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挑战与路径

2024-06-08钱拯宏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智能技术教育信息化

【摘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重要方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评价理念不科学、评价手段不丰富、评价内容不全面、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等挑战。为了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转变评价理念,健全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二是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全程多源数据支撑;三是丰富评价内容,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信息化;教育评价;智能技术

作者简介:钱拯宏(1981—),男,江苏省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不仅是人才培养选拔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挑战

(一)评价理念不科学导致评价结果失效

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的引导和推动[1]。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学生评价体系大多建立在学科评价的基础上。一些学校过分注重教学质量评价,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仅仅用简单的定量数据很难客观准确地评估。因此,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然而,目前部分学校的学生评价存在范围相对封闭、方法单一、参与者单一的问题。此外,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缺乏足够的学习和掌握,不能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价,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可信度差、效度低。

(二)智能技术开发能力难以满足评价需求

评估主体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出准确的结论,而需要长期积累。因此,评估主体应自觉收集被评估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相关数据,以便对评估对象做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信息社会,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素质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然而,一些学校仍然面临教育信息设备、设施和资源短缺的现实,缺乏教育信息平台和与之配套的网络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基础设施,难以采集、处理和分析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需的数据。部分学校的智能技术开发能力無法满足复杂的评价需求,大规模、长周期、多场域、跨学段的学生数据采集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无法实现对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优势、结果的动态呈现,这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的巨大挑战[2]。

(三)评价内容不全面制约评价作用发挥

全方位评价指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的作用,对各评价对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促进各要素的优化。但是,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科表现,忽视了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等软指标的评价。同时,评价仍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参与度不高,家长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基本缺位,并没有真正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起到全面的监督、指导和促进作用。此外,由于认知基础、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也存在差异。在评价过程中,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情况,缺乏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评价,没有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路径

(一)转变评价理念,健全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学校转变评价观念,将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到评价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评价的价值取向。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是完善教育管理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进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学校要按照“多维”评价理念,改革评价制度,科学构建评价理论模型,构建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方案,制订评价标准,开发评价信息平台。总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既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又要反映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以激励学生自觉、积极地提升自身素质。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全程多源数据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增加了新的路径。学校可以收集学生在校学习、家庭生活、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大数据,对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确立培养体系目标,实现基础数据积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分析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动态跟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情况。学校应将大数据平台与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各种源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为开展科学评价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经历和内部经验交流,关注评价信息的反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三)丰富评价内容,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时,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在常规的知识技能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立足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全员”“全程”“全面”。在时间上,评价应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价值判断过程。在空间上,评价应涵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3]。评价主体既要包括学校教师,又要包含家长和学生。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内容和效果的客观评价,而且要评价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学校、家庭等各参与主体的功能作用。教师要把真实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融入教学活动中,确保评价内容和结果更加全面、科学、客观。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创新实践

(一)明晰评价改革背景

学校要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全面反思、审视、调整、完善评价体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建立坚实的制度。

(二)构建校本化评价模型

笔者以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该校的校本化评价模型。

(1)确立育人目标。学核以培养学生的“四惠”为育人目标。“四惠”即惠德、惠技、惠智、惠艺。“四惠”目标指向的是“惠人”,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四惠”的内涵暗合“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的“四会”。

(2)明确评价模型设计原则。教师在设计评价模型时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为开展评价活动指明方向;二是指导性原则,教师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适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三是客观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客观地记录和评价学生,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3)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应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体系,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建设基础,制订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评价指标。学校基于“四惠”育人目标,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建设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

学校应构建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采集与管理平台,对评价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自动生成评价表,实现教育管理过程和学校教学中的质量评价结果互联互通,通过“智慧评价”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个性发展,服务于学校的办学改进。

(1)基础数据采集。综合素质评价需要记录的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强调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和非干预自然状态的收集。在信息采集的通道中,学校应用人工智能的手段自动识别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以此减轻教师的审核工作量。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2)原始数据分析。原始数据中存在许多无意义的数据,而且数据源结构复杂。系统数据的重复、冗余和不完整往往会导致出现大量的模糊信息。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能够根据数据层面常规的操作,清除空值、重复值等数据,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个体分析和群体分析。系统首页可以总览整体情况,自定义导出分析报表,一键导出学生成长手册,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学生画像等。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3)数据实际应用。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既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个人门户(可对家长开放),能够为学生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每学期形成一份成长手册,全过程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以任务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又是班主任因材施教的平台,能够将学生的管理工作融于日常,一次性完成数据采集,无须重复填报,每学期形成一份班级成长手册,服务于学校办学改进。

学校基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多维评价理念,利用数据库和網络技术,构建涵盖“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人才评价模式和智慧评价体系,实现学校管理精准化,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分析体系;实现学生发展个性化,形成学生“一人一档案,一人一画像”;实现教师教育差异化,形成各班级有的放矢的发展路径;实现家校共育融合化,帮助家长实时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这一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宝琪.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引擎”创新[J].教学与管理,2018(12):119-121.

[2]柴唤友,陈丽,郑勤华,等.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展、挑战与路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3):40-46,54.

[3]潘海生,林晓雯.建立作为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4):5-11,17.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智能技术教育信息化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谈谈教育评价与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