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论”视角下《望岳》英译本对比

2024-06-05王婷婷

新楚文化 2024年9期
关键词:三美论望岳翻译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唐代得到了空前发展,不断涌现出很多有才华的诗人,杜甫就是其中之一。杜甫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望岳》一诗表达了杜甫早年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投身天下的儒家思想,杜甫在这首诗中描写泰山的伟大,抒发其宏伟志向。本文试以诗歌翻译中的“三美”理论为指导基础,对英语国家译者Stephen Owen(宇文所安)以及中国译者许渊冲翻译的《望岳》两版译文进行研究。相比之下,许渊冲在诗歌中强调三美原则,就尊重美和真理而言,尊重美比尊重真理更重要。他把翻译过程看作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然而,宇文所安的翻译采用了更直接、更书面的风格,他认为这种直译风格更容易让英语读者接受和理解中国文化,所以他不主张使用过于优美的翻译,选择逐字逐句地翻译。

【关键词】“三美论”;《望岳》;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9-007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9.022

一、引言

许渊冲和宇文所安两位学者在诗歌翻译领域有着不同的理念和风格。许渊冲作为翻译界的领军人物,其翻译风格独特,注重传递原文的韵味和意境,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他提出了“三美论”,翻译要保持原文的传统文化格式和思想上的意境。他对于文学翻译颇有研究,获得了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众多荣誉。宇文所安是一位著名的北美汉学家,专注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他强调诗歌的直译,主张通过直接、字面的翻译方式来传达原诗的意义和神韵,认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西方英语读者所接受。他的译文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注重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而不是过分追求形式美或艺术性。

“三美论”是翻译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诗歌的翻译要求忠实于原文、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必不可少。然而,在实际翻译中,往往难以同时做到三美。许渊冲认为,在无法同时传达原诗意美、音美和形美的情况下,传达原诗意美是最重要的。宇文所安则更注重直译,他认为字面的、直接的翻译更容易被西方英语读者所接受。以《望岳》为例,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和宇文所安都力求忠实于原文,表达出诗歌中的意境和神韵。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兼顧。他的译文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词汇选择和句式安排,传达出了原诗的音韵之美和形式之美。同时,他的译文也保留了原诗中的文化内涵,使得西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宇文所安则更注重直译,他的译文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的字面意思。他的译文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传达原诗音韵之美方面,他的译文略显生硬;在传达原诗形式之美方面,他的译文也没有很好地保留原诗的结构特点。

二、“三美论”

“三美论”是指导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包括“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指译者在翻译时应该首先要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原文是首要考虑因素,最大化地保留原诗的意境与内涵。“音美”指的是诗歌的翻译要在韵律、节奏上与原诗保持一致。“形美”指的是诗歌在形式上的翻译要与原诗保持一致。它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诗的意境和意义,又要注重语言的音韵和节奏,还要保持原诗的外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诗歌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统一,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原诗的魅力和内涵。

三、“三美论”视角下两个版本译文对比

(一)意美

“意美”是指语言的深层结构,即“语言背后的语言”,是指译者忠实地传达原文内容,保留原诗的意境与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传达原诗的“意美”往往是一个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差异,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意识,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原诗的意义,以最接近原文的结果将原作者的意图传达出来。

例1:

原文: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释义: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许译:Clouds rise there from and lave my breast;

I stretch my eyes to see birds fleet.

宇译:Weeping past breast growing layered cloud,

eye pupils split, moving in with homing birds.

许渊冲和宇文所安在《望岳》的翻译中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宇文所安将首句中的“曾云”翻译为“layered cloud”,理解为有堆积的意思,而许渊冲将其翻译为“clouds”则显得更为简洁,但稍微有些平淡,没有将“层云”的层次感表现出来。在这一方面,宇文所安译文较好一点。而许渊冲在翻译第一句后半部分时,将“荡胸”译为“lave my breast”,而宇文所安翻译为“sweeping past”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许渊冲采用的是“lave”这个词,有“冲洗、冲刷”的含义,而宇文所安采用的是“sweep”一词,有着“打扫、清除”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不同选择,我们可以透过这个词看到译者翻译行为背后的想法与目的,一定程度上许渊冲的翻译更接近于原文。对于第二小句中“决眦”的翻译,宇文所安将“决眦”翻译为“eyes pupils split”,而许渊冲第二句选择不翻译“归”一字。这种舍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原诗的理解,但许渊冲的译文整体上仍然展现了泰山的宏伟壮观和杜甫的壮志满怀。

例2:

原文:一览众山小。

释义: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许译:It dwarfs all peaks under my feet.

宇译:And see in one encompassing vision,how tiny all other mountains are.

在末句的翻译上,两位译者的处理方式各有千秋。许渊冲的译本在实现“意美”方面做得更为出色。他将“一览众山小”翻译为“It dwarfs all peaks under my feet”,这样的翻译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含义,而且通过使用“dwarfs”这个动词,使得译文更具气势,更能体现出杜甫的豪情壮志,在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兼顾了传递原诗的感情。宇文所安依然是逐字直译,但在最后一句他选择转换句式,不采用陈述句,而采用感叹句,这样的翻译方式略显夸张,可能不太符合原诗的意境,但是在情感表达上不输许渊冲的译本。综合来看,许渊冲的译本在最后一句的翻译上更能表达出整首诗的力量与气势。因此,作者分析认为许渊冲的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通过巧妙的词汇选择和句式安排,展现出了诗歌的神韵和气势,更符合原诗的意境。

(二)音美

诗歌的“音美”是以韵律和悦耳为基础的,而形式美是以原文和结构中的意象为基础的。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语中有抑扬顿挫,四种声调传递不同含义,而英语则是用重音来表示特定的强调部分,翻译诗歌的韵律是再现声音之美的根本途径,中英文的这些差异使得翻译成为一项复杂的任务,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语言之间的转换和文化背景的传递,而这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同时也体现在音韵上。

例3:

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释义: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许译:O peak of peaks, how high it stands!

One boundless green overspreads two States.

宇译:And what is Tai Mountain like?

Over Chi and Lu a green unceasing.

许渊冲的译文在两句诗的末尾分别押尾韵“s”,能够使读者更清晰地体会到译者想要强调的部分,体现了三美原则中的音美。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直接将最后一句的“青未了”翻译成“a green unceasing”,虽然这种直译的方式使得英文读者更加接近中文原文,但略显笨拙,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出原诗的意境。综合来看,许渊冲的译文在音韵和意境上更能表达出杜甫在诗中要表达出的泰山之伟,而宇文所安的译文则差点意思,但是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些。作者认为许渊冲的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通过巧妙的词汇选择和句式安排,展现出了诗歌的神韵和气势,更符合原诗的意境。

例4:

原文:阴阳割昏晓。

释义: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许译:Over light and shade it dominates.

宇译:Dark north slope, the sunlit south divide dusk and dawn.

许渊冲在处理“阴阳”和“昏晓”的翻译时采取了省译法和特定的词汇选择。对于“昏晓”的翻译,许渊冲选择用“light and shade”来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原诗的意义。而许渊冲对“阴阳”和“昏晓”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了这两个词在原诗中的具体含义和背景。宇文所安的翻译在处理“阴阳”和“昏晓”时,更注重传达原诗的准确含义。他的译文“Dark north slope, the sunlit south divide dusk and dawn”更直接地传达了原诗中“阴阳”和“昏晓”的具体含义。而宇文所安的译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安排,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音美。综合来看,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译本在处理“阴阳”“昏晓”方面各有千秋。许渊冲的译本通过省译法和特定的词汇选择,实现了诗歌的音韵美;而宇文所安的译本更注重传达原诗的准确含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音美的补充。两位译者的译文各有特色,都展现了诗歌的美丽意境。

(三)形美

形式美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情感、音韵、韵律等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之外,还要努力在结构、长度和对称性方面达到与原文相似。许渊冲先生认为,“三美”中的“形美”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在传达意义和声音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形式的原始美(许渊冲,1984)。

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释义: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许译:同例3

宇译:同例3

综合来看两者的译文,许渊冲的译文不仅在语音上做到了押尾韵,而且押韵的同时在形式上的对应也显而易见,这样的翻译一举两得,使得译文内容充实且结構优美。而宇文所安的译文直接采用普通句子结构,表达原文含义,显然在音韵和形式上面对应的不如许渊冲的版本。因此,作者认为许渊冲的译文在音韵和形式方面确实更为出色。他的译文不仅在视觉上更加符合三美论的形美,而且押韵和排版方式使得译文更加整齐、和谐,符合诗歌的形式特点。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的译文在形美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表现。他的译文更注重直译,逐字对应原文,虽然在传达原意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形式和排版上可能稍显平淡。综合来看,许渊冲的译文在音韵、形美和意境方面都做得更为出色。他的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通过巧妙的词汇选择和句式安排,展现出了诗歌的神韵和气势,更符合原诗的意境。

四、总结

许渊冲先生译文风格独特,具有学院派的严谨与精致,他强调诗歌翻译中的“三美”原则,在翻译过程中深入研究翻译方法,在综合“三美”理论要求之上进行翻译行为。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念中,存美甚于存真,他更注重在译文中展现原诗的诗意与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在他的翻译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将翻译过程视为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注重在译文中展现原诗的诗意和美感。宇文所安则更多选择直接翻译,这在传递原文内容方面可能与许渊冲的译文相差不大,但是在音律和形式方面的对应就差别较大了。这可能会使部分中文读者觉得译文不符合语法习惯甚至拗口,但是宇文所安认为这种直译方法对于英文读者来说更适合,能够帮助他们接受和了解中文文化。因此,他翻译时不刻意追求译文的华丽,而是更注重逐字的翻译。

相较于其他类型文本的翻译,诗歌翻译难度更大,所需的技巧与文化涵养更多,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工作,因此,诗歌翻译对译者的要求也就更高。对比分析两版译文后,译者认为,虽然许渊冲和宇文所安在翻译风格上有所不同,在翻译时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但他们都为中国古诗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两位译者对于诗歌的翻译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的译作各有特色,各有优劣,但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这也是翻译的魅力所在。我们应该尊重每位译者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Newmark,Peter.About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7]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魏家海.宇文所安英譯汉诗的诗性认知能力[J].大连大学学报,2010,31(04):115-119.

[9]王启星,毛治中.唐诗三百首评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10]谢云开.宇文所安英译《杜甫诗》之格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4):62-65+83.

作者简介:

王婷婷(1998.10-),女,汉族,山东济南人,聊城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三美论望岳翻译
杜甫写《望岳》时登上泰山了吗?——与张思桥先生商榷
《“望岳”香台文创设计》
望岳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英译研究
“三美论”视角下I Am Afraid汉译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