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视域下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4-06-11韦湘云

教育观察 2024年7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英语课程教学质量

韦湘云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与质量管理处,广西南宁,530007)

党和国家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体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其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在育人价值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引下,探索课堂教学变革有效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是落实五育并举总要求的题中之义。从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创新融合的角度,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及教育评价等方式推进多元化、个性化、全面性的育人模式变革,对提高英语课程育人成效、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推动评价回归教育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多元智能为切入点,以核心素养为支撑点,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着力点,探索深化新时代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旨在从实践层面达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从应用层面提高英语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理论层面答好英语教育教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核心素养在人才培养中的融合机理

(一)育人目标一致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并总结提出了人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律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2]这些智能都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该理念强调了在学生个体智能差异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3]从我国学者研究达成的共识看,核心素养是社会适应能力、岗位从业能力、专业知识、技能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从英语学科的专业属性出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4]

从育人目标看,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内在价值上具有一致性,旨在关注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引导并帮助其提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找到匹配自身特点的成长道路。从教学改革看,将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并构建与之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在实践应用中检验理论适用性与科学性的创新尝试,既能为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也能为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二)功能属性一致

1.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多元智能强调不同个体同一智能的差异,以及个人不同智能的不同组合,凸显了个体才能的多样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特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容之一,重在语言习得方面的发展。学生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体现了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语言能力,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语言智能、音乐律动智能密切相关;思维品质能力与视觉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密不可分;文化意识与人际沟通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息息相关;学习能力与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相辅相成。两者内涵相近,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的个性发展。

2.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特点

在多元智能的八种智能中,不同类别的智能之间侧重点不同,又相互关联。在英语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三者之间互为影响,互相支撑,最终作用于学习能力的提升。[6]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语言能力对应的语言智能体现为学生理解语言、掌握单词、运用词句的能力,音乐律动智能体现为英文歌曲、英语朗诵、演讲等活动的语感和节奏;与思维品质相关的视觉空间智能体现为英文词根、前后缀等词汇的记忆组合能力,逻辑数学智能体现为英语语篇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能力;文化意识涉及的人际沟通智能主要体现为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肢体动作智能体现为非言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与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相近,前者体现的是认识自我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后者侧重的是英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和遣词造句能力。多元智能和英语核心素养虽然在内容表征上不尽相同,但是彼此指标内容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和关联性,都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逻辑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问题

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考查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高质量教学、学生高质量学习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7]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的考核,既考查教师“教”的效果,也考查学生“学”的成效,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当前,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实践中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够适配、评价参与不够活跃、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1.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指标比较单一

从工具属性看,英语课程承担的是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任务。从人文属性看,英语课程作为语言类课程,既是学生对外交流的工具,也是跨境文化接收的窗口,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双重属性,设置多元的评价指标。而现有的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多采用的是与其他学科统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未能充分考虑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没有建立起分层分类的考评体系。同时,根据课程类型、学生对象的不同,评价指标也应该有所区别,而现行的考评体系大多比较粗泛,未能根据考评对象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科学设计,评价指标比较笼统,无法达到评价的预期效果。

2.对教师的评价:评价参与不够活跃

完整的评价应包括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及教师自评等。在目前常规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往往包括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学生等,教师参与评价的方式多为教师自评或教师评学,评价指标不多,指标占比不高,教师参与度不高。而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也不高,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在体系建设方面,教师作为被评价主体,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不能以教学主导者的身份融入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指标体系的建设,缺少参与和反馈渠道,导致教师对评价体系的接受度不高,甚至会因为评价结果不符合预期而产生抵触心理。

3.对课程的评价:评价反馈机制缺失

评价反馈作为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活动中却很容易被忽略,大多重考评而轻反馈,忽视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导致学生评价无法有效传达到教师,教师评价也不能有效对接学生。师生这两大教学主体信息不对称,未能了解真实的评价信息,也就无法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整改。此外,评价结果运用也不够充分。在评选名师、职称评审、职级晋升、教师培训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环节中综合考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既能够突出教学工作实绩的正面导向,也能够引导教师重视评价结果。而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结果运用范围仍不够广泛,对教师激励导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意义

1.理念融合:推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英语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和语言水平开展,授课效果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较大。不考虑学生基础差异,采用统一进度授课,相同内容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激励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特点、适应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灵活采用教学手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全面开发和培养学生智能,推动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变革。

2.目标吻合: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

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分析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优势,在英语教学中设置相关的平行教学模块,辅以任务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律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提升其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相关智能的深入发展。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推进开放性、个性化和泛在化的育人模式变革,发掘学生不同智能潜力,实现教师、学生、课堂的互融互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价值契合:促进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在英语学科素养目标的四大维度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而学习能力则是其他素养的奠基石,四部分内容共同指向学习者语言习得与综合运用的能力。[8]多元智能理论则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丰富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了素养能力的智能表现和能力要求,使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变得更加具象可行。多元理念与多维素养的融合联动,既拓展了英语课程思政的广度,也深化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的坐标维度,引导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价值,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和育人价值的实现。

三、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质量评价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优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实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把握好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关系,即设定的指标应科学、合理、可行。科学指的是指标合乎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合理指的是指标要素能够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可行指的是评价体系应该建立在符合教学实际的基础上,评价结果的考量、评价指标的占比、评价结果的运用都应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此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充分平衡定性与定量两类指标的比重,根据考评对象和考评阶段的不同,灵活采用定量指标、半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加分指标等相结合的方式。

(二)全面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实绩是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放眼全局,即课程实施全过程,而且要着眼局部,即教学实施各环节。放眼全局要求将课程实施全过程如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业务学习、教研科研等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全程化的评价,最大限度地避免评价的局限性;根据不同要素的影响程度设定科学权重,在兼顾整体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关键。着眼局部要求评价指标内容应该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即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导入问题设置、课堂问题讨论、小组探讨环节等做出教学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以及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因人而异地推送课外拓展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发展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发展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增值评价,即关注学生发展,提倡评价应该更侧重自身纵向比较,而不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应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设置学生语言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反思指标,观测学生自主意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变化,根据指标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课程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指导,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进度,激发其学习潜能,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过程的正面评价。表现性评价则考量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和思维的能力,即通过创设模拟情境,设置目标任务和评分标准,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表现并进行评判的活动。虽然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均关注学生的成长维度,但是表现性评价更侧重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表现,即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指向的是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进路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取向,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通过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习得、技能获得、价值取得等方面,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思考能力。因此,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考核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内容知识掌握和教学目标完成度,而且要考核学生知识习得能力、运用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等深层次的个性发展。

(一)构建全面性、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聚焦英语课程动态化、多元化的特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应该根据其特点建立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一是增加学生个人发展横向和纵向的评价维度。既关注学生横向学习效果比较,即班级群体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也关注不同学生在本课程中认知发展进步的情况。同时,教师也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对话、游戏活动、英语剧场、英语演讲等,通过教学课堂的模式创新,在创设真实情境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二是增加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评价向度。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即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通过挖掘教学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态了解其认知发展情况,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增加课程趣味性和传授性的评价广度。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翁意识的转变和课堂氛围的营造。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讲解中,通过让学生分享感受、描述体验、交流心得的方式,把课程内容与学生身边的故事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课程趣味性,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不同情境中促进其多元智能全面发展。

(二)优化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占比

立足教育评价改革总方案要求,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一是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占比,将出勤情况、课堂发言表现等纳入平时成绩,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将期中测试、平时作业等成绩纳入期评得分,适当降低期末考试的占比。二是增加发展性评价的考核点,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重点关注其本学期本课程的进步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感受的进步程度,并将其进步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总评成绩,体现发展性评价的考核要素。三是优化终结性考核方式。既可以采用笔试(含听力、写作、翻译等)加口语测试的组合,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也可以通过调整考试内容,提高主观题占比,重点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某一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少客观题内容,从根源上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三)运用科学性、过程性的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的出发点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因此,科学的考评既要考虑指标的科学性,也要考虑程序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调动教师工作积极主动性的激励引导作用。一是对教师进行考核时,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教学业绩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从教育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激励约束、课堂教学纪律考核等方面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实绩,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动态方式观察学生思维方式、文化意识、语言能力、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进步变化,通过静态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情况,关注个体发展。三是做好评价反馈,考核结束后要及时将考评的情况反馈给被评价对象,并重点关注改进效果,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四)选择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自我认知的本我,最了解和熟悉自身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因此,评价应该注重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量表,合理确定评价指标。一是开展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做好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组展示、测试成绩等过程性记录,为学生自我评价做好铺垫。二是开展学生互评,通过小组合作、诗歌朗诵、口语对话、英语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人际沟通智能,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势智能,通过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方式强化学习能力和发展内驱力。三是开展教师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设定梯度递进的学习任务,阶段性考量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综合表现,给予评价分值并及时反馈,做好跟进和调整。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健康成长,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关键之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的提炼升华,也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应当以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多元和动态立体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促教、评价促学的导向作用,激发教师作为“传授道业解惑者”的角色自觉,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听懂、敢说、能读、会写的学习过程中涵养国际视野、培养家国情怀、体现自我认知,有效推动核心素养与英语教学的渗透贯通,实现英语课程以文化人、以文塑人的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英语课程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