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品质
2024-06-12李华
李华
[摘 要]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研究者以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建构“更完整”的数学教学为方向,引导学生通过经历数学学习过程认识数学知识本质、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习品质,从而让学生走上“会学”之路.
[关键词] 知识;方法;学习品质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学大多以“学会”为目标,教师通过“重复讲、反复练”,将数学知识“强灌”给学生. 表面上看,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高效的,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既可以快速记忆概念、公式、定理,又能通过模仿解决问题. 但讲授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消极的、被动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真正价值,掌握数学研究方法,进而走上“会学”之路.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其在数学及其他领域中有重要作用.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建立在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是对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拓展. 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任意角和弧度制”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经验. 这些知识和经验为理解本节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发现和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数学概念的方法和经验,这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方法保障.
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有许多“周而复始”的现象,你能列举一二吗?
问题给出后,学生积极思考,列举了许多例子,如四季轮回、日出日落、摩天轮等.
师:大家对函数都不陌生,它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模型. 比如,我们会用二次函数来刻画抛物线运动,用一次函数来刻画直线运动,那么对于圆周运动,我们可以用什么函数来刻画呢?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周而复始”的现象直观感知三角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在此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模型,让学生体会引入新的函数模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
2. 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问题1 如图1所示,点P表示摩天轮上的客舱,如何刻画点P的运动情况呢?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熟悉的摩天轮作为研究模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语言去描述,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问题2 图2中x,y,r,α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3 假设点P的运动轨迹所对的角是锐角,你能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
通过刻画(x,y)与(r,α)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函数与圆周运动之间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借助图形的直观既可以淡化学生对数的抽象感,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直观想象素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设计意图 问题给出后,引导学生画出图3所示的图形,借助图形让学生理解,对于确定的角α,若其终边确定,比值不会随着点P在终边位置上的变化而变化,继而为引入单位圆埋下伏笔. 在以上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感悟思想、提炼规律,促进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意图 沟通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α是角,也是实数,逐步从探索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函数关系”过渡至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函数关系”,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在此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个,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摩天轮旋转的过程,以此生活背景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设计意图 将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结论推广至任意角中,让学生体验数学迁移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经历类比、归纳、交流等过程完成概念的建构,体会逻辑推理在获得数学结论、构建知识体系中的价值,以此优化研究方法.
问题7 在问题6的基础上,继续向一般推广,你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 问题给出后,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对比、交流、推广,在启发和引导下自主归纳总结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8 既然sinα,cosα,tanα的值与α终边上的点的位置无关,能否在终边上取适合的点P,用它来计算sinα,cosα,tanα的值,以此达到简化运算的效果呢?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问题情境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特殊化的过程中理解引入单位圆的价值,感悟数学的简约美.
在以上环节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發,借助摩天轮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经历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建立刻画周期现象的模型——三角函数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及素养.
3. 巧妙应用,深化理解
例1 已知角α的终边过P(2,-3),求sinα,cosα,tanα的值.
设计意图 通过“用”进一步理解相关概念及方法,培养学生程序化思考问题的品质. 另外,解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象限函数值的符号,为后续研究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埋下伏笔.
4. 课堂小结,建构体系
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有什么收获,并以小组为单位建构知识框架图.
设计意图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交流、反思、回顾,建构成如图4所示的知识框架图.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建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
5. 分层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教学感悟
1. 关注过程
众所周知,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能力的发展是无法通过直接讲授来达成的,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反思顿悟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反思感悟,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若教学中采用“强灌”的教学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只追求结果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参与发现、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数学研究方法,获得可持续学习能力.
2. 关注整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回顾与拓展,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慢过程,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与感悟,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