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小学高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4-06-12魏环君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语文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整本书阅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态,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感以及文化理解能力。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整本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其中,思维可视化所具备的工具属性,使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本主题。基于此,分析思维可视化视角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当前小学高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可尝试以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以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整本书阅读

作者简介:魏环君(1983—),女,江蘇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将思维过程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的方法,它通过图示、图像和其他视觉工具,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组织信息。在教育领域,思维可视化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完整地阅读一本书,全面理解作者的意图、文本的结构、人物的性格发展、情节的推进以及主题的深化等,以便分析和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对整本书的结构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在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一、思维可视化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唤醒学生心中的文学种子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整本书阅读,无论是在阅读教学的方式上,还是在阅读内容的结构上,均呈现新的特点。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渠道产生了变化,推行思维可视化的整本书阅读,本质上属于学科教育的回归。阅读本身属于“慢艺术”的范畴,强调学生对于阅读的感悟,而整本书阅读改变了以往短篇“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要求学生坚持阅读整本书,这不仅是对耐心与毅力的考验,更是对阅读教学的进阶[1]。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赋予阅读教学深刻意义,引领学生在完整的故事脉络中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励学生完成阅读“长跑”,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唤醒学生心中的文学种子。

(二)挖掘文本背后的整体结构

思维可视化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连接,采取立体图片或图像的方式,揭示文本内在的联系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框架和作者的构思。事实上,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乏味的“沉默式”阅读,而且能够借助生动的阅读形态,引领学生理解阅读背后的价值。另外,思维可视化下的整本书阅读可以全面记录学生的阅读数据,利用数字化技术呈现阅读的过程,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阅读教学结构,超越以往“平面化”的阅读教学模式。

(三)适当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受制于年龄、思维、能力等,小学生阅读整本书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难以沉浸在阅读中,阅读压力较大,因此容易使整本书阅读“半途而废”。而在思维可视化视角下,整本书阅读将更加科学、新颖和有趣。针对整本书阅读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的问题,思维可视化工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分析信息,促进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主旨和细节,从而减轻阅读压力[2]。

二、小学高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

困境

(一)完成整本书阅读,但未“吃透”

部分小学生只是简单地完成阅读任务,没有深入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导致对作品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具体而言,整本书阅读侧重于文本章节、主线故事、人物特点、情节穿插等内容。受到课堂教学时长及内容的限制,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难以从宏观上掌握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展,对学生个体的阅读情况不够了解。而且由于整本书阅读需要较长的时间,小学生容易丧失耐心,导致对整本书阅读“草草了事”,无法“吃透”阅读内容。

(二)教学方法重“量”轻“质”

由于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增加,这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巨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满足于“堆量”,缺乏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考量以及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一味追求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事实上,这种重“量”轻“质”的教学方法,难以长久地维系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阻碍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应试导向下的“夹缝生存”

所谓应试导向,指过度依赖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唯数量论”“唯任务论”“唯分数论”。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加之在思维可视化的不断尝试下,本来应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展及教学创新遇到阻碍,教师及学生难以获得突破。比如,部分教师只是对文本的个别问题进行深究,没有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致学生仍然处于单篇阅读的“围城”。

三、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一)理解核心,抓住整本书阅读的“整”字

在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结构和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认知深化[3]。抓住整本书阅读的“整”字,意味着要理解“整本书作为一个整体,它的主旨、情节、人物、主题和写作技巧等元素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利用思维导图、最佳摘记、媒体说书等方式,实现思维可视化,引领学生感受整本书阅读的乐趣。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该篇文本选自名著《三国演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该篇文本为引,利用阅读教学任务的延伸机制,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当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能力,选择儿童版、简化版、漫画版等,使学生大概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另外,思维可视化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直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明确划分,通过不同板块、不同故事的组合,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二)重视批注,体现整本书阅读的“引”字

阅读批注属于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能够实现与阅读素材的“对话”,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兴趣[4]。具体而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重点句子、段落和观点,并建立一个阅读框架,包括作品的基本信息、主要角色、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等,在做批注时,学生可以围绕这个框架来添加细节和自己的思考。

一方面,利用“符号式”批注,勾勒文本的重点。批注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比如,根据批注的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符号,如使用波浪线“~”

来标记关键的句子或段落,使用星号“*”来标注重要的观点或概念,使用圆圈“○”来圈出需要特别注意的词或短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整本书中统一批注符号,当回顾批注时就可以快速地识别出重要的信息。同时,批注应该是简洁的,要直接指向文本中的关键点,避免过多的解释或个人意见,保持批注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利用“文本式”批注,凝聚笔尖思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无论是关于文本内容、作者意图还是文本结构的问题,均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进行批注,可以使阅读的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增强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本中的关键概念、观点或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图像引领,突出整本书阅读的“视”字

图像是思维可视化的核心元素,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流程图等视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捕捉和整理信息,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信息,加深理解和记忆[5]。由此可见,在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视”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应遵循的核心之一。而如何在“视”字上做好文章,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第一,畅通文脉,发散思维。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其内容更丰富、时间跨度更大、投入精力更多,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宏观思维。即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够理清文本的脉络,又能够发散思维进行分析,从而深刻领会文本的内涵及结构。比如,在《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强调“三国鼎立”的主题,并结合图片、视频、历史事件等素材,为学生直观呈现国家地理位置、故事情节、代表人物等,让学生根据图示在阅读中一一对应,以引导其进行知识迁移。

第二,解析人物,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一种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领域的思想、观点、信息等聚合起来,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创新的过程,这与整本书阅读的特点相契合。在思维可视化的视角下,强调整本书阅读的“视”字,无疑需要从中挖掘更丰富的信息,利用思维导图对故事人物进行刻画,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吕布的威猛、关羽的忠义等,通过人物的性格引领故事情节。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的新观点。

(四)数据助力,凸显整本书阅读的“新”字

伴随着“智慧教学”理念的诞生,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同样,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小学高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应通过数据助力,凸显整本书阅读的新颖、新奇、创新。

首先,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为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水平的书籍,这种个性化的推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新颖有趣的阅读材料。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将书中的重要概念、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等,以导图的方式呈现,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同时,利用数据平台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如在线讨论、问答等,让学生在分享和互动中产生新的见解。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教学效果,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再次,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将阅读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跨领域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可以利用数据资源平台向学生即时推送《呼兰河传》,帮助学生由“单篇阅读”向“整本书阅读”过渡。最后,鼓励学生利用可视化工具,如动画、漫画、PPT等,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创作思路,这样的展示可以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打造师生互动的整本书阅读场景。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小学高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思维可视化能够有效将新颖、新奇的元素逐步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和指导。此外,跨学科融合和可视化展示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菊花.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3(23):49-51.

[2]高辉.思维可视化工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23(40):13-15.

[3]裘海昕.以思维可视化系列工具为载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4):55-56.

[4]夏爱萍.“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情感读本,2021(32):108-110.

[5]汪家燕.讀写融通:指向有深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3(7):73-76.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语文教学
“思维可视化”在新材料作文审题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