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
2024-06-14赵莹
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其专业成长对乡村教育的质量和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面临诸多困境,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5-0029-05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乡村教育的质量。探讨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对于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教师队伍现状
乡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以及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首先,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多乡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这使得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影响了乡村教育的质量。其次,乡村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乡村地区任教,导致乡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这些老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最后,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更是让乡村教育雪上加霜。由于乡村地区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差,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离开乡村地区,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发展。这不仅导致了乡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加剧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二)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乡村教师在中国教育的广大舞台上,无疑是一群辛勤的耕耘者,但面对现实,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相较于城市教师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资源的限制,乡村教师在接受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上远远少于城市教师。很多乡村教师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导致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仍旧沿用传统、单一的方法。此外,乡村教师在面对乡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兴趣和潜能,需要得到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由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乡村教师可能更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此同时,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面临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不足问题。很多乡村学校可能没有足够的教材和教学辅助工具,这使得乡村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以满足乡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
(三)乡村教师培训与发展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培训机会有限、发展空间受限,导致专业成长相对缓慢。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乡村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培训机会不足的问题。相较于城市教师,他们较少有机会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这使得他们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长期以来,乡村教师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教育创新和教学提升。此外,由于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相对滞后,教育投入有限,这也限制了乡村教师的发展空间。在职称晋升、岗位晋升等方面,乡村教师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竞争压力。一些优秀的乡村教师虽然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认可和机会,很难在教育领域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待遇。这种有限的发展空间不仅影响了乡村教师的个人发展,也对乡村教育的整体质量产生了影响。一些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可能因此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二、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制约因素
(一)政策因素
相较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往往面临更高的门槛和更严格的评审标准。这使得一些在教学上有出色表现的乡村教师难以获得应有的职称认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晋升和待遇提升。尽管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但乡村教师的待遇仍然普遍偏低。一些乡村教师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此外,乡村教师渴望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专业指导,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现有的培训项目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乡村教师很难获得参与的机会。这不仅限制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制约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资源因素
很多乡村学校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这导致教育资源的配送和更新都存在困难。相较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在教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使得乡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难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制约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创新。此外,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可能还没有配备齐全的教室、实验室和体育设施,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乡村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也难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才能和专业素养。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很多乡村教师可能需要长时间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他们的住宿条件可能简陋,饮食也可能相对单调。长时间的辛苦工作和相对较差的生活条件,不仅影响了乡村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可能对他们的职业热情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2]。
(三)教师自身因素
乡村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方面原因,乡村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上往往有限,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很多乡村教师可能只接受过基础的教育和培训,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一些乡村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职责仅仅是教书,而忽视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性。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教学上过于依赖传统的方法和经验,而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尤其在乡村地区,由于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学习困难和挑战,更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索
(一)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当下中国教育的迫切需求。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基石,面临工作环境、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多重挑战。为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提高待遇和完善职称评定是两个关键方面。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是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很多乡村教师收入偏低,甚至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政府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乡村教师的收入与其付出相匹配。除基本工资以外,还可以考虑设立乡村教育津贴、艰苦地区补助等,以弥补乡村教师在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上的不足,并及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等保险,也是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的重要途径。现有的职称评定体系往往更侧重城市教师,对乡村教师的实际工作和贡献可能缺乏充分认可。政府应调整职称评定标准,充分考虑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和乡村教师的实际贡献。例如,可以将乡村教师在乡村基层的实际工作年限、对乡村学生的指导和帮助等纳入评定依据,以更全面地反映其工作价值。政府需要设立乡村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除待遇和职称评定以外,政府还应关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定期的培训机会和资源,让乡村教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乡村支援和交流经验,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应该不断加强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环境,这也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考虑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乡村教师的具体需求。政策制定应广泛征求乡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并发挥预期作用[3]。
总之,政府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通过提高待遇、完善职称评定以及关注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综合施策,政府可以为乡村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推动乡村教育的持续发展。这不仅关乎乡村学生的未来命运,更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
(二)培训与发展
一是增加培训机会。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的投入,增加培训名额,确保更多的乡村教师能够参与到培训中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城市优秀教师到乡村地区进行支援和交流,带动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优化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乡村教育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可以通过开展需求分析,了解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课程。同时,培训内容还应注重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乡村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三是丰富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远程培训和实地培训。线上培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机会;线下培训则可以组织专家和教师面对面交流,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操作。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发乡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将培训与职称评定、待遇提升等挂钩,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设立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奖项的方式,表彰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乡村教师。五是加强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收获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需要建立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和分享平台,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学校、社会以及乡村教师本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前行。
(三)优化资源配置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地区,乡村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一代的摇篮,承载着无数农村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普遍落后,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为了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改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通过增加经费支持,为乡村学校配备必要的教室设施、教学设备、体育器材等。二是鼓励社会捐赠。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赠教育资源和设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乡村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机制,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学校,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例如,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让乡村学生共享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四是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措施,提升校园环境的品质。五是加强设施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设施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通过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设施维护和管理能力。六是提高教师使用硬件设施的能力。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使用硬件设施的能力。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和技术指导,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方法[4]。
(四)激发内生动力
在乡村教育发展中,乡村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相对较弱,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不仅影响了乡村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制约了乡村教育的质量提升。因此,如何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当前乡村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对乡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培训,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通过邀请专家作讲座、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其对专业发展的渴望。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例如,不仅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城市优秀教师到乡村地区进行支援和交流,带动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让乡村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及时建立健全针对乡村教师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例如,不仅可以设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金,用于资助其参加培训、研究等活动,还可以设立优秀乡村教师奖、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奖项,表彰在专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乡村教师。
在此基础上,需要关注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合理安排其工作任务和时间,减轻其工作负担。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避免过度追求升学率等指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可以通过优化学校管理、加强团队协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合作氛围,鼓励乡村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举办学术沙龙、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不断引导乡村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设立个人发展目标等方式,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五)实施校本培训
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地区,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柱。由于多种原因,乡村教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满足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之前,要深入了解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主要是了解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他们希望提升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可以邀请专家、优秀教师等资源,结合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可以涵盖教育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培训形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观摩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在校本培训活动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可以组织乡村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学实习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开展教学竞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激发乡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5]。
从本质上来分析,校本培训活动不应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建立持续的学习与交流机制。不仅可以定期举办教育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乡村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方便乡村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持续学习与交流机制,可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确保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应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不仅可以对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还可以收集乡村教师对培训活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六)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对于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需要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打破城乡教育资源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乡村教师可以学习到城市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而城市教师则可以通过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增强对教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既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关键是要能够实现城乡教师之间的实时互动和资源共享。通过这个平台,乡村教师可以随时向城市教师请教问题、分享经验,而城市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乡村教育的动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除建立交流平台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城乡教师互访活动来加强交流与合作。这种互访既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关键是要能够让城乡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互访,乡村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城市教育的运作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城市教师也可以亲身体验乡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不仅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要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这包括共享教案、课件、试题等教学资源,以及共享校际合作、课题研究等机会。通过资源共享,可以让乡村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七)推进教育信息化
虽然我国乡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很多乡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完善,网络覆盖率低,乡村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有限。这不仅制约了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影响了乡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技术设施,提高网络覆盖率,为乡村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并针对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可以组织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分享经验,帮助乡村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鼓励乡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方式,对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突出的乡村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学习和应用的积极性。
(八)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减轻其职业压力,是乡村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为乡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组织定期的团建活动,如户外拓展、座谈会等,增进乡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学校应努力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如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待遇等,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如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教育考察等,拓宽乡村教师的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从而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此外,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乡村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徐红.我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的偏差及其矫正[J].教育发展研究,2021(15):68-74.
[2]芦苇,李保强.民主主义的僭妄与归正:杜威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再审思[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19-124.
[3]徐红.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与促进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2(5):92-96.
[4]李嘉欣,向文.音乐学本科专业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质性研究[J].科教文汇,2022(5):46-48.
[5]张翅,徐红,龙玉涵.成效·局限·改革:我国教师职后培育机制管见[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61-62.
Path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Zhao Ying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is 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s an important talent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However,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is currently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exploring a path suitable for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explores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Rural teachers; Path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