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情境中引导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2024-06-10肖志清刘荔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神话想象

肖志清 刘荔

【摘 要】 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依据《盘古开天地》的文学性特征,教师巧设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想象,学生边读边想象,了解故事的叙事结构,感受到神话的神奇。

【关键词】 情境 想象 神话

教学过程

一、走进神话馆,初识盘古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将走进神话博物馆,开启神话故事的学习。我们会分别前往中国神话馆、外国神话馆和神话体验馆,去感受神话的神奇。今天,我们进入的是中国神话馆的第一个展厅——盘古开天地。听到这个展厅名,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

师: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写下“怎么做”,再打个问号。(学生接过板贴进行书写)你有什么疑问?

生: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

师: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同学想知道的。请你写上“为什么”,再打个问号。(学生接过板贴进行书写)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开天地之后怎么样了?

师:你想知道开天地的结果。那请你写下“结果”两个字,再打上一个问号。(学生接过板贴进行书写)

师:接下来,我们就帶着这些疑问走进馆内看一看。瞧,展览馆壁画上的这个人就是盘古,传说中他是一个巨人。仔细观察,盘古都做了什么呢?

生:他本来是在一个很大的蛋里面,醒来以后,用身边的斧头把黑暗劈成了两半,形成了天和地。他怕天地会重合,就把天和地撑开来。最后,盘古实在太累就倒下了。

师:展览馆为四幅图配上了生动的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想想不同自然段的文字与四幅壁画的对应关系。(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文中找到与图片相对应的段落。)

二、图文结合,理清故事

师:老师先来检测一下字音都读准没有。

(小组接龙朗读词语,而后全班齐读。)

师:你找到与图片相对应的段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第1幅图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

生:我觉得第2幅图对应的是第2自然段。

生:我觉得第3幅图对应的应该是第3和第4自然段。

生:我认为第4幅图对应的是第5自然段。

师:(相机在四幅图下面板书数字1至5)那第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不急着回答,咱们先来读一读。

生:(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师:写的什么内容呢?

生:盘古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师:是的,他用整个身体创造了——(学生齐答“美丽的世界”,师相机板贴)在整个过程中,盘古是怎么做的?天地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就借助学习单一起来整理整理。请同学们先默读第1自然段。(学生默读)谁来说说盘古此时在做什么?

生:盘古这时候在睡觉。

师:是的,你看,插图所表现的就是他这个时候的状态。你能提炼出一个字吗?

生:睡。

师:此时,天地是怎样的状态?

生:文中说“宇宙混沌一片”,所以我觉得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应该是混沌的。

师:这个同学太会读书了,她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混沌一片”。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提炼出盘古在做什么以及天地的变化,写在学习单上面。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学习单。)

师:看第2幅图,你提炼的是什么字?

生:醒。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应该是“劈”。因为第2自然段重点写的是盘古“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师:再来看这幅图,其实呈现的也是这个关键动作。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范写“劈”字)劈,上下结构,上面可以稍微写宽一点,下面是什么字呢?

(有的说“刀”,也有学生说“力”。)

师:仔细看看。

生:刀。

师:检查一下,如果写错了赶紧改正。这位同学,请你接着说,天地是怎样的状态?

生:轻而清的东西,向上;重而浊的东西,向下。天地就此形成。

师:这位同学关注到了第3自然段的开头,很明确告诉我们黑暗劈开之后——

生:天地分开。

师:非常棒!这个同学不仅会读书,而且善于提炼。

生:我觉得第3幅图应该是盘古站在天和地中间。我提炼的字是“站”。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盘古应该是“撑”在天地之间,因为第4自然段说盘古是“撑在天和地之间”。

师:那么问题来了,两个同学的答案都来自课文,一个是“站”,一个是“撑”,请问哪个更合适、更准确?可以试着做做动作想一想。

(学生举起双手模仿盘古的动作)

生:我觉得“撑”更准确,因为他是两手顶着天,所以应该是“撑”。

师:而且此时他必须很用力才能让天和地分开,所以“撑”更准确。(范写“撑”字)撑,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的“掌”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一点。

师:请你接着汇报此时天地的状态。

生:天和地此时被撑开了,而且每一天都在变化。

师:我想听听你写的答案是——

生:升高、加厚。

生:盘古撑开了天地,课文里又提到了“天地成形”。

师:谁听到了关键信息?

生:天地成形。

师:此时,天地已经成形了。

生:我认为最后盘古是倒下了。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师:这幅图对应的是第5自然段,显然盘古已经累得倒下。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能发现它侧重写盘古的什么吗?

生:侧重写的是盘古倒下以后的变化。

师:如果提炼出一个字就是——

生:变。

师:为聪明的同学鼓掌!请问这时的天地是怎样的?

生:这个部分是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而且具体说了变成了什么东西,就说明万物都成形了。

师:有没有听到,他说的是什么成形?

生:他说的是“万物成形”。

师:把掌声送给她。再来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现在能解决吗?盘古为什么会开天地?

生:因为天地刚开始混沌一片,盘古住得很不舒服,所以要开天地,使万物成形,这样他也会住得好一些。

师:也就是说刚开始时天地是混沌一片的,这恰恰是这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问题,盘古是怎么做的?

生:他在旁边发现了一把大斧子,然后把天地给劈开了。盘古撑着天地,天地就成形了。最后,他累得倒下了,身体变成了万物。

师:这就是事情的经过。最后的结果呢?

生:最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美丽的世界。

师:这就是事情的结果。看来,同学们在神话馆的学习还真是大有收获。假如这时候有人到这儿来参观,你能不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跟他们讲讲这个故事?(生自由练习讲述故事)

生:原来天地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他醒来之后,发现天地混沌一片,便拿起身边的斧子把像大鸡蛋似的混沌的宇宙给劈开了,轻而清的东西……

师:说主要的内容。你看,天地就此分开,他怕——

生:天地就此分开,他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撑在天地之间,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成形了。可是,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盘古倒下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世界万物。最后,形成了美丽的世界。

三、品读故事,感受神奇

师:学习神话故事,我们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穿越时空,回到那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天地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生:我看到了一个巨人在一个像大鸡蛋似的东西里睡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乱糟糟的。

生:我看到了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盘古睡在一个大大的鸡蛋里面。

师:这个大鸡蛋里面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个大鸡蛋里面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师:她关注到了一个词——“黑乎乎”。我们说这个大鸡蛋里很“混沌”。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黑乎乎、模糊的、混乱的画面?

生:我有一次独自走在黑乎乎的小路上,只有汽车的灯光才能把其他的地方照亮,没有灯光的话是看不清那些东西的。

师:那么,天地在那之前到底是怎样混沌一片的状态呢?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

(播放音频,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师:睁开眼睛,相信此时你的脑海里一定有更多丰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把想象到的画面送进朗读中。

(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在刚才的想象当中,大家关注到了这个神奇的人物,他是谁?

生:(齐说)盘古。

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神奇的人物,感受神话的魅力。下课!

教学评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编排了中外神话故事四篇,《盘古开天地》是这个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肖志清老师在进行本课第一课时教学时,注重整体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一、巧设情境,让单元学习整体化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创设有价值的学习情境。单元页上“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的导语提示了这个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价值。在本单元的阅读中,学生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肖老師依据单元主题创设了本单元的学习情境——“走进神话博物馆”,并将课文、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分别设置了“中国神话馆”“外国神话馆”“神话体验馆”等情境,旨在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探究兴趣。这样的主题情境创设立足学生实际,将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了巧妙整合,让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加深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认识,进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逐步提升。

二、搭建支架,让学习过程显性化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本单元则侧重通过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曾经在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一课的学习中,借助课后习题表格中的起因、经过、结果练习讲故事,但如何梳理、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种支架,由易到难,辅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进阶式学习。首先,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么开天地的?开天地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后面的概括课文内容提供帮助。其次,搭建图片支架。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四幅插图的内容,并结合插图梳理与之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再次,搭建图表支架。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单,以第1自然段为例,概括出盘古在干什么、天地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完成表格填写。最后,借助问题及图表支架,完成起因、经过、结果的梳理,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概括第2自然段“盘古做了什么”时,有的学生用“醒”,有的用“劈”,肖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并提示结合插图找到关键内容,因为第2自然段重点写的是盘古“拿起斧头,对着眼前黑暗劈了过去”,所以“劈”更准确。又如在概括第3自然段时,学生分别用了“站”“撑”两个字,肖老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做做动作,再想一想。当学生举起双手模仿盘古的动作时,他们便能感受到“撑”更准确,因为盘古是两手撑着天,用力让天和地分开。像这样,肖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深入语言实践,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想象,让神奇之处具象化

神话故事之所以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它的“神奇”。故事中的环境、情节、人物,总是超出常人想象,处处充满神奇色彩。因此,在教学神话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字对话,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肖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灵动的画面。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紧扣关键词“混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并通过一段音频,将学生带入那“混沌一片”的远古时代。在想象中,学生对巨人盘古沉睡的“混沌一片”的“大鸡蛋”的理解逐渐具象化,对“神奇”的感受也水到渠成。※

(肖志清,“《七彩语文》杯”第九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刘荔,江西省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神话想象
奇妙的想象
东方神话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浅谈科技英语教学
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