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中地理教育的困境与超越*
2024-06-10胡蓉向彦周飚
胡 蓉 向 彦 周 飚
(1. 西南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2.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799)
一、引言
2000年2月荷兰科学家保罗·克雷岑在墨西哥举行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中首次提出“人类世”概念,他认为地球已进入新的地质历史时期,其核心表征是全球气候变化。人类世宣称了人类行为深刻影响地球面貌的历史新纪元,表明“人类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变化唯一最重要的因素”。[1]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工业化的现代文明进程已经给地球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减少、极端事件的频率和程度增加等危机都表明,人类的安危与地球的生存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在人类世,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参与到环境活动中去。那么,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人类世危机?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自然耦合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2]其研究领域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和人文科学,在促进人类与地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天然优势。《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提供了“在这个世界上可持续地生活并理解人类关系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的知识。接受过地理教育的个体更容易从综合视角理解当今世界的重大挑战和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等。因此,地理教育可为人类珍视、关爱和保护地球并做出理性决定提供知识经验和技术支持。
为了进一步增强各界对人类世中地理教育发展问题的深入认识,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于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英国牛津大学举办了“人类世中地理教育”(Geography Education for the Anthropocene)学术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理教育者通过网络会议、主题演讲、专题小组讨论会、海报展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聚焦“地理教育的伦理困境与人地关系”“人类世的地理教育课程”“人类世的地理教师教育”“人类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议题,从“人类世中地理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地理教育的重要议题和发展路径等多元视角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地理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路径指导与价值镜鉴。
二、人类世中地理教育的现实困境
1.地理教育责任的艰巨性
在人类世时代,自然与社会环境处于快速变化中,地理学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人类世的概念框架,地理教育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地理教育又应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和特质来应对和处理人类世带来的诸多挑战?
首先,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责任感和全人类意识的责任公民责无旁贷。正如《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形象。[3]Jochen Laub从“地理教育与责任”的视角,探讨了以责任概念为导向的人类世地理教育问题。Marco Lupatini和Andrea Plata指出,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在人类世时代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基于系统思维、地理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地理教育有助于形成公民身份。“人类世”不仅仅意味着人类对地球系统有着决定性影响,更意味着人类对地球生态负有首要责任。
其次,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但并非所有人都对环境治理负有同样的责任和持有积极的态度,地理教育面临的责任十分重大。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面对、共同应对、共同解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人类世时代下全球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对全球危机的正确选择。[4]Niranjan Casinader在《人类世地理教育的道德伦理困境:教育的挑衅》中提出,世界各国在面对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等重大全球性问题时,逐渐丧失凝聚力和同心力,地理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质疑当下的地理教育是否促进了全球思维裂痕的弥合。由此可见,地理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参与环境决策行动的意识和意愿,以及适应和改变未来生活的能力。
2.地理教育内容的滞后性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遭受着学生的漠视,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受到质疑等问题。Veronika Korvasová在《来自学生感知的地理形象:影响因素及后果》中,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中学地理学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他指出,学生对地理学科和追求科学职业生涯的兴趣正在下降,对自己的科学能力的信心也在减弱,原因如下。
一方面,教科书的内容及呈现方式不够新颖,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科书的内容未能及时反映人类世中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例如,Leoni Doerfel在《地理教科书的多样性维度》中指出,德国地理教科书构建了一个刻板的世界并将其传达给学生。而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剖析和多角度、多立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得出相应的解决思路。Paavo Ikonen在《1985~2023年芬兰高中地理教科书和课程中气候变化论述的发展》中指出,尽管在教科书中有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早期研究,可没有呈现关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当下,地球正经历着快速而复杂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短缺等。教科书的内容也需要及时跟进,以保持其准确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了解并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
另一方面,尽管人类世在地理学科领域被广泛讨论和研究,但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突出。缪鑫在《与地理学家的对话:你在课堂上教授人类世吗?》中指出,高等教学机构和专业地理学家都知道人类世,但并不总是把它有效地介绍和传递给学生。Ivan Ivić在《克罗地亚共和国改革后的地理课程——它为人类世准备好了吗?》中指出,在新课程中人类世被全面呈现,但对关键的空间过程仍然没有明确的原则联系。由此表明,虽然人类世在地理课程和教学中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但仍不够受重视。
3.地理教育变革的未来性
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时,其生存和自然环境究竟会遭遇哪些风险?这一切都悬而未决,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模糊性的特征。地理教育需要在不确定的自然和人文世界中,帮助学生建立面向未来的预测、审视、识别、决策和规划的21世纪能力。Ulrike Ohl和Fabian Pettig在《应对人类世地理教育变革中的不确定性》中指出,由于不确定性是未来的一个组成因素,未来这一概念对整个教学和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构成了挑战。如何培养新一代了解气候变化和以行动为导向的公民能力迫在眉睫。
随着人类世的到来,气候变化教育在地理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人类世的地理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青少年积极面对未来生活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由于气候变化具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开展气候变化的相关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Melissa Hanke等人在《职前地理教师对气候变化有(非)一定知识》议题中,提出职前地理教师在专业知识水平、气候变化知识维度等方面存在差异。Eefje Smit在《人类世职前地理教师的知识与实践》中基于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框架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很多职前教师追求可持续性,但他们并不总是能够将这些目标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策略。由此看出,当前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不足以让学生有效地面对人类世的各种危机和挑战。
三、人类世中地理教育的重要议题
1.气候变化教育
气候变化是影响全球的复杂性事件,对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人类世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议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其中气候变化教育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举措之一。[5]地理学具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环境观念的独特育人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在社会和科学方面讨论气候变化的平台,更在充分普及气候知识和强化人地关系的相关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普遍认识有所提高,但对气候变化的理解仍存在局限性。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气候变化教育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实践和原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人类世时代地理教育的重要议题。Lydia Heilen在《青年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知和教学方法》中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全球危机,全球正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和发展有效的气候变化教育方法。同时,他提出学校地理是气候变化教育的主要渠道,青少年通过学习强有力的地理知识,培养和塑造与时代相契合的气候能力。Melissa Hanke在《职前地理教师是否具有气候变化知识》中提出,学校的气候变化教育是培养必要能力的最佳途径。Joostvan Damme和Tom Wils在《培养在职教师对气候政策的批判性眼光》中表明,当代年轻人面临着复杂的成年生活,要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这需要他们具备对气候相关政策的批判性眼光。
总之,气候变化教育的目标是致力于帮助人们认识并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结果,促成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以此使学习者有能力、有意愿地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气候变化教育的开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2.希望和勇气教育
当代年轻人在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中,对人类的未来、风险和人口限制等重大问题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许多年轻人陷入了对未来的反乌托邦愿景、气候压力和缺乏行动前景之间的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引发出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当代年轻人勇敢面对“人类世”并塑造可持续的未来?
Joostvan Damme和Tom Wils认为希望和勇气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和塑造当代年轻人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勇气和韧性,同时也能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Tim Favier在《中学地理教育的未来教学法》提出“希望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想象技术,鼓励中学生想象多种未来,包括人类可持续的未来,坚定“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未来图景”。通过希望和勇气教育,年轻人可以培养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能力。他们会更加自信,能够面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行动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益,也能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希望和勇气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是应对人类世众多复杂挑战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具,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对目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的认识,并在寻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和科学家自上而下的方法,也需要公众自下而上的倡议和行动。公众的倡议和行动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增加更多的力量和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Ana Espinosa Segu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设计了一门可持续消费课程并建立实践社区,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中的人们通过分享信息、向群体学习、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了更可持续的消费习惯。
地理教育是提高区域和地方公众对减缓气候变化、防止资源枯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认知的有效途径。Lara Brede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地理教育的后增长:年轻人和专家的视角》中指出,在人类世中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替代经济在地方和全球层面上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地理教育应当注重增强年轻人对增长后经济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地理教育,年轻人可以了解到以替代资源利用和减少环境负担为基础的增长后经济模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人类世中地理教育的超越路径
1.塑造面向未来的地理课程
塑造面向未来的地理课程,可为青年人有效应对人类世下的各种生态挑战,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科学基础,帮助他们成长为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的主力军。
首先,明确教师制定课程的义务。人类世中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纯粹的内容学习。教师必须对这个问题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处理这个问题,以便对学校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设计课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
其次,地理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人类世的地理课程应该跨越学科边界。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问题牵涉领域广泛,它在全球范围内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息息相关。因此,跨学科整合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交叉问题,能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全面的理解。段玉山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模式》这一议题,构建了“选择主题—选择课程标准—创建课程框架—设计评估模型—建立问题集—生成教学活动”的跨学科主题课程模式,并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没有固定模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是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必要条件。
最后,地理课程应注重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地理课程应帮助学生加强职业抱负与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这不仅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更具环保意识和负责任的公民,更要发展为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型人才。Emma Rawlings Smith和 Gemma Collins在《将人类世、学校的地理学和年轻人的职业抱负联系起来》中指出,针对年轻人进入职场时所面临的兴趣和挑战,学校地理、职业教育和专业地理学家之间需要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与可持续性、环境地理和发展相关的职业。因此,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地理课程,可以成为青年人发展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对专业地理学家工作认识的有力策略;也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提供有益支持,从而为人类社会减缓和适应日益加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做出贡献。
2.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人类世视域下,地理教师应加强以可持续发展素养为核心的专业发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环境决策,增强适应和改变未来生活的能力。
首先,地理教师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对可持续性问题持有积极的态度。由此,地理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可持续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Puay Yin Lim等在《促进新加坡地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认为,地理教师应了解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并愿意采取行动,为培养人类世的优秀环境管理者和对社会负责的公民做出贡献。Eefje Smit在《人类世职前地理教师的知识与实践》中强调,人类世的地理教师应该掌握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可基于“地理教学理论”创新实践和“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发展。David Lambert围绕《想象好的课程,创造人类世场景》这一议题,指出地理教师应充分依托强有力知识,把地理知识与其他的认知方式关联起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生存和行动能力,从而自如地应对人类活动所带来种种的后果,能够独立和负责任地生活。Petr Knecht在《地理教学概念:探讨一种评估工具的生态效度》这一议题中,提出地理教师对于结构化、相互联系的地理概念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人地关系。在专业发展平台方面,David Mitchell在《人类世的教师专业发展——为地理教师开发一个在线课程》中提出,为地理教师开发简短的在线可持续专业发展课程,帮助教师挖掘地理学的潜力,建立终身学习习惯,朝着可持续的未来行动。
3.推进探究性教学方法变革
人类世的核心挑战表现出了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使年轻一代能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看待、理解人类世问题,并最终有建设性地处理这些问题,人类世中的地理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
首先,基于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人类世受到重视和推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理解人类世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它由设问即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方案开始,而不是向学生简单地呈现既定事实或描述通往知识的捷径。[6]David Mitchell指出,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开展批判性地理教育,是引导年轻人探索更有希望未来的重要准则。Sebastian Brumman在《基于气候变化的探究性学习:基于研究的高等教育学习环境设计》报告中表明,处理人类世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基于探究的学习。Johannes Shulz在《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气候变化行动的研究进展》中提到,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挑战,基于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其次,探究性教学变革的关键在于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为学生提供适合实践探究的场所和资源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Fabian Pettig等在《人类世视角下的地理教育变革》中分享了通过“人类世镜头”,采用以可持续性为导向和改变教学环境的探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自己生活的代理人以及社会变革的代理人,协商可能的未来。
4.加强数字工具的教学支持
人类世界正日益受到数字化的塑造,学生必须为数字化的生活世界做好准备。面对数字技术的强势来袭,地理教育应与数字化有效契合,为学生提供适应数字化生活世界的技能和素养,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加大数字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力度。地理学深受数字技术的影响,如气候或景观的定量建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字制图等。数字革命为人类发现地球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地理教育理应向学生教授数字技能,以便在学校期间获得最大可能的自我发展机会。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最具特色的地理工具,在地理教育中的潜力是无可争辩的,它能帮助学生获取、处理、分析、评估和呈现与特定主题相关的信息。[6]Mary Fargher等在《气候变化教学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比较》中介绍了伦敦大学的“气候变化教育”全球参与基金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数字化意识的地理教师,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发展了地理课堂与学生的认知联系。因此,通过加大数字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力度,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数字工具的应用也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其次,数字工具的使用应重在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空间思维可以被定义为可视化和解释空间概念的能力,如位置、距离、关系和通过空间发生的变化。地理空间思维是空间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关注发生在地球表面或地球表面附近的模式和过程。地理空间技术(GST)的引入正在迅速改变着地理教育,帮助人类思考和了解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马倩怡在《地理空间技术对学习结果影响的元分析》中表明,GST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正向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参与者的国家(地区)、干预持续时间和地理空间技术类型。可见,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GST,帮助学生获得地理空间思维技能,更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特征和变化,加强对地理空间的思考和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