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中国特色话语传播研究

2024-06-05惠媛媛李俊丽

新楚文化 2024年9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文化交流

惠媛媛 李俊丽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独特的面向世界的话语形式,中国特色话语展现着深刻的文化力量和内涵。本研究旨在基于多模态语料库探讨中国特色话语的传播,以成语典故为例,通过构建多模态语料库,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话语,促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多模态语料库;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成语典故;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9-0062-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9.019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面向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BY128);陕西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在外语课程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G2357);陕西理工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202310720143)。

一、引言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语言学领域也不例外。在现代技术和语言学学者的共同推动下,多模态语料库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更加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更自信地确立中国话语的时代。构建并传播紧跟中国实践步伐的中国特色话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能够讲述优秀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示中国现代发展理念,传递中国智慧,并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本文以笔者正在建设的多模态双语语料库为例,旨在阐释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背景,探讨中国特色话语传播的重要性,介绍多模态语料库的构建流程,并分析其意义所在。

二、中国特色话语和成语典故的概述

中国特色话语承载着一个中华民族深厚思想与特定的价值观念,是新时代中国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立中国在国际社会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话语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成就,涵盖了丰富的中国知识、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思想[1]。在传播中国特色话语过程中,既需要展示中国的特点,也需要融入国际语境,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并向国际社会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同时,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凝聚力,树立全民文化自信,培养新时代青年正确理解和准确阐释中国特色话语。

中国特色话语包含多种类别,文化话语是其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及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构成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素材。成语典故来源丰富,主要来自民间谚语、文人作品、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背后典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民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音韵和谐,平仄协调,表现力丰富[2]。成语典故是中国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它既蕴含深厚的历史内涵,又观照现实反映时代,彰显着思想的现代性、启发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语故事背后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治邦安家的智慧,修身养性的警示,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在对话、文章和书信中引用成语典故,简洁明晰地传递核心思想,将中国优秀传统典故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传承与创新,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在21世纪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传承千年的成语典故,是历史文化穿越岁月长河,持续散发璀璨光辉的生动写照。

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相比,成语典故在数字化赋能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例如,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等已经以文字、图像、音頻、视频多样化的形式华丽登场,吸引了广泛关注。大量非遗和历史文物博物馆也逐渐采用多模态、数字化、虚拟化技术,使文化换发新的活力。然而,目前对于成语典故在国内外的传播研究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同时,国内学者对于成语典故数字化传播渠道、传播和传播创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完善。

三、多模态语料库的概述

多模态语料库是指把文字语料、音频语料和静、动态图像语料进行集成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多模态方式进行检索、统计等操作的语料库[3]。与单一的文本语料库相比,多模态语料库融合了不同媒体形式,使信息传达更加直观和生动。视频和图像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产生互动,并更容易引起共鸣。多模态语料库相对于文本语料库来说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国外在多模态语料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心理学、人工智能、医学康复等领域,跨学科性质逐渐凸显。国外多模态语料库可分为综合性多模态语料库和专门用途多模态语料库。综合性多模态语料库中例如AMI多模态语料库[4],该语料库收录了约100小时来自3个不同会议室的英语会议录像,35%为真实会议语料,65%为诱导语料,旨在开发远程会议系统以提高会议效率[5]。专门用途多模态语料库例如Erlangen CLP语料库[6],用来评估唇裂或腭裂患者的康复效果。该语料库包括818名唇裂或腭裂患者以及380名对照组的德语语料,由专家对语料进行标注,包括发音部位后缩、鼻音过重、张力减弱、漏音等问题[5]。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包括数据处理、基于某种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多模态语料库的实证研究。一些学者已经建立了多模态语料库,例如顾曰国教授成熟建立的开放库——SCCSD多模态语料库[7],包含话语活动库、幼儿成人库、网上良师库三个子库。胡亚娟教授在2015年通过“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项目CELA”语料库[8],研究汉语儿童早期言语表达能力。

因此,将成语典故与多模态语料库研究方法相结合,可以为中国传统典故对外传播提供创新的途径。这种方式能够让中國优秀传统典故的魅力和智慧被国内外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所感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走出去”提供新的渠道和视角[9]。

四、构建成语典故多模态双语语料库

(一)语料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为构建成语典故多模态双语语料库,首先从《论语》《资治通鉴》《春秋》《三国志》等著作选取5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故作为基础。中文文本语料选自这些著作及其相应的释义文本,而英文文本语料则选自这些著作的英文版书籍资料。接下来将选取的语料进行使用OCR软件对相关书籍进行扫描,提取文本并录入文档。随后,通过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文本内容和格式问题,纠正扫描引起的错误以及空格和标点符号等格式问题,并将文本按照统一格式命名保存为TXT文件。同时,利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图像并转化为PNG格式保存。此外,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和剪映软件进行音频和视频的后期制作和剪辑,并统一转化为MP4或WAV格式保存。

(二)语料加工

1.文本语料对齐

对预处理过的文本语料进行语料对齐,即将中英文本按照词汇、短语、句子和段落等单位进行对齐排列。通过使用TMXMALL对齐工具进行初步对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校对和调整,避免软件带来的错误影响。完成语料对齐后,导出对齐好的语料并保存为TXT文件格式。

2.语料分词和标注

对已经对齐好的中英文文本语料进行分词和标注处理。针对汉语文本,进行分词操作,将一连串的汉字切分成有意义的词单元[10],以便后续检索。使用在线分词网站进行分词,并对分词结果进行人工校对。同时,对语料库中的原始语料进行标注,包括词源和词性等信息。利用在线分词网站和UCREL进行标注,并随机抽取部分语料进行人工检查,确保中英文文本语料的准确性。对于音频和视频语料的标注处理,使用ELAN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管理功能。将视频导入软件,并根据成语典故的不同进行简单的标注。

(三)语料检测

在将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语料上传至语料库之前,进行语料库的检测工作。选取10位试用者试用该语料库,抽取语料并检测其功能体系,包括音频声音清晰度、视频是否出现卡顿等问题。同时,收集试用者的反馈意见。检测过程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和反复调试,并根据搜索准确率、响应时间和画面显示等综合指标进行评估。

五、结论与展望

(一)更正误译,端本正源

由于汉语与英语的体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汉语与英语有着巨大差异。而翻译软件经常将典故、文言文、成语错译、漏译的情况,形成很大程度上的误解。例如,出自《大学》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经过软件翻译,译为:“If you want to right your heart, be honest first. To be honest, let him know. The knowledge is in the case.”这个翻译只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翻译出其真正的文化内涵,不能让受众理解到这个句子中真正传达的含义,正确的释义应该为:“Wishing to rectify their hearts, they first sought to be sincere in their thoughts. Wishing to be sincere in their thoughts, they first extended to the utmost their knowledge.”因此,成语典故多模态双语语料库的构建有助于纠正关于成语典故的误译,规范了成语典故及其释义的正确表达,有助于彰显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的文化性和创造性[11],促进西方国家对于成语典故和中国文化的真正认识,还有国民对成语典故的新感知,汲取营养和智慧,提升国民的人文素养。

(二)搭建外宣资源平台,拓宽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成语典故的外宣资源平台的搭建是中国向世界宣介自己的途径之一,体现了中国特色话语多样性。语料库对于成语典故多模态、多方面、多维度呈现,对建立中国的特色话语标准有助推作用,避免让西方的话语标准来评判我们,掉入西方的“话语陷阱”。因此成语典故外宣资源平台的搭建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新时代价值观[12],例如崇德、创新、务实、劝学、奋斗、修身精神等,展现中国传统成语典故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中国智慧,并直接表达了文化自信。拓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对内可进一步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可传播中华文明,准确描画出中国形象,增强对外话语的说服力、感召力,加速对外传播实效性和准确性,促进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使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

(三)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成语典故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故事之一,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警策,凸显中国故事的美学价值。成语典故多模态双语语料库作为一个公众平台,基于数字化、多模态化、直观化的呈现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成语典故注入充满活力的现代血液和饱含智慧的现代能量,催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熠熠光辉,有效推动成语典故现代化传播,扩大成语典故的影响范围[13]。把中国智慧融汇于中国故事之中,使人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把成语典故之“道”贯通于对外传播之中,引人入“道”,启人悟“道”。此外,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成语典故之“智”也真实立体地阐释了我国的发展观,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深度和温度,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参考文献:

[1]李茹.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创新实践: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J].现代英语,2021(02):73-75.

[2]夏纯,谢媛媛.功能对等视域下中华诗歌中成语典故英譯研究[J].海外英语,2022(05):45-47.

[3]顾曰国.论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与鲜活话语研究——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方法[J].当代修辞学,2013(06):1-19.

[4]Jean Carletta .Unleashing the killer corpus: experiences in creating the multi-everything AMI Meeting Corpus[J].Language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2007,41(02):181-190.

[5]刘剑.国外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相关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2017,38(04):40-45.

[6]Tobias Booklet,Andreas Maier, Korbinian Riedhammer, et al.Erlangen-CLP:A Large Annotated Corpus of Speech from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C]//.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2014.

[7]Gu Y.Multimodal text analysis:A corpus based approach to situated discourse[J].Text and Talk,2006,26(02):127-67.

[8]胡亚娟.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儿童指称发展研究[C]//龙翔,主编.当代外语(第一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9]刘佳.数字化赋能非遗对外传播多模态语料库平台构建研究[J].上海翻译,2023(06):34-39.

[10]冯丽君.贾平凹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J].商洛学院学报,2021,35(01):7-11.

[11]张威,白一博.中国特色对外话语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背景、主题与价值[J].中国外语,2022,19(06):17-23.

[12]洪化清,倪亦斌.中国传统故事多模态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以瓷器上的故事画语料库为例[J].外语界,2023(02):2-7.

[13]李俊丽,雷晶晶.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话语转换研究——以成语典故为例[J].品位·经典,2020(04):20-22.

作者简介:

惠媛媛(2002.6-),陕西西安人,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和教学。

李俊丽(1975.4-),通讯作者,四川蓬溪人,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和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栖霞山与中外文化交流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