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鉴赏力提升策略

2024-06-10王程瑞

大观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校美术美术教学

王程瑞

摘 要:高校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中所形成的艺术鉴赏力与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不同学生在鉴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各有不同。艺术鉴赏力培养是高校美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提高高校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简要概括高校美术专业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价值意蕴与实施思路,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校美术;艺术鉴赏力;美术教学

所谓艺术鉴赏力,指的是学生在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感悟,主要依托学生现有的艺术审美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目的,就需要借助审美鉴赏课程,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艺术作品的创作技艺与创作理论,使学生在建立起正确审美理念的基础上学会发现美、分析美和记录美。

一、高校美术专业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价值意蕴

(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关键课程,能帮助学生拓展艺术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想达到培養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目的,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在分析艺术作品内涵与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感知其精神内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分析能力与辨别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艺术与文化密不可分,艺术是呈现文化内涵的外在形式,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风格,从而使学生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不同的艺术境界,以此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高校美术专业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实施思路

(一)初期:锻炼外在感知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初期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使学生产生初步的感官体验,进而更好地体会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首先,学生需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观察某一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通常来说,在这一阶段,学生只需要分析观察对象的颜色、外貌和风格即可。其次,在鉴赏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也能够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感受到鉴赏艺术作品的魅力。通常来说,由于高校学生的审美经验不足,因此学生在感知艺术作品时所获得的体验是不专业且复杂的。随着学生审美经验的累积,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心理机制,通过将局部与整体相衔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审美模型[1]。

(二)中期:品味艺术内涵

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中期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在中期阶段,学生往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并且对大部分审美对象的风格有了初步了解。此时学生也能更好地将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相融合,获取全面的鉴赏体验,而这一阶段也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感性体验能力的关键时期。在中期阶段,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将联想内容与艺术作品的现实存在相衔接。这不仅可以使审美对象以更为直观、立体、多维的形式呈现出来,还能使学生获得更饱满、专业、深层的感知结果,从而使学生从感性和主观的层面体会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

(三)后期:感悟文化底蕴

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后期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象与精神内涵,体会艺术作品最本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底蕴。而这一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将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相融合的重要时期。只有学生达到了能够体会艺术作品文化底蕴的层次,才可以说学生具备了成熟的艺术鉴赏力。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更要对学生的鉴赏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鉴赏层次的深入,学生所获得的感官体验更加丰富、敏锐,其也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审美境界,进而从艺术作品中体会到事物发展规律等深层次的哲学内涵。

三、高校美术专业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教学建议

(一)综合多元教学模式

要达到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目的,就需要高校美术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艺术鉴赏课堂。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第一,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传统的艺术课堂以教师一言堂为主,容易影响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也不容易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与审美需求打造个性化艺术鉴赏课堂,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艺术作品的深层次艺术内涵。例如,以教育理念为引导,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层次与个性特征选择艺术鉴赏素材,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独立开展艺术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艺术鉴赏进度与鉴赏状态,在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优化和完善教学设计[2]。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以互动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与想法。这不仅能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审美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二,选择实践调查式教学模式。传统的艺术鉴赏教学仅限于在课堂上分析某一单一的艺术作品,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缺少实地考察的真实感受。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主题与艺术鉴赏内容,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艺术馆与文化馆,通过现场实地考察的形式展开艺术鉴赏教学。例如,在学习建筑风格鉴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伟人故居或红色革命遗址,从当地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探究当地建筑物的材料和建筑风格。在探索古代建筑物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例如高铁站、飞机场等感知现代化建筑的独特风格,以及城市在规划整体艺术空间时所考虑到的问题。这种实践调查式的鉴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观察敏锐度,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中存在的美。

第三,打造沉浸式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打造课堂沉浸式情境,也可以借助课外场所为学生打造沉浸式鉴赏场景。例如艺术馆、博物馆等定期组织公益艺术展,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艺术展带领学生鉴赏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的艺术资源,比如传统雕塑、民族技艺、传统绘画等。通过现场实地教学,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艺术场景,可以使学生在感知传统艺术的过程中拓展审美空间[3]。而这种亲自参与的形式,更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习惯。又或是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博物馆场景。在课堂上,学生只需要动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从不同方位来观察艺术作品,这也为高校美术艺术鉴赏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精选鉴赏参考素材

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素材,直接决定着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培养效果。因此,教师应精选艺术鉴赏素材,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艺术鉴赏课堂。

第一,教师在挑选艺术作品时,可以首先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轶事以及与该艺术作品相关的影片材料。借助此类素材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尝试从不同的方位感知作品的艺术内涵,达到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目的。例如,當教师选择以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为鉴赏作品时,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欣赏这一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精神内涵,此时学生往往只能从作品的外在形态以及罗丹的创作细节出发,分析其创作风格;其次,向学生介绍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人生经历、思想以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罗丹在人生中所经历的黑暗,使其对《思想者》这一雕塑作品所呈现的悲痛感产生更深刻的体会;最后,在学生了解了罗丹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背景之后,鼓励学生重新解读艺术作品,使学生充分感知罗丹是如何以肢体的蜷缩感来表现生命之沉重的。

第二,优化色彩素材选择。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鉴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将对色彩的认知转化为创作素材。因此,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时加入色彩素材,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美术创作力的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表现不同色彩的任务,例如以冬天为主题创作一幅画。在这个创作任务中,学生需要应用当前所学的色彩理论与创作技巧,创作一幅和冬天相关的艺术画作。学生可以选择以不同的色彩搭配方式来呈现冬天的肃静与萧瑟。有的学生将白色、蓝色等冷色调相结合,呈现出冬天的冷寂感。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表现情绪的任务,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自己当下的情绪,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色彩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鉴赏不同类型的画作打下基础。例如,学生可以用蓝色来表达忧郁的情绪,可以用红色来表达激情的情绪,可以用黑色来表达压抑的情绪。在选择色彩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色彩创作理论以及色彩的情感效应[4]。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完成创作任务之后,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创作评价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进行评价,例如色彩选择、色彩运用、色彩搭配等角度,从而促进学生艺术鉴赏技巧的提升。

(三)组织艺术赏析实践

艺术鉴赏实践是高校美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目的。在艺术鉴赏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

例如,在《哭泣的女人》这一幅画作的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一幅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作家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风格等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在鉴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位分析这一艺术作品的风格。学生不仅可以探讨艺术作品的色彩、构图等艺术元素,还可以探讨这幅作品所传达的情绪和感情。学生可以尝试搜集与《哭泣的女人》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可以查找与毕加索相关的艺术流派,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一美术作品的价值。

(四)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高校艺术教学的主要素材,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不仅能达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素材融入其中,以传统绘画为案例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如此一来,不仅能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拓展教学深度,还能使学生深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

高校美术教师应明确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从相关艺术理论的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获得对中国画的认知经验[5]。例如,教师以不同朝代和不同流派为划分节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中国画作品,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审美观念,然后再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创作技巧与创作底蕴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在掌握中国画创作技巧的基础上,体会中国画的艺术内涵。

四、结语

高校教学改革不仅在于革新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艺术鉴赏力是学生艺术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美术教学而言也有重要意义。高校美术教师应加大美术鉴赏教学力度,在精选鉴赏素材的基础上,丰富学生艺术鉴赏经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此外,为达到充实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的目标,教师也应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艺术作品呈现形式的手段,教会学生感知美、发现美、体会美、分析美和表现美,借此达到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怎样提高高校美术生的美术鉴赏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128.

[2]姚佳慧,徐薇娜.审美教育视域下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2(5):87-89.

[3]霍瑜婷.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新美域,2022(8):146-148.

[4]蒋丽.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5-157.

[5]逄铭梅,薛巍,王怡.以视觉素养为导向的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8):67-68.

作者单位:

郑州城建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美术美术教学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能力
云南高校美术采风教学的应用研究
试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高校美术专业实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