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男子的冠礼

2024-06-10柳士镇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加冠冠礼

【摘 要】 在古代,男子行冠礼是成人的一个标志。冠礼制度从周代沿袭演变下来,在日期选定、制作材料、庆祝仪式、佩戴场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了解冠礼制度,可以加强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 冠礼 成年礼仪 加冠

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成年时要举行加冠的礼仪,这就是冠礼。这种冠礼实际上就是一种成年礼。根据近代学者们的调查研究,许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氏族都有成年礼。氏族社会的青年男女到了生理成熟期以后,必须举行某种表示成年的仪式,才能被承认为氏族的正式成员,在氏族中享受应有的权利并履行应尽的义务。我国周代的冠礼正是远古社会成年礼的演变形式。

根据相关礼书的记载,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冠礼的仪式在宗庙里举行,由加冠青年的父亲主持。在行冠礼前要用筮的办法进行占卜,以选定加冠的吉日;在冠礼前的第三日还要用筮的办法选定来宾为青年加冠。确定来宾后,要将日期通知宾家。到行礼的那一天,主家清晨即起床,将行礼用的一应物品准备齐全,并让加冠青年立于房中等候。然后由其父请来宾进门,入宗庙就位,加冠青年也入宗庙就位,诸事就绪后即举行冠礼。行礼时,由来宾将规定的服饰加于加冠青年,共行三次,依次称为始加、再加、三加。始加时,加用黑麻布制成的缁布冠,表示该青年从此有了治人的特权;再加时,加用白鹿皮拼接而成的皮弁,表示该青年从此要服兵役;三加时,加用最细的麻布制成的赤黑色的爵弁,表示该青年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加冠后,来宾用酒向青年表示祝贺。随后,青年由西阶下,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见过母亲后,再回到西阶的东南面,由来宾给他取一个字。于是礼仪完成,由青年的父亲将来宾送出庙门。这时,已加冠的青年还要分别去见自己的兄弟与姑姊,同时还要穿戴礼服礼帽,携带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与乡先生。最后,其父以酒款待所请的来宾,赠送束帛、俪皮,并敬送出家门。至此,仪式遂告全部完成。从此,该青年就是成人了,社会与家庭也将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

加冠既然是成人的一个标志,因而冠也就成了贵族男子的服饰。应该戴冠的场合不戴冠,是一种非礼的行为。例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景公“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守门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景公惭而不朝”。刖跪之所以敢于极不礼貌地对待齐景公,守住宫门让其车马返回,其中一个相当有力的理由就是齐景公披发而不冠。《史记·汲郑列传》记载说,汉武帝坐在武帐中,汲黯前来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这说明汉武帝因为未戴冠只能对汲黯避而不见。以上記载说明了戴冠不仅是一种礼制,同时也表明了戴冠者自身的严整,以及在交际场合对他人的敬重。《后汉书·马援传》也有马援未做官时,“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的记载。由此更可以看出,不只是帝王将相,即便是有教养的白身士人,也将在相应场合不戴冠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古代贵族男子既以戴冠为礼,因此也极为看重戴冠的作用。《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述卫国内乱,孔子的弟子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连忙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放下武器赶快结上冠缨,结果被敌人杀死。《汉书·霍光传》说,霍光因受燕王旦的诬陷,见昭帝时“免冠顿首谢”,昭帝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霍光摘去冠,表示请罪待罚;昭帝要他戴上冠,表示认为他无罪。这是因为古代贵族男子中,除去孩童,只有罪犯才不戴冠。

成年的贵族男子要戴冠,因此后世又可以用冠作为达官贵人的代称。例如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轸。”薛综注:“冠带,犹缙绅,谓吏人也。”冠还可以用来指代仕宦之家。例如《晋书·张方传》:“参军毕垣,河间冠族。”冠族也即冠盖之族,其中的冠字就是指仕宦者之冠。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冠礼加冠,因此又可以用“冠”来表示年龄为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据《汉书·终军传》载,终军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数年后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王勃的意思是,自己现在与当时的终军一样,二十来岁弱冠年纪,可是连请缨立功的机会也没有。

人们通常将冠解释成帽子,这是一种并不准确的粗略说法,是从二者都属于古人的一种头饰着眼的。其实古代的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冠并不能像帽子那样将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覆在头顶上。冠的作用主要是管束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戴冠时,要先将束在一起的头发在头顶上盘成髻,用纚将发髻包住,然后再加上冠。纚,又写作縰,是一块幅宽为二尺二寸,长为六尺的缁帛。加上冠后还要用笄、簪左右横穿过冠圈、发髻加以固定。再用冠圈两旁的丝绳在颔下打结,将冠固定在头上。这两根丝绳就叫缨。缨打结后余下的部分垂在颔下,这叫做緌,也是一种装饰。另有一种用一根丝线兜在颔下,两头系在冠上的方法,这种丝绳就叫做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蔺相如“怒发上冲冠”,指的是蔺相如极度气愤,以至于头发的晃动连带着冠也在晃动,而不是指头发顶起了帽子。因为无论如何生气,头发也是绝不至于将帽子顶起来的。

与青年男子成年时行冠礼相应,古代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并举行笄礼后要结发加笄。所谓结发,就是在头顶上盘成发髻以区别童年时的发式,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了。《文选》卷二十九苏武《留别妻》诗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可见这种风俗起源很早。可惜的是,女子笄礼的详细情况由于文献资料的不足已经不可考了。※

(柳士镇,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教材委语文专委会委员)

猜你喜欢

加冠冠礼
冠礼与笄礼
为何举行成人礼
为何举行成人礼
为何举行成人礼
古时如何举行成人礼
为何举行成人礼
成年礼
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
한국 근현대 혼례음식 변화의양상에 대한 고찰―문화교육의 시각에서
“冠礼”,古代男子成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