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南历史上的廉吏
2024-06-05关欣
【摘要】明清时期海南出现了庞大的廉吏群体。这些廉吏是地方社会风清气正的重要推力,其整顿吏治、惩贪树廉,改变了官场上的不良习气。其在地方社会上的贡献主要有:维护社会稳定、判案精准公正、推动文教事业、兴修公共设施。他们的廉政实践彰显出勤政为民、坚守原则、持正不阿等精神品质。
【关键词】海南;廉吏;清廉
【中图分类号】K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8-008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8.026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明清海南谱学理论研究”(HNSK〔ZC〕 22-178);2022年度三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明清海南传统家训文化研究”(SYSK2022-36);三亚学院校级科研课题资助“近代海南家谱中家训资料整理与研究”(USYJSPY22-08);三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海南传统家风家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SYJPZQ2022032)。
腐败是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普遍现象。只要存在公共权力,那么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就不可避免。中國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与社会腐败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官吏清廉与否关系到民心向背,其素质之高低是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海南廉政文化遗产丰富,应当对其中的精华加以总结,吸取和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
一、廉吏的形成与贡献
宋元时期,由于琼地僻远荒服,“民瘼鲜得上达”,以故“贪吏厉民”“民苦侵渔”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这样,该时期海南仍有一些留心民瘼,囊橐萧然的廉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宋崇安人张岐知琼州,“镇以清净,不纳馈献”,其廉介颇受百姓的敬佩。[1]695南宋番禺人吴群通判琼州,弭盗恤民,尤为廉慎,“未尝一介取于民”,琼人以歌谣的方式传唱其崇高操守[2]1337。元代海北海南道廉访司照磨范梈更是做到了“持身廉正,居官不可干以私”[2]1343。
迄于明清,海南出现了庞大的廉吏群体。除了来琼任职的廉吏外,琼籍学人登科授职的廉吏也不在少数。譬如,丘浚、钟芳、海瑞、陈是集、张岳崧、云茂琦等。援数例以说明之:如明初琼山人王克义,不论是任崇仁知县,还是升建昌推官,“所至有廉能声”[2]1457。又如,儋州人董绫,明万历间任兴化府判,“尝摄篆侯官,勾税皆以清慎著”[2]1517。再如,清代澄迈人李恒谦,“勤慎居官,清廉律己”,为官数十年,产业不置,唯有“敝庐数椽”[3]389。明清海南方志中对廉吏的记载可谓俯拾皆是,此处不一一罗列。
值得注意的是,海瑞在这些廉吏中尤为典型,其清风劲节在海南影响深远。琼山人黄寿之是海瑞的女婿,明万历间举人,知浙江景宁县。在其影响下,为官“清廉节爱,绰有妇翁之风”[3]1518。在这些廉吏中,颇受海瑞赏识之人有二:一是清江举人李绍贤,明隆庆间知万州。海瑞称之“为官不入民怨之钱,则子和于牧民之童;不以民怨之钱养其亲,则母和于清江之原”[4]584;二是晋江举人陈节,明万历间知临高。海瑞有言:“其公、廉、勤、慎,四道备焉。”[2]1390
客观上来说,海南历史上的廉吏在治国安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廉吏在地方社会上的贡献大抵有四:
第一,维护社会稳定。如宜兴人徐鉴,明宣德间奉敕守琼,琼郡武官垂涎黎产,“多启衅以邀贿”,徐鉴赴任以来,“镇以无事,皆安堵不为变”[4]578。又如,明万历间琼郡发生地震,“田亩陆沉,官署民居倶毁”,宣城举人高维岳奉命摄琼,“廉明有执”“矢心擘画”,不出半载堂宇复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2]1385。再如,清代江苏昭文县举人言尚炜知琼山县,平素“行己清廉,政简刑平”。时遇海寇猖獗,“剽掠滨海居民”,为了保障乡民安全,“教民团练乡勇守望防护”[2]1415。
第二,判案精准公正。如明代浙江庆元人吴俸署琼山时,爱民如子,“有积案久冤连年不决者,即时昭雪”[2]1415。又如,清代浙江归安人沈彲,在文昌为政期间,狱讼不论大小,“片言立折”,故而“案无留牍,邑无冤民”[5]134。再如,清代定安人张岳崧在给王仁庵的信中说:“足下英年出宰,一切居官临民,务须随时随地加以敬慎,不可稍存玩忽。至讼狱命案,所关至巨,相验一事,尤要十分仔细,出入綦重。”[6]309正如张岳崧在信中所言,其在审理各类案件时颇为“敬慎”,不轻信供词,不草率结案,以免出现冤假错案。
第三,推动文教事业。如明末湖广荆门州人胡宗瑜宰临高县,“慈惠勤廉,崇儒重道”“每逢四九日,会课诸生,谈文弗倦”[7]129。又如,清代徽州歙县举人江炯在乐会县任职,“仁廉明恕”,留心学校,“增设书院膏火、乡试宾兴等田租”[8]566。再如,清末湖北黄梅进士喻溥官至雷琼兵备道,“察吏安民,洁己爱士,敬教劝学”。授课于琼台、雁峰两书院,诸生赴省试尝给卷资[2]1416。客琼的廉吏陶成士类、造就人才,“乡里数十家便有学塾,弦诵之声相闻”[9]51,为原本荒凉的琼州大地增添了一些人文气息,赋予其“海滨邹鲁”之美誉。
第四,兴修公共设施。举例来说,“廉而能干”的陈永彰,明初知琼山政绩显著,“修复滨壅圩岸及梁陈陂”[4]586。琼山人曾鹏,明嘉靖间主持龙溪县事,有缓征薄敛、捐俸修学、筑造坡堤等惠政[4]726。“廉隅自饬”的黎元皥为了兴乐会之文运捐修文昌阁[2]1414。这些廉吏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此外,这些廉吏还竭尽所能地减轻百姓的生活负担。如清初浙江仁和举人李宏名任定安县令时,“详请豁免荒芜田粮,不肯虚报垦荒田亩”,百姓为歌颂其德,而立祠祭祀[2]1399。清代常熟人陶元淳守昌化期间,尝“步行村落间,问民疾苦”,见邑中四百余顷田亩没水百年,撰《浮粮考》,请免田粮[2]1405。要之,这些廉吏不甘平庸,积极作为,为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廉吏的精神品质
海南历史上的廉吏之所以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官,是因为他们有着勤政为民、坚守原则、持正不阿等精神品质,这些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兹论述一二,窥一斑而见全豹。
首先,勤于政事,不贪权位。试举几例:明初广西临桂进士陈新知会同县事时,“秉公勤政”“茅舍萧然,不以介意”[10]381。莆田人林梦祥,明萬历间任澄迈县主簿,为官勤慎,操行清廉,“署县一介不取,临终四壁萧然”[11]146。明代临高人王佐,“持身廉而不激,事上恭而不阿”,一生为官三处,由高州府同知改授邵武府同知,再改同知临江府,由于其“廉操遗爱始终如一日”,以故为官数十载,尽心尽职,却未能委以重任[4]717-718。可见,这些廉吏用勤政践行了其为民初心。
其次,廉洁用权,坚守原则。如江南常熟人瞿俊,“廉洁自持”“不可干以私”。明弘治间由御史权副使备兵海南,乡有巨室之子“遏俊于官”,瞿俊将其“传送出境”[2]1362。陕西同州朝邑县进士徐锡麟知定安县,“不受私谒,故苞苴不达”,有人犯法而行私货,徐锡麟谢绝其请[12]311。这一方面,琼籍廉吏亦是如此,如明弘治间进士琼山人陈实,遇到土官犯法,“以数千金乞言缓死”,他不为所动,抵挡住金钱的诱惑[12]1489。还有定安人王仕衡,明正德间修《武宗实录》,不义之人为易其名,用百金向他行贿,被他严词拒绝[13]395。权力滥用是造成腐败的根源,这些廉吏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以权谋私。
最后,正直不阿,不沾习气。如明代琼山人陈常,为政期间“上官派货属邑,令鬻之”。陈常颇为不满,拂袖而归。[4]728又如,明进士琼山人吴会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正值“营九庙称旨,嗣修七陵”,内侍高忠冀借机“营私槖”,受到吴会期的鄙弃。时严嵩当国,欲让其归附,吴会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弃官而去。[14]200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廉吏不以官职卑微作为其贪腐的借口。明代文昌主簿浙江兰溪人陆亲仁尝对人说:“贪廉二字,不以官大小分也,岂小官独不可自树立耶?”[2]1375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廉吏尝以序文、箴言、家训等方式来对僚属及族戚进行勉励和劝戒。以琼籍廉吏为例:
韦忠赴任广西富州县知县,大学士丘浚以数语赠之:“予尝观夫世之为长吏者,知有势位而不知有礼,知责人而不知正己。仅得一官,自视哆然,甚尊且大,视民如草芥,视士如仇隙……己之身率意肆行,举手摇足,皆离三尺法,中而不检……独不念吾之所行——皆合法否乎。”[15](卷五《送乡友富川韦知县序》)丘浚之赠言,饱含着对其挚友韦忠遵守法律、居官清廉的深切希望。
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如明代定安人莫必强荣授泉之同安二尹,以“考天下廉能第一”[16]471而闻名的韩俊在《赠同安二尹莫君之任序》中勉励道:“史谓邑之有丞,犹州郡之有别驾。士之筮仕,亦云荣矣。然有官守者贵,尽其职世之,任厥职者多,为货利所迷,声色所惑,不思国家所以设官者何事,斯民所以望官者何事,吾身所以居官者何事,恣意妄为,鲜克有终者矣。莫君素有所养,出膺是职,知必能效劳趋事,思以尽忠于国,劝农兴,学思以造福于民,出鱼却金,思以守廉。于己,岂碌碌无为,以贻讥于时者哉。”[17](卷三十一《艺文》)韩俊对莫必强的戒言可谓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作为一名官吏,守法是其为政的基本要求,廉洁又是其守法的重要表现,也是其能否取得政绩的关键因素。
再者,名宦海瑞在《令箴》中言辞恳切地对进士奚铭说:“令之任难矣,而尔以初筮之仕,得繁剧之邑,匪廉匪明,匪慎匪勤,曷能得其职之称也?勉之哉……本此一敬而慎以持之,勤以行之,公以生其明,俭以养其廉,是诚为邑之要道,处事临民之龟镜也。念之哉!”[14]380晚明进士中书舍人陈是集“秉性清介,少慕海忠介(海瑞)为人”,出使蜀粤时,“诸王奉金不受”[2]1520-1521。正如他在《廉箴》中所说的那样:“丈夫处世,心迹自皎。何物阿堵,敢相纠扰?万章非侠,于陵非娇。大忠孝人,自有分晓。廉吏可为,寝邱亦小。笑彼饕夫,尔躬则渺。惟贿是求,不顾人嬲。曷观象齿,焚身之肇。”[16]911大致的意思是,为人处世要坦荡,为官要做到清正廉洁,贪吏终将会身陷囹圄。寥寥数语,不可谓不给为官者以警示。
此外,清代廉吏张岳崧撰述家训对子弟及族人进行廉政教育。训文开篇即言如何为官,“读圣贤书,干国家事,一命亦堪济物,大官岂以庇身……八柄以驭荣辱,一皆君恩,六计尚廉,操守先乎臣节。苟簠簋弗饰,既蠹国而病民,况贪赂有条,将殒身而辱族。清、慎、勤入官之本;才、智、勇,应务之资。勿徇私而误公,勿见利而忘害,勿偏执一己之见,勿轻信寮友之言,勿听僮仆而骄纵为奸,勿信役胥而骚扰为害……勿视其位如旅舍,虽一日亦我官常;勿视其职为尊卑,虽一民皆吾赤子。刑可除暴,明断以济仁,慈俭可助廉,用度毋忘寒素”[6]356-357。官箴既是张岳崧一生为官的经验总结,亦是对族人为政廉洁的殷切期望。张岳崧的门生云茂琦尝在信中尝劝戒子侄家中一切务必以朴俭,他尝与人言:“逢人每询自己过失。或者曰,清、勤、慎已备,复有何过?答曰,此三字,乃居官本分,然亦未易言也。清须济事,勤须无错事,慎须善决断。否亦惟视贪污怠肆者稍别,而循吏名臣正不止此耳。”[18]257正是有这样的认识,云茂琦在沛县清廉为官,颇受百姓爱戴。
三、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廉洁品质在代际间传承,形成了砥砺后人的清廉家风,许多廉吏都是在这种家风熏陶下成长的。如明代嘉靖进士琼山人黄显,授刑部主事,后补池州。池州之地“饶山泽利”,容易滋生腐败,但黄显“谨身帅下,不少私”。其子恪守门庭之训,以清廉自守。长子黄宏宇,明嘉靖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守武昌,制定《政约》,“御僚属一意廉靖”。“楚藩以事馈黄金百两”,黄宏宇不肯接受[4]732。次子黄宏宪,嘉靖间令南康。在个人修为上,著《古制》以俭约自己;在廉政实践中,“悬钲告奸,设匦稽弊”[2]1497。
再如,明代琼山人钟芳,选授翰林编修。“性简重,寡嗜欲”。其子钟允谦在廉洁家风的陶铸下,“为人纯实,廉静无求”“以经学饰吏治,莅事严而有法”,公署从未出现过私谒的现象[2]1491。还有,丘浚裔孙丘尔懿在廉洁家风影响下,任江西赣县知县“居官廉介,吏畏民怀”[2]1519。
总之,海南历史上操履廉洁以利百姓的廉吏不在少数,他们在维护清明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占籍于琼的廉吏外出为官,改变了内陆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来琼任职的廉吏又净化了岛内的官场风气,由此实现了国家治理层面的内外联动。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今天,人们重新审视海南历史上的廉吏,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党政干部廉政意识的提升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唐胄.正德琼台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2]张岳崧.道光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3]陈所能等.光绪澄迈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4.
[4]蔡光前等.万历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5]馬日炳.康熙文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6]张岳崧.筠心堂[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7]樊庶.康熙临高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8]林大华.宣统乐会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9]林燕典.咸丰文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0]陈述芹.嘉庆会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11]丁斗柄,曾典学.康熙澄迈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12]宋席珍.宣统定安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13]吴应廉,王映斗.光绪定安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14]关必登.康熙琼山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15]丘浚.琼台会稿[O].明嘉靖32年(1553)刻本.
[16]林带英等.民国文昌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
[17]莫景星等.莫氏族谱[M].1992年续修.
[18]云茂琦.阐道堂遗稿[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关欣,三亚学院,琼文化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琼学、明清史、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