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道原创高考数学新定义模拟题

2024-06-10甘志国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改革方向模拟题原创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滚动立项课题“数学文化与高考研究”(FT2017GD003).

【摘  要】  从教育部考试院于2024年1月组织的适应性考试反映的信息来看,新定义题将在数学高考试题中以重要角色出现:情景新颖、思维强度大、创新性强、分值高,甚至可能会以全卷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文章首次发表的7道原创高考数学新定义模拟题就是深入领会高考改革方向,做好高三教学和复习备考的举措.

【关键词】  原创;高考;改革方向;数学;新定义;模拟题

2024年,吉林等6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实施“3+1+2”新高考模式,1月19—21日由教育部考试院组织适应性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这次测试,数学试题(下简称测试卷)的改革力度最大,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1)题量全面减少:由现行的22道左右减少到19道(较以前的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各减少了一道).

(2)试题情境创新:比如复数题以往多是放在选填题中靠前的位置,但在测试卷放到了选择题第10题,特别是改变了以往复数问题的考查方法.

(3)思维强度增加:尤其是第19题(整个测试卷压轴题),这道新定义题情境新颖,思维强度提高.全部解答过程没有繁杂的数值计算,着重于对新定义的理解,利用新符号的推理过程,通过设问展现思维过程,考查推理能力.

(4)难度结构调整:以往的高考试题会设置三、四个坡度的难度,但测试卷基本上是一个坡度的难度,即所有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的难度都比较平缓,只在解答题中设置了两道难度大的题目,体现了区分和选拔的功能.

测试卷的命题风格、试卷布局、难度结构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将在2024年及以后的新高考中全面体现.在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学和复习中应高度关注[1].

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三复习备考质量,笔者编拟了7道原创高考数学新定义模拟题(它们均是首次发表),供有需要的读者选用.

北京高考数学卷从2002年开始自主命题,其鲜明特色就是新定义题居多,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压轴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实际上,在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板块、各种考试题型(还包括数学文化试题[2]、劣构试题等)中均出现了大量的新定义题.

这次编拟的7道模拟题题目文字量大、信息量多、设问数量多、情境复杂、背景深刻(2006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第12题及2014年高考福建卷文科第12题、2010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第21题这三道新定义题的背景都是方格几何学[3].方格几何学是由生于俄国的著名德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1864—1909)最先开始研究的);这7道模拟题的解答难度较大且复杂(为了突出试题的研究性及其完整性、创新性,会出现一题多解、设问数量较多的情形),为了避免解答冗长,可能会在题末给出解答时可使用的参考结论.为了使读者深入理解这些题目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还会标注相应的参考文献.

这7道原创高考数学新定义模拟题的最大特点是研究性,所以其中大部分题目并不适合直接放到当前的数学试卷中使用(主要原因是解答时需要大量时间,而现在的高考时间是极为有限的2h),但可以先把每道题拆分成几道题(可先选择原题多个设问中的部分作为待求解的问题,再在题设中选择与待求解的问题相关的题设,这样就得到了一道简单些的新题),再选择其中的某道题作为考试题.另外,把这些新定义模拟题作为考试题时,所有的参考文献均可删去并且删去后不会影响考生理解题意和作答.

题1  公历又称阳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公历一年的时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365.242 198 78天,合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使一年的时间是整数天,就规定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世纪年(指能100整除的年份)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其余的年份均是平年.每年包括12个月,从前到后依次是1月,2月,……,12月,其中1,3,5,7,8,10,12月均月大,每月31天;4,6,9,11月均月小,每月30天;平年的2月28天,闰年的2月29天.

由以上平年及闰年的设置方法可知,任意连续的400年中共设置了97个闰年,共365×400+97=146 097天,平均每年为365.2425天,比实际的一年仅长约0.0003天,需积三千多年才多出一天.

农历又称阴历,是根据朔望月(即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9.5306天)安排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力求使农历的平均每个月的时间近似等于朔望月,又根据公历一年相当的朔望月数安排农历的平年和闰年: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农历既保证了每个月初一是朔(看不见月亮),十五是望(月圆),又保证了农历一年的平均时间近似等于公历一年的时间.

农历平年的时间为29.5306×12=354.3672天,即354天或355天;农历闰年的时间为29.5306×13=383.8978天,即383天或384天.因为公历一年为365天或366天,所以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平年多10—12天,比农历的闰年少17—19天.

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单数的叫节气,双数的叫中气,并按中气的顺序确定月序,如第一个中气是雨水,则有雨水的月就是正月,第二个中气是春分,则有春分的月就是二月.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是比较稳定的,如雨水是2月18—20日,春分是3月20—22日,夏至是6月21—22日等等[4].

明白了以上兩种历法,再来推算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的公历日期范围就不难了.

上面已经谈到,有雨水的月是正月,但雨水在正月的哪一天是不固定的,雨水可以是正月中的任意一天.所以公历最早的春节是月日,公历最晚的春节是月日.

解  1,20;2,20.解答过程见文[4].

题2  设m(m≥2)是已知的正整数,数列an的项数至少是m+1.若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之和都是常数D,则称这个数列为m-等和数列,常数D为这个m-等和数列的公和,并把2-等和数列简称等和数列;若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之积都是常数J,则称这个数列为m-等积数列,常数J为这个m-等积数列的公积,并把2-等积数列简称等积数列.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常数列是等和数列,也是等积数列;

②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均是最小正周期为1或2的周期数列;

③若无穷数列an是等和数列,则an=12[D+(D-2a1)(-1)n](n∈N*);

④若无穷数列an是等和数列,则an=12[D+(2a1-D)cosnπ](n∈N*);

⑤项数与公和均是2024且各项均是自然数的等和数列共有2024个;

⑥公积是2024且各项均是自然数的等积数列共有16个;

⑦公和是2024且各项均是自然数的10-等和数列共有C102034个;

⑧公积是2024且各项均是正偶数的3-等积数列共有6个.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简解  ①③⑥.⑧错误:若数列an是3-等积数列且公积是2024,则可得an是以3为一个周期的周期数列.

设ai=2bi(bi∈N*;i=1,2,3),可得公积a1a2a3=23b1b2b3=2024,所以b1b2b3=1·11·23(b1,b2,b3∈N*).可得该方程解的组数是9(其中恰有两个未知数取1的解的组数是3,恰有一个未知数取1的解的组数是3!=6),所以公积是2024且各项均是正偶数的3-等积数列共有9个.

题3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早在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R.Malthus,1766—1834)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y=y0ert,其中t表示人口增长经过的时间(单位:年),y0表示起初即t=0时的人口数,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y表示人口增长t年后的人口数.

(1)由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知,我国1950年末、1959年末的人口总数分别为55 196万和67 207万.根据这些数据,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1950—1959年期间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答案中的数据要求保留六位小数).

(2)利用(1)中的模型计算1951—1958年各年末的人口总数.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我国在1951—1958年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计算人口数时答案保留到万人,说出检验思路即可).

(3)以(1)中的模型作预测,大约在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答案精确到1年)?

(4)事实上,我国1990年末的人口数为11.43亿,直到2005年才突破13亿.对由函数模型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你有何看法?

附参考数据:

我国在1951—1958年期间各年末的实际人口总数如表1:

67 207÷55 196=1.217 606…,55 196÷67 207=0.821 283…,ln1.217 606=0.196 886…,

ln0.821 283=-0.196 886…,130 000÷55 196=2.355 243…,55 196÷130 000=0.424 584…,

ln2.355 243=0.856 643…,ln0.424 584=-0.856 643…,0.856 643÷0.021 876=39.159 076…,

130 000÷39.159 076=3319.792 326…,39.159 076÷13=3.012 236….

解  (1)记1950年末为t=0时的情形,则1959年末是t=9时的情形,由题设可得y0=55 196,67 207=55 196e9r.

由所给的参考数据,可解得r≈0.021 876.

因而我国在1950—1959年期间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是函数y=55 196e0.021 876t(0≤t≤9),其中t表示人口增长经过的时间(单位:年),y表示人口增长t年后的人口数.

(2)用第(1)问得到的函数解析式及函数计算器可计算出我国在1951—1958年间各年末的人口总数,得到表2:

計算所得人口总数/万56 41757 66558 94060 24361 57662 93864 33065 753实际人口总数/万56 30057 48258 79660 26661 46562 82864 56365 994

如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tOy中作出1950—1959年各年末计算所得人口总数的散点图,再作出函数y=55 196e0.021 876t(0≤t≤9)的图象:

图1

若散点图中的点基本上都在所作的函数图象上,则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相符;否则,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不相符.(注:实际的结果是相符.)

(3)设从1950年末经过x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由(1)中的模型可得

130 000=55 196e0.021 876x,

由所给的参考数据,可解得x≈39.159 076.

由进一法取近似数可知,大约经过40年即在199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

(4)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过快,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较大矛盾,所以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逐步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条件不符合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的条件,自然就出现了依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题4  (1)已知函数f(x)=b2a2x2-b2(x≥a)及直线l:y=bax,其中a,b是已知的正数.设函数f(x)图象G上的动点M(t,f(t))(t≥a)到直线l的距离是g(t),求证:

(i)图象G在直线l的下方;

(ii)用减函数的定义证明g(t)是减函数;

(iii)ε>0,存在常数α≥a,使得当t>α时,g(t)<ε.

(2)如图2所示,当曲线Γ上的动点M沿着曲线Γ无限远移时,若动点M到某直线l的距离无限趋近于0,则称直线l是曲线Γ的一条渐近线[5].

图2

求证:直线y=bax是曲线y=b2a2x2-b2(x≥a>0,b>0)的渐近线.

鉴于篇幅,过程略,请读者自解.

注  (1)本题是由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结论“双曲线x2a2-y2b2=1有且仅有两条渐近线,且这两条渐近线的方程分别是y=bax与y=-bax”编拟的一道函数原创题,该题及其解法对双曲线渐近线的教学也有指导意义.读者还容易给出本题第(1)问的三角换元证法.

(2)本题第(2)问结论的证明不能仅由直观感知得到,须“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因而其本质就是证明第(1)问的诸结论.

(3)读者还可思考:如何证明“除y=bax外的直线均不是曲线Γ:y=b2a2x2-b2(x≥a)的渐近线”?

题5  把集合1,2,…,n的所有k(k≤n;k,n∈N*)元子集a1,a2,…,ak的全部元素乘积之和记作∑1≤ai≤na1a2…ak(其中i=1,2,…,k;a1,a2,…,ak两两不等,下同),在不发生混淆时也可简记为∑a1a2…ak.和式∑1≤ai≤na1a2…ak有如下性质:当2≤k≤n;k,n∈N*时,

∑1≤ai≤na1a2…ak=∑1≤ai≤n-1a1a2…ak+n∑1≤ai≤n-1a1a2…ak-1.

再把和式∑1≤ai≤na1a2…ak记作Gkn(k=1,2,…,n;k,n∈N*),又补充定义G0n=1(n∈N*).

(1)用记号Gkn表示∏ni=1(x+i)即(x+1)(x+2)…(x+n)(n∈N*)的展开式;

(2)写出Gkn的类似于二项展开式系数性质Cm+1n+1=Cmn+Cm+1n的性质并给予证明;

(3)写出Gkn的类似于杨辉三角的Gkn三角(只写出前五行);

(4)求证:若n≥2,n∈N*,则n是质数的充要条件是nGn-1n+1(指Gn-1n+1是n的倍数).

解答本题时可使用参考结论:(威尔逊(Wilson)质数定理[6])p是质数p(p-1)!+1.

过程略,请读者自解.

题6  对于直线l上两两互异的三个点A,B,P,若该直线上异于点P的另一点Q满足PAPB=QAQB(由本题末的参考结论可知,点Q由三点A,B,P唯一确定),则四点A,B,P,Q叫做一组调和点列.

设两个互异的动点A,B均在定曲线C:x2a2+y2b2=1上,定点P(x0,y0)(x0+y0≠0,x02a2+y02b2≠1)在动直线AB上.已知四点A,B,P,Q是一组调和点列.

(1)求证:动点Q在某条定直线上;

(2)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

参考结论:设两两互异的四个定点A,B,M,P(其中M是线段AB的中点)均在定直线l上,则在直线l上存在唯一的异于点P,M的点Q使得PAPB=QAQB,且:

(1)当点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线段AM(但不是端点);

(2)当点P在线段AM(但不是端点)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

(3)当点P在线段MB(但不是端点)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线段AB的延长线;

(4)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线段MB(但不是端点).

解题过程略.

注  在射影几何中,把(1)中的定直线叫做定点P关于定曲线C的极线.很多平面解析几何试题都有极点与极线背景[7][8].

题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到两个定点F1(-1,0),F2(1,0)的距离的积是定值a2(a>0)的点的轨迹叫做卡西尼(Cassini)卵形线[9],记作曲线Υa,并把e=1a叫做曲線Υa的离心率,两个定点F1,F2分别叫做曲线Υa的左焦点、右焦点.

(1)求曲线Υa上的点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2)对于离心率e>1的曲线Υa:

(i)分别求出该曲线上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ii)求证:0

(3)对于离心率e≤22的曲线Υa:

(i)分别求出该曲线上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ii)求证:a≥2且该曲线围成图形的面积大于a4-1π.

解答本题时可使用参考结论:长轴长、短轴长分别为u,v的椭圆面积是uvπ.

简解  可先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y2=4x2+a4-x2-1(1-a2≤x2≤1+a2),进而可得答案:

(1)a2-1,a2+1;

(2)(i)1-a2,1+a2,0,a44;(ii)略;

(3)(i)-a2+1,a2+1,-a2-1,a2-1;(ii)略.

注  (1)如图3所示,卡西尼卵形线Υa的形状共包括下面的四种情形[9]:

图3

(i)当0

(ii)当a=1时,Υa成8字形自相交叉,称为“8字形”或双纽线;

(iii)当1

(iv)当a≥2时,Υa是一条没有自交点的光滑曲线但曲线中部凸起(当a越大时,中部凸起的越厉害),稱为“类椭圆”.

(2)若P是曲线Υa上的动点(其两个焦点分别是F1,F2)但不在x轴上,则△F1PF2面积的取值范围是0,12a2.

可得△F1PF2的面积S△F1PF2=12PF1·PF2sin∠F1PF2≤12PF1·PF2=12a2.由图3可知,当点P的纵坐标→0(此种情形存在)时,S△F1PF2→0;当点P是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与曲线Υa的交点(可得两者交点的个数是4)时,S△F1PF2=12a2.因而欲证结论成立.

(3)下面这道高考题的背景就是卡西尼卵形线[9]:

(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第14题)曲线C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1,0)和F2(1,0)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a2(a>1)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C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C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若点P在曲线C上,则△F1PF2的面积不大于12a2.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答案:②③.)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数学科高考最重大最全面的改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24(02):1.

[2]  甘志国.介绍一道原创“数学文化”高考模拟题[J].中学数学杂志,2018(03):48-49.

[3]  甘志国.有趣的方格几何[J].新高考(高二·数学),2013(11):39-40.

[4]  甘志国.春节的公历日期[J].数理天地(高中版),2008(11):46.

[5]  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上册)[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258-262.

[6]  魏万迪.整数入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7]  甘志国.二次曲线的两条性质及其应用[J].中学数学杂志,2024(01):33-38.

[8]  甘志国.对2020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第20题与第21题的思考[J].高中数理化,2020(13-14):19-21.

[9]  甘志国.高中数学题典:平面解析几何[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533.

作者简介  甘志国(1971—),男,湖北竹溪人,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湖北名师、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北京民进名师专家团专家、甘志国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8年7月2日,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召开了“北京市特级教师甘志国教育科研研讨会”;对高考数学试题及重点高校强基计划数学试题研究深入;钻研教法与学法,提倡并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总结提出并践行“懂、会、熟、巧、通”五步解题学习法,“思、探、练、变、提”五步解题教学法,“知、懂、熟、用、赏”五种解题境界及高中数学教学的四个关键词“夯实基础、激发兴趣、着眼高考、适当提高”;倡导教师要做明师——明白的教师;已发表文章多篇(2016-2023年均发表了北京高考数学试题综述文章),已出版独著61册(总计31 326千字,其中27册署名“甘志国著”).

猜你喜欢

改革方向模拟题原创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三)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四)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一)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探析新时期下公证工作发展改革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政府转型时期的工商管理改革方向
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现状及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