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地理项目化学习的探索

2024-06-08于宝伟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初中地理深度学习

【摘要】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打破浅显的知识讲授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文章肯定项目化学习对地理深度学习的价值,并从学习原则的秉持、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策略的优化等角度入手,探讨如何高效开展初中地理项目化学习活动。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地理;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于宝伟(1982—),女,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明确项目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地理信息,实现深度的地理学习。对此,教师应该在遵循初中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实现深度学习为目标,灵活设计各类地理项目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学生特点,遵循项目化学习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心理特征。同时,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学习环境等的不同,都会使得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捕捉其心理、生理上的变化,找到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的原则和方向。

(一)主体性原则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学生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其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将直接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与活动阶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对此,教师需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体验感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诉求。

以“认识大洲”的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等相关资料,掌握大洲地理位置、所处热量带、降水空间、地形以及气候特征等地理知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僵化,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加入各大洲的探险中,对各大洲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另外,笔者还让学生结合各大洲的气候、地形等地理特征,探究各大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实现跨学科学习。主体性原则的贯彻落实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项目主题选择、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自主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1]。

(二)整体性原则

项目化学习是整体性的学习方式。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诉求,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进一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习思路的顺畅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对此,教师需从准备阶段入手,在明确项目主题的基础上,理清活动开展的头绪。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环节加入项目活动中。

以“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教学为例。课前,笔者与学生进行沟通,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感知中认识到,学生与自然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且对不同的自然景观感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這一项目主题,制作微课,为学生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调动学生的兴趣。随后,笔者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结合地图等相关材料,以分组的形式探讨并设计游览不同自然景观的路线,对其中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加以梳理。为了有效衔接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把握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特点,突破单元的限制,整合各种资源,设计完整的活动方案。

(三)渐进性原则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遵循渐进性原则,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对此,教师不应直接讲授地理概念,而应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关注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逐步提升其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应该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入手点、关键点。

以“中国的气候”的教学为例。在正式开展活动前,笔者展示中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南北温差上,引导学生分析南北温差形成的原因。随后,笔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调查分析某省或某个区域的气候,主动搜集各温度带的活动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情况,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加以延展,让学生在理解温度带划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师动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的内容、形式进行调整优化。对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为活动的动态开展找到明确的依据[2]。

二、聚焦核心素养,拓展项目化学习资源

项目化学习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习资源的扩充有机结合,实现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

(一)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区域认知

乡土地理资源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学习内容,还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与整合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开发运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在亲切的氛围中开展学习,实现生活资源与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尤其是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区域的特征加以比较分析,提升区域认知。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开展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南通旅行攻略”项目化学习活动。笔者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乡土地理资源有机结合,分析南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特点、人文地理的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内容,并引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案例,分析南通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另外,笔者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南通的旅游攻略,包括出发前的旅游小贴士、在南通的吃喝玩乐项目等。最后,笔者还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以手抄报、宣传册、PPT等形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项目化学习成果。乡土资源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打破课堂的拘束,融入社会实践中。教师应主动提供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整合各类乡土资源。

(二)迁移已有经验,提升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会获得一定的体验,在地理实践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笔者以提高学生的地图识读分析能力为目标,面向七年级学生设计了“这就是我的学校”项目化学习活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强烈的兴趣,但对地理本质的理解较为浅显,学习习惯也并未养成。教师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对校园环境加以探索,运用比例尺、方向、图例等的相关知识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与位置,获取相关的信息。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积累新经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搜集网络资源,发展综合思维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的资源,或对《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素材加以改进运用,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以“地形与人类活动”的主题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感兴趣的区域案例,并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素材,分析地形对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笔者引导学生以视频、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且当前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较多,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资源整合能力,为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三、指向模式需求,优化项目化学习策略

为了提高项目化学习的整体水平,教师需立足于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项目化学习的策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项目化学习强调“真实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感知地理知识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切换视角,让学生重新审视知识的应用方向,主动融入项目化学习。对此,教师应该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情境创设的切入点。

以“农业”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我承包了这块地”农业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前,笔者提前采风,搜集整合了南通当地的农业资源,并制作成微课,带领学生了解南通农业的发展情况。笔者还提供了承包农业用地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承包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在你所承包的土地上合理发展农业?”这一真实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将情境创设与项目化学习紧密结合。

(二)任务驱动,分解项目任务

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是由多个子任务构成的。为了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该在确定主题任务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逐层分解,带领学生逐步完成项目任务,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果。

以“我承包了这块地”农业主题活动为例。在开展市场调查、采访等活动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南通当地农作物生产的整体情况,也对其生长环境有大概的认知。笔者进一步将活动任务分解为以下几个子任务。第一,基础类任务,包括学习农业的概念,了解中国农业的整体分布特点,把握南通农业的生产情况与相关政策;第二,农业调查任务,包括南通粮食、油料等作物的种植情况与销售情况的调查;第三,规划设计任务,即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设计承包地种植规划;第四,项目研讨任务,即小组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交流。为了跟进子任务,笔者全程参与其中,及时为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三)拓展深度,提升应用能力

学习地理知识最终是为了运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该多拓展项目化学习的深度,让学生深入开展调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我承包了这块地”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销售情况与原产地;开展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南通本地的水果、蔬菜、粮食的生产是否受当地气候、水源与土壤的影响。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具体分析,探究生活生产现象背后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結语

总而言之,项目化学习活动符合初中生的兴趣与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有力推动项目化学习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洪成旗,胡海光.例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3):63-65,69.

[2]徐启宝.初中地理“生命力”课堂的打造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33):6-8.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初中地理深度学习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