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困境及对策

2024-06-10钟文艳石璐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教育

钟文艳 石璐

摘 要: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勞动教育,幼儿可以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实践中,幼儿劳动教育陷入“功利化”“简单化”“空想化”“游戏化”等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本文给出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幼儿劳动教育环境、立足劳动实践,提升劳动体验、家园共育、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等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劳动教育;教育困境;幼儿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179-03

*基基金项目: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儿童视角下幼儿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SZUYSYJ2022-1144)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是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SZUYSZH2022-127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改革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幼儿教育也开始重视幼儿各项基本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奠基,幼儿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受到学界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幼儿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幼儿劳动教育面临着很多困境,如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单一、劳动环境不安全、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足等。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为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此外,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增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推广力度,拓展幼儿教育的研究领域,促进幼儿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并为国家制定幼儿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

幼儿劳动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参与各种适合他们年龄的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实物操作、生活自理、社会参与等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增强自理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首先,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保教工作中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关注,有的幼儿园会对劳动教育进行“特别处理”。例如,个别幼儿园会特别加一个劳动教育领域,单独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和主题,这就导致不论是在劳动教育的内涵上还是实践上都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其次,幼儿劳动教育的本质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提升劳动素养。通过幼儿劳动教育萌发幼儿的劳动意识,能够服务自己服务集体,感知劳动的乐趣,形成劳动的意识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素养,其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1]。最后,幼儿劳动教育也是形成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的内在需要。幼儿通过劳动能够产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初步建立健全人格。幼儿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达成完满人格”与“实现好的教育”[2]。总的来说,幼儿劳动教育应该遵循科学、有序、安全、可行的原则,注重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性格形成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3]。具体来说,幼儿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劳动实践,幼儿可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幼儿劳动教育也可以养成勤劳、自律、合作、负责等良好的劳动态度,同时也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如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等;幼儿在劳动中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可以综合发展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等,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特点

首先,幼儿劳动教育应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特长,让幼儿自愿参与劳动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劳动教育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劳动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再次,幼儿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劳动行为,更是一种教育行为,在劳动中教育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具有教育性。最后,幼儿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涉及多个方面,如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等,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和教育目标等不同方面来设计。一般来说,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务劳动。幼儿可以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如洗碗、擦桌子、扫地等,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感。2.农村体验。幼儿可以到农村去体验农业劳动,如摘果子、养小动物等,了解农村生产生活,增加对自然和劳动的认识和理解。3.园内劳动。幼儿可以在幼儿园内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如种植、养鱼、清洁卫生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社会服务。幼儿可以参与社会服务,如为邻居送水果等,学会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5.手工制作。幼儿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如剪纸、折纸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误区

(一)目前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误区

1.被功利化的幼儿劳动教育。功利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求奖励”和“被惩罚”两个方面。幼儿为了获得老师或他人认可而被动劳动,这就是典型“求奖励”的功利表现。而“被惩罚”主要是指成人试图通过惩罚幼儿来规范行为。而劳动教育的目的不是追求这样外在目的。不论是“求奖励”还“被惩罚”都容易忽视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降低了劳动的价值,忽视了幼儿的内在需求。

2.被简单化的幼儿劳动教育。简单化的幼儿劳动教育表现为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将劳动仅仅看作是体力劳动,将劳动描述为具体的行为或事物,如拿快递、倒垃圾等,忽视了脑力劳动的重要性。幼儿劳动教育不能将劳动窄化为某种行为或技能,而应该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合。简单化的幼儿劳动教育还表现在以说教为主,幼儿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形式大于过程。如在开展植树活动,老师只会让幼儿拿着水壶浇浇水意思一下就行。这种劳动形式无法真正地让幼儿参与其中,感受到劳动的辛劳和劳动带来的愉悦感。这种简单化形式化的劳动严重埋没了劳动教育的宝贵价值。

3.被空想化的幼儿劳动教育。幼儿劳动教育应该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脱离一日生活而单列出来的一个内容,它应该是紧密联系幼儿生活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有的幼儿园为了“推陈出新”,不太关注做好幼儿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是去设计一些所谓的“高大上”的、幼儿不太感兴趣的社会志愿者、农场参观、感受农村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割裂了幼儿参与劳动的体验,空想劳动的感受、空想劳动的价值。没有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生活的劳动教育都是空想化的,都是没有灵性的劳动教育。

4.被游戏化的幼儿劳动教育。在很多老师的观念中认为,劳动就是辛苦的、乏味的,而幼儿又是好游戏的,如何让幼儿维持劳动状态?因此,有些老师就会设计游戏形式来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展“抹桌子比赛”“拔草小能手”等活动。事实上,老师们更应该思考:这样的劳动是真的劳动还是游戏?是否真的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赋予劳动魅力?这种形式的劳动是否尊重幼儿的内在需求?劳动本身是否能够给幼儿带来满足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劳动的名义开展游戏,将劳动教育演变为游戏活动而出现的“有劳无教”的现象。这种“游戏化的”“虚假的”劳动教育很难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劳动的愉悦感[4]。教师也只是将劳动教育套上“游戏”的外壳,虚化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

(二)产生幼儿劳动教育误区的原因

1.教育理念转变难。长期以来,幼儿园容易忽视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国家出台了各种文件,老师们也开展各类学习和培训,但往往片面重视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忽视幼儿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的培养,也有很多幼儿园和老师仍然重视传统的学科教育,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2.缺乏合适的教育环境。在城市地区,幼儿园通常位于市区中心区域,空间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教育场所和设施。同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在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很难提供充足的劳动教育资源。

3.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幼儿教育仍存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开展劳动教育也仅限于吃喝拉撒等方面的简单化劳动,对于一些大班幼儿来说可以开展有挑战的劳动活动则没有办法实施。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各不相同,不能有效落实幼儿劳动教育。

4.安全风险。幼儿年龄小,对劳动教育场所和设施的安全性要求高,但由于幼儿的安全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教育者为避免出现安全风险,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常常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未能真正为幼儿提供实践感知的机会。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

事实上,产生幼儿劳动教育各种误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教师没有明确幼儿教育和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本质,不能科学有效地把劳动教育蕴含于幼儿一日教育活动中来。因此,需要教师提高认识,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梳理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真正做到从幼儿实际出发,挖掘幼儿周围身边小事,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真正实现劳动教育价值。

(二)完善幼儿劳动教育环境

幼儿劳动教育环境是指一组环境因素,如物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通过整体设计协同作用,为幼儿提供劳动实践的实现条件和有利条件。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育人,形成共同的劳动氛围,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和积极性。家长可以参与幼儿劳动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传授生活和职业技能知识,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和意识。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前来参观,了解幼儿的劳动实践情况,并与家长分享经验。

(三)立足劳动实践,提升劳动体验

在教育实践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制定不同的劳动计划和内容,给幼儿提供实实在在的、幼儿力所能及的、能够从头至尾独立完成的劳动操作体验,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可以让幼儿独立完成穿衣、穿鞋、洗脸、整理衣物等能力。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在植物和拔草方面的活动不要仅走形式,完全可以让幼儿参与挖坑、植物、浇水等系列活动。在劳动的过程让幼儿主动建构对劳动对象的感知和理解,感受劳动的内在魅力。

(四)家园共育,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更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里的劳动教育能否长期坚持,家庭中的同步教育必不可少。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出现的“功利化”“简单化”“游戏化”等现象在家庭也可能存在。家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行为。所以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在行動上要发挥家庭成员的示范、引导、激励等作用,为幼儿参与家庭劳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幼儿园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理念,促使父母用心鼓励幼儿参与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劳动,真正落实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张妙妙.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陈琼,柳友荣.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小组活动的设计及实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2021(4):125-133.

[3]霍力岩.幼儿劳动教育:内涵、原则与路径[J].福建教育,2018(47):16-19.

[4]余露,成云,卢清.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本体价值、现实困境及改进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7):128-13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幼儿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