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丁庄梦》在英语世界的读者接受研究
2024-06-11葛玉娇
内容摘要:《丁庄梦》英译本传播过程中,读者可以分为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专业读者与以普通读者为代表的大众读者。收集整理英语国家主流媒体的评论,以海外在线图书交流网站Goodreads和图书销售网站Amazon为普通读者的主要评论数据来源,利用NVivo软件筛选分析读者评论内容,将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发现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接受度均较好,指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需要考量读者接受这一重要观测指标,需要细读读者具体评论,需要厘清中国文学“走出去”接受现状,以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切实有力的实践支撑。
关键词:《丁庄梦》;传播;读者接受: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效能、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XWW002)及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外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视阈下研究生‘1359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jg2231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葛玉娇,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翻译学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文化。
相比于文学评论界普遍给予的“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 称谓,阎连科更愿意称自己的创作风格为“ 神实主义”。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25)表示“ 阎连科(一九五八-)是当代中国小说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随着接连斩获“ 鲁迅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等国内各大文学奖项,阎连科也逐渐被海外文坛关注。2008 年,《为人民服务》(Servethe People!)成功打开英语世界的大门,使得阎连科在海外一时声名大噪。2011 年,《丁庄梦》(Dream of Ding Village)为阎连科作品稳中向好的海外译介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阎连科的多部作品被译为30 余种语言,在30 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受到海外各界读者的追捧与热评。
2011 年《丁庄梦》英译本一经出版,便在国外收获了热评。一方面,主要英语国家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其中不乏褒扬之辞;另一方面,《丁庄梦》及其英译本在境内外还斩获了诸多奖项,譬如:亚洲周刊“ 全球华语2006 年10 部好书” 之一;台湾“ 读书人奖”;2007 年日本网站将其评为翻译最佳作品,同时还入围了2011 年度“ 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和2012 年度“ 独立外国小说奖”(IndependentForeign Fiction Award)决选名单;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于2012 年推出《丁庄梦》盲文版,而只有鲁迅、老舍等经典作家才在日本发行过盲文版作品。
此前,有学者对阎连科及其作品在日本(宋丹、余凯 2023)、法国(陈嘉琨2022)的接受情况展开谈论,也有学者从译者主体性(李嘉 2019)、文化负载词(胡星 2015)及译介模式(姚钰媛 2013)对《丁庄梦》英译本进行了研究,但尚未有学者考察《丁庄梦》英译本在海外的接受情况。本文认为从读者接受角度对《丁庄梦》英译本进行观照,关注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在当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语境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学術价值。
一、《丁庄梦》英译本传播中的读者
在《中国译学大辞典》中,“ 读者” 被定义为“ 阅读翻译作品及其他文字者”(方梦之 92)。接受美学认为,读者被赋予了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读者不再是被动的作品接收方,相反,读者具有能动创作性。“ 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作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收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金元浦 24)。接受美学认为“ 读者是第一性的”(6),读者的主要地位在文学的实现中得到了提升,“只有通过读者,作品才能在一代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丰富和充实,永葆其价值和生命,这正是文学的历史本质”(25)。
胡安江(87)指出,“对于读者接受的考察,大致可以从‘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两个层面进行。不可否认,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大众读者,他们对于文学文本的阐释既有基于文本本身(从形式到内容)的评价,还有对于文本之外诸因素(例如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考量。这两种评价此消彼长,共同影响着文学文本的传播与接受”。
专业读者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对作品有相当程度的鉴赏能力,规模相对集中,一般通过专业书评与评论,将作品带入普通读者的阅读视野,对普通读者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和影响力,文章将英语国家主要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主流媒体作为专业读者的代表。普通读者具有大众性和任意性的特点,阅读目的多为娱乐消遣,受限于受教育程度与阅读经验,对作品的接受能力一般,但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对作品的流通和传播效果影响最大,文章以在Goodreads和Amazon网站上进行评分和评论的读者群体作为普通读者的代表。
因此,文章收集整理英语国家主流媒体的评论,以Goodreads和Amazon为普通读者的主要评论数据来源,利用NVivo数据分析软件,筛选分析总结读者评论内容,将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对《丁庄梦》英译本展开读者接受考察,厘清其接受现状,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读者接受研究提供个案支撑,以期在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观照自身发展路径时贡献些许实践经验。
二、专业读者对译本的诠释与接受
在《丁庄梦》英译本的传播、流通、接受过程中,作为专业读者的主流媒体积极主动对《丁庄梦》英译本进行评论,充分发挥了其作为翻译文学接受者的能动作用。主要英语国家的主流媒体对译本之内的评价包括译本本身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译本之外的评价包括对作者、译者的评价,将《丁庄梦》英译本与作者其他译作相对比等方面。
2.1专业读者的接受
为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主流媒体对《丁庄梦》英译本的整体接受情况,论者收集整理了如下16篇评论:
不难看出,英语国家主流媒体对《丁庄梦》英译本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度。《丁庄梦》英译本2011 年出版发行,而《出版者周刊》《图书馆杂志》和《柯克斯评论》却在2010 年就纷纷对其进行了提前报道并发表评论。而2011 年英译本甫一发行,英美澳的13 家主要报刊媒体即对译本进行评论,较大程度上推动了《丁庄梦》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
2.2 专业读者的评价
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专业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接受,除了评论数量的优势之外,较高的评论质量也可从下述具体评论内容中管窥一二。各主流媒体从文本之内和文本之外两方面,对《丁庄梦》英译本给予了积极性评价和批判性评价。通常意义上,积极性评价被认为对译本的流通、传播与接受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就实际接受层面而言,读者的批判性评价更应被给予关注。批判性评价不但对中国文学国际传播后续的翻译选材、营销、策略、出版和推广有着重要的反馈意义,而且往往会影响大众读者的选择,从而影响译本的接受进程。
2.2.1 积极性评价
2011 年,《丁庄梦》英译本在美国出版,以专业读者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旋即高调回应。例如,美国权威书评杂志《出版者周刊》评述①道:“ 阎连科直面黑市卖血交易及其引发的艾滋病传染”。整段评论不仅叙及《丁庄梦》的故事情节,而且评价小说内容“ 精彩绝伦且触目惊心”(brilliant and harrowing)。此外,还称赞译者卡特的翻译“ 如水晶般清晰透明”(crystalline translation)。
类似地,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会刊《书单》亦对《丁庄梦》的小说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及“ 艾滋病丑闻”(AIDS scandal)这一题材,评论还认为该部小说主题是“ 共产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冲击和人性的斗争”(Communistideals battle against capitalistic impulses and human nature)。最后,评论称小说“ 宏伟且层次分明”(grand, layered novel),推荐其为“ 对当今中国感兴趣者的必读书目”。
《柯克斯评论》则对小说内容展开了更为细致的讨论和分析,认为小说刻画了“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疾病”,表达了“ 对官僚机构的讽刺” 和“ 对受害者的同情”。此外,书评盛赞小说的“ 情节” 与“ 内容”,表示这是“ 一部关于现代中国发展代价的悲伤却引人入胜的小说”(A sorrowful but captivating novel),称赞小说中的“暴力表演”(an act of violence)让读者“与希腊悲剧或莎士比亚戏剧产生共鸣”。
从上述评论中不难发现,从小说情节内容,到小说创作主题,再到译者翻译手法,西方主流媒体从不同方面对《丁庄梦》英译本给予了内行且中肯的评价,这从侧面展现了英语世界国家主流媒体“期待视野”对于作品文本之内和文本之外的考量。
2.2.2批判性评价
客观而论,阎连科及其《丁庄梦》受到了各主流媒体的热评。尽管推介过程中,“艾滋病丑闻”(AIDS scandal)、“官方审查”(officially censored)以及“发展的中国”(developing China)等基于文本外因素的评价仍然点缀其间,但主流媒体对于阎连科及其小说的探讨,已经开始向着叙事结构、语言表达、小说主题、文学性、思想性等纯文学讨论转变,并在很多问题上形成了与国内评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
然而,各主流媒体除了给予阎连科及其《丁庄梦》肯定评价之外,批判的声音仍不时有之。譬如,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悉尼先驱晨报》对《丁庄梦》的叙事视角提出质疑,认为“小说最大的不足在于小说的叙述来自于一个全知全能但教育水平低下的乡村亡童(a young and minimally educated village boy)视角,这过于理想且让人无法信服”。
与此同时,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华盛顿邮报》的书评则指出《丁庄梦》的情节设置“不足以支撑小说”(not sufficient to sustain the novel),作者的语言表达“过于跳跃”(his language too juiced up),而首要問题在于小说形式,“寓言类的小说应简短”(parables should be brief)。最后表示该小说“重复、沉重且扁平化”(repetitive, heavy-handed and flat)。
此外,英国《金融时报》对于小说结构的不连贯也给予了批判,指出小说被“毫不出彩的散文体毁坏”(undone by its bloodless prose),并表示“人们在读完该小说之后,会坚信有一个更好的非小说类书籍书写这场悲剧,这是对阎连科写作的一种控诉”。从主流媒体的批判性评价可以看出,小说从叙述视角、语言表达、情节设计及体裁结构等方面与英语世界专业读者的阅读体验与审美期待存在一定差距,这些评价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尤其是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及至翻译均发挥着积极的启示作用和思考意义。
综上所述,主流媒体对阎连科及其《丁庄梦》的评价较为理性、客观、全面。主流媒体对于文本之内和文本之外的因素进行考量,之后给予了相应的积极和批判评价。这些评价一方面愈加清晰地展示了各主流媒体对于作者以及文本的独特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影响大众读者的“期待视野”及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传播。
三、大众读者对译本的评价与接受
作为文学作品的最终接受方,不论是之于原作还是之于译作,大众读者的反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耿强(14)指出的那样,“缺少普通读者的阅读,作品无法完成整个传播循环一般来说……社会只能听到主流群体的声音,然而我们必须警惕,不能把喊得最响亮的声音等同于社会主流民意,学术的触角必须沉入社会的底层”。尹飞舟(150)也表示,“ 读者评价是读者反馈的重要形式。首先,反馈有助于主体、译者、媒介检验翻译传播效果。其次,反馈有助于译者改进并优化翻译传播内容、形式和策略”。
3.1 大众读者的接受
鉴于此,笔者将以目前世界最大的在线图书交流网站Goodreads 和美国图书销售网站Amazon 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网站为数据来源,搜索整理网站上大众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评分与评论,从而一窥大众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接受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曾在2016 年硕士论文(葛玉娇 30)里对该评分做过统计,为了更直观清晰地感受《丁庄梦》英译本在大众读者中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将对2016 年上半年底与2023 年上半年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从 Goodreads 的评分系统可以大致判断出《丁庄梦》英译本在大众读者中的受欢迎度。从2016 年到2023 年,《丁庄梦》英译本的评分总数大幅上涨,评分中的各项正面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五星评分提升较大,占比由21% 上升至30%,四星评分仍占主导地位,占比由42% 上升至44%,三星、二星评分占比均有所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良好接受度和较高认可度。此外,读者喜欢度稳步增长,评论总数和标记“ 想读” 的读者数量均增加4 倍左右,这也从侧面显示出大众读者对该书的感兴趣程度增强。
另一方面,Amazon 的评分系统也显示,2016 年至2023 年间,读者评分总体保持良好,五星评分和四星评分仍占绝对优势,评论数量小幅增加,表明大众读者对《丁庄梦》的接受度有所提升。因此,对比2016 年与2023 年数据发现,不论是图书交流网站Goodreads 还是图书销售网站Amazon,二者评分系统均表明《丁庄梦》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效果较好,受到大众读者的普遍欢迎。
3.2 大众读者的评论
除Goodreads和Amazon的评分系统之外,此两个网站上的读者评论更是直观清晰明确地呈现了普通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接受现状。一方面,“考察读者对于文本的阅读态度和评价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文本在目标读者群体中的传播和接受”(戴文静、吕检生 77)。另一方面,“读者评分能够直观反映读者对翻譯图书的评价,而读者评论内容更能见识译作内容和出版质量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尹飞舟 151)。通过下述宏观层面的整体评论和微观层面的具体评论,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地梳理掌握英语世界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
3.2.1整体评论
Goodreads针对《丁庄梦》英译本的读者评论共有 128条,其中,英文评论111条,外文评论17条,包括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越南语、印尼语等。最早评论日期为2011年4月,最近评论日期为2023年11月。为清晰呈现读者的整体评论情况,将所有英文评论收集整理,利用NVivo软件统计词频结果,并制作出如下词云图:
Amazon网站根据读者评论类型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积极性评论(positive reviews),另一类为批判性评论(critical reviews)。普通读者对于《丁庄梦》英译本的评论共有28条,其中积极性评论26条,批判性评论2条。最早评论日期为2011年2月,最近评论日期为2021年6月。同样地,利用NVivo软件将所有评论导入,并制作出如下词云图:
透过以上两幅词云图,可以发现:一是,普通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主题和内容给予最多评论,两幅词云图中共同出现的关于China, henan, ding village, blood,selling, aids, epidemic, rural, dead 等核心词语,说明普通读者优先关注小说的主旨内容;二是,普通读者对《丁庄梦》英译本的阅读感受清晰直观,两幅词云图中均出现good,great, powerful 等词语,其中,good 与great 其后为fiction, book, translation 与read 等内容,均表明对作品的褒赞。此外,还有部分读者认为小说depressing, tragic, compelling,heartbreaking,表达对小说整体写作叙事基调的回应。
3.2.2 具体评论
具体到普通读者的评论②而言,个体对于阎连科及其《丁庄梦》英译本的评论褒贬不一。读者给出的褒扬之辞多聚焦作品的内容主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叙事风格等方面。例如,Cloggie Downunder 称赞作品“ 散文式表达优雅、意象丰富、人物饱满、寓言震撼,揭露了中国盛行的裙带关系和贪婪,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乡亲之间的爱情、自我牺牲和人性的凄美时刻”;S. Idell 认为小说“ 描绘清晰而有力。虽然主题令人心碎,但对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只有这样的好小说才能完成有力而精炼的描述”;J.Buckner 表示“ 贪婪、腐败、偏执、狭隘、报复、绝望、不道德、生态破坏和死亡。这是河南省农村艾滋病的存在主义写照。作者对读者毫不留情。这本书当之无愧理应收获无数奖项”。
对《丁庄梦》持不同声音的读者,则多是批判小说内容过长,主题过于悲惨,语言重复较多,以及故事情节拖沓。此外,Sarah 称“ 因为对中国农民文化的缺失导致不能欣赏该小说”;Zen Cho 质疑“ 为何现在看到的现当代中国文学均为苦难文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Goodreads 与Amazon 两个网站的共156 条读者评论中,共有22 名读者的评价专门论及翻译(translate、translation、translator、render)。评论也大致分为积极性和批判性两种类别。积极性评论者例如Emil 认为“ 小说翻译精巧”;M.B. 表示“ 阎连科《丁庄梦》的原作和译作均为佳作,作者和译者合力创建了诸如村庄庭院、打谷道场及乡间小径的美妙图景”;Cloggie Downunder 直言“ 辛迪· 卡特的精妙翻译值得特别关注”。
在积极性评价中,有两名读者将《丁庄梦》英译本与阎连科进入英语世界的第一本单行本小说《为人民服务》进行比较评论。Neil Silver 评价“ 译文总体不错”,认为“《丁庄梦》并未让我失望”; Annie 表示“ 或许因为篇幅长度,《丁庄梦》比连科的另一英文译作《为人民服务》更具吸引力”。
批判性评论者诸如Plato 提出“ 虽然小说内容并不幼稚,但写作风格却相当幼稚,这要么归因于作者,要么归因于译者”;名为Old Man and the Read 的读者认为“ 阎连科的写作并不算好,当然这可能是翻译拙劣的缘故”;Allison 表示“ 评分扣一颗星是因为我觉得某些部分的翻译过于简单”;Neil Silver 指出“ 在译文的第250 页左右,译者错置了一个段落的主题,虽不算什么事儿,但仍需提醒注意”。
由是观之,不论是整体评论还是具体评论,英语世界的普通读者对《丁庄梦》的称赞之声远高于质疑之声。普通读者从小说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叙事基调等方面对作品展开讨论与评价,而针对翻译的评论内容则更体现出普通读者对原作与译作的区分意识渐增,甚而还出现对阎连科的多部译作进行横向对比的评论内容,均体现出《丁庄梦》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良好传播现状。此外,不论对作品褒赞或质询,大众读者对《丁庄梦》的评论也是紧紧围绕文本之内和文本之外的相关因素展开。一方面,因为受教育水平、阅读和审美经验的千差万别,个体读者拥有自己独特的“期待视野”,因而对文本产生不同的阐释及解读,进而产生多元的读者评论;另一方面,对作品类同的评论则表明同一时空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存在相似性,与文本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视野融合”。随着大众读者“期待视野”的不断被满足、被挑战,作品的进一步接受和传播也在无形之中被不断推动。
四、读者接受之于原作与译作
读者接受离不开文学性、世界性与异质性兼具的优质原作。《丁庄梦》原作的文学性与异质性是吸引英语世界专业读者与大众读者的两大利器。首先,从创作主题来看,《丁庄梦》聚焦“艾滋病”。古今中外“疾病书写”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故而英语世界的读者对此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审美经验,而“艾滋病”这一跨越时间和地域的世界性文学主题,则使原作更进一步地接近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从创作方式来看,《丁庄梦》以《旧约·创世纪》开篇,而英语世界的读者对这一西方经典无疑熟稔之至,这必然加速推动着读者更易走近作品,从而更深层次地走进作品。其次,《丁庄梦》原作取材的真实性与文本的异质性是读者接受的另一重要切入點,这点从格罗夫出版社官方网站的推介文字中不难看出:“当代中国”(contemporary China)、“卖血丑闻”(blood-selling scandal)、“真实发生”(real-life),这些字眼强烈激发着英语世界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本的文学性和异质性共存,对当代中国的窥探心理,对异域文化的猎奇心理,均触发了英语世界读者的阅读期待。
读者接受与译作的最终呈现状态密切相关,换言之,译者的翻译策略影响着英语世界的读者接受。笔者曾与《丁庄梦》英译者卡特就翻译策略进行了邮件沟通交流,她明确表示:“目标读者显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做文学翻译时,翻译文化和翻译语言同等重要”(葛玉娇 70)。而Bruce Humes采访卡特后也撰写了题为“The Transparent Translator: Cindy Carter on‘Dream of Ding Village”的文章,仅从标题中“透明的译者”就不难看出,卡特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即将译入语读者放在首位。卡特宏观上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微观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从而进一步影响着译本的整体翻译。具体而言,考虑到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度,卡特在翻译时,对原文的段落章节等结构进行调整,针对字词句的重复、大量出现的细节描写及多次运用的排比修辞手法,使用省译的翻译技巧。不管是宏观的归化翻译策略亦或是微观的翻译技巧,译者卡特都将英语世界的目标读者置于首要考量位置。由前文的读者接受数据及分析可见,《丁庄梦》英译本在英语世界收获了专业读者与大众读者的双重良好接受效果,这与原作的精妙和译者的有效翻译策略息息相关。
结语
本文以《丁庄梦》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读者的接受研究,针对专业读者,收集整理主要英语国家的主流媒体报刊评论,发现主要报刊杂志基于文本内外因素给予译本的评价较为客观中肯,有力推动了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流通。针对普通读者,以Goodreads 和Amazon 为评论数据来源,比较2016 年与2023 年的评分系统数据,利用NVivo 对读者评论进行整体分析,再对每条具体读者评论进行细读,发现大众读者对译本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均较高,译本在“ 异域他乡” 的英语世界收获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传的是接受,播的是效果。读者是传播链中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研究中,可得三点启示:首先,读者接受研究需要注意区分读者类型。在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的基础上,依据读者特性,对目标读者进行更加细致的、多元的、差异化的区分和定位,这样读者接受研究才能更加深入有效,更加科学合理。其次,读者接受研究需要对读者评论进行细读。读者的积极性评价对于推动译本的接受有着正向的引导作用,但批判性评价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其对中国文学国际传播后续的翻译选材、传播内容、营销策略及推广形式有着重要的反馈效用。再次,良好的读者接受不仅需要文学性、世界性与异质性兼备的原作,而且需要采取有效翻译策略的译者呈现可读性强的译作,原作与译作协同助力读者接受。总之,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需要读者接受研究这一重要观测指标,读者接受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文学的接受现状,进一步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切实有力的实证数据及实践支撑。
注释【Notes】
①全文所有评论如无特别标示,皆为笔者自译。
②文中引用的所有读者评论均来自Goodreads 网站(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9248289-dream-of-ding-village?from_search=true&from_srp=true&qid=JXXQiroNrs&rank=1)与Amazon 网站(https://www.amazon.com/Dream-Ding-Village-Yan-Lianke-ebook/product-reviews/B004I6DD7O/ref=cm_cr_getr_d_paging_btm_prev_1?ie=UTF8&reviewerType=all_reviews&pageNumber=1&sortBy=recent)。
引用文獻【Works Cited】
Bruce, Humes. “The Transparent Translator: Cindy Carter on ‘Dream of Ding Village.” Ethnic ChinaLit.May 14th, 2012
陈嘉琨:近三十年法国报刊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接受、评价与阐释。《扬子江文学评论》5(2022):59-65。
[Chen, Jiakun. “The Reception, 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 by French Newspapers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5 (2022): 59-65.]
戴文静、吕检生:《文赋》海外英译及其接受研究。《外国语文研究》8(2022):71-82。
[Dai, Wenjing and Lü Jiansheng. “A Study on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of Wen Fu.”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8 (2022): 71-82.]
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Fang, Mengzhi, ed. 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1.]
葛玉娇: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阎连科《丁庄梦》英译本研究。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Ge, Yujiao. “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an Liankes Ding Zhuang M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of Acceptance” (Master thesis). Chongqing: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6.]
耿强:翻译接受研究的现状、问题与途径。《上海翻译》4(2021):13-19。
[Geng, Qiang. “Reception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China: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Approach.”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4 (2021): 13-19.]
胡安江、胡晨飞:美国主流媒体与大众读者对毕飞宇小说的阐释与接受——以《青衣》和《玉米》为考察对象。《小说评论》1(2015):86-94。
[Hu, Anjiang and Hu Chenfei.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cceptance of Bi Feiyus Novels by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and Mass Readers—Taking ‘The Moon Opera and ‘Three Sisters as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 Novel Reviews 1 (2015): 86-94.]
Huntley, Kristine. “Dream of Ding Village-Review.” Booklist. Jan. 1st, 2011
胡星:彼特纽马克翻译理论视阈下《丁庄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西安:西北大学,2015。
[Hu, Xing. “An Analysis on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Dream of Ding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ter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Master Thesis).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2015.]
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Jin, Yuanpu. Theory of Reception-Response. Jinan: 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1998.]
Kirkus Reviews. “Dream of Ding Village.” Kirkus Reviews. Oct. 7th, 2010
李嘉:文学豫军作品外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以《我不是潘金莲》和《丁庄梦》为例。杭州:浙江大学,2019。
[Li, Jia.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Works of Henan Literary Group—With I Did Not Kill My Husband and Dream of Ding Village as Cases” (Master Thesis).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19.]
Linda, Jaivin. “‘Dream of Ding Village: Human Nature is Shown at Its Worst in a Tale of Greed and Corruptio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Mar. 12th, 2011
Lionel, Shriver. “Book World: Lionel Shriver reviews Yan Liankes ‘Dream of Ding Village.” The Washington Post. Mar. 11th, 2011
Rahul, Jacob. “Dream of Ding Village-Review.” Financial Times. Apr. 29th, 2011
宋丹、余凱:阎连科作品在日本的翻译出版与接受研究。《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2023):44-52。
[Song, Dan and Yu Kai. “On the Translation, Publication and Acceptance of Yan Liankes Works in Japan.”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4 (2023): 44-52.]
Starred Review. “Fiction Book Review: Dream of Ding Village.” Publishers Weekly. June 9th, 2010
王德威:革命时代的爱与死—— 论阎连科的小说。《当代作家评论》5(2007):25-37。
[Wang, Dewei. “Love and Death in the Revolutionary Era—On Yan Liankes Novels.”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5 (2007): 25-37.]
姚钰媛: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下的文学译介—— 阎连科《丁庄梦》、《受活》译介研究。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Yao, Yuyuan.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Target-Language Dominant Model A Case Study of Dream of Ding Village and Lenins Kisses” (Master Thesis).
Shanghai: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3.]
尹飞舟等:《翻译传播学十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Yin, Feizhou, et al. Ten Lectures on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hangsha: Hunan Normal UP, 2021.]
责任编辑: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