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辨析
2024-06-15吕瑞
【导读】《故事新编》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在五四运动前后,女性的生存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鲁迅作为思想革命先驱,始终关注着女性生存问题,而这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改变了以男权社会为主导的写作姿态,将女性置于平等的地位,不仅揭示了女性在旧时代下的不幸命运,还生动描写了女性的伟大之处,并进一步思考旧时代女性解放的道路问题。《故事新编》描写了少女、妻子、母亲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探讨《故事新编》中不同女性的可敬与可悲,分析鲁迅对旧时代女性解放道路问题的思考。
前言
《故事新编》并非以女性为中心的写作,但它改变了过去以男权社会为主导的写作姿态,开始关注女性,并将女性置于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进行描写。鲁迅从女性视角出发,描绘了旧时代带给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苦难之下女性自身无法被掩盖的光辉。书中的八篇小说均是从远古神话、历史传说和史实演义中选取一点因由进行联想、创作而成。这八篇小说中,只有两篇小说以女性为主角,分别是《补天》中的女娲和《奔月》中的嫦娥,而其他的女性形象都作为配角出现,如能言善辩的阿金、大胆泼辣的禹太太、一心复仇的眉间尺母亲。这些女性形象弥补了长久以来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隐身的遗憾。
关于《故事新编》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已经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如王童在《“冷”而有力的女强人——论〈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认为鲁迅塑造的女性是冷而有力的女强人形象,凸显了女性的可敬。杨世琪在《〈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对《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正、反两面的分析,最后得出了鲁迅独特的女性观——“鲁迅既反对男人做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也不倡导女性做违背本心的懦弱者”。鲁迅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大师,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呈现出复杂矛盾的特质。如《祝福》中,他通过几次“画眼睛”,就让祥林嫂善良、纠结、无助的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见,《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不能只简单地划分为正、反两面。她们是被精心塑造的矛盾体,身上既有值得敬佩的地方,也有自身的可悲之处。本文将通过分析《采薇》《奔月》《铸剑》中阿金、嫦娥、眉间尺母亲等形象的可敬与可悲之处,来深入探讨鲁迅对于旧时代女性出路问题的思考。
一、可敬之处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女性不胜枚举,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一统天下的武则天、挂帅出征的穆桂英,等等。然而,由于男性长期在社会生活中掌握着话语权,封建社会也以男性为主导,女性的伟大往往被人忽视。直到五四时期,女性的伟大被启蒙家重视起来,他们开始从女性的角度进行创作。本节主要通过分析鲁迅《故事新编》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来分析女性的伟大和可敬之处。
(一)能言善辩的阿金
鸦头阿金是《采薇》中的一个“边缘”人物,是小丙君家的婢女。在当时,伯夷和叔齐面对皇位选择了逃跑,决定离开养老堂前往华山时,什么东西都没有拿,“只有一件老羊皮长袍舍不得,仍旧穿在身上”,可见伯夷和叔齐并不是毫无物欲的人。如在得知周王“以臣弑君”后,他们又决定不食周粟,逃到了首阳山。可在找不到食物时,叔齐却一下子坐倒了,“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说明他仍怀念以前的生活。这种自相矛盾的心理为他们后来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当自欺欺人的行为被阿金一语戳破时,两人羞愧难当,最终活活饿死。阿金作为一位底层女性尚且明白的道理,叔齐和伯夷却不明白,这说明有太多人陷入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不自知,最后只能靠清醒的人点破。鲁迅笔下的阿金是清醒明白的,面对复杂的事情,她能够洞察因果,一语道破其中的陷阱。
(二)勇于出走的嫦娥
《奔月》中嫦娥和后羿的故事与其他版本有所不同。鲁迅笔下的后羿褪去了英雄的光环,成为每天只能打乌鸦回家的丈夫,嫦娥也在每天的“乌鸦肉的炸酱面”前成为怨妇。后羿出门打猎时,嫦娥选择了飞升。嫦娥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于情,后羿早已不是当初让她崇拜的射日英雄,现在只是打一只母鸡都会被老婆子追着打骂的普通人;于理,嫦娥受够了每天吃炸酱面的日子。她本有更好的去处,那为什么不去呢?但出走的嫦娥并没有得到谅解和祝福,更多的是谴责。嫦娥在飞升之前知道自己会被诟病,却还是勇敢地做了选择:“你们的太太就永远一个人快乐了,她竟忍心撇了我独自飞升。”后羿知道嫦娥只有飞升才能快乐,但他却不想让嫦娥飞升。这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只有在解放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但他们并不愿意解放女性。如果女性都能像嫦娥一样勇敢地抛弃不必要的枷锁,就会更加自由。
(三)独自育孩的母亲
《铸剑》中,莫邪在干将含冤而死后,含辛茹苦地抚养了儿子眉间尺十六年。文中的描写体现了莫邪的辛苦,例如眉间尺夜晚被老鼠吵到时,不敢大声赶走老鼠,因为他“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莫邪的辛劳是为了让眉间尺有朝一日能够手刃楚王,为夫君干将报仇。当莫邪向儿子眉间尺诉说仇恨时,眼睛里泛出了闪亮的光芒。莫邪是伟大的,她尽管得知了丈夫必死的消息,还是坚定地生下眉间尺并好好抚养;十六年间独自一人背负仇恨,等眉间尺十六岁时才吐露真相,并没让眉间尺活在复仇的阴影下;当眉间尺优柔寡断时,她便果断地告诉他复仇的使命。
二、可悲之处
女性本应和男性处于平等地位。但由于生产力等因素影响,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逐渐稳固,他们驯化女性以维持社会稳定和人类繁衍。男权社会的过度驯化以及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剥夺,让女性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生理和心理都饱受折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过着被压迫的生活。五四时期,启蒙家开始重视女性的生存问题,他们将妇女解放视为社会解放的关键一环。鲁迅非常关注妇女解放问题,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立体丰富,如《祝福》里的祥林嫂、《明天》里的单四嫂子等。本节主要通过分析《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来讨论中国旧时代女性的可悲命运。
(一)半觉醒的阿金
《采薇》中的阿金是清醒的旁观者,仅用一句话就戳破了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的自我欺骗式谎言,并间接导致了伯夷和叔齐的死亡。阿金是旧时代底层的女性,她借小丙君之口上山奚落伯夷和叔齐,伯夷和叔齐听后不仅吃不下去薇,连看着都羞愧,最后两个人活活饿死。阿金可以接受别人因此对她的佩服,但却无法忍受被指责为刻薄。当旁人问及伯夷和叔齐的死因时,能言善辩的阿金讲述了伯夷和叔齐吃母鹿的故事,以此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因为人们不关心伯夷和叔齐为什么不食周栗,他们只能从吃食来定义他人。阿金能够说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这样的话,可见她并非无知的底层妇女,但她对伯夷和叔齐死因的辩解又显得苍白无力。这说明,即使底层女性头脑保持清醒,在他人的责问和社会环境的压力下,也可能重新回到无知状态中。所以阿金虽然清醒,但并非真正觉醒。
(二)理想下的出走
《奔月》中,后羿狩猎回家后发现嫦娥不在,起初还以为嫦娥只是出去了,直到发现家中装着金珠和仙药的首饰箱消失,才意识到嫦娥已经独自吃了仙药飞升了。后羿便生气地叫使女取来弓箭,想把月亮射下来,当他发现无法把月亮射下来时,就决定再去要一服仙药,追随嫦娥飞升。然而,嫦娥的飞升真的换来自由了吗?嫦娥在飞升之前收拾行李,把房间弄得很乱,还把装着金珠和仙药的首饰箱一起拿走了。嫦娥如果是吃了仙药飞升了,怎么还会需要收拾行李和拿上金珠呢?这说明嫦娥可能只是无法再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独自离开了。但是离开的嫦娥又能去哪里呢?就像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对于女性出走的思考,这样的出走只是从一个困境换到了另一个困境。所以,文中描写嫦娥的成功飞升只是鲁迅对女性解放的希冀,是理想状态下的出走。
(三)无作为的复仇
《铸剑》中,莫邪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儿子眉间尺十六年,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但是她也只能以母亲而非独立个体的身份出现在文中。莫邪和干将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在替楚王铸剑后,干将预想到了自己的死亡,便告诉莫邪一定要将孩子抚养成人,让孩子为他报仇。当干将被害时,她选择隐忍丧夫之痛,先把孩子生下来,让孩子来承担为父报仇的使命,当孩子长大后,她就鼓励孩子报仇。莫邪本是和干将齐名的铸剑师,在失去丈夫后就失去了自我,专心抚养眉间尺。她将复仇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眉间尺身上,自己却没有丝毫作为。旧时代的女性在社会和道德的约束下,不得不考虑到家庭等多重因素,最后只能选择隐忍。
三、交织的可敬与可悲
鲁迅非常擅长刻画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饱满立体,常常让人既感到可怜又觉得可憎。这种矛盾的笔法赋予了人物鲜活的生命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往往是复杂、矛盾的。他并没有因为写作的出发点是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妇女解放,就一味描写女性的可敬之处。相反,他将女性可敬的一面和可悲的一面交织描写,让可敬与可悲相互衬托。《采薇》中的阿金能够清醒地戳破“仁义道德”的谎言,却落入道德名声的陷阱中无法自拔,无法面对“刻薄”的名声;《奔月》中的嫦娥勇于出走,但却没有真正的归路,只能在堕落和回归中进行选择;《铸剑》中眉间尺的母亲即使有能力复仇,也难以摆脱家庭的枷锁。在敬与悲的双重交织下,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强烈的现实意味,旧时代女性生存问题也得到了重新的考察。
四、结语
本文对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分析,挖掘旧时代女性在时代和社会双重压迫下的可敬与可悲。先分析了《采薇》中的阿金、《奔月》中的嫦娥、《铸剑》中眉间尺母亲的可敬之处:阿金清醒地戳破伯夷和叔齐的谎言;嫦娥勇敢出走;眉间尺母亲独自抚养儿子十六年,再探析阿金、嫦娥、眉间尺母亲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可悲之处。阿金虽然清醒,却不能完全觉醒;嫦娥出走,却没有出路;眉间尺母亲有能力,却被束缚。鲁迅的创作并未因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就忽视女性的可悲之处。他让旧时代女性的可敬与可悲相互交织,更加突出了女性生存困境和不幸命运。
参考文献
[1] 鲁迅. 故事新编[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2] 杨世琪.《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文化学刊,2019(8).
[3] 汪晓慧. 历史“掩护”下的女性突袭——论《故事新编》中的女性意识[J]. 名作欣赏,2019(9).
[4] 王童.“冷”而有力的女强人——论《故事新编》中的女性形象[J]. 上海鲁迅研究,2013.
作者简介:吕瑞,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