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女性缩影
2024-06-05白晴晴
【摘要】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主角,是一个独特的人物,也是20世纪新旧社会更替过程中上海社会的缩影。许多作家喜欢描述老上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像王琦瑶这样的人物,但与他们不同的是,王琦瑶作为一个城市的代言人,她的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从表面上看,这是虚荣的,不是沉重的身份,事实上,王琦瑶在人生之路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长恨”不是她自己的恨,而是环境的另一个原因。本文旨在分析王琦瑶的形象,探讨城市人物的闪耀点和城市的映射功能。
【关键词】城市;女性;独立;生活;映照;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9-0023-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9.007
一、《长恨歌》的写作特色
《长恨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鲜明的人物个性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个性,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感染力。《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一位非常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是上海弄堂里的普通女孩,有着美丽的容貌和聪明的头脑,但也有着虚荣、自私、软弱的一面。她一生经历了多次爱情和婚姻,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王琦瑶的性格特点对她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她的虚荣和自私使她在爱情和婚姻中不断地追求物质和地位,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她的软弱和缺乏自信使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常常选择逃避和妥协,这也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了波折和不确定性。
同时,《长恨歌》中的人物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王琦瑶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淡定从容的女性形象。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变故,但她始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的力量支撑下来。
(二)独特的视角
在《长恨歌》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且《长恨歌》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长恨歌》中的人物命运多舛,充满了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表现了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抗争,强烈地表达了人的命运是无法掌控的这一主题。并且通过对人物的命运和遭遇的描写,探讨了人性、道德、爱情等方面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冲突和融合。
同时,整部作品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作品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从而形成了《长恨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王琦瑶的性格分析
(一)王琦瑶性格发展历程
在《长恨歌》小说中,王琦瑶的性格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在小说的开头,王琦瑶还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渴望成为一名电影明星,并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期间,她活泼开朗,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琦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梦想难以实现,她开始感到困惑和挣扎。她经历了几次情感上的挫折,也开始面对生活的选择。在这段时间里,她的性格逐渐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在小说的后期,王琦瑶已经进入了中年。她经历了自己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并开始变得坚强和自信。她在事业生涯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与此同时,她的性格更加成熟和稳定,对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识和理解。
在小说的结尾,王琦瑶进入了老年,失去了爱人和朋友。她开始感到孤独和无助,在生活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她的性格变得抑郁和沮丧,她也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王琦瑶的人生经历贯穿整部小说,她的人生经历映衬了她的性格转变,从女孩的简单和梦想,到年轻时的困惑和挣扎,到中年的力量和信心,最后到晚年的孤独和无助。而这些变化反映了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她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二)王琦瑶的性格特点
王琦瑶作为《长恨歌》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具有上海特征的女性形象。首先,王琦瑶是一个坚强、独立、有追求的女性。她在生活中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并在她的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她也注重家庭生活,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类型的女性。这些特点使她成为小说中具有榜样力量的女性人物。
在《长恨歌》中,上海风格最可能的表达方式是上海女性。写关于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无论现实是多么不公正,但上海给了她们最好的场所来扩展她们的技能。如果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那她们就是英雄。王琦瑶是繁华城市上海的代表女性。她是老上海的传奇,也是云和雾的谣言的缩影。与完全依恋男人的老式女性不同,王琦瑶更像是未来与过去之间的联系人物,不谦逊但也不傲慢,有强烈自我意识。她的新旧感觉、她的突破感揭开了一个城市的面纱,反映了当时上海的社会生活。
其次,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看,王琦瑶在她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艰辛。她经历过多种困难,如家庭的变故、爱情的失败、社会的变迁等重重困难,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爱和对幸福的追求。她在困难中长大,在磨砺中逐渐变得成熟。可以说,王琦瑶的形象是对老上海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一个突破。
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是一个满是灰尘的女人,她依靠男人,与他人调情。在她的生活中,男人来来去去像云。《日出》里的陈白露,在高级公寓里,与平庸、粗俗、下流的人相处、玩耍,在一种宏大、奢华的生活中虚度青春。《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为了生活,逃离家,为了能有—张长期的饭票,不得不与范柳元耍尽心思,最后一个城市的沦陷帮助了他们。几千年来,传统给了男人在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但也创造了无数悲伤的女人。女性在整体上是其他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哲学家波伏娃曾经说过:“实际上,女人还不曾用男人的需求——性欲望及其想有后代的欲望,在社会上得到过解放,虽然这种的满足常使男人依附于女人。”[1]16尹雪艳们利用自己的魅力,为了找到住处,必须奉献自己的青春,并与男人打交道,可以说是忍羞负重[2]。
王琦瑶与他们不同,她总是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道路,控制着自己的生活,这可以反映出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意识从她坚持参加“上海小姐”运动以来就开始了。当时,导演说服王琦瑶退出选举,说这只是一场关于妇女的大把戏,妇女应该了解妇女解放的真相。但相反,王琦瑶认为,这场运动是妇女解放的标志,给了女性一个获得地位的机会。这是王琦瑶的独立思想,她在选举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使她的传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传播。后来,她决定了自己的婚姻,并自愿搬到“爱丽丝公寓”,给自己一个“家”的保证。至少在李主任的事故发生之前,很难说她的选择是错误的。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对白流苏说“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3],可见白流苏对范柳原的感情混合利益组成太多,但王琦瑶对李主任是依靠真情,她会因为等待李而流眼泪,与李错过了一个人不敢出去,这样的感情如何能说只是“卖淫”呢?后来,王琦瑶选择在平安里当护士,拒绝别人的介绍,坚持留下康明逊的孩子。严家师母对她说:“女人,我们仍然想为一个男人做得好。”王琦瑶却坚持说:“我想为自己做。”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她的独立性。
王琦瑶虽然在生活上遇到了很多变化,但她并没有抱怨,而是朴素而自然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支撑自己。波伏娃说过:“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1]108这清楚地表明,妇女并不是天生的弱势群体,即使她们后来成为弱势群体,这也是后天环境的结果。王琦瑶在生活中从来不是弱者,而作者王安忆选择用男人来突出女性的力量。比如,康明逊在得知王琦瑶怀孕的消息时,没有勇气承认,直接选择逃跑,表现得非常不负责任,而王琦瑶却独自承受起了生活的重担,毫无怨言地生下了薇薇,并独自抚养她。程先生一直爱着王琦瑶,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承受不了环境的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王琦瑶则用坚强的意志保护了自己和女儿。作者王安忆不仅同情王琦瑶作为旁观者的生活经历,而且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赞扬王琦瑶、认为王琦瑶超越男性的软弱、怯懦与平庸[5]。
最后,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王琦瑶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代表。她的形象反映了中西元素的结合,对时尚的追求,注重上海城市文化中的细节等特点。同时,她的命运也反映了上海城市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通过王琦瑶的形象,对上海的城市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此外,王琦瑶的冷静与上海这座城市形成映照。随着上海的解放,王琦瑶的生活也落到了谷底,但她并不怨恨,而是以自己的智慧适应了新的生活。这种冷静乐观的态度与上海的弄堂文化不可分割。事实上这种平静从容的女性形象在上海作品已经出现过,这种气质很像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她们遭受命运打击,却依然走在前进的路上,并显示出不屈的生活态度,也由此显示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韧性。王安忆在谈到《长恨歌》时说:“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是这个城市的代言人。我想写的是一座城市。”“我直接写这个城市的故事,但这个女人是这个城市的影子。”正是通过描述王琦瑶的活力,作者讲述了上海的坚韧[6]。
同时,王琦瑶也是上海时尚和世俗的影子。王琦瑶一直站在时尚的前沿,对时尚的把握总是得心应手的。王琦瑶的穿着符合潮流,她总是站在时尚的最前沿,把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一件朴素的旗袍也可以是多情的感觉,在日常必需品中,米饭、油、盐也可以是温暖和浪漫的。上海人的时尚似乎是整个生活管理的时尚,充满了时尚的精神。上海也是世俗的,王琦瑶从小就对世俗的世界有通透的了解,她对自己的外表很自信,当她成为学校的名人时,始终保持着冷静。在竞选“上海小姐”时假装粗心的态度,“她把自己藏于一个防御壳,壳内是自尊”。
虽然《长恨歌》一直是“长恨”,但事实上,对王琦瑶的“恨”并不多[7]。在日常生活中,王琦瑶经常朋友成群,经常参加火炉边的舞会与朋友聊天,做一桌美味的家常饭,不去理睬外面的是非对错。社会上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她温暖的生活。此外,王琦瑶一直对自己在未受削弱的父权社会中的处境有清醒地了解,在狭窄的角落里逐渐创造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只为自己活着的女人。她不会受苦,不会体贴他人,但会善待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上海的一种精神。所以,当我们今天回顾王琦瑶时,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她的特殊身份,更是她在当前时代的普遍意义。
三、王琦瑶的人物形象的多重意义
王琦瑶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首先王琦瑶是典型上海弄堂里的女儿,她的命运和选择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上海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她渴望爱和幸福,但她害怕给予和承担责任。她的命运和选择也反映了现代女性对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的追求。
其次,从王琦瑶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王琦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元素相结合的时代。她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城市文化與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她不仅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追求自由和独立,而且还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遵循道德和伦理。
再次,王琦瑶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王琦瑶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活力的女性,但她的命运和选择却受到社会环境和时间背景的影响,深刻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王琦瑶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和内涵的女性形象。她的成长过程和命运经历不仅是她个人的经历,也是对上海城市文化的深刻反思。《长恨歌》通过王琦瑶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上海城市文化世界,也传达了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为了保持独立的个性,女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与此同时,妇女也应该学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免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涉的影响。妇女要平衡事业和家庭,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合理安排工作和家庭的时间,不让工作影响家庭,不要让家庭影响工作。不仅如此,妇女还可以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并分担家庭和工作的重担。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彭飞.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1(07):52-53.
[3]张爱玲.倾城之恋[M].香港:皇冠出版公司,2010.
[4]周鹏.从“主体意识”到“自由女性”——论王安忆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嬗变[D].南昌:南昌大学,2020.
[5]王成国.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J].文化学刊,2015(11):66-70.
[6]王安忆.寻找上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84-86.
[7]王安忆.长恨歌[M].佛山:南海出版社,2003.
[8]袁应该,谭化军.王安忆《长恨歌》中女性的都市意识[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2):49-52.
[9]王静宇.城市空间下的“王琦瑶们”——浅析《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J].文理导航(上旬),2018(03):19.
作者简介:
白晴晴(2004.6-),女,蒙古族,辽宁彰武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