庙内至今香火鼎盛,信仰习俗绵延不绝。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情感认同、价值传承等问题重新被提起,梧州藤县龙母信仰对西江龙母文化价值体系的补充具备重要意义。本文拟用访谈法探讨龙母文化中龙母庙建筑特色、传统习俗、龙母传说及事迹等文化内涵,进一步剖析龙图腾崇拜、母仪崇拜、神明崇拜下蕴含的龙母信仰诱因,以期对回答“为什么西江人民信仰龙母”这一问题提供思路。

一、龙图腾崇拜

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瑞兽,富有浓重的神话色彩,被视为天命的象征。龙母作为传说中龙子的母亲,以神圣、慈爱的光环形象备受人们喜爱,在整个西江文化信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

(一)龙母与龙图腾的历史渊源

西江两岸地区水系丰富,自古流传着许多龙母与龙子间“蟠旋游戏、亲训如初”的传说故事。历史上,龙母名温媪,于公元前290年生于古秦南海郡(即今藤县胜西村旧址),长于广东悦城,卒于秦始皇三十七年,一生乐善好施。民间广传龙母捡拾龙蛋孕育龙子的传说,南朝宋《南越志》、唐朝《岭表灵异》中也有记载龙母豢养龙子故事。据嘉庆《藤县志》载,龙母“少时每若望空,应答言祸福无不奇中……于溪边得石卵,出五物,母豢渐长,放之江,遂去。数年,鱗甲辉煌复来见母。登岸得道,五龙以风雷相护。一タ,地拥成坟,人以为异,因立庙祀。极显应”。

龙敬其母,龙母恩泽天下,长久以来,龙母一直受帝王统治者的尊奉,唐、宋、明、清时期屡获赦封,北宋年间,藤县龙母庙更是被皇帝钦赐“孝通庙”额匾以示敬意。龙母训导龙子有方,身怀龙图腾所兼备的精神品质,是威严、勇气的象征,她荫庇着藤州,启万物生长,护民众安居,后世人们将龙母尊称为“圣妃、水府元君”,当地信众亦对龙母敬之爱之,亲切奉其为“龙母娘娘”,藤县人民还会在朝拜之际,将龙母唤为“阿嬷”“探阿嬷”等以表示对龙母的亲近之意,这些称呼都寓含了人们对龙母深深的依恋心理。

如今,龙母的传统印象与龙图腾紧密相连。龙母的法衣、宝座多有金龙样装饰,祥云为打底,龙子形象则设计成环绕龙母身旁,尽显对龙母的依恋与拥护。

(二)龙母庙内关于龙的建筑构造

龙母庙中随处都有龙,房顶、墙面等都有龙的身影。藤县龙母始庙主要由庙门及前后二殿组成。庙门采用仿古风格的亭子式门楼设计,前、后两殿为砖瓦结构。顶瓦屋脊立有双龙,互为衔珠之势。龙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有着诸多含义,如吉祥、驱邪、尊贵等。藤县龙母庙屋脊双龙戏珠的雕塑正有驱邪意味,两条龙一阴一阳,共戏一珠,代表阴阳调和,万物之本,门口的龙绕柱也有相同的作用。

庙门两侧竖排两联,前门上挂“龙母始庙”牌匾,庙内唯一的香鼎置于庙门与前院之间,往里即为前殿,前殿分为二间,中间是龙母殿,供有宝相庄严的龙母像,龙母殿左侧为观音殿,右置龙母床,灵应钟陈列入口其右。后殿由三殿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天后殿、龙母殿、关羽殿。天后殿供奉天后。龙母殿居中,龙母娘娘端坐正位莲花宝座,左右分别侍立刘三姐、行相神像,右殿关羽殿,供有刘猛、三界爷、关羽、岳飞神像。同时前后两殿相隔一墙五龙戏珠壁画,壁画色彩明丽,寓多子多孙,幸福安康。壁画左侧有五龙头喷泉,右置专门的塔香架供塔香燃烧,长此以往,庙内烟雾缭绕,香火鼎盛。

龙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龙母与龙图腾的紧密结合,体现了龙母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和神圣形象。龙母庙内的龙刻特征,更是彰显了龙母的威严与神圣,这些龙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了吉祥、驱邪的象征意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龙的崇敬和对龙母的信仰。

二、母仪崇拜

龙母信仰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母亲的形象和价值观。相关诗词楹联里,不乏对龙母端庄仁爱的母仪歌颂。今藤县龙母始庙仍保留古联:“龙朝祖母慈世降;炎黄子孙万代传。”典籍《龙母庙》有载,藤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功裕诗赞龙母:“龙福惠千秋,福泽一河两岸。母恩荫百越,恩施四面八方。”龙母的母仪形象深入人心,沉淀为一种敬奉理念,影响一代代西江人民。

中国历史上,西江流域以苍梧地为中心,是泛楚文化的属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楚越文化。龙母的母仪敬奉心理由岭南西江各越族的母仪崇拜演变而来,是龙的传人对母仪龙德的真情抒写。传说中龙母成神后,把万物生灵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救治白鹿,斗倒海怪,救助黎民于水火之中,训导龙子向善,是百姓心中的“祖母”。

在秦朝时期,随着灵渠的建凿通航,中原文化流入岭南,与儒释道三教中孝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至汉代,梧州演变为岭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孝道文化和母仪崇拜在龙母文化中不断融合,形成多元一体的特点。至此龙母多以“龙德母仪”的形象出现于后世文献记载中,母仪崇拜,不再仅是岭南西江流域越族的母仪崇拜,而是更深度地演化为比龙崇拜更为人性化的孝慈崇拜。

传统文化中,母亲被视为家庭的中心和核心,扮演着家庭的支柱和养育子女的重要角色。龙母作为西江流域人民的重要神明信仰,历来是多子、子孝、福泽深厚的代名词。藤县龙母始庙历来遵循传统,会在龙母诞前后以娘家人的身份安排龙母出巡,派出四位妇女为龙母沐浴更衣,组成贺诞团前往悦城龙母庙一同参与庆贺。梧州五月初八龙母诞也仍流传有独特的五龙拜母拜祭仪式,由民间挑选五名少年扮演龙太子,入庙对龙母圣像进行参拜,弘扬传统观念中感恩报德、寻根求源的理念。

在众多庆典节日中,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的“朝母节”最具孝义文化特色。“朝母节”即龙子前来探望龙母以尽孝道的日子。每逢此日,五龙太子将不远万里,抵达梧州龙母庙边聚会,以身化为祥云莲花座,载着龙母升入天际。在此类龙子衔鱼恩报龙母、龙子化形儒生操办龙母丧事、五龙守墓等“孝”传说故事的耳濡目染下,龙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西江乃至港澳地区,人们常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前往龙母庙进行祭拜,讲述龙母传说,拜龙母,享受彼此间的亲子相伴时光,将“母慈子孝”的道德传统以多样形式不断发扬与传承。

龙母信仰,是尊重和敬爱母亲的体现。孝慈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对父母的回报,更是对生命和亲情的珍视。孝慈的发扬也代表着龙母母仪文化的不断传承。

三、神明崇拜

龙母是西江流域著名水神,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与之相关的神明崇拜的风俗。时至今日,在西江上航行的船只一旦驶入龙母庙三里之内,仍会鸣笛打锣、烧香点柱,并行到庙前参拜,可见人们对龙母的信奉与推崇。

(一)博爱仁慈,“利泽为民”

龙母勤劳、聪敏,不仅有“在农历王泽天下”的理想,而且有“利泽天下”的本领。她能耕善织,医术卓然,具备预测风雨,先知祸福的超人功能,又经后世民间曲艺、绘画的艺术渲染,其“豢养五龙,雨泽万方”“秦始皇礼迎未果”的故事广为传颂,龙母信仰由此以西江流域为中心,逐渐形成由内向外辐射的龙母信仰脉络。

在史料记载中,龙母是一位伟大而又仁慈的神明。彼时各地诸侯争霸,西江流域尚处荒芜,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梧州府志》有载:“万历三年,怀集县大旱,民饥。”《孝通庙旧志》亦记述百姓受灾临苦厄,龙母温氏心忧如焚的情景。她以济天下苍生为己任,率领南越、西瓯的群众开荒止涝、导江抗洪,供苍生得以于乱世中安居生息,繁衍发展。龙母作为西江流域智慧果敢的“守护神”,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仁爱”“奉献”的优良品质,她是西江流域百姓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史书载有的,由普通民妇受封成河域女性神祇的典范。

(二)心性坚忍,品德优良

龙母温氏自幼坚忍不拔,以不输男儿的气魄赢得人们敬佩。她的善良让她救起了五个龙蛋并孵出了五位龙子,她的正直不阿让她能够在龙子报恩时,运用龙子的能力帮助更多人而不是只顾个人私欲。相传,秦始皇听说了她的功绩后都不免心生感动,试图纳她为妃,温氏却直接拒绝,表示她只想留下为百姓作贡献。《梧州文化》中也有提及她终身未嫁,终其一生造福百姓的事迹。龙母以凡人之躯,创造出无数丰功伟绩而受封为神祇,她的性格中具有恩泽利民的“神性”。藤州至今的各类戏曲楹联中仍流传着“德泽、威仪、福慧”等对龙母娘娘的赞颂之辞。

龙母的道德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些赞扬、歌颂着她的人。藤县人民至今仍秉持祖辈传下来的发展理念,修缮龙母始庙、诚奉龙母,由信仰延伸的民间民俗已传承千年。民间坊传,摸龙母床,意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事事得心应手;盖龙母印,龙母印加身可庇佑健康顺利;请龙母米,沾得龙母灵气保佑丰衣足食;摸龙珠,沾得贵气好运常伴。与其相关民间信俗传统辐射亦甚广,信奉龙母的善男信女们以虔诚心祭拜龙母,视与龙母有关的一切均蕴意吉祥安宁。

每年正月初四、正月廿一龙母开金库、五月初八龙母诞、八月初一龙母得道诞均为各地龙母庙纪念龙母的重要节日。届时,街道上热闹非凡,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同胞,其他各地的信众和当地居民都会自发前往各地的龙母庙进行祭拜。龙母诞当晚,作为始庙的藤县龙母庙往往会彻夜开放,灯火通明。庙筹、管委会会提前筹备组织的醒狮舞龙活动。彼时龙母庙鞭炮震天,儿童嬉笑打闹,善男信女们自发前往龙母殿前摆贡祭品,焚烧香纸,祈祷年岁安康。

至今为止,龙母文化已成为岭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仰上,她是百姓引以为傲的女性神明;在道德上,她是一个完美的道德标兵。她的美好品德滋养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心,是众多常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的西江百姓们心中最坚不可摧的一个精神慰藉。

四、结语

龙母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其丰厚的历史底蕴衍生出了各类与龙母相关的绘画、雕塑、习俗等内容,其中不变的情感核心在于,龙图腾崇拜体现着人们对孝道的推崇。这种推崇以母仪龙德为表现形式,辅以母本观念为链接,形成了独特的母仪崇拜。同时,龙母作为一位少有的女性神祇,兼具自信勇敢、福泽民众的人格魅力,也构成了西江水神崇拜的独特之处。三者共同推动了龙母信仰的广泛传统,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孝慈观念在龙母文化中的渗透与发展,进一步构建起了西江龙母流传千年、不断传承进步的文化信仰体系。

参考文献

[1] 韦韧. 龙母和龙母文化[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3).

[2] 邓艳珍. 龙母文化北渐与苍梧走廊神秘“女文化”现象研究[J].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11).

[3] 黄艳华. 全媒体语境下的龙母文化传播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芸亮,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郑华,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郭焱,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姚晓彤,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江龙母文化价值的研究与探讨-一以梧州藤县为例》。

猜你喜欢

龙母西江流域龙子
晚霞正烂漫 人生更风光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校歌
蚌埠市龙子湖主要生态问题及保护建议措施
“三月三”、掘尾龙与龙母
体验经济视角下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蛙谢龙母
雪后的龙子湖美景
水中卫士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西江流域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长效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