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024-06-10杨柳范琳娜

大观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杨柳 范琳娜

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強音乐框架课程的建设,体现音乐教育领域的优势和价值。目前,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没有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符合新文科背景下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的教学要求,这主要是由课程理念和相关制度造成的。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对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变革,以形成新文科背景下音乐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音乐教育课程框架。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音乐教育质量有所提升,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品格、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在新文科背景下,全面推进高质量音乐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有效优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因此,本文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为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助力。

一、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

《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公布后,跨学科整合问题再次受到广大教职工的关注。因此,对于音乐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必须开发一种积极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成为一名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在作曲、表演和其他音乐专业任务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有必要积极提升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开设新的人文学科来优化和更新教育理念,进而有效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此外,可通过音乐课程教学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价值,同时有效提高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交叉融合方法的优势,响应新文科建设需求。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不断优化其教育管理体系,这也是优化和重新设计学校教育和音乐教师培训体系的基础。然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校没有明确音乐课程教师的招聘和考核目标,没有明确学校自身的育人模式和资源优势,也没有加强对相关音乐理论内容、音乐教学基础和音乐师资培养等方面的重视,导致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促进音乐学习的重要角色,因为高校中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成长和文化背景。然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而言,其可能会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故步自封,不愿意根据时代的变化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刚上任的年轻教师而言,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新式的教学方法,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提升,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实战教学经验,难以将素质文化教育与音乐技能教学相结合。同时,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其与原有的教学理念结合不紧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师资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高校引起重视。

(三)缺乏精准定位

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公共音乐教育,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缺乏精准定位,实施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在目前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热情不高,其自身的音乐学科知识有所欠缺,往往只能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缺乏全面的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没有实施精准的垂直教学,也没有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不利于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趣味性的提升。

(四)教学形式固化

部分高校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构建了公共音乐课程体系。然而,目前这种课程体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音乐课程的教学形式往往流于固化的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和创作的空间。此外,由于固化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有必要构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思维,避免其思维固化。目前,部分高校未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完善音乐教育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符合新文科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求。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一)调整音乐教育课程结构

新文科背景下,在建设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扭转课程结构过于专业化的现象,在保留传统学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教育课程结构。新的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应体现三个要素:均衡性、包容性和选择性。

第一,均衡性是指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应通过合理协调课程及其结构,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音乐课程不应像传统方式那样培养专攻某一方面的人才,而应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并在音乐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之间保持平衡。

第二,包容性是指应通过调整音乐教育课程结构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对此,可增设社会和文化科目,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这样可以实现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跨学科组合,以扭转现有课程过于单一化的现象,体现课程的包容性。

第三,选择性是指课程结构必须结合各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差异来确定。首先,课程结构应体现各地区高校的特点。以河北省为例,高校应开设体现河北省地域特色的音乐课程,如“河间大鼓”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使民族音乐艺术得到传承。同时,课程结构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增加音乐类课程数量

在新文科背景下,为合理构建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增加音乐类课程的数量,巩固和拓展核心课程,调整和压缩音乐学科的专业课程,打造“以音乐审美为统领,以音乐表演为载体,以音乐创作和音乐文化为两翼”的协调一致、兼容并蓄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对此,高校可结合当地音乐特色和自身的学科能力、教师经验等,开发彰显高校自身特色的地方课程。

首先,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学术能力和教师经验,为学生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广东的粤剧、北京的京剧、河北的京韵大鼓、福建的南音等。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当地的音乐史增强自身对地方音乐的理解与印象。

其次,高校需要以地方音乐的特征为基础,建立凸显地方音乐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让地方音乐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回归高校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源泉。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完整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而是以西方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知之甚少。现在正是恢复和复兴本土音乐文化价值的时期,高校音乐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挖掘、收集、研究和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比如,在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开设音乐教育基础课程,还要开设相关的民族音乐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渊源,加深对音乐专业课程的理解,提升自身音乐技能,并为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做出贡献。

(三)改革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实施是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

首先是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改革。就课程目标而言,这涉及从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转变。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生音乐技能。这导致知识发展与个人发展被混为一谈,知识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被颠倒。对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改变师生相互分离的状态,打破“文本课程”的固定内容、预定目标、简单答案和封闭体系,开创课程多样化、创新化的新局面。

其次,应改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对此,在教学中融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尤为重要。可将数字音乐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利用MIDI作曲等现代视听工具为学生开展集体微歌课等,从而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使用新式音乐创作方式的能力。

(四)重塑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影响着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监督课程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塑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摒弃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念,重构现行的音乐教育课程評价体系。

其一,评价指标应多样化。可设置学力考试、综合素质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的个人发展、学习态度,有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二,可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高校音乐教师可大胆进行评价方法的创新,除了采取传统评价方法,还可以将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课后提交作业的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综合性。

(五)加强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

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是当今世界新文科建设的共同认识和特征,尤其体现在高校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视上。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新学科的增长点,是重大创新的转折点,是更高级学科的发展点。现行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一般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纵向结构为主,内容差异过大。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可形成宽口径、高质量的课程结构。同时,课程设置应强调实用性,以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可进行相互补充,实现学科的优势互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除了为学生提供核心学术课程外,还应为其提供横向、跨学科的课程。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专业音乐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当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本文概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分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师资水平有待提升、缺乏精准定位、教学形式固化,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包括调整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增加音乐类课程数量、改革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实施方式、重塑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先进的教育观念将不断被引入我国,促进我国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音乐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应不断发展创新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玲.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实践构想[J].音乐时空,2016(7):143-145.

[2]黄凝薇.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探讨[J].音乐创作,2018(12):151-152.

[3]赵毅.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反思[J].艺术评论,2013(3):125-128.

[4]李爽霞.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创新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96.

[5]王珊.大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77,79.

[6]任占忠.高等音乐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107,111.

[7]杨文斌,张亚玲,米黎燕.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J].成功(教育版),2011(4):15.

[8]俞波.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研究[J].大众文艺,2012(10):259.

[9]魏丹娇.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J].青春岁月,2010(8):23,22.

[10]郭佳.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探究: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7):118.

[11]谢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的新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1(8):253,249.

[12]陈列.新时期我国一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9(8):215-217.

[13]张歌,叶飞燕,王朝辉.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创新[J].大观(论坛),2020(2):109-110.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新文科建设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内涵与路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科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新文科建设”中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再定位
略论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新思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