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策略

2024-06-08曹会玉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学科艺术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要优化小学音乐课堂设计,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把握音乐创造力的内涵,即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教师要开展合唱类、乐器类、欣赏类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教师要设计游戏法、创作法、展演法等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创造力;小学音乐

作者简介:曹会玉(1979—),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小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其中“创造”包括声音与音乐探索、即兴表演、音乐编创等学习内容。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音乐创造活动,提升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同时,《标准》还提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创意实践、艺术表现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核心素养。

一、基于审美感知,探析音乐创造力的内涵

音乐创造力的内涵包括三种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基于这三种能力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

(一)独特性,解读艺术形象

音乐创造力的表现之一为思维的独特性。它指的是根据已有知识水平或能力创造出新颖别致的作品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解读艺术形象,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选择一些艺术形象丰富的音乐作品,如《天鹅湖组曲》,组织学生参加审美解读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第一,引导学生寻找新的分析角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旋律入手,感受人物形象;也可以让学生从作品背景入手,了解这些艺术形象处于什么社会环境。第二,引导学生用具有特色的语言描述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艺术形象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第三,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个性化评价,鼓励学生说出独特的见解。例如,大多数学生认为《天鹅湖组曲》展现了天鹅优雅的形象,但有一名学生别出心裁,认为主人公有着忧郁的内心。在音乐赏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形象,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艺术形象,从分析视角、形象描绘、形象评价这三个角度入手,提高思维的独特性[1]。

(二)流畅性,表达丰富情感

音乐创造力的另一个表现是思维的流畅性。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倾听音乐时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快速表达作品中蕴含了什么情感。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某些音乐作品旋律跌宕起伏,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蕴含丰富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选择这些作品,设计音乐赏析活动,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说出自己的即时感受。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瑶族舞曲》,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并让他们交流讨论,看看彼此的体会是否一样,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性表达能力。一名学生回答:“这段旋律速度比较快,让我联想到瑶族民众正围着火堆跳舞,心情很愉悦。”另一名学生回答:“这段旋律很快,让我联想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展现了人们内心的激动之情。”他们的表述虽然不同,但都是在倾听音乐后即时表达的感想,都体现了创造力。教师让学生在倾听的同时表述体会到的情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发现美、感知美,提升他们的认知和反应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流畅。

(三)变通性,辨识风格意蕴

思维的变通性也是音乐创造力的表现之一,它指的是改变一些想法和材料,使之有不同用处。在音乐赏析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或先让他们了解一般人的倾听感受,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更好地辨析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蕴。

例如,在教授《花之圆舞曲》时,教师围绕“圆舞曲”这一音乐类型,设计审美辨识活动。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哼唱体会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再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的圆舞曲,说说它们有哪些独特之处。一名学生在倾听《花之圆舞曲》后,感受到了它的独特性,提出:“这首作品和一般的圆舞曲一样,都给人优美、抒情的感觉。但这首乐曲也有独特之处,那就是圆号以重奏的形式展现了仙女们的姿态。”通过异同对比的方法,学生找出了特定音乐类型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发现了具体乐曲的独特意蕴,这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变通性[2]。

二、聚焦创意实践,组织培养音乐创造力的活动

合唱、乐器演奏、音乐赏析是音乐课堂上常见的活动。教师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融入新意,组织学生开展创意实践,让他们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一)合唱类,引导联想想象

在合唱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合唱,一边展开想象,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想象不同声部表现的情绪,在演唱中尽可能呈现这种效果,并通过想象还原音乐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在演唱《七子之歌—澳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历史资料,了解澳门的往事,展望澳门的未来发展,并在脑海中想象当年先辈们保家卫国的场景,体会他们的壮烈情怀。带着这种情绪演唱,低音声部的学生能唱出历史的厚重,高音声部的学生能唱出對未来的期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合唱活动,引发他们的联想想象,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二)乐器类,指导即兴演奏

在乐器类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指导他们模仿演奏,还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即兴演奏活动,让他们融入个性化想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说说各自的创编思路。

即兴演奏可分为自主创编和交流互动两个环节。以《空山鸟语》的教学为例。在自主创编环节,教师设置难度不同的演奏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任务一为根据已有乐曲进行演奏,并使用特定的演奏技巧,适当调整演奏节奏。在用竖笛演奏《空山鸟语》片段时,一名学生特意放慢了速度,以此表现宁静的氛围。任务二为根据已有主题自主演奏。教师让学生围绕“山与鸟鸣”这个主题,即兴吹奏竖笛,尝试展现不同鸟类鸣叫的声音,体现鸟叫声在大山中的回响。有的学生相互配合,一人吹高音,一人吹低音,展现老鸟和小鸟相互呼应的场景。还有的学生交错吹笛,产生回音的效果。在交流互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说说各自的创编感受,让学生获取他人的经验。一名学生表示:“我先回忆自己听到的鸟叫声,然后试着用竖笛还原。”该学生提供了借鉴生活经验的创编方法,值得其他同学模仿。即兴演奏和交流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能让学生从同伴的创造中得到启迪,全面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欣赏类,探索文化意蕴

在欣赏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独特的赏析角度,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想法,在个性化呈现中加深对文化意蕴的探索和理解。

欣赏类活动可以分为探索文化视角、交流赏析感受、创造赏析作品三个环节。在探索文化视角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入手,赏析音乐作品。例如,在赏析《卜算子·咏梅》时,教师让学生从古诗词韵律在音乐中的体现、“梅花”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等新颖的角度进行思考。一名学生说道:“‘梅花在古诗词中象征着高洁、有傲骨。我认为比较适合用古琴来展现梅花的形象。因为古琴的声音比较清冷,给人不媚俗的感觉,和梅花的形象很符合。”在交流赏析感受环节,教师安排学生说说自己的个性化体验。一名学生说道:“我觉得改编古诗词要用中国古代的五声音阶,这样才有韵味。”在创造赏析作品环节,教师让学生从形式上创新,通过撰写音乐评论、录制评论视频、设计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音乐赏析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审美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将创造性想法转化成艺术成果。

三、指向艺术表现,设计培养音乐创造力的策略

在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将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创造性活动结合在一起,优化教学策略。《标准》提出:“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激发灵感、创造形象、展现美感这三点,设计教学策略。

(一)游戏法,激发个性灵感

利用游戏法能帮助学生激发灵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进行创作。

例如,在教学《凤阳花鼓》时,教师开展以“花鼓”为主题的创编活动,并开展以下游戏。游戏一为“击鼓传花”。该游戏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熟悉“鼓”的节奏,并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学生发现,鼓的基本节奏包括单打、双打、三连打等,不同节奏的鼓点速度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游戏二为“我做你学”。教师让一名学生随意击鼓,让其他学生再现该学生的动作,看看谁能完整再现该节奏。该游戏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击鼓的技巧,并创造性地编创各种节奏。同时,该游戏也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的打击乐创作灵感。在完成这两个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参与“花鼓创编”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行动,一边演唱《凤阳花鼓》,一边将有特色的鼓点节奏融入表演中。一名学生认为可以将转身、跳跃等舞蹈动作和击鼓结合在一起。还有一名学生认为可以将大鼓和小鼓结合在一起,这样能让鼓声更有层次感,表现效果也会更好。在游戏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他们能在与同伴的交流和竞争中产生新的想法,进而提升创造力。

(二)创作法,旨在学以致用

利用创作法能提升学生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创作技巧,围绕各种主题自主创作,进而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四季歌》时,学生学到了延长记号的相关知识点,认识到延长记号能将音符延长到原音符时值的一倍。为了让学生巩固该知识点,并提升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创作活动。第一步,教师让学生先找出《四季歌》中的延长记号并进行演唱,然后去掉延长记号,再次演唱,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乐曲,找出带有延长记号的旋律,体会延长记号的特点。第三步,教師让学生以某一季节为创作主题,哼唱一段能体现该季节的旋律,在创作中要注意加入延长记号。第四步,教师安排学生各自吟唱自己创作的旋律,并从延长记号的使用效果和旋律是否贴合主题这两个方面展开自评和互评。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自由运用艺术语言,塑造了音乐形象,创编了音乐旋律,掌握了延长记号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展演法,转化生活体验

利用展演法能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音乐创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挖掘创作资源,并融入展演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体验中提升创造力,与同伴交流思想,合作完成展演。

例如,在教学《一只鸟仔》时,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综合表演。首先,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回想自己养小鸡的经历,回忆它们的状态是怎样的、它们和母鸡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自己是否尝试过接触它们。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思考如何结合生活体验,通过演唱、舞蹈、演奏等综合表演形式演绎《一只鸟仔》。一名学生说道:“小鸟蹒跚学步的样子很可爱。”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模仿小鸟学走路的样子,并和同伴讨论如何用舞蹈展现“老鸟教小鸟走路”的场景。最后,教师安排学生参加歌舞展演,并要求学生从生活场景的还原度、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度、设计的新颖度等角度进行评价,评选出“最具创意奖”。在合作展演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生活资源、挖掘生活情感、表达生活态度,进而提升艺术表现力。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把握音乐创造力的内涵,组织学生参加有助于提升创造力的活动,优化教学策略。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并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发展他们的艺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燕.借助音乐社团破解小学“三点半难题”[J].教学与管理,2019(17):4-6.

[2]戴轩辕,苗飞.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的创新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23):49-5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