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2024-06-12杨琨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教学实践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落实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变更与选择,更是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转变。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项目式学习以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驱动任务,倡导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促進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模式转变的方法之一。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探析以“制作学校艺术节特刊”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策略,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新闻单元;教学实践;新闻特刊

[作者简介]杨琨(1995),女,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

在国际上,中国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基础扎实,但在创造性、问题解决方面存在不足。[1]为补足教育“短板”,让学生拥有创造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增强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的创造性体验,提升其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通过设置驱动性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而增强其实践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同时为一线教师进行新闻单元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项目式学习应用于新闻单元的适切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其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落实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变更和选择,更是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中提到:教师需缓解在理智上认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在实践中却缺少教学内容和较大教学空间的矛盾,平衡讲授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入六篇新闻作品,作品不仅能够体现消息、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在结构、语言、时效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内容还涵盖了军事、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是本单元所涉及的三个学习任务,完成新闻写作是本单元的最终教学目标,而一篇新闻报道形成的背后,需要复杂的选题、采访、撰写活动。新闻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并不适宜传统的“阅读”教学,因此,在针对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本之外。

二、项目式教学设计

(一)归纳多元内容,提炼核心知识

对于新闻单元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学生在阅读新闻报道等文本时,应具备如下能力:区分事实与观点,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此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提到新闻单元的语文要素为: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基础知识;形成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典型事例的学习与应用”作为核心知识,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围绕核心知识展开并带动其他能力的提升。

(二)设置驱动问题,组织实践活动

驱动性问题是基于项目主体和课程标准设计的关键性问题。[2]驱动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搭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在探究过程中成长。

如何设置驱动性问题?项目式学习强调让学生围绕真实且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首先,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为设置驱动性问题提供关键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新闻知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可设置如下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我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应结合学生困惑以及学习期待转化为面向生活的情境问题。在核心知识和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驱动性问题为“如何制作一份学校艺术节特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每年会举办艺术节,学生将作为演员或观众参与其中。该问题的设定能够将学习与生活相衔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

为完成驱动性任务,学生思考针对该问题“我能做什么”“我会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如何解决”等,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写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共同拟定学习规划,教学设置以下几项任务。

任务一:研究报纸版面,学习新闻知识。此项任务,学生需建立学习小组并学习报纸版面构成。通过学习统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特征,学习新闻基本知识。

任务二:分工合作,拟定采访提纲。学生需根据报刊主题拟定合适的采访对象,并依据受访者的相关信息拟定采访提纲。

任务三:撰写新闻,拟定特刊草稿。学生尝试撰写新闻,可引导学生撰写不同体裁的新闻。拍摄与新闻内容相关的图片,设计报纸版面。

任务四:完善特刊,反思总结提升。学生根据报刊草稿调整版面,继续讨论新闻用语及照片标准,完善报刊。每组呈现最终特刊,并推选本班“最佳‘学校艺术节新闻”特刊。小组讨论本项目所学并派代表作总结发言。

在新闻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制作学校艺术节新闻特刊”这个最终任务,将会经过“了解并学习不同新闻体裁特征、确定版面构成要素、新闻选题、拟定采访提纲、撰写新闻、编辑特刊”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教师要时刻以成果为导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解决办法,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任务一”是学生了解新闻报纸构成,为后期研究打基础的环节。为研究报纸版面,学生找来市面上的报纸从“排版”“内容”等方面进行学习。为完成报纸内容的填充,学生需学习课本新闻单元知识,了解不同题材的新闻内容。例如,通过学习第一课“消息二则”中的第一篇文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了解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内容”“背景”“结语”构成,及新闻的三大特性“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并体味新闻的语言特点。

“任务二”是撰写新闻前的重要资料收集环节。学生想要完成新闻写作,必须思考:与本次主题相关的受访者有谁?如何以采访目的为导向设计问题?前面“研究报纸版面,学习新闻知识”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了解新闻知识,初步确定新闻采访方向,为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了解不同的新闻体裁及其构成。学生依据采访目的设计采访提纲,教师在此环节引导学生确定提纲需包含的内容,最终确定提纲可以包含:采访主题、采访成员分工、受访者、采访工具及地点、采访目的及采访问题等内容。

“任务三”是新闻特刊初步形成的环节。学生要想完成特刊设计,需考虑报纸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内容。“艺术节报刊”的文字内容可包含:艺术节开幕式、独具特色的节目、观众观后感等。为丰富报刊内容,增加其美感,学生可拍摄与新闻相关的照片。为将文字及照片排至一个版面,需考虑版面布局,并学习相关排版软件。

“任务四”是新闻特刊的总结提升环节。为得到一份完整的报刊,学生需检查报刊构成(需包含:报头、报眼、版位、栏目)的完整性,新闻内容的准确性以及版面设计的美观,学生投票推选本班“最佳‘学校艺术节新闻”特刊。通过本次报刊设计,学生梳理本次设计所学以及可以改进提升的地方,并做汇报交流。

(三)完善学习评价,延伸学习能力

项目式学习旨在让学生研究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非以结果判定最终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中的“项目”是学生达成目标的方法及途径,“学习”是提升学生自身水平,是真正的落脚点和目的。因此,在项目式学习中对于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评价不可或缺。

为促进学生学习,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进行量规评价。教学设置了四项任务,每项任务结束后,教师均设计了“评价”环节。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点评”“班级展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新闻特刊评价标准,及时查缺补漏,为后面学生完成特刊提供帮助。例如,对“任务二”进行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采访提纲内容构成、成员分工合理性、采访问题合理性。通过教学评价发现,学生在设计采访问题时,出现问题间缺乏连贯性、未注重问题的可回答性等问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又如“任务三”的完成情况,教师和学生共同依据新闻消息的内容构成,制定评价量表,利用评价量规对别人的作品进行学习,构建清晰的评价等级。学生依据评价量规不断完善特刊,每一次评价量规的变化,都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理解和运用上的变化。在新闻特刊完成后,从“主题”“采访问题”“新闻内容”“版面”四个角度出发制定总评标准,学生可据此进行总结提升。此外,需设置多元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3]。

三、研究综述,拓展提升

教学实践通过“归纳多元内容,提炼核心知识”“设计驱动问题,组织实践活动”“完善学习评价,延伸学习能力”三个主要环节,使学生以目的为导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继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平面走向立体。此外,教学实践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思考,平衡语文教学中的讲授与生成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校艺术节特刊”的制作,在学习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基于此,学生还可以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本次参与版面设计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基于学生面对现实社会的技能需求为出发点,设置实用性强、有吸引力的课题,并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中达成学习知识的目的。项目式学习适应当前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将项目化教学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助力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5.

[2]高潇怡,喻娅妮.关注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J].中国教师,2020(07).

[3]刘佩杰.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新闻单元中的应用与实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6).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教学实践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