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黑龙江高质量发展

2024-06-14王华梅刘超郑晓霞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摘要:立足新征程,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须遵循的根本方法,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黑龙江省作为沿边开放大省,已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实现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黑龙江落地生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着力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巩固自身建设,将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质的开放平台以及丰富的人文交流融入高质量发展格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5-0108-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的思想等不同领域在内的现代化,各个领域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其中的经济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五大原则之一,不仅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

黑龙江省作为连接东北亚国际及地区的重要窗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之中,积极推进与俄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贸易伙伴遍及五大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贸易往来关系,有力推动了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进一步促进了沿边地区的繁荣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黑龙江省要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发展定位,补齐发展短板,在改革开放路上劈波斩浪,着力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黑龙江新篇章。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价值

(一)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当前,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态势以及各种全球性风险叠加所形成的严峻挑战,我国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也是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黑龙江省立足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前沿的战略定位,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和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展现新面貌,经济建设焕发新活力,着力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黑龙江落地生根,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黑龙江建设的实绩实效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黑龙江贡献。

(二)助推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老工业基地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4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及粮食基地,物产资源丰富,交通设施完善,具有完备的对外开放基础,能够通过装备制造、粮食生产等基础性资源,借助对外开放平台,主动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改革开放优化黑龙江发展环境,营造适宜跨境企业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传统产业内生动力,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促进高新技术、文化娱乐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内外部资源的高效配置及综合利用,激发黑龙江经济发展活力,为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谱写新篇章。

(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必由之路

按照党中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部署,黑龙江省对标对表,提出“在强国复兴伟业中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的目标安排,要形成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进一步增强向北开放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奋力完成新时代新征程黑龙江的使命任务[5。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黑龙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之年,着力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是符合黑龙江发展实际,扩大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为保持社会经济有序运行,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开好局起好步。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因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及历史渊源,注定了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过程极具复杂性,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避免跨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好高骛远。要从国情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人口规模巨大”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超大经济体的市场优势,破解在推进现代化社会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矛盾危机叠加等问题,这就顺其自然地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两个确立”[6,在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中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高质量发展确立目标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和人民需求的转换升级,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围绕推动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从发展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确立了目标,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更要注重量的合理增长,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7。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性力量,人民生活的高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深刻彰显了共同富裕所蕴含的伦理精神。推动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发展要关注民生,加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群众的多样化诉求,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

(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高质量发展丰富内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形态,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理念,建设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是深化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生动实践。高质量发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摆脱传统依靠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客观自然规律,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可持续型经济发展体系,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相互促进,不断增强产业自身造血能力和发展活力,将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黑龙江省正处于爬坡过坎、乘势而上的重要战略关键期。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依托自身比较优势,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持续探索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将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强的力度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

1.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证实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9,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效率引领转变,努力使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坚决破除传统思维桎梏,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科技体制改革、社会信用承诺等重要领域创新制度安排,将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作为制度创新的重点,探索出台能够顺应市场期盼、契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育及留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创新的本质在于人的创造性实践,人才资源既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要向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不断完善黑龙江创新型人才的发现、培养及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高层次科研交流活动、公平公正的多元化晋升渠道等优质的人才环境及氛围。

2.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高水平市场主体、高效率政府及优质营商环境层面,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要推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科学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政府部门要对有碍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纠正,使其自身作用的发挥贯穿市场经济活动全过程,承担弥补市场失灵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双重使命。二是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事关投资者预期,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对外吸引力,提高投资聚集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深入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无证明办事”等简化行政审批举措,主动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和建设黑龙江;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打通服务市场主体和民众的“最后一公里”[10,构建黑龙江营商环境的“政策高地”,进而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及高成长性企业引进和落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黑龙江品牌。

(二)加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讲话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这些重要论断和部署,充分彰显了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的鲜明立场,也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指明和坚定了方向。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是未来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加强“龙江丝路带”及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坚持对外开放质与量的同步,以质高的开放促进量大的开放。

1.积极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特有的地缘优势,在2014年提出“龙江丝路带”的建设构想,构想提出以来,“龙江丝路带”在促进东北亚地区合作交流方面取得明显成就,要想急速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向纵深发展,就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畅通口岸开放通道[11。通过优化整合俄欧陆路通道,推动中欧班列及哈绥俄亚陆海运提档升级,开通航空货运线,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错落有致、集约开放的立体化口岸集群;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适度扩大口岸规模,提高通关容量和效能,降低运输成本,简化出入境货物监管手续,促进贸易自由化及通关便利化,营造良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黑龙江扩大对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治理作为国际性命题,需要各主权国家各尽其责,深入参与到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龙江丝路带”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切实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实问题,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推动“龙江丝路带”建设取得新成绩。

2加速黑龙江自贸区数字化建设

自由贸易区是开放之窗,不仅能够加强与自由贸易伙伴间的联系,也为深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9年8月设立,作为我国首批在沿边地区布局的自贸试验区,立足对俄日韩及东北亚地区开放的战略定位和传统优势,正成为国内改革的“试验田”和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搭建好自贸区建设这一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了解黑龙江自贸区及各片区行业领域发展态势,实时掌握相关政策动态变化状况,增强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推动平台效应实现最大化;加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拓宽数字技术运用场景,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开发及拓展多维度、深层次的特殊应用场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二是大力发展数字化新兴产业。提高数字技术在新兴产业应用程度,加快培育数字化龙头企业,进而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强对数字化工厂、智慧自贸区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不同产业的差异化融合,确保新兴产业生产及管理模式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自贸区建设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增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交流

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与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12,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及冰雪文化极具特色,具备依托自身资源及区位优势与东北亚国家或地区开展人文合作交流的天然基础,通过交流互鉴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发展。

1.创新融合黑龙江文体旅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省具备天然的冰雪资源优势、强大的体育资源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体育、旅游都能够满足民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三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有利于凝聚文体旅融合发展力量,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要依托原生态、冰雪和边疆文化等特色资源,有序开发全域旅游资源,整合景区景点,打造哈尔滨-亚布力-雪乡等多条黄金冰雪旅游线,提升旅游区服务质量,集中宣传推介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把“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打造为国际化旅游品牌,实现旅游发展与文化产品的相互促进。二是创新利用冰雪资源。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民众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黑龙江省应借此机遇,乘势打造采冰节、冰雪日、冬捕冬钓体验等节庆活动,组织承办速度滑冰、冰球冰壶、雪地足球等系列赛事,增强民众对于冰雪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让“冷资源”释放出“热效应”。

2.积极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

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进行人文交流的有力基础,在能源、经贸、人文等领域广泛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对于维护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畅通民间交往渠道。坚持平等尊重、互利互惠的理念,主动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不断巩固完善民间合作与交流工作机制,搭建有助于民心相通的工作平台和交流网络,为开展民间交往创造更多的便利和机会,在沟通交流中增强彼此间文化尊重与认同,厚植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民意基础,从而构建互利互惠的合作新局面。二是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民心相通的深层基础在于文化互通,文化相通的关键在教育,黑龙江在继续提升自身办学优势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13,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交换生培养机制,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适度扩大留学生派出规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跨国文化、人才及科技创新成果的交流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2] 刘鹤. 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1-11-24(6).

[3] 韩喜平,马晨钤.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8.

[4] 用“五大发展理念”为振兴东北号脉开方[EB/OL].(2016-06-01)[2023-01-15].https://www.chinanews.com/ll/2016/06-01/7891229.shtml.

[5] 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奋斗[EB/OL].(2022-05-05)[2023-01-18].http://www.ljjgdj.gov.cn/system/202205/118912.html.

[6] 包道广,陈鹏.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探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52-60+126-127.

[7] 金碚.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8] 任保平,李培伟.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12):4-19.

[9] 李猛,黄庆平.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问题与政策建议[J]. 青海社会科学,2020(6):31-40.

[10] 笪志刚. 顺应“三大变化”" 开辟“三大路径”确立“三大对策”——对黑龙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 奋斗,2021(4):50-53.

[11]姜振军.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俄实现“五通”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重要讲话[J]. 西伯利亚研究,2016(3):8-11+16.

[12] 仲音. 深化人文交流互鉴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④[N]. 人民日报,2022-09-26(4).

[13] 张梦琦,刘宝存.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困境与现实出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8):39-45.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ang Huameia Liu Chaob Zheng Xiaoxiac

(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new journey and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complex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made important strategic arrangements,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n whic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promote each other, and striv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hich is not only the fundamental method to be followed to promot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ploymen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winning new victories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 major province implementing an opening-up policy along the bord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to show northern China’s opening up, and realiz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o take root in the Province and transform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into a vivi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 must continue to consolidate our own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high-quality open platform and rich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tern.

Key words: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20th Congress of the Par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猜你喜欢

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以大教育观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探索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大主题报道多维建构的创新进路
——以南京广电集团“党的二十大”融媒报道为例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