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标准化建设实践与成效

2024-06-10吴清宇李伟孙林芳段凯池

中国标准化 2024年9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吴清宇 李伟 孙林芳 段凯池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这些重要观点深刻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广阔空间。本文通过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标准化建设实践,探索以标准化手段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建设成效总结“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标准化经验并加以复制推广。

关键词: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标准体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9.022

0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而达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3]。标准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作为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并做出了“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的殷殷嘱托。

毛纳村的发展离不开总书记的关心和指点,也离不开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为将毛纳村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地,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毛纳村发展的部署要求,启动打造“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研究。

1 毛纳村概况

1.1 基本情况

毛纳村是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西南部的一个黎族聚居村落,居住的黎族同胞占比超过96%。全村林地面积2500亩,耕地180亩(人均约1亩),因得天独厚的山地优势和生态资源,毛纳村主要以发展茶产业为主。

近年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毛纳村一直以黎族文化和热带风情为主题,在不拆房、不砍树、不占田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茶叶特色产业,充分发掘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力争做大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努力实现坡上茶山“金叶子”,坡下旅游“铁饭碗”,促进乡村振兴和村民持续增收。

1.2 存在的问题

毛纳村位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脚下,是典型的传统黎族村落。这里山地多、耕地少,经济发展滞后;这里雨林密,污染少,生态环境优越。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本地大叶种茶是多年来的唯一选择,但是周边茶企少,规模小,加工能力有限,质量上乘的热带雨林茶青往往卖不出价格。

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顶层指导性文件不多,可供参考的标准较少[5]。毛纳村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不畅,基础设施不全、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缺少致富产业,是当前的困境。毛纳村的困境也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农村类似的发展缩影。关于资源分配、基础建设、产业配套、人才培养的系统问题,在同一个时期,也发生在其他农村。

2 标准化建设实施手段

2.1 宣传标准化理念

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当地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基于五指山市,特别是基层乡村,受限于整体发展水平,标准化意识和理念在当地的应用程度有限的状况,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技术服务队通过多方走访,持续宣传标准化知识,传播标準化理念。

为充分发挥标准对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支撑作用,标准化技术服务队与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项目运营单位、项目规划单位多次沟通,推行顶层设计,标准先行理念,将标准引入当地项目发展规划设计之中;推动当地政府组织调研队赴武夷山市、福鼎市等城市考察学习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品牌培育方式等工作;为行业监管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餐饮标准、旅游标准,帮助梳理村务管理标准;为当地农家乐、副食店和小卖部经营者以及食品加工人员讲解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宣传标准化理念,提升服务意识。

2.2 构建标准体系

毛纳村标准化基础薄弱,标准化工作缺乏统筹安排部署。标准化技术服务队坚持系统观念,围绕并服务于毛纳村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基于毛纳村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乡村产业发展标准化的实际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充分考虑毛纳村黎族同胞的知识水平和标准化意识现状;坚持开放包容,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变化以及水满乡专班工作清单,以毛纳村发展现状和标准化需求为基础,编制《“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建设技术标准支撑体系》,构建体系框架、编制标准明细表并提出重点标准制定清单。

2.3 制定地方/团体标准

通过分析毛纳村地域优势、产业和文化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梳理重点工作任务,围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以文旅为串联,着力于传统种植业到新业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热带雨林保护和修复以及黎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立项制定《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范》三项系列地方标准。根据海南省DB46T 74—2021《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规范》,经过文件资料收集梳理,调研分析,采用在省市两级门户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发函征求意见、召开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项目评审,最终三项地方标准于2023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这三项地方标准为指导海南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

同时,根据毛纳村的小作坊和农特产品的特点,重点对茶叶和山栏酒的生产加工制定了6项团体标准。在当下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格局下,为毛纳村提高制茶/酿酒工艺,提升茶叶/山栏酒品质提出技术要求和解决方法。

2.4 提供质量基础设施服务

成立毛纳样板质量基础设施工作站,对应组建标准化支撑、食品生产许可指导、商标品牌建设方面的专项小组,针对性为毛纳村提供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工作站与水满乡政府、毛纳村村两委、村企及农户建立常态化技术支撑机制,联合当地主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指导设立农户台账,通过现场教学、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提供“一对一”的质量提升技术服务;为村企设计农产品标签和小作坊食品标签通用模板及外包装,制定企业标准,提供质量管理、计量、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技术咨询和服务;为村民讲解包装、商标、商品标签的相关要求,协助办理相关证照。

3 建设成效

3.1 标准化理念提升

通过传播标准化知识,宣传标准化理念,当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村民的标准化意识及能力切实增强。一是相关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标准化意识及能力有效提升,调整五指山市茶产业发展思路,以标准化工作为抓手,组织编制了《五指山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制定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三项团体标准,邀请省内外多名行业专家对茶叶进行感官品评,提出五指山热带雨林茶的独特品质特征;二是村委会管理人员标准化理念加强,标准化已融入村委事务管理。毛纳村外语标志标牌按标准开展设计及施工,对村规民约开展梳理后纳入水满专班工作清单进行修订;三是旅游规划与实施单位标准化意识增强,在当地旅游规划及游客中心、民宿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和采用标准技术支撑;四是村企及村民标准化及品牌意识明显提升,可随时通过电话、微信寻求合规产品标签、外包装设计、商标查询注册、企业标准编制、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等技术支撑。标准已成为当地各单位开展工作的智囊。

3.2 标准引领规划设计

顶层设计,标准先行得以施行。《五指山市水满乡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毛纳村导视系统方案设计》等文件中明确标准基础性引领性定位。将《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等国家标准以及《“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建设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引入规划方案作为技术支撑;继承传统山栏酒酿酒技术的标准化连花酒坊、生态停车场正在规划实施中。标准体系建设为毛纳村产业升级增效、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南。

3.3 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与生态问题相关的多个环节,研究和构建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对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和治理具有支撑和引导的作用[6]。

毛纳村深处于五指山片区,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村民收入原来主要依靠茶叶,又有酿造米酒的传统,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标准化技术服务队根据毛纳村这几个特点,结合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议题,编制《“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建设技術标准支撑体系》。该标准体系包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子体系、产业发展子体系、热带雨林生态保护子体系、黎族文化传承子体系,共计包含106项标准,已经发布实施标准93项。

通过标准整体布局、标准有效实施,由3万余根竹子建造,富有竹子天然颜色,结构开放的毛纳村游客中心投入使用;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接待处获得游客青睐;修葺后平坦的道路、古朴典雅的长廊、蕴含民族风情的房屋,治理后的居住环境使得毛纳村彰显出新的风貌;使用国家标准中规范的图形符号引导游客前往村内各个功能区域,实现标准规划合一,提升乡村旅游形象。

3.4 地方/团体标准得以应用

3.4.1 地方标准

近年来毛纳村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标准化技术服务队研制《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范》三项系列地方标准。第1部分通过标准指引实施标准化茶园改造工程,打造集休闲观光、知识科普、采摘体验、茗茶品鉴为一体的产旅融合新业态;第2部分立足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林农旅融合、雨林活动及宣传教育,提高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互融共促;第3部分挖掘黎族特殊符号、特色饮食、歌舞、技艺等黎族文化元素,以及关键原材料和特色工艺,从保护程序、保护对象、保护措施、文化传承等方面指导开展黎族文化遗产保护,积极践行以标准化赋能黎族文化发展传承。

3.4.2 团体标准

标准化技术服务队聚焦茶农、酒农的问题和需求,着眼手工制茶、米酒酿造的流程和规范等技术性问题,以标准破困局,研制《毛纳手工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毛纳手工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规范》《山兰酒(糯米酒)》《山兰酒(糯米酒)生产技术规程》《酿酒小作坊生产管理规范》等团体标准,以标准规范茶叶原料、加工条件、初制工艺、精制工艺、标志标签、运输、贮存和质量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及村民意识到标准化在茶产业和酿酒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种植,采摘、加工、晾晒茶叶,实现了当地特色产品生产经营有标可依、有标可循。2023年以来,毛纳村新增种茶面积约500亩,总种植面积突破2300亩,茶青收入约276万元,平均每年可为每户农户增加近两万元的收入。

3.5 农特产品俏销市场

通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3个商户注册取得了霖仙红、水约香甜、纳月3个商标,1个商户转让商标;2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7家企业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2家企业获得《小作坊食品备案》。五指山和茹生态茶坊和五指山什挪岭种养专业合作社各自成功注册9个商标。截至2023年底,毛纳村商户已全部实现商品售卖有包装、有标签。

从“三无”产品到有包装、有商标,毛纳村的农产品和小作坊食品包装标签齐全规范,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和认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得到保障,毛纳村农特产品得以俏销市场,消费者放心,村民欢心。2023年1-9月,毛纳村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839万元。

3.6 毛纳村社会影响力

项目开展期间,标准化技术服务队除了对内广泛宣传标准化理念,对外也积极大力宣传毛纳村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以标准化为抓手,毛纳村的名声更是逐步远扬,社会知名度持续提升。

2023年8月,《我的村庄我的茶》荣获质量强国建设微视频优秀作品;9月,由“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研究推动的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三项团体标准被人民网、新华网、南海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10月,“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研究经验获得海南新闻联播、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今日海南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跟随总书记足迹,发现五指山之美”旅游线路,《极限挑战》《万里走单骑》等剧组走进毛纳村录制节目,早春茶开采节、“三月三”“雨林与您”等体验活动,以及雨林精灵时装秀等文旅活动的举办深受游客喜爱;打造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先后接待阿联酋、古巴等10多个国家大使和多家驻华外国媒体记者;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五椰级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

4 展 望

标准化已在毛纳村生根发芽,总书记关切的黎族村落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新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7]。下一步,将深度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方法,通过价值链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化“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研究。一是以项目形式进行数据采集,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标准和标准化效益分析,结合数据进行模型设计和估计,为国内和国际标准效益分析提供有效真实案例;二是不断总结成果和经验,推动“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建设,围绕毛纳村后续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及推动《毛纳村乡村振兴标准体系暨“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毛纳样板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实施运用;三是研究制定《毛纳村生态文明黎族村寨建设与评价规范》《毛纳村村规民约与实施评价》等标准,持續支撑《五指山市水满乡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实施,打造毛纳样板,以点带面,带动海南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在全省乡村建设中贡献市场监管力量,让标准化成为海南省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靓丽名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雷明,于莎莎.乡村振兴的多重路径选择:基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2(9):1-14.

[3]郑伟,王华春,王秀波.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298-300.

[4]刘涛.浅析江西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形势与任务[J].质量探索,2022,19(2):5-9.

[5]杨宁, 徐卫华, 欧阳志云,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J ] .生态学报,2023,43(16):6902-6911.

[6]张玮哲,彭祚登,翟明普,等.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构建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3):55-66.

[7]霍婷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乡村振兴,2024,55(2):138-141.

作者简介

吴清宇,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能源方面的检验检测及标准化。

李伟,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农林及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标准化。

孙林芳,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旅游及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标准化。

段凯池,本科,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