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路径探究

2024-06-08黄桂花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高中历史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生要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先阐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再分析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现状,最后探讨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渗透路径

作者简介:黄桂花(1990—),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

一、在高中歷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高中生对社会、国家、人民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可以理解为个人对民族、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也可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信仰。作为中华儿女,当代高中生理应准确认识自身在民族发展与国家建设道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主动为民族、为国家做贡献,这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1]。

另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一则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识记关键历史事件,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能够促使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历史、感知历史,进而实现思想升华;二则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通过深入了解国家历史,产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培养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家国情怀教育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高中生能广泛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很多高中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较低,他们的视线往往聚焦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游戏、娱乐事件等,对我国国情不够了解,对传统文化不够关注,对民族问题缺乏正确判断,并未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国家,认为“家国”二字距离自己很遥远,对历史课程的认知局限在“一门文科课程”上,历史学习活动停留在表面,未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发展结合起来。

(二)教师方面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知识讲授与习题训练。学生面对大量的历史知识点已经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和思考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造成“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的局面。

再者,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主要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渗透,生硬地灌输价值判断,再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要求其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承担责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教导,而未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一)深入挖掘整合教材信息

历史教师要通过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2]。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切入点,并将其按照知识点分布规律进行整理。例如,教学“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这一课时,教师通过挖掘、整合教材信息,设计了如下家国情怀教育方案(见表1)。

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点与家国情怀的渗透点清晰地呈现在师生眼前,既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工作,又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为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立足学情开展教学

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立足学生学情推进课堂教学工作。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改革开放已然具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教师提出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为启发,关于民族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感想?”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回答。

有的学生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如“我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持续增长”“我国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等等;有的学生针对改革开放与民族发展表达了个人观点,如“改革开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民族更加团结”,等等。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了解了学生本课时的学习情况以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情况。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倾听其他同学阐述个人观点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自身对该课时内容认识不到位之处,这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三)整合课内课外资源

关于“如何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基础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各相关单位应为学生了解社会和参与实践提供条件。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内、课外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课内外融合教学模式,借助丰富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怀。

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实例。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深入研究教材知识点,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意义。

学生基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案例展开分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逐渐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家国情怀由此得到深化。

(四)创新知识探究活动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应遵循这一指导理念,创新知识探究活动,以新的思维、新的形式、新的方法指導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创设历史情境、深化问题讨论两方面探讨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路径。

1.通过创设情境渗透

首先,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还原历史场景,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信息化,以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例如,在探究“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播放大型人文历史科普纪录片《中国通史》的片段,借助纪录片创设历史情境,生动地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结合中国戏曲文化、国学文化、武术文化等内容,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特点,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浅层走向深层,同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问题讨论渗透

《论语·为政》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深化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而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历史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例如,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情境教学活动。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提供与之相关的拓展信息,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认知,思考以下问题。比如:古人主张的人本思想,推崇的天下为公、崇德尚贤,与当代中国的哪些思想有关?“和而不同”的内涵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味着什么?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一同讨论上述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问题,既可以启发他们的联想思维、推理思维、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等,还能改变其被动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师生互动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认同中华文化,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文化自信,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较强的家国情怀。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作用和职责,认识到家国情怀素养对高中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小霞.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35):80-81,84.

[2]何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0):151-152.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人文教育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与应用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