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路径探究
2024-06-14张蕾吉祥陈涛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大分支,在培养卓越人才、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思维深刻影响着“教”与“学”方式,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既是历史缘起与现实所需,也是政策支持与国家计划,更是时代呼唤与机械革命。故此,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在人工智能的带动下努力实现教育内容长效化、教育评价全景化、师资培养现代化、教学模式个性化,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注入引擎新动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翻转微教育”;“混合微培训”;“泛在微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5-0103-05
在数字经济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迎来高速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时代正式来临,社会各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已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课题。
大部分学者通常围绕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开展相关研究,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方向有关的研究较少。对此,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积极围绕其开展探索,努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创新与有效发展,为成人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与发展空间,加快社会进步步伐。
一、人工智能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内涵
(一)人工智能内涵
1956年,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并将其解释为“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人工智能”从此被提出,但由于各学派学者对智能的看法不同,人工智能定义始终无法统一。例如,以纽厄尔(Newell)、西蒙(Simon)、尼尔逊(Nilssson)等学者为代表的符号主义学派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将其定义为能够解决各种以逻辑规则为解释的问题的智能计算程序。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与彼得·诺维格(Peter Norvig)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以实现人类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自动采取合理、有效工具性活动的计算机程序。贝尔曼(Bellman)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与学习、行动、问题解决等有关的人类活动自动化。1981年,爱德华·费根鲍姆(Edward Albert Feigenbaum)将人工智能定义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可以“显示人类行为中与智能有关的某些特征”。
国内专家学者也对人工智能进行了不同定义与描述。例如,潘云鹤院士在《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中指出,“人工智能是犹如内燃机一样的‘使能’技术”;蔡曙山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用机器或人创造的其他系统或人工方法模拟人类智能。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定义或描述,通过对其进行整合与分析,可发现发明人工智能的初衷是通过使机器实现类似人的智能行为,为人类提供便捷服务,是对人类思维、行为的模拟、拓展[1]。故此,可将其定义为以人工方法,运用机器模拟、延伸、拓展人类智能思维、智能行为的技术。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定义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已被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达到一定分数线且被录取后即可入学,成绩合格可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类型主要包括远程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属于成人高等专业教育,是接受了中等教育后进行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概论》指出,成人高等教育需满足在职成人学习者未来发展、充实自我的需求。对此,可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定义为面向在岗在职成人学习者,以满足学习者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脱产、业余及函授等三种形式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2]。
二、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研究背景
(一)历史缘起与现实所需:“智能”成为新时代特征
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符号智能、计算智能、机器学习、机器感知等技术引领社会各领域由数字、网络化迈向智能化方向,引发了一场更全面、更迅速、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不仅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增长速度,还引发了一系列技术革新与学习方法变革,“智能”成为新时代特征。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创新、社会服务等重要任务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政策支持与国家计划:“智慧教育”影响凸显
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能够促进人工智能发挥引领作用的文件与政策,其中就包括教育领域。例如,2016年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制定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人才培养”纳入“保障措施”;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从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2019年5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中强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对相关政策与文件进行梳理可发现,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且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是当前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紧跟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步伐,推动自身变革与发展,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3]。
(三)时代呼唤与机械革命:“智慧学习”诞生与变革
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动师生互动、课堂、课程等不断转型升级,学习者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开始主动开展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兴起不仅使学习者对智能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需要更多优质学习资源。当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在于满足学习者对教与学的新需求,智慧的新型学习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已成为助推教学变革的助力。
三、人工智能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催生出“超星学习通”“慕课”“雨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资料收集、备课、授课、课堂互动、在线答疑、作业布置等工作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方式创新中。除此之外,在虚拟教学场景中,教师可借助虚拟教学助手、虚拟实验室等生动演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成人学习者不仅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社区等自由获取自身需要的学习资源与课程,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更好地满足了学习者知识与技能学习需求。同时,智能评估系统、自适应教学系统等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服务,并且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与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可跟踪、记录、分析学习者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详细、准确的学习数据,确保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习者反馈与帮助,并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指导与帮助,强化学习者学习体验。
(三)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受类别、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来说更容易出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深化了智能教学平台的搭建,打破了教育资源共享的时空限制,使优质资源得以跨时空整合、配置与流转,缓解了成人高等教育资源落后、短缺的局面。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打破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推动了二者融合发展,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均衡[4]。
四、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路径
(一)教学内容长效化
1.强化课程实用性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增加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传统以理论性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已无法满足成人学习者学习需求。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应努力由理论性知识转变为实践性知识,围绕具体问题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成人学习者职业发展规划适当增加模拟仿真实验课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锻炼学习者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打造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内容体系。
2.增加课程广度与深度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提升了信息覆盖率,结构单一的知识与技能已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只有具备综合性、跨学科、多维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故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课程应扩大内容广度与深度,借助大数据整合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广阔的教学资源存储、优选空间与高效信息传输途径,实现跨地域知识流动。除此之外,成人学习者自身拥有的社会经验也可作为学习资源。故此,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学习者已有经验为基础,借助大数据采集分析学习者学业表现数据、学习行为数据、心理测评数据、职业发展意向数据等,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教学内容,深化学习者知识体系深度,为学习者进行知识迁移夯实基础[5]。
(二)教育评价全景化
1.转变评价理念
首先,正确认识教育评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以成人学习者为对象,是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根据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行为变化进行描述,对学习者发展情况进行判断。其次,认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独特性,根据成人学习者实际特征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最后,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会产生大量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包括师生考勤数据、学习者基本信息与成绩等,非结构化数据包括作业、教学音视频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资源操作、学习进程、学习活动等动态生成性数据。在教育评价中,应采用智能技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处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化、数据抽取、数据合并、数据计算等,以此为参考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进行科学评价[6];与此同时,应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常态化收集。动态、实时的评价与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成人学习者个体差异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及时优化教学计划夯实基础。故此,应利用智能技术实时监控学习者学习成绩、情感与态度变化情况等,为教师开展主观评估奠定客观基础。例如,借助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进行跟踪拍摄,根据学习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停留时间等判断学习者情感与态度变化情况。
2.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人工智能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内生动力,是构建主体多元化、标准多元化评价机制的重要基础。首先,完善评价规章制度。在人工智能时代,改革教育评价需制定灵活多样的规章制度,做好评价政策与标准制定的顶层设计,为打造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夯实基础。其次,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学习者相较于教师来说更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打造自上而下贯穿学习者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机制,为教师打造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夯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根据评价主体特性与需求明确其职责与边界,充分发挥其在评价中的价值,保证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
(三)师资培养现代化
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教师应积极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可从教育理念、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社会关系等维度提升教师素养。首先,引导教师形成现代化教育理念。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紧跟并赶超社会发展步伐。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主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形成现代化教育理念,客观理性思考新技术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将二者相融合,对教师“教”与学习者“学”进行全面优化,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次,推动教师形成创造性思维。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思维已不适应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教师应努力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努力形成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借助移动终端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思维碰撞中培育教师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帮助成人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并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离不开实践能力,故此,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围绕大数据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与资源等内容开展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再次,拓展教师专业技能。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习者来说,成人学习者生产经营经验较为丰富。如果教师专业技能仅局限于所教授的内容或专业所需,就会较难把控教学活动,就会对成人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产生不利影响[7]。故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不断拓展自身专业技能,在业余时间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练习相关岗位生产经营一线涉及的各项技能,在锻炼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最后,深化教师社会交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信息资源传输的桎梏,教师应借助各类移动终端与教师、专家、学者等沟通交流,探索国内外最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成果等,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组织与管理能力,使其综合素养与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四)教学模式个性化
1.构建“翻转微教育”模式,助力学历教育发展
提升学历是成人学习者最主要的学习诉求,故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借助智慧学习平台建立“先学习、后入学”的“翻转微教育”模式,帮助更多成人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学历。具体来说,该模式应以智能项目助理为支撑,由成人学习者通过平台将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时间、个人信息等提交给助理,申请加入“翻转微教育”。助理则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者提交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明确学习者个人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翻转微教育”项目。学习者在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并获得证书后即可取得入学深造或就业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翻转微教育”项目中,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借助智能感知模型与系统自动化从招聘信息、社会就业新闻、企业用人公告中提取各行业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设计涵盖文、理、工等三大类的学科专业与包含专科、本科等层次的学历教育,满足不同学习者发展需求。在“微证书”颁发认证中,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借助区块链共识算法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保证“微证书”权威性,为学习者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夯实基础[8]。
2.构建“混合微培训”模式,加快技能教育发展
技能教育是提升成人学习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其日后就业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以智慧学习平台为支撑打造基于智能教学助理的技能教育模式,强化技能教育供给。“混合微培训”模式应以智能教学助理为支撑,由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与企业携手开发教育资源数据库。智能教学助理应根据成人学习者各项信息构建包括技能学习目标、知识学习目标等信息的个性化学习画像,以此为基础制定个性化学习模型,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帮助成人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为通过考核的学习者颁发培训证书。值得注意的是,人机交互培训形式应以线上学习为主、以线下教学为辅的模式开展,便于成人学习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操作环节,可通过在线模拟或现场教学开展,保证技能教育开展成效。
3.构建“泛在微教育”模式,深化文化素养教育发展
文化素质教育可完善成人学习者知识体系,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以智慧学习平台为支撑打造以文化教育为抓手的“泛在微教育”模式,做好信息素养培育工作,并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强化社会融入感。具体来说,以文化教育为抓手的“泛在微教育”模式应充分发挥智慧学习平台支撑作用与智能知识辅助功能,并注重活化教学内容与开展方式,使成人学习者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智慧学习平台应对成人学习者学习记录与个人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明晰其受教育程度、学习习惯与倾向、职业领域等特征,以此为参考推送与安全、心理健康、信息素养、法治等有关的学习资源链接、教学课程等。成人学习者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兴趣爱好在智慧学习平台自主检索学习资源。除此之外,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可根据学习者学习兴趣、技能特长、职业领域等对其进行划分,组建学习社群[9]。在学习社群内,学习者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创造者与传播者。另外,还可深化与主题相似的学习社群信息共享,拓展学习者文化素养知识广度,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模式、考核评价等,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积极围绕教学内容创新、考核评价创新、师资培训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等开展研究,将技术与教育教学无缝衔接,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提升成人学习者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梦雪,熊樟林.智慧教育对受教育权的冲击与应对[J/O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13[2023-10-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381.G4.20231010.1713.010.html.
[2]邓小华,连智平.数字技术重构职业教育场景:理论基础、表征样态与行动路径[J/OL].重庆高教研究:1-14[2023-10-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8.G4.20231008.1032.006.html.
[3]苏林猛,炕留一,熊华军.技术意向性视阈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3(10):18-23+39.
[4]李世瑾,戴蕴秋,顾小清.场景规划: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形态的可行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3(10):40-47.
[5]张黎,周霖,赵磊磊.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及其规避——基于教育主体性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23(5):47-53.
[6]吴龙凯,程洁,张珊,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时代内涵、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3(9):19-25.
[7]李明超.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技术隐忧与角色纾解——基于“主体性”教育哲学的视角[J/OL].当代教育论坛:1-11[2023-10-15].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30904.001.
[8]李政林.释放想象: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审视与未来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23(8):18-25.
[9]赵丽红,左敏,黄先开.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指向:培养高阶思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0-48.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Zhang Lei1 Ji Xiang2 Chen Tao1
(1.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830000, China;2.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Adult higher education"" is a major branch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talents and building a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nking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historical origin and reality, but also policy supports and national plans, and the call of the times and mechanical revolution. Therefore, adult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powered by AI, with the" focus on creating enduring educational cont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s, contemporary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and personalized teaching methodologies. These efforts aim to overhaul conventional teaching practices, address diverse learning preferences, ensure equitable access to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nject a dynamic new impetus into the progression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ult"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Flipped micro-education”; “Mixed micro-training”; “Ubiquitous micro-e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