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4-06-14孙显水
摘要:在现代化技术的赋能下,以AI算法、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推动愈发明显,教育正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来新变革,同时职业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因此,职业院校应深入了解教育数字化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并通过“系统谋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扎实推进教学过程与管理数字化升级、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技能、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服务水平数字化转型、稳步促进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等路径进行创新改造,以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数据;数字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5-0052-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先手棋,同时也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更是职业教育主动贯彻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精准把握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切实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形塑职业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一、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
(一)内涵解析
“信息”与“数字”是数字化的两个基本属性,但是“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是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变迁与发展,其中,信息化即用电脑或手机上的各类APP来代替传统工作,大致经历了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MRP/ERP、互联网等标志性的应用发展阶段,而“数字化”指的是将工作过程进行数字量化,如工作时长、产出等,方便寻找更优的方案。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则是信息化的高阶阶段。所谓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利用“云物大智”等数字技术对职业教育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课程建设、教学组织、人才培养、治理体系等方面创新发展,形成共享、开放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1]。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支撑和牵引,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
(二)基本特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建分享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主动性、技术型等特征。其一,主动性。近年来,以“云物大智”等先进技术为核心引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既应与时俱进,主动响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以数字化转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应摆脱偏见,主动积极地寻求系统性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办学实力,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升级改造。其二,技术性。我国职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与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一致。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应以“数字基建”为基础,牢牢把握教育数字化技术性特征,进一步优化教学基础设施、实训实验室、虚拟教室等平台建设,在为教育者进行数字化教学提供基础的同时,突破职业教育在“域”上的瓶颈。
(三)价值意蕴
1.有助于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光荣责任。打造“中高本”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本科职业教育等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从而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2]。一方面,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数字关键技术,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优质教育资源、师资队伍进行共建共享,有助于实现“中高本”人才培养的融通;另一方面,数字化赋能促使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借助数字技术分类建设,有助于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彰显不同层次办学特色,实现职业教育多层次高质量办学。
2.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在促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相继涌现出了一些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破除了校际、时空的局限性,实现了教学资源、教育课件、师资等优质资源的共享,推进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学习者学习的时空更加广泛,有助于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精神层面来看,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从“专门”“终结”培养向“复合”“终身”培养转变,有助于重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从物质层面来看,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学以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搭建,既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载体,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二、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际镜鉴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较晚,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已追平甚至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在战略规划方面,澳大利亚颁布了《澳大利亚2030:通过创新实现繁荣》《澳大利亚技术未来——实现强大、安全和包容的数字经济》《数字转型战略:2018—2025年》《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工业4.0和数字经济的回应:有效办法》《2025年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参与战略》,这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保障。在提升数字技能教育与培训方面,澳大利亚通过大学生就业一揽子计划、资助多个测试高级学徒式课程项目、开发信息技术课程等切实有效的举措,大力培养具有数字技能的未来劳动力;在数字技能领域投资方面,澳大利亚在数字教育和培训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如实施数字技能学院实验项目、制定《国家技能协议》、扩充“职业培训师基金”、开展新兴技术毕业生项目,这将有助于提高澳大利亚劳动力的数字能力。由此可见,澳大利亚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整体数字经济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3]。
(二)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的推进中,跨部门研究的重点在于科技创新,特别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这些创新推动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4.0”框架倡议》《数字战略2025》《数字化实施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要点》等政策,十分重视数字化教育的投入以及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了职业学校、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多主体参与协作的运行机制;同时倡导职业教育的数字媒体教育理念,主要采取了“实践翻转学习、虚拟现实中的共同学习”等方法和活动,开辟了职业教育新范式。由此可见,德国非常重视借助科学技术为教育赋能。
三、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
一方面,资源建设——构建开放的资源数据库。要想构建开放多元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需要职业院校考虑学生、教师等多方主体的具体需求,增强一流学校、一流专业的资源建设,在满足特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发挥优秀职业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政府则需要完善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保障机制,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机制,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院校资源建设全过程,着力打造高质量教育资源数据库,有效改变以往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另一方面,治理观念——打造开放包容的办学格局。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职业院校转变以往单中心管理理念,树立多主体共治的治理理念,重点关注多方力量的参与,形成由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学校贯彻落实的一体化联动机制。这种联动机制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发力,打造契合职教特色、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形成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4]。
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系统谋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第一,国家应借鉴和学习德国、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战略规划,加大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从战略层面详细设计和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规划和布局,加快研究和制定数字化赋能中国式职业教育一般性框架,对中、高、本不同类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价值创造、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科学架构,为未来3~5年、5~10年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第二,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意义等内容,积极开展以“智能技术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论坛会、座谈会,围绕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等方面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提高中职院校、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对教育数字化战略知晓率;第三,职业院校应紧跟数字化转型步伐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数字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行动准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特性,来探索适合学校自身的数字化教育发展之路。
(二)扎实推进教学过程与管理数字化升级
第一,构建数字化教学决策机制[5]。大量信息的掌握,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对职业教育教学而言也是如此。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经验主义教学决策显然已经与新时代脱节。在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应结合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教学决策机制,将其渗透于教育教学中,实现学习者数据收集的常态化,并借助大数据整合分析全部的数据信息,为教育工作者优化和完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流程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平台。职业院校应以教师与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来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平台,设置学生成长导航式培养、全流程化成长记录、教学过程实时预警、常态化指标监控、实时反馈与改进等子系统,并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加以整合,实现校内系统与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彻底改变“信息孤岛”问题。第三,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信息化管理能力。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教学管理平台,对课堂教学前期、中期、后期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动态数据分析与预警检测,以实现常态化教学过程纠偏;通过设置站内新闻、教学课件、教师风采、教学进度、学生成绩、作业发布查看个性化服务选项,实现多终端、多机制的信息推送,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方式。
(三)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技能
随着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推进,我国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技能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岗位要求脱节、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缺少专业对口人才等问题,而大力发展数字技能教育、提高学习者和劳动者数字素质技能,俨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新要求。职业院校作为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数字化人才的主阵地,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责任使命。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来制定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包括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等内容,以及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维度,旨在培养年轻一代掌握基本的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在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方面,职业院校应开发专业与课程数字化转型标准、新形态数字教材与教学资源、数字化实训体系、新职业资格与技能证书,全方位提高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6]。比如,学校应秉承创新发展理念,立足专业课程、数字化转型、校企双元需要研发电子教材,开发包括数字素养的通识核心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类型的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再如,针对部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学校应借助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政府、企业共同研发AR识图、3D实景课堂、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产品,让学生在可视化教学场景中沉浸式体验和学习,逐步提升实践能力。此外,职业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校企联合体,推进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匹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形成行业与区域主导、企业主建、校企融合、产教融合的新格局,并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要求,面向云、网、数、智等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化学科和专业,以培养新时代数字化人才。
(四)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服务水平数字化转型
首先,职业院校不仅要转变传统固化理念,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建设思路,还要抢抓新时代新兴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立足教师与学生需求,加快建构服务师生长效机制,研究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分类制订一批具体方案。其次,职业院校应打造多维立体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共享学生学习的实时数据,为教师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提供参考,通过对教材、图书馆书籍等纸质资源进行升级改造,搭建集优质教学资源、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内外名师讲座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营造智能学习环境。智慧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应重点突出教育教学的服务功能,统筹“政”“行”“企”“校”等多方力量,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最后,职业院校应建设师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包括邮件系统、人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内容,通过窗口、自助、网络、移动终端等四种形式,为教师工作和学习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联通的立体式服务,实现校园服务大厅管理和服务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7]。
(五)稳步促进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
首先,树立协同共享的数据治理理念,既要紧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要符合现阶段所处发展实际的客观实际,更要打破传统固化封闭治理结构,消除信息壁垒,推动学校治理从各自为政、资源分割向合作共享、系统共享转变。其次,加强数据治理顶层设计。职业院校管理者应以大数据治理思维为基础,采取“依数而动”治理模式,形成“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的治理机制,以数据为“依据、资源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学校内部与治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后,打造“政”“行”“企”“校”数据交流平台[8]。通过建立学校内部数据共享平台和多元主体数据交流平台,整合职业教育、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信息,形成一个综合且全面的教育数据系统,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提供支持和帮助。总之,学校要通过数据挖掘、数据整合、数据开放、数据应用,建立教育监测与评价制度、多元主体数据衔接共享制度、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制度、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的大数据治理制度,以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靳成达.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显著特征与实践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3(20):54-60.
[2]邓崧,周娅婷,王正敏.“去中心化”情境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吉木乃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3(8):87-94.
[3]陈林.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机理与推进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23(8):95-103.
[4]邓文勇,张翠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数字治理:框架、逻辑及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22):57-64.
[5]刘兴凤,胡昌送,秦安.“双高计划”背景下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及实施路径研究——基于广东首批“双高”院校建设样本的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13.
[6]金波,郑永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3(7):97-102.
[7]弋凡,周潜,陈香妤,等.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笔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7):18-25.
[8]孙思玉,陈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创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8):46-51+44-45.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ed by Digitization
Sun Xianshui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Empowered by moder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AI algorithms and big data is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industry more and more obviously, and education is embracing a new change in a more open attitud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y has also shown unprecedented depth.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shoul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education, taking reference and learning from western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systematically planning the roadmap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lidly promoting the digital upgrading of teaching processes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and skill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ervice levels, and steadily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Key words:Digitiz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ig data; Talents in" Talents in digit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