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育人功能

2024-06-10刘夏含

大观 2024年3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育人功能少数民族

刘夏含

摘 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应用,能充分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有效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推进,使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基于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分析,针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高校育人的作用进行详细解析,提出借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优化高校育人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的育人功能,切实推动高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育人功能

注:本文系2024年黑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育人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45309357)研究成果。

嫩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北部,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等。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共同构成了嫩江流域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东北地区高校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开发、应用,能丰富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彰显教育工作的主要功能,从而促使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实施,切实保证高校教育工作实现全面创新发展的目标。

一、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内容

嫩江流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比较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且这些文化各具特色、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融合的特色文化格局[1]。对嫩江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分析,能看出满族音乐在嫩江流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满族的传统歌舞、说唱艺术以及民间器乐演奏,体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追求。满族的萨满歌舞就是一种融合了歌唱、舞蹈和器乐演奏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蒙古族音乐以雄浑、激昂著称,长调、短调各具特色,长调悠扬宽广,短调欢快跳跃。在嫩江流域,蒙古族音乐不仅保留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点,还融入了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达斡尔族音乐则以抒情、细腻见长,民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舞蹈音乐欢快热烈、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嫩江流域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的交融。其中,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歌唱艺术,以独特的歌唱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达斡尔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鄂温克族音乐则具有浓郁的森林文化特色,民歌多描绘狩猎、采集等生产生活场景,旋律悠扬,节奏自由。鄂温克族乐器独特,如鹿哨、狍哨等,吹奏时音色清脆悦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此外,嫩江流域的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不仅在各民族内部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还在嫩江流域的音乐文化交流中,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东北地区的高校教育中,积极探索嫩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开发和应用,能丰富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也能发挥音乐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高效培养。

二、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嫩江流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不仅代表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艺术审美,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教育价值。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引入高校教育,对于高校的育人工作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高校育人资源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只有不断吸纳和整合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才能优化育人工作的效果,确保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开阔眼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而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高校提供了宝贵的育人资源。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激昂热烈的舞蹈音乐,又有深沉抒情的民歌民谣,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也彰显出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2]。高校在开展育人工作的過程中,系统挖掘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尝试将这些音乐文化引入课堂、校园文化和艺术实践,能丰富高校育人资源,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打造特色鲜明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意识的激活,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

(二)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字障碍的艺术形式,以音乐开展教育活动能在教育实践中传递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高校教育角度分析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看出音乐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社会信息。教师依托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开展综合育人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学习和欣赏这些音乐文化,能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高效化培养。可见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育人工作系统融合,有助于在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多元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全球化视野[3]。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高校教育中探索学生音乐教育的实施,能借助音乐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为学生职业竞争力的优化奠定基础。同时,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体验和广阔的学习空间。高校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系统挖掘和全面应用的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这些音乐文化,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其形成个性化的音乐审美趣味,并且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即兴创作和表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高效培养,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和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灵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亦不例外。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特别是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纯净、质朴的旋律和真挚、深情的歌词,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带给他们宁静和慰藉[4]。具体而言,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净化作用不仅体现在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高校组织学生学习和鉴赏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此外,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其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能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奋发向上,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并且民族特色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乐观、坚韧的精神也将成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强大精神力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育人工作中开发应用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措施

(一)整合文化资源

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将其有效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应先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筛选适合高校教育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支撑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在具体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整理、分类和保存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乐器、舞蹈、歌曲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口述资料,并积极与当地文化机构、民间艺人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录音、录像等,确保这些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得到完整记录和科学保管。同时,高校可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将这些资源向校内师生开放,为教学、研究、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5]。

例如,在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可以采用田野调查、民间采风等方式,收集大量嫩江流域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作品、乐器和舞蹈资料,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和保存,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数据库,确保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不仅能在校内共享,还能依托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极大地促进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强化高校音乐育人功能。

(二)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情境的创设对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至关重要。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和应用,举办音乐会、音乐节、文化周等活动,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表演,让学生在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音乐厅等场地,结合音响设备、灯光效果等技术手段,模拟少数民族音乐表演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6]。

例如,在高校讲解蒙古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为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先讲述一段关于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音乐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性,为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然后组织学生欣赏歌曲的内容,聆听悠扬的歌声,感受宽广的音域和自由的节奏,想象蒙古族人民骑马奔驰在草原上的壮观景象,进而对蒙古族长调悠扬的旋律、自由的节奏以及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进行分析,彰显音乐教育的价值。

(三)打造校本课程

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体系,是深化育人效果的关键举措。高校在对嫩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应开设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系统介绍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历史演变等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有演唱、演奏等实践技能的训练[7]。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将音乐文化与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开发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的校本课程,优化教育实践效果,促进音乐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彰显。如学校可以根据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开设“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在课程中系统介绍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历史演变等内容,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能参与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等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四)开展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積极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入体验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和社会背景,深化对民族音乐文化育人功能的认识[8]。为此,高校应组织学生前往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活动,与当地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体验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和社会背景。在考察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摩民间音乐表演、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采访民间艺人等,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发挥实地考察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在东北地区高校开展综合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探索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开发和应用,能充分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在东北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从对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改革的视角,有意识地对嫩江地区的音乐文化元素进行适当的挖掘,发挥民族音乐的育人功能,有效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使人才培养工作表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色。

参考文献:

[1]和云峰.“各美其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丛书”的设计定位及基本内容[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3(4):5-13.

[2]阎秀敏.新时代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戏剧之家,2023(34):113-115.

[3]范安心.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母语音乐文化的发展探究[J].戏剧之家,2023(24):57-59.

[4]陈思斯.黑龙江省朝鲜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J].当代音乐,2023(11):92-94.

[5]赵瑞,隋欣.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艺术研究,2023(5):151-153.

[6]刘明秋.高职院校音乐美育教学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3(18):154-156.

[7]崔致远.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3(9):54-56,45.

[8]陈紫薇.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探讨[J].当代音乐,2023(9):70-72.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育人功能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中国当下乡村“西乐队”音乐文化初探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