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与发展路径
2024-06-11刘娈齐艳
刘娈 齐艳
[摘 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ESP教学,师资是关键,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已成为决定ESP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文章以ESP教学理念为依托,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ESP教学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教学的动态需求分析者、具备英语知识和跨专业知识的教学者、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者和精通ESP教学评估的研究者等多元化角色。以角色转换为基础,文章还提出通过自我发展途径、合作发展途径和校本培训途径来调整和优化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路径,以完善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为实现其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ESP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4)02-0163-05
[收稿日期]2023-09-1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以ESP理念为导向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构建及应用研究”(SJGY202201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向资金项目“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艾丽斯·沃克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2572019BP03)
[作者简介]刘娈,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英语教学; 齐艳,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ESP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1]ESP是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学习,其目的是将英语作为语言使用工具,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双一流”背景的推动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2019年3月,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要培养精通一门外语,会用多门外语沟通交流,掌握一种专业、具有多种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由此可见,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符合新学科建设的拔尖、创新和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新时代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迫切需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教授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和系统的语言知识外,还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是如何用英语构建和传播的。[3]变化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向ESP教学转型已成为发展趋势,并“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 [4]近年来,ESP在我国高校迅速发展,各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大ESP教学力度,致力于培养具有特色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抓好ESP教学,教师是关键。大学英语教学重心由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简称EGP)向ESP课程转移,大学英语教师无疑面临着全新的问题与挑战,这要求他们既要有良好的语言基本素质,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师新知识的构建将直接影响ESP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在实践中优化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顺利完成从EGP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
二、ESP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
(一)ESP教师定位
对ESP性质、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的理解是ESP教师专业角色定位的前提。关于ESP的性质,Hutchinson & Waters提出,ESP must be an approach not as a product; it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learners needs. [1]即ESP是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学习,是一种approach。對于单词“approach”的理解,秦秀白指出,approach与教学方法(method)不同,它的研究范畴包括语言的本质和探讨人们如何学习语言,相当于汉语中的“方针”或“主张”。[5]因此,ESP的性质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途径、教学理念或教学方针。20世纪80年代,Strevens提出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特征:满足特定学习者的需求;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词汇句法和语篇的重点均放在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比。[6]Dudley-Evans & St. John又指出ESP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2)需求分析;(3)以学生为中心。[7]由此可见,在ESP教学性质、教学特征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下,ESP教师角色定位与EGP教师相比,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SP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语言教师所具有的扎实的语言理论基础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ESP教师要能够分析目标语言,把握目标语言特点,满足学习者需求。需要注意的是,ESP教学虽然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依托,但其主旨还是学习语言技能。因此,对于ESP教师的定位,Hutchinson & Waters提出,ESP教师不需要深刻了解专业知识,因为他们不是专业课程教师,也不可能掌握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但ESP教师需要了解该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需要对教学内容持积极正确的态度;特别需要的是对学生所学专业抱有兴趣。[1]由此可见,ESP教学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词汇、话题和语境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英语研究能力,这种“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习得外语的做法是语言学习的理想模式。”[8]由于教学侧重点还是在语言,所以ESP教师还是语言教师,ESP教学可完全由大学外语教师来承担。处在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在心理和思想上做好准备,意识到开展ESP教学模式是其职业发展的必然走向;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在跨专业教学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辅助,对ESP教学内容要抱着开放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求发展,激发内在求知欲,强化自我进步意识,学习跨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二)ESP教师角色
ESP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与EGP教师有所不同,Dudley Evans & St. John論述了合格的ESP教师应充当的五种角色:合格的英语教师(teacher);合格的课程设计者(designer);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和学生的合作伙伴(collaborator);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researcher);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evaluator)。[7]由此可见,ESP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结束后均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在由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要具备充分的灵活性以适应ESP教师多元化的特点。
1.教学的动态需求分析者
学习者的需求是ESP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ESP的理论基础。[9]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含义是了解和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从内容来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方面。通过目标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他们目标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学习的重点,即通过学习必须掌握的目标知识;学习需求分析则通过分析学生缺乏什么,需要什么和必须要学习什么来帮助学生指明如何才能高效的从起点到达终点,即如何学习的问题。因此,在ESP课程开始前,教师应按照需求分析原则,通过测试评估、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来了解学生的多方面信息,包括现有知识结构和学习后期望达到的水平、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以及未来工作对其语言能力的具体要求等,以上的分析结果将为教师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教学过程中,根据前期需求分析结果和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客观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及时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需求分析原则贯穿教学始终,ESP教师需要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需求分析,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具备英语知识、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者
首先,一名ESP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知识在教师知识结构中起着载体的作用,通过这个载体,教师才能将具有专业特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ESP的教学过程是以某领域的专门知识为依托的,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方面的常用词汇和一般性科技文献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外,还承担着帮助他们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融合起来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跨专业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知识与语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知识,能理解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如二语习得理论、教学方法论、心理学理论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以上述理论为指导,ESP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授课技巧和技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理论的输入将指导教师教学,并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英语知识、跨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构成了ESP教师知识结构的支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者
ESP教学强调根据学生需要,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课程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来自活动,因此,ESP教师要结合学生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对于活动的设计,教师要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有机结合,关注特定专业领域内所使用的英语词汇、句式、语篇等独特的语言特点,从语义、语用、修辞和语篇等角度,探讨和分析该语体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活动进行时,教师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不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反馈与评估,配合并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将英语作为工具,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服务。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双方通过协商,既增进语言的习得,又增进专业知识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ESP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是互惠的,学生能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师同样也可以从教学中获得知识,ESP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4.精通ESP教学评估的研究者
教学评估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评估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判断和衡量。[10]教学评估与教学密不可分,ESP课程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来设定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层次化和具体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课程评估方式的多样性,表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不能满足ESP教学的需要,由此,ESP课程的教学评估一般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估以促学为目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更加有效,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ESP教师要适当加大形成性评估比重,根据各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实用为导向,设置合理的过程性评估考核项目,重点考察学生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语言能力。根据阶段考核结果,教师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过程性评估促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针对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训练,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挖掘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ESP教师对终结性评估中各个模块的设计,要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随着学生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ESP教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导方针来设计测试内容,综合评估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的学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出最终考核结果。对于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ESP教师应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课程应用能力评分标准,在促进教学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术能力发展。
三、ESP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途径
通过上述ESP教师角色分析可知,大学英语教师在转型为ESP教师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专业素质,使之适应学生、教学和社会的需要。在ESP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通过自我发展途径、合作发展途径和校本培训发展途径来实现。
(一)自我发展途径
教师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教师自身,后现代主义者指出教师发展是其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11]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依靠自身能力,把自我发展作为ESP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和自主更新知识来实现其自我发展。
1.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Kemmis指出,行动研究是社会情境或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12]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ESP课堂的学生需求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都有针对性较强的ESP教学,教学过程中,行动研究能够帮助ESP教师针对自身课堂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对于学生在动态学习中的具体要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本人是行动研究的研究者,研究时不需要不同的院校或不同教师间的合作,这为ESP教师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高效率的解决自身问题。Tsai-Yu Chen将自己作为研究者,分享了一名英语教师在无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符合目标语境的课堂任务,开展行动研究,持续参与情境决策,不断与学习者交流,不断反思改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共同进步,最终成为一名合格ESP教师的经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行动研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来提高ESP教师教学能力,并促进其专业发展。[13]由此可见,将行动研究应用在ESP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课堂调查,进行系统的反思性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不断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自我发展,实现由EGP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
2.完善知识结构,自主更新知识
从知识结构来说,合格的ESP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以及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要掌握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能够用ESP教学理论和实践来武装自己。目前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毕业于国内高校英语专业,他们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ESP教学来说,大学英语教师比较欠缺的是ESP教学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针对ESP教学理论的欠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渠道,深入学习国内外有关ESP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学习ESP教学理论,积极参与ESP教师培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方向,利用学校内部资源,旁听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向专业教师求教,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关注行业动态,网络查询专业知识以获得最新行业信息等方式学习ESP课程所承载的专业知识。将通过以上方式获得的最新鲜、最具体的专业内容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时,教师还要根据社会需求、课堂情况及学习者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补充、发展自身知识结构,为其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持与保障。
(二)合作发展途径
在ESP教学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与其他ESP同行间进行交流互助,与专业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
首先,ESP教师不应各自为战,应该与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这是促进ESP教师自身能力提高和开展有效ESP教学的必要手段。同行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组织ESP专题教学研讨会或课堂教学观摩,让教师们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通过互联网,组织线上会议,为教师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通过与同行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ESP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特定的专业背景知识,这需要建立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在专业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学生需求分析,设置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外语+专业”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与专业教师合作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走进专业课堂,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学习,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不断熟悉专业词汇,更好的了解学生语言使用的目标情境,清楚学生在参加专业英语课程时已经具备了哪些专业知识。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与专业院系教师开展合作,包括共同编写教学资料,共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组织学生辩论和研讨等。实际上,教师合作的过程就是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过程,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三)校本培训发展途径
除自我发展途径和合作发展途径以外,大学英语教师在转型为ESP教师前,还需要接受一定的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跨专业的,包括所教专业的知识结构、英语语体特征等。高校教师通常教学任务繁重,课时量多,学习时间有限,外派教师进行ESP培训有一定难度。由此,校本培訓这种教师在本校进行在职培训的模式受到了普遍欢迎。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1]校本培训条件较为便利,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学习心得,将培训与教学相结合,教师培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直接内化于课堂教学,起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计划性方面,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制定出明确的ESP教师培训计划,如:培训目标,培训科目,学习时间等;其次,培训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选定的ESP课程一定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讲授,如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等。通过校本培训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扩展与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四、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逐渐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发展方向。大学英语教师在向ESP教师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定位,充分适应ESP教师角色多元化的特点,成为ESP教学的动态需求分析者、具备英语知识、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者、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者以及精通ESP教學评估的研究者。根据ESP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学英语教师可通过自我发展途径、合作发展途径和校本培训途径来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迎来其职业发展的新阶段,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Hutchinson.T & 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
[3]蔡基刚. 高校公共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升级:从1.0到2.0 [J]. 外语电化教学,2020(2):65-70.
[4]刘润清. 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13.
[5]秦秀白.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6]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 In Tichoo M .(ed.) ESP :State of the Art[C]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s, 1988.
[7]Dudley-Evans, T. &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8]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2-28.
[9]Richards, J.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0]朱立明. ESP课程的评估与测试[J]. 知识经济,2011(22):172.
[11]王艳. 探析ESP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ESP研究,2010(1):114-120+194.
[12]Kemmis.S & Robin. M.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M]. Geelong,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8.
[13]Chen T. Self-training for ESP trough action research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0(4):389-402.
Research on the Role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under the ESP Teaching Approach
LIU Luan,QI Y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key of ESP teaching lies in teacher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SP teachi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ESP,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ing to ESP teache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SP teaching approach,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lay the diverse roles, including the dynamic needs analysts in teaching, teachers with English knowledge and inter-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 designers, and proficient researchers in ESP teaching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is, the paper proposes to adjust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hrough self-development,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nd school-based in-service training, which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ir careers.
Key words:ESP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role transi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责任编辑 张 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