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视角下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

2024-06-12刘圆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三美死水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对于闻一多《死水》这首中国现代新诗的赏析,有观点认为,这首诗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体现;有观点认为,这首诗充满了大量颓废的意象和情调;还有观点认为,这首诗表达了闻一多强烈的爱国思想。基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视角,对《死水》一诗从赏析角度的多样性考察,运用西方文论史和文学批评知识,对这首诗的赏析应当充分立足于中学生诗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向中学生揭示诗歌的主题,剖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特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读这首诗。

[关键词]《死水》;“三美”原则;颓废;爱国主题;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刘圆(1999),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志码]A

《死水》是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创作于1925年的一首中国现代新诗,收录在闻一多先生的诗集《死水》中。《死水》一诗堪称中国现代格律新诗的典范。同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九叶派诗人穆旦的《赞美》一起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节中,三首诗共同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代表组成一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特点和不同新诗流派中不同作品的独特艺术性,从而一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过程。

一、解读《死水》的原则和方法

在解读与赏析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与作为纯粹的文学艺术作品时,对文本解读和赏析的态度、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首先应当基于学生的立场,考虑如何深入浅出地将这首诗呈现给学生,即教师需要考虑如何给学生讲懂;其次,要把文本放在一个小节、一个单元来进行考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全部是诗歌,有现代诗、当代诗,还有外国诗歌。那么,让学生对诗歌进行解读与赏析则是整个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而作为单纯的文学作品的赏析不具备这种教学的功能。因此需要将两者联系起来,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文学性和审美性都是共通的。所以,我们要把文学作品的《死水》落实为中学语文教材课文的《死水》,把对文学作品《死水》的赏析中深刻的文学批评理论转化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死水》的艺术特色和主题分析

在过去对闻一多《死水》的文学评论中,有人认为表现了作者诗歌理论上唯美的追求,即闻一多提倡的“三美原则”;有人认为诗中表现了颓废的意象;还有人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这首诗所表现的爱国主义主题不断被强化,逐渐成为当下对于这首诗最权威、最普通的解读。但近年来,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这首诗重新进行解读和定义,认为闻一多的《死水》实际上是“三美原则”、颓废意象和爱国主义主题的高度统一。深化到文论史的高度,即“作者纵向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精髓的同时,又横向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方式,用象征手法通过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深邃而隐幽的主题,从而达到了唯美、颓废和爱国的统一”[1]。

(一)“三美”诗歌理论的体现

“三美”原则即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所说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在音节上,《死水》这首诗从第一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开始,以后每一行都用相同格式的音节,即“双音节词”和“三音节词”构成,以第一节接下来三句为例,音节的划分形式为“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索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样在音节上形成了规整,所以,诗的每行的字数均保持一致。闻一多先生自己也认为该诗是他“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2]。在押韵上,《死水》采用了富于变化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的美感。

“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选取的色彩上,闻一多选取了大量鲜艳、刺眼的色彩來达到诗在视觉上的美感和对读者眼球的冲击。《死水》中分别有“绿酒”“翡翠”“桃花”“云霞”“珍珠”和“罗绮”等色彩极为鲜艳的意象,这种色彩不是给人以美感,而是刺眼的花哨,这种过于鲜艳的色彩虽使诗歌在整体格调上显得格格不入,分外突兀,却达到了以美衬丑的艺术效果。

“建筑美”,即结构和形式上每一节的字数匀称和句式结构的齐整。《死水》一诗共有五节,每节都有四行,每行都是九字,整首诗排列下来就像一幢修得很规整的大楼一样。

“音乐美”是听觉上的,“绘画美”和“建筑美”是视觉上的。《死水》一诗充分调动了读者感官的各种联觉来感受诗的美。这也将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原则发挥到极致。“他创建的新格律诗,在感性形式方面,探索节奏、韵脚、语调、重复、对偶等诗体建构;在理性形式方面,追求逻辑顺序、联想运用、意象和情感式样、用典等诗性构思。他的诗集《死水》充分体现了他在形式美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3]

(二)《死水》中的意象是对西方诗歌理论的借鉴

从意象的选取和感情基调上看,《死水》所选取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是消极、颓废的。

该诗的题目给人以消极和颓废的直观感受。“死水”之意,是不流动的水,和活水相对。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4],死水容易发臭,难以孕育出生命和生机。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作者用“绝望”一词来形容死水,是因为连“清风”也“吹不起半点漪沦”。不止如此,作者还要往“死水”里“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以至于让这潭“死水”中生出“绿色的铜绣,红色的铁锈”,还有“油腻”“霉菌”“白沫”“苍蝇”,最后达到“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的丑恶和颓废的极致。可以说,任何人读了《死水》,无一不会感到“死水”的肮脏和恶心,无一不会想吐作呕。

闻一多在《死水》中所塑造的丑恶的意象和颓废的情感,结合文学理论和西方文论史展开分析就不难发现与之类似的例子。

首先,作者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这些优美的事物来修饰和形容破铜、烂铁、油腻、死水、白沫等丑恶的意象,就产生了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倡的诗歌审美的“陌生化”理论,把美和丑的东西组合在一起,给读者以充分想象和体会的空间。其次,作者使用了欧美新批评诗歌理论中的“悖论”理论,用美丽的意象来修饰形容丑恶的意象,看似是不合理的,但实际上恰恰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因为从辩证角度看,美与丑不过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相对的概念,美的反面就是丑,而丑的反面就是美。美丑的结合与冲突,带来审美境界的提升。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可能是受到西方象征主义大师波特莱尔名作《恶之花》的影响,波特莱尔在《恶之花》中用华丽多彩的语言来表现肮脏龌龊的生活场景。例如,在《我爱你,就像喜爱黑夜的苍穹》一诗中说:“我冲向前进攻/我爬上去袭击/就像一群蛆虫围住一个尸体/哦,无情而残酷的野兽/我爱你”[5]。这看似奇怪的语言实际上表现了波特莱尔对他所生活的那个阴暗社会全部仇恨的发泄。同样,《死水》中闻一多运用这样的方式也是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结合闻一多的创作经历,不难判断,在此诗中,他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死水》是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

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视角下,《死水》这首诗的主题实际上是作者闻一多强烈爱国情感的体现。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此诗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对外,一战过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卷土重来;对内,诸多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分裂割据,你攻我伐。中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姓在死亡的边缘挣扎。闻一多的《死水》正是对当时军阀统治下破败不堪腐朽的旧中国的诅咒,揭露了那个时代真实的黑暗社会,全诗充满了闻一多对旧社会的憎恨、愤怒和尖锐的嘲讽。

诗歌的意象是具体的物象加上诗人的情感。“死水”这一意象象征着旧中国腐朽颓败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尽管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社会吹进了一丝“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清风”,但也难动摇旧中国的腐朽根基;“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以及“铁罐”和“桃花”等意象都能引发丰富的联想并能从当时的现实社会中找到客观对应物。最后两句是“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作者直抒胸臆,喷发出愤怒而无奈的怒火。这就是闻一多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讲好《死水》

由于闻一多《死水》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复杂性,在中学语文的视野下,对这首诗的赏析应当充分立足于中学生理解诗歌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向中学生揭示诗歌的主题、剖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特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读这首诗。

第一,闻一多“三美”原则的理论在这首诗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和突出,这应当作为教学中解读这首诗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直接从诗歌的形式,即结构、韵脚、音节上去体会和感受“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第二,基于中学生对于西方文论和文学批評理论没有深刻的认识,《死水》中关于意象的颓废和艺术手法上对于象征主义的借鉴是学生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部分抽象的理论,应重点引导学生在了解理论的背景下直观地去感性认知“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翡翠”般的“铜绿”“桃花”般的“铁锈”、如“罗绮”一样的“油腻”、像“云霞”一样的“霉菌”、似“珍珠”一般的“白沫”等词语,让他们感受这些意象之所以能联结在一起的原因。对表现主义手法在诗歌理论上的阐释。这符合思维方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也是充分基于中学生理论思维尚不成熟,文学理论素养亟待提高的客观事实考虑。在此基础之上,诗歌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呼之欲出,也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李乐平.唯美、颓废和爱国的统一——闻一多《死水》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2]闻一多.诗的格律[A].孙党伯,袁謇正.闻一多全集(第2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44.

[3]李丹.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的交融——论闻一多《死水》的形式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4](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M].北京:中华书局.1974:73.

[5](法)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M].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61.

猜你喜欢

三美死水中学语文教学
南极和北极
死水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