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下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2024-06-08沈海燕

教育界·A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单元整体教学高中英语

【摘要】主题意义下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将自然单元各语篇进行重组,建立单元语篇间的联系,以主题意义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理解语篇内容、梳理语篇结构、分析语篇语言等方式吸收英语知识,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沈海燕(1975—),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把主题语境置于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首[1]。可见,主题语境统领和关联着其他课程内容要素,而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因此,要实现英语知识的系统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基于主题意义,积极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一、概念解析

(一)关于主题与主题意义

主题原指乐曲的主旋律,后来被引申为立意、主旨。在文本中,主题可以指人物在不同场景下谈论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指内容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主题意义是作者在文本中有心不去点明而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自行体会的主旨或内涵。主题意义是由读者在与语篇、自我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二)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承载着主题意义。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对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自然教学单元进行解读分析、整合重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创设单元活动情境,形成单元整体育人路线图。

二、主题意义下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依据《课标》与教材,研读单元各语篇,概括单元主题,关联主题意义。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鉴刘玉红写到的“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3],从语境义和谋篇义等方面对教材单元各语篇进行解读和分析,将单元内所有语篇的关键信息串联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单元篇章知识结构,概括出单元的主题,明确主题意义。第二,深入分析语篇,结合学生学情,制订凸显主题意义的单元育人路线图。第三,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问题与活动,实现单元育人价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思维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单元主题内容,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内化新知并将其创新性地运用在生活情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主题意义下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以2019年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2“Ma-king a difference”单元整体设计为例,阐述主题意义下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一)研读单元各语篇,提炼单元主题并关联主题意义

本单元由六个板块组成,具体内容分析见表1。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经过对各语篇的研读,教师提炼出单元主题为“good morals and duties”;概括出主题意义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外普通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和善行的力量,树立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观”。教师要通过课型教学不断丰富主题语境,凸显主题意义,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深入语篇,结合学情,制订单元育人路线图

高中阶段是学生塑造优秀品行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渴望走进社会,了解世界,实现自我价值。高一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有所发展,但表达个人观点与看法时往往缺少支撑与论据,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欠缺。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梳理、概括单元教学内容和主题意义,按照理解—发展—实践的路线,构建单元育人路线图(见图1)。

(三)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创设主题意义情境与活动,实现单元育人价值

教师创设围绕单元主题的情境与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内化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提升、文化意识增强和学习能力提高。以本单元的“Developing ideas”板块的课文“The Power of Good ‘The British Schindler :the life of Nicholas Winton”为例。

1.语篇解读,构建篇章知识结构图

教师分别从语境义和谋篇义对语篇进行解读,以主题意义为中轴,构建篇章知识结构图。

语境义就是从标题的点睛作用及词汇在上下文中的含义这两方面进行阐述。标题中有两个词需要学生关注与理解。第一个词是Power,有两个含义。其一,表示力量。 Nicholas Winton品德高尚,不惜重金拯救六百多名犹太难民的性命,给六百多名犹太难民带来了生的力量。其二,表示影响力。Nicholas Winton所做的善举对他人和社会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二个词是Schindler。Schindler是由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Schindler's List中的男主角,他在二战期间以每人500英鎊的价格向德国纳粹购买了为他工作的工人及其孩子,共解救了上千人。因此,人们把Nicholas Winton称为“The British Schindler”。

谋篇义就是语篇的谋篇布局。语篇以一个时间短语“It is August 1939”为开头,和其他表示时间的短语相呼应:一是第三段开头的“In December 1938”;二是第三段最后一句开头的“By August 1939”;三是第四段开头的“During World War Ⅱ”;四是第五段首句中的“in 1988”。这四个时间是 Nicholas Winton的生平线。从1938年至1988年,跨越半个世纪,Nicholas Winton救人于危难而不求回报及名利,其感人事迹却无人知晓,这更彰显了他的高尚品格,从而呼应了文章的标题。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形成语篇知识结构图(见图2),这样就实现了对主题意义的解读与概括,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奠定基础。

2.围绕单元育人价值,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Nicholas Winton的生平和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认识,领悟无畏艰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2)按照时间线梳理 Nicholas Winton的生平,并概括出人物传记类文本的行文组织方式和关键要素;

(3)运用新学的词汇、短语、句式仿写主题为“中国的辛德勒”的人物传记。

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设计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

[活动1]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感知主题

教师播放一段 Schindler's List的视频,补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希特勒和辛德勒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information do you know about World WarⅡ? Who is Schindler? What achievements did he make? What did the rescued give to Schindler as a gift when they got departed? What were the words filled in the ring?”

此外,教师还创设了一個大问题,即“ Can you guess what it said in the ring?”。这个大问题一直贯穿整个篇章的学习过程,对探究和挖掘主题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2]运用文本预读法,预测主题

此环节的文本预读法指基于教材中的表格内容、文本标题和插图背景颜色,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对语篇主题进行预测。问题链为: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of the title's design? (the color/ spelling/ collocation of the font) What's the major color of the whole background? What does this color probably imply?

[活动3]学习理解类活动,梳理主题

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设计感知与注意、获取和梳理、概括与整合的活动,带领学生完善Nicholas Winton的生平线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语篇主题,了解Nicholas Winton的生平和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加深对主题意义的认识,理清人物传记的写作方式及关键要素。

Task1:Read through the whole passage.

Question 1: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Question 2:What is a biography? How is a biog-raphy organized? Fish the minding map.

Task2:Read the passage again. First, match the events to the years in which they happened and then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s (It is August 1939, In December 1938, During World War, In 1988 etc.)and answer Questions 3and 4.

Question 3:What are their function ?

Question 4:Are there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在本环节中,教师提醒学生特别关注两点。其一,弄懂作者将时间状语放在段首或句首的意图;其二,通过作者的谋篇布局掌握人物传记的篇章结构,为后面的实践运用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4]运用实践类活动,深入挖掘主题意义

在实践类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读篇章的段落和语言细节,创设语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对Nicholas Winton的生平、重要事迹和优秀品质发表个人看法,将架构的结构化知识进行内化和应用。如,教师提问:“Why do you think it took such a long time for Nicholas Winton's action to become known? Use 3 words to describe Nicholas Winton's personal quality. Do you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Nicholas Winton? Why?”

Task:Work in groups and give a talk in honour of Nicholas Winton. And give your talk to the class. Use the table to help plan and organize your talk.(见表2)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任务,让学生阅读语篇,思考篇章结构,通过遣词造句描述人物性格特点,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

[活动5]创设迁移创新类活动,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挖掘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回顾篇章标题,思考被解救难民送给辛德勒的戒指上所雕刻的文字的含义。教师设计的问题为:“What is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words ‘The Power of Good and ‘Making a difference ? What are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in the ring? Do you know of any Chinese Schindler ? ”

此环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优良品行的理解,从而深入理解篇章主题意义,做到“在用中学”,实现知识素养化。

结语

主题意义下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凸显主题语境,依托语篇,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解读语篇,以语篇解读为逻辑起点,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信息图,解构单元语篇间的联系,提炼单元主题和语篇主题意义,设计单元育人路线图。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创设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大问题、问题链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满足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的发展需求。如此,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程晓堂,周宇轩.主题、话题、主题意义概念辨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46(6):1-5.

[3]刘玉红.“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英语教学再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单元整体教学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