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启智,促“生”成长

2024-06-08刘庆捷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但是,部分美术教师受到應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意无意地轻视美术教学,导致学生长期处于高压之下。长久以往,学生也会排斥、抵触美术学习活动,这会影响他们审美情操、创造能力的发展。文章就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优化美术教学模式,用美术开启学生的智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庆捷(1975—),男,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

高中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部分教师轻视美术教学,经常直接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美术理论,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这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低,难以真正体会美术的乐趣,感悟美术的魅力。新课标倡导教师聚焦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获得终身成长。对此,教师应当对美术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发挥美术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打造灵动、有趣的课堂,并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便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趣味,提升想象能力,全面提升美术学科素养。

一、注重多元互动,打造开放课堂

(一)以问启思,推动师生互动

在过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获得长足发展。教师要发挥问题在美术教学中的支架作用,以问导思,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自觉与教师展开互动,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深入美术的殿堂,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此外,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也能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及时地为学生补足美术知识,帮助学生搭建相对完整的美术知识体系[1]。

例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审美自律”这节课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入木三分的出处吗?你们了解与这一成语相关的书法家吗?”,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王羲之”。之后,教师呈现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并提问学生:“在全篇中共出现了20多个‘之字,每一个‘之字的体态与美感各不相同,如果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做出简单的回复后,教师为学生介绍“行书虽变,但是因势而变。在变化中又统一。变又不可以脱离章法”的特点。接着,教师对学生追问:“《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所写的?运笔的方式与文章的内涵具有怎样的关联?”,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作品进行欣赏分析。随后,教师呈现《枯木怪石图》,并提出“该作品有什么特点?它的作者是谁?人文画传达了怎样的内涵?”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文人绘画给人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体验,能够为作品赋予文化气息等。课堂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山水画进行欣赏,请学生比较《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这两幅作品,并提问:“这两幅作品有哪些不同?中国山水画在章法布局上经历了哪些阶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山水画。

教师将问题引入课堂,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未知内容的关注,促使学生在逐一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课堂,领略美术世界的奥妙。

(二)搭建小组,助力生生互动

自由开放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然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如果直接渗透相同的美术知识,容易逐渐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为学生的互动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同龄人共同探寻美术的秘密,感知美术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水平,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携手漫步在美术的殿堂,纵情享受美术世界的精彩[2]。

比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中国女性百年审美变化》,并鼓励学生基于视频的内容进行交流。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可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审美素养等进行初步判断。随后,教师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向学生展示《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两幅作品的社会背景、社会审美和表现技法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当学生的探讨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更加精准地欣赏这两幅作品,认识到每个时期的审美判断标准都是不同的。

教师聚焦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互补的原则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让学生在相互交谈中交换彼此的审美视角、审美技巧,提升审美判断素养。

二、巧借现代科技,实现与时俱进

(一)自主检索,揭开美术奥秘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教师的地位,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辅助者,能够为学生提供辅助,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强化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推开美术的大门,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探寻美术世界的奥妙。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上网成为一种获取资料的普遍方式。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他们都能轻松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知识的自主检索,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3]。

例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一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最后的晚餐》有关的资料,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的创作方式,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创作”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对网页上的内容进行筛选、整理,生成带有个人特色的资料库。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多幅《最后的晚餐》,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的名称吗?不同的作品都是谁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表现了什么?”,请学生基于自身积累回答问题。有的学生介绍了中世纪《最后的晚餐》,指出这一时期基督教成了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有的学生则介绍了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指出达·芬奇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在作品中也暗含了人性的解放等。随后,教师结合学生分享的内容,顺势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相同题材不同画家的表现特点。

教师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资料,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能让学生成為学习的主角,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以便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也能自觉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依靠互联网拓展见闻,解决问题,提升美术学习的质量。

(二)创设情境,化解理解难点

美术的世界是多彩、绚丽的,当教师直接使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美术知识时,美术知识可能会失去原本的色彩,以致于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会大打折扣。现代媒体技术如同“加工厂”,能够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加工,将知识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轻松化解学生的理解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知识呈现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基于多重感官体验,激发创作潜能,进一步强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等核心素养[4]。

比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变幻的自然万物—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自然风光,引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千里江山图》,使学生透过山水画的特殊魅力感受变幻的自然万物,快速集中课堂注意力。之后,教师继续呈现《千里江山图》的微课视频,并提问:“画面带给你怎样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观看中进行思考,进入特定的情境,提升独立审美能力。结合视频,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近距离地对《千里江山图》进行欣赏,并提出“画面带给你的审美感受和意境是怎样的?”“画面中靠后的主峰高高耸起,画家是如何塑造主峰的?”“画中最高的一座山周围的山峰布置具有怎样的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在学生探讨完后,教师请学生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生成表格,强化学生的印象。课堂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用画笔绘制出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

直观情境能有效弱化美术知识的抽象色彩,带给学生直击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让学生自然地生成欣赏、创作欲望,更自觉地步入美术的世界,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注重实践教学,落实“做中学”

(一)动手实践,深化理解

美术学科带有强烈的抽象色彩,当教师单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不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学生很容易就会将新习得的美术知识抛之脑后,大大降低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能够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敲开美术的大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美术实践,让学生逐步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当学生完成实践后,教师也要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进行展示,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更加自觉地利用美术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提高美术表现力[5]。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时代的脉搏—社会风尚与美术的发展”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一些艺术作品,并向学生提出“画中的人物出自哪个朝代?”“你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风尚吗?”“透过画面上的细节,你能感受当时的社会情况吗?”等问题,请学生结合自身的审美素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总结:“唐代的政治稳定、社会欣欣向荣,人们的思想也相对解放,拥有自由的创作权利,这一点在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步入新课。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唐代绘画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情况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风尚与美术发展之间的关联。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现阶段我们处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时代,请大家尝试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参与美术实践。”

教师模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做”的过程感知美术,能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双手揭开美术神秘的面纱,体验实践的乐趣,在逐步创作中强化表现力。

(二)聚焦创新,挖掘潜能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美术知识,自己便是上好了一节课,以至于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在走出课堂后,难以展开创作,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中对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作出了要求,期望学生能够依靠积累的美术知识,完成创意设计和实践。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提出创新要求,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展开美术实践,从而释放个性光彩。

例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雅与俗的交流—经济、科技发展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展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一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会逐渐应用于电影、海报中,供大众欣赏”的知识。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福利斯·贝热尔的酒吧间》《红磨坊的舞会》等作品,使学生感知大众美术作品与经典美术作品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广告、视频、电影等与经典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巧妙地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加工,推动经典美术作品与大众艺术的交融。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搭建“作品博览会”的平台,邀请学生参与展览,并简单地介绍自己的灵感,以便学生在交换彼此想法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审美创作经验,持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才能的培养,才能够让美术这一艺术持续迸发生命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再让学生发散思维,尽情展开创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作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爱上创作。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的基本内涵,积极地对传统教学形式进行改良,持续开发多样化的美术教学策略,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用美术展现个性,从而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卓.数字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3(10):174-176.

[2]张响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7):86-88.

[3]林利科.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改革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3(24):141-144.

[4]仲晓娟.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高考,2023(22):147-149.

[5]胡家福.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3(25):46-48.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