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的武关书写

2024-06-15陈宏利文员

中国故事 2024年4期
关键词:元稹唐诗书写

陈宏利 文员

【导读】武关是唐代关中四大关隘之一,历史悠久,占据着独特且优越的地理位置,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对其多有咏写。武关战事的成败对于一个政权的兴衰具有重要意义,故晚唐诗人多借咏武关来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武关也是自长安南行至湖湘岭南的必经之地,故元和贬谪诗人途经武关时多书写个人的遭际起落。从唐代武关诗中可窥见武关的地理景观书写价值与人文价值。

地理关隘书写是唐诗的重要题材和元素。目前唐代关隘诗的研究主要围绕萧关、阳关、玉门关的相关诗歌展开,没有专门论述唐代武关诗的文章。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武关村的武关河北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已经建置的少习关,战国时期更名为武关,为秦楚两国相互制约抗衡的产物。本文整理归纳了《全唐诗》中涉及武关的诗歌,试从书写内容与书写价值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述。

一、唐诗武关书写汇总

通过对《全唐诗》的翻阅和检索,本文发现唐代有关武关的诗歌共有19首,见表1。以高棅《唐诗品汇》中唐诗分期标准“四唐说”为依据,对唐代不同时期诗人的武关诗歌进行整理归纳,可大体窥探出武关诗歌在唐代的创作情况。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唐代武关诗歌的创作集中在中晚唐,尽管盛唐诗人李白也创作过武关诗,但其创作时间仍在安史之乱以后,创作时期应当被归入中唐。中唐与晚唐的武关诗歌在创作数量上平分秋色,书写内容却大相径庭。中唐武关诗歌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个人遭际的思考,晚唐武关诗歌则主要借咏史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二、唐诗武关书写的内容

武关扼秦楚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武关战事的成败对于一个政权的兴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武关作为关中东南的门户,也是自长安南行至湖湘岭南的必经之地,故感慨国家兴亡和个人遭际成为武关诗书写的主要内容。

首先,抒历史兴亡之感慨。

武关北依少习山,东西南三面临武关河,春秋时即已建置,本名少习关,战国时期秦国更名为武关,此关在史书中极负盛名。战国后期,楚怀王被秦昭王困于武关,客死异国;秦末汉初,刘邦破武关得以直入咸阳;景帝时期,周亚夫统兵出武关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公元25年,赤眉农民起义军分兵武关道攻入长安,推翻更始政权。故自先秦直至秦汉以后,武关常与建都关中王朝的重大政治活动甚至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南朝周弘正称其“涉地险”,宋人王应麟称其“以限南诸侯”,清顾祖禹也说此关“一夫守垒,千夫沉滞”。因此关在王朝政治生活具有的特殊意义及其承载的厚重历史信息,故唐代诗人对其多有咏写,题旨则多集中在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上,如杜牧的《题武关》: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诗人驻足武关,嘲笑怀王的愚昧以致自己穷途末路。颔联写楚怀王听信郑袖谗言废黜屈原,通过小人得势而贤臣见弃的强烈对比,道出楚怀王的昏聩。颈联写武关的地形依然山高谷深,但战国时期弱肉强食、诸国争雄的局面早似过眼烟云、尽已成空。又指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衰微,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唐中衰,奸雄圜睨而奋,举魏、赵、燕之地,莽为盗区,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复。”警醒拥兵割据的藩镇不管弱吐强吞,结局必然成空,不要自恃兵力强大,破坏国家一统。“今日圣神家四海”不过一句空语而已,武关上戍旗翻卷、残阳如血才是唐王朝渐趋没落的国运的真实写照。这首诗起于武关,终于武关,将与武关相联的历史典故和山川自然描写构筑在一起,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慨叹,立意深沉蕴藉。

再如胡曾的《武关》: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这首诗同样借武关的历史典故批判楚怀王的昏聩无能。诗人们身处晚唐末世,借武关感怀历史,评述兴废,以讽时政,但字句间都透露出一种末世的无可奈何之感。

其次,言个人际遇之悲喜。

唐代元和时期,南贬频繁,但也有从贬谪地奉召还京的诗人。武关为长安与湖湘岭南往返的必经之地,诗人们途经武关,际遇却是有悲有喜。试将下列李涉、元稹的两首绝句予以对比分析:

先看李涉的《再宿武关》: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再看元稹的《西归绝句十二首》(其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中称李涉的《再宿武关》“可与元稹《西归》‘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对看,一写入京之喜,一写出京之愁,笔意相敌”。同样的是长安—武关这条道路,不同的是,李涉是离开长安入武关,而元稹是由武关返还京师。元和年间,李涉被贬出京,所以看到的是“乱山”“寒溪”,加之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夜晚,颇有“忧愁不能寐”之感,只能借一夜寒溪送走自己远离长安的苦闷。元稹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年)复出为通州司马。途经武关,他临水细读好友从长安寄来的书信,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小桃花树”,即将返还京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于武关而言,诗人们只是匆匆过客。但武关屹立不倒的山河依然见证着诗人们出入长安时的忧愁与喜悦。

第三,述同路相思之情谊。

武关在唐代仍是出入关中、南来北往的要冲之地,因此亦有过往诗人借此抒发羁旅之思,如“元白”二人。元稹和白居易同为中唐时期的大诗人,有着相似的政治理想、人生遭际以及创作主张。二人私交甚密,可谓“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据学者统计,元白唱和诗数量达400首,其中就有一组与武关相关的作品。元和五年(810年),元稹被贬江陵,途经武关南时,恰逢山石榴花盛开,他因而题壁作诗,表达对好友白居易的思念。此诗今元集不存。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贬至江州,途经武关时见元稹题诗,遂作《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花见寄》:

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这首诗歌整体上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通篇采用自述口吻:我和你先后被贬,都经过武关。你写诗时对我的思念,我不知道,如今我于武关思念你,你也无从知晓。你创作这首诗歌时,正逢山石榴花盛开。我现在来此,虽然没有看到山石榴花,但看到你的诗就足够了。表达出白居易对元稹深切的思念以及二人先后被贬的惺惺相惜之情。

后元稹再作《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

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复知。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

此诗元稹亦用第一人称自述,他说:我再次经过武关为你写下这首诗歌时,又赶上山石榴花盛开,如果不是因为你寄给我那首诗,我也不会再来此地,看到这美景。虽然你我现在分离两地,但我相信,几年后我们一定可以同来此处,一起欣赏美丽的山石榴花,那时在满墙的尘土中,还会找到我们这两首诗。元稹的这首诗歌除表达对白居易的思念以外,更展现出一份难得的豁达与从容。诗中没有对两人长期分隔两地的埋怨,而是充满了对二人重逢之日的期待。漫漫贬谪路上,武关诗见证了元白二人穿越时空的思念与情谊。

三、唐诗武关书写的价值

尽管唐代武关诗的传世作品数量未如咏写华岳、骊山、黄河、潼关等其他秦地山河关隘的诗作那样众多,但此题材作品的书写价值仍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地理景观书写价值与人文价值两方面。

首先,是地理景观书写价值。

武关之所以能发展成一个文学意象,进而成为一道文化景观,与它作为险关绝隘的雄奇险峻之美息息相关。“站在关城远眺东南,只见悬崖深壑,石环水绕,真是险阻天成。”武关自秦汉以来即为雄关,作为战火纷飞的兵家必争之地,其雄奇险峻的特点为人熟知。如窦庠《奉酬侍御家兄东洛闲居夜晴观雪之什》:

应念武关山断处,空愁簿领候晨鸡。

再如温庭筠《题李卫公诗二首》(其二):

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倾出武关。

最后是杜牧的《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

孤驿在重阻,云根掩柴扉。

窦庠、温庭筠两人的诗主要从侧面描写武关的险峻,用“愁”“惆怅”等词让读者体会武关的奇险。而杜牧则从正面入手,实笔刻画武关所处的地理环境,重峦叠嶂,地势高耸入云,实景山水,几如画卷。

诗人笔下的武关不仅有雄奇险峻的一面,也有“小桃花树满商山”的清新旖旎之景。如雍陶的《春行武关作》:

风香春暖展归程,全胜游仙入洞情。一路缘溪花覆水,不妨闲看不妨行。

此诗应为雍陶大和八年(834年)进士及第后的返乡之作。雍陶两次落第,否极泰来,在归途中经过武关,吹拂着和煦的春风,花香弥漫,不由觉得此行的惬意轻快足以胜过游仙。诗人缘溪而行,一路上花枝覆水,满目春色。在作者笔下,当年秦楚、秦汉等在此留下的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只有清新旖旎的春色让人流连忘返。

其次,人文价值。

“边关是一种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带有浓厚而独特的中国文化色彩,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武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唐代诗人在吟咏武关时,多书写其中的历史文化典故。如胡曾的《秦庭》:

楚国君臣草莽间,吴王戈甲未东还。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

这首诗化用了“包胥哭秦庭”的历史典故。吴国攻打楚国,楚国不敌,“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其实,对于晚唐每一位心系国家的文人来说,他们又何尝没有如包胥这样力挽国家于狂澜之中的抱负和决心呢?唐人对于武关的吟咏中,不乏对武关诸多历史典故的书写。这些典故是时代变迁的注脚、王朝更替的见证,也展现了心系国家的文人挽大厦于将倾的雄心和抱负。正是通过唐诗对武关的书写,这些历史典故得以千古传诵。

除传承历史典故外,武关诗书写的人文价值还在于能够更好地打造当地文化名片。“文学书写地理坐标本就是一个文化名片,它是文学传承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精神追求,是地方文化自信、地方文化生长的重要基因,在营造地方文化环境、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唐代诗人对武关的书写是研究当地文化的宝贵材料。惊心动魄的历史难以仅凭简单的文字介绍还原,却能在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诗词中焕发新的活力。唐代的武关诗歌并非躺在故纸堆里的晦涩文字。在当今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它们为打造当地的文化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传承文化自信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武关之于国家,见证了其兴衰更替;之于诗人,也记载了他们人生某个阶段的起落沉浮。唐代诗人对武关的反复书写,使得这座关隘不再仅仅是冰冷客观的军事要地,而成为一道有故事、有内涵的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逯钦立,校辑.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卷七[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4] 读史方舆纪要(第三册)[M]. 顾祖禹,辑著. 北京:中华书局,1955.

[5] 史记·楚世家[M]. 韩兆琦,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0.

[6] 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卷二一四[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富寿荪,选注;刘拜山,富寿荪,评解. 千首唐人绝句[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8] 曹云忠. 中华名关[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9] 邢宇晨.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J]. 新阅读,2019(1).

[10] 史记·伍子胥列传[M]. 韩兆琦,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0.

[11] 赵乐. 元白唱和诗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2009(6).

[12] 吴淑玲. 唐诗边域书写中的地理文学坐标[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8-25.

作者简介:陈宏利,喀什大学。文员,喀什大学。

猜你喜欢

元稹唐诗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元稹:你不懂我的忧国忧民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共苦的爱
唐诗赏读
元稹与灯影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