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2024-06-11黄灏然
朱 婷,黄灏然,方 凯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一、引言
课程案例库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教育生态、促进教学和实践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并且契合高校教育教学体系高质量变革的客观要求。农业企业管理课的课程目标体现出较强的职业化、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匹配涉农企业要求的管理人才,但纯粹书本理论教学引导构建的抽象思维,难以让学生获得将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知再升华为实践经验的综合能力。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捕捉到产学协同联动契机,集成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现实案例资料,有助于引导课堂教学方式革命,创设出直观教学情境和形象思维教学空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目前,为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高校各学科团队聚焦案例库建设问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其对农业企业管理领域却鲜有关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通过建设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库,将实践经验引入第一课堂,不仅是完善农林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解决农业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因此,本研究立足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库建设价值,通过剥离案例库构成要素,掌握其建设逻辑,并结合建设问题精准设计解决方案,以期推动课程案例库高质量建设。
二、现实价值
紧扣培养新农科人才服务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现实需要,农业企业管理课不能再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固定的理论知识和单一的经营管理技术,而要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提升学生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核心能力的有机耦合,培养出具有领导力、创新力、执行力、敏锐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农业企业管理需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力布局全产业周期,呈现出时间长、跨度大、链条多、问题杂等特点,这意味着短周期实地调研可能会让学生形成片面的、局限的知识碎片,但让学生长期临场实践成本较高且缺乏合适的产学研融合基地,同时考虑到企业管理决策沉没成本高及其不可逆性,学生经验的获得仍主要依托封闭式课程教学。这就造成学生理论与实操的严重脱节,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
课程案例库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案例进行编辑、整理和总结所形成的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资源系统,是教师生动备课的“中央厨房”。[1]组建课程案例库,能够以场景化案例教学的情境细节和逼真效果为连接器,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教材原理和基本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应用型课程的实践广度。[2]农业企业管理课可以通过案例库这一教辅资源,借助教育现代化技术刻画农业企业真实经营管理全貌,在教学场地模拟企业第一现场,将实践问题嵌入课堂,让学生模拟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以此解决应用型课程封闭式教学浮于表面的痛点难点,训练学生职业素质匹配能力。
三、建设思路
全方位推进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库设计,应从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有效案例、择取转译方式、验证课程案例、动态管理案例五个维度纵向递进。
(一)明确教学目标
实现学生职业经验统整是案例库建设的逻辑起点。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颁布了《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构建数字化农林教育新模式,大力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研讨式、探究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明确了新农科教育需重视将现代信息技术嵌入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3]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指出,“面向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推进农林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改造提升现有涉农学科专业”,再次强调农林高校教育教学目标应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应利用数字教育手段改造学科专业培养体系,实现农林人才高质量供需配给。[4]农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新时代宗旨是基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目标,统筹集成农业企业管理现实经验,融入课堂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逻辑方法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备农业产业链经营管理能力,强化学生应对就业创业形势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完整而非理论与实践割裂的涉农人才。为达成教学目标,在面对学生缺乏足够实践机会的情形下,高校需要高位制定案例库建设方案,鼓励教师灵活调整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将农业企业管理课程分立的理论要素和实践要素相互关联,通过互动式课堂为学生积累职业经验。
(二)挖掘有效案例
一定规模的有效案例是建设案例库的先决条件,案例遴选标准需契合课程教材设置的知识图谱,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第一,要通过一线教学调研和专家座谈方式确定案例库建立标准,开发能够真正引发学生价值冲突、思维深度参与的教学案例。[5]简单且无代表性的案例应尽量排除,使学生能从案例中理解课程价值内涵,提高将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并形成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第二,开发案例应权衡教学整体进度及各章节知识点关联度,细分为微案例、决策案例和复合案例三类,以此提高案例库使用效率。第三,注重案例开发的差异化处理,尽可能包括正反两维度案例,让学生既可以从正面案例中总结成功经验,又可以从反面案例纠正错误,形成新的认知。第四,把握案例类型特征,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例如,微案例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准体现案例的逻辑和知识点,不能为满足字数要求而造成案例有形无魂;决策案例注重以某一事件为理论切口,还原特定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情境,揭示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强调案例开发能反映发展线索和冲突张力;复合案例要求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确保知识点全面清晰。[6]
(三)择取转译方式
案例的特点决定了案例库只有采用适宜的转译方式,才能实现学生理解且掌握特定知识点的效果。第一,无论是农业全产业链管理的陈述还是对企业决策风险的剖析,若想要实现案例从客观事实变为课堂讲授,均需要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选择文字、动画、音视频等表达方式,如果选择不当,就会损害案例教学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第二,为提高案例库使用效率,案例资料要以数字格式保存至在线案例资源库,作为可视化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并为学生提供自学资料。第三,案例教学不能只是教师的讲授,还要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独立思考。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场景沉浸式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分组讨论学习、辩论、任务驱动法、仿真交互软件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代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以问题为导向理解、分析企业管理问题。
(四)验证课程案例
验证案例科学性是案例库建设具有有效性的集中体现。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知识对案例内容进行自查。其次,咨询专家并由专家提出案例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逐步完善案例内容。最后,在范围内进行现场课堂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效果对案例进行完善。
(五)动态管理案例
更新拓充存储量是案例库建设的必要环节。一方面,农业企业管理课程针对性强,要紧跟理论研究和行业发展前沿动态调整案例素材,弥合抽象理论和现实操作之间的差距,确保案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案例不仅要丰富,还要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7]因此,高校必须不断评估和更新案例素材,及时剔除内容陈旧的案例,基于教师调研经历、课题组课题研究、高校间资源共享、学生汇报成果等多渠道补充新案例,同时完善案例编排标准,增强案例的多样性和累积性,保证案例更新与职业适应的优化匹配。
四、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库建设“前支撑”不足
现阶段,虽然有相关政策的支持,部分高校也开始了案例教学体系的建设,但农业企业管理课程建设依旧存在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导致高质量案例库创建支撑力不强。
第一,由于缺乏统一的案例库建设及管理办法,高校难以明确规定案例撰写和应用、案例考核和评审、案例奖励和惩罚等事宜,尤其是未将案例库组建纳入科研成果考核体系。这就导致在科研教学任务繁重情况下,教研团队欠缺参与案例库开发的积极性,迫于压力只能东拼西凑,所创建的案例库应用价值不高。因此,高校要对案例库管理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提高案例库建设的优先级,明确案例库的构成、范围、质量标准,配套制定激励和监督制度。
第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活动,而高校间缺乏案例库建设沟通渠道,会导致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库建设普遍缺少成熟、可借鉴的模板;加之专家咨询机制不健全,教学资源引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研团队组建、案例库建设意识培育等前置性工作不扎实,会导致案例库在教学中的作用有限。为此,各高校要打破案例库建设的限制,在做好挖掘整理案例的基础上,共创共享共建数字化案例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案例的互联互通与教研能力的协同共进。
第三,案例资源质量控制是案例库高效运行的关键。现实生活中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资料具有很强的保密性,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素材很少,目前常用的案例多为龙头企业公开信息,缺少中小型规模农业企业案例。此外,农业全产业链管理案例的挖掘需要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知识,农业企业管理任课教师独立编写的案例难以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也不符合应用型课程的创设初衷。因此,高校可探索基于农业企业现场考察、基于教研组课题研究、基于教师经验的常态化案例采编渠道,重点挖掘学生全培养环节产生的有效案例,如学生课堂自主收集的相关案例、论文答辩的案例选题等。
(二)案例库建设“后应用”不够
现阶段,建而不用、建而不管、用而不活的现象造成了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库资源配置浪费。
第一,案例库建设之初,调研工作不足、平台设计不合理、系统论证机制不健全等综合因素导致案例库建设供需不匹配。同时,案例库建成后不重视宣传导致“建而不用”,造成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为提高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的使用效率,高校可构建“解构知识点—校企合作拓宽建设路径—共创案例库建设方案—建设案例库—案例库评估反馈”的建设模式,规避案例库的闲置问题。
第二,高校案例库建设有内部开发和外部购买两种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需要在规划制定、资源导入、设备维护、平台管理等方面持续投入资源。然而,高校教学经费有限,教学资源更倾向于科研项目研究投入,加之案例库建设课题研究专项资金供给期限缺乏连续性,极易引发“建而不管”的问题,进而导致案例库治理失范。对此,高校应完善体制机制,联合农业企业或产学研融合基地进行案例库建设,整合课堂教学改革资金建立滚动建设机制,让优质案例库建设研究项目滚动成为深化建设项目。
第三,案例教学虽然有助于打破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满堂灌”的局面,但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目前还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同时,课时设置也未考虑案例教学的时间成本,现有的课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高校就要以课程为载体,组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案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研团队,利用传帮带、互促互补机制壮大教师队伍,同时根据知识体量做好课时分配,保障案例教学内容不缩水、质量不降低。
五、结语
当前,传统的农林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学生职业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是农林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实现路径。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平台支撑,有助于农业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高质量持续推进案例库建设,需要遵循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有效案例、择取转译方式、验证课程案例、动态管理案例的纵向逻辑,采取综合保障措施畅通“前支撑”不足和“后应用”不够的两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