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的失败

2024-06-05段文汇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8期
关键词:荣格原型个性化

段文汇

[摘  要]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艾米莉的悲剧人生与她个性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荣格心理学提出了一种内容广泛的人格理论,分别称为人格结构问题、人格动力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问题。有关人格发展问题的关键概念是“个性化”,个性化发展与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等原型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借助荣格人格理论中的不同原型和个性化发展,探析艾米莉成长过程中人格面具和阴影的不均衡发展,分析造成艾米莉个性化失败的内因和外因,以此揭示她成长过程中不平衡的个性发展以及父母和社会的压迫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最终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

[关键词]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荣格  原型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8-0072-04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南方小镇杰弗森镇为背景,讲述了格里尔森家的故事。艾米莉是格里尔森家族的小姐,她的父亲专横独断,有着严苛的清教徒思想。为了维护旧南方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艾米莉的父亲按照清教徒对女性的要求,强加给自己女儿“纯洁”“淑女”的形象,剥夺了她婚嫁的权利。一向顺从的艾米莉在父亲去世后显露出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爱上了北方来的工头赫默,却被小镇的人视为败坏风气的异类。挣扎于家族和社会强加给她的“淑女”形象和内心潜藏地对爱情的渴望,艾米莉最终选择毒死赫默,与死尸同床共枕,以最极端的方式来中和社会对她的要求和自身的渴望。家族和社会强加给艾米莉的形象让她痛苦挣扎,无法正确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她无法调和外界要求和内在需要,最终造成了人格的失调以及人生悲剧。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关于人格提出了三方面的问题:人格结构问题、人格动力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问题。荣格在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并且認为人的精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强调蕴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强大力量,并把集体无意识中的先天倾向称为原始意象/原型。有一些原型对人格的形成和行为特别重要,分别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以及自性。一个人的精神想要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就必须平衡人格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个性化。

一、原型分析——艾米莉的性格失衡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荣格原型理论中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以及自性。

1.人格面具——“淑女”的形象

人格面具这个词的本义是为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一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荣格认为,人格面具的作用与此类似,它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性格[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戴着人格面具,向他人展现出相对完美的自我,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荣格指出,不能过分刻意地戴着面具去扮演各种角色,否则很容易迷失自我。

艾米莉是南方贵族格里尔森家的小姐,她自小丧母,在父亲的看护下长大。她的父亲是南方父权社会的典型代表。在当时社会,清教思想占有统治地位,认为女性的贞洁神圣不可侵。她的父亲坚守这种妇道观,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完美的南方淑女,为此他不惜赶走所有爱慕艾米莉的男子。所以直到三十岁,艾米莉也不曾谈过恋爱。除了父亲的影响,强迫艾米莉戴上“淑女”面具的还有杰弗森镇的镇民,他们虽然认为“格里尔森一家把自己想象的比实际上高贵了点儿”,但也相信“没有哪个年轻人配得上艾米莉”[2]。镇民带来的影响尤其体现在艾米莉的父亲去世之后。

父亲去世之后,艾米莉大病一场,剪短了头发,并且在不久后遇到了来自北方的工头赫默,她第一次陷入爱情且无法自拔。但艾米莉三十年来的淑女形象已经深刻烙印在小镇镇民的脑海中,他们都觉得一个北方工头无论如何也配不上艾米莉。于是镇民们找到牧师对艾米莉进行教育,甚至找来远在亚拉巴马州的表姐,希望她们能够阻止艾米莉。尽管人格面具并不等同真实的自我,却是人们在社会立足、生存的必需品。面对小镇人们的诘难,艾米莉只能重新带上“淑女”的面具以求安稳生活,维护自己与家族的形象。

人格面具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会起到消极作用。人们通常会在社交时展现出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一面,但如果一个人过分沉溺于面具下的自我,而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其人格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在旧南方封建思想顽固的时代,艾米莉无法反抗社会无形的压迫,因此,追求爱情受阻后,她下意识地将自己退回了人格面具的“安全区”下,渐渐地,她无法辨别真实自我和平日扮演的角色,更无法调和人格面具和内心的欲望。

2.阴影——叛逆的欲望

荣格把代表一个人的性别,并影响到这个人和与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的原型叫作阴影[1]。如果说人格面具是为了适应社会展现出的较为完美的自我,那么阴影中包含的自我则潜藏了更多人性中的原始欲望。社会生活中,抑制原始欲望需要压制阴影原型的成长,而这需要培养强大的人格面具与之对抗,只有当人格面具和阴影相互协调时,人们才能获得健康的个性发展。

艾米莉在父亲去世前对他言听计从,始终戴着不属于自己的人格面具,以致她一度迷失自己,人格中代表着原始欲望的阴影原型不断被压抑。艾米莉在青春阶段的原始欲望或诉求,例如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婚姻的渴望,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被父亲的专断和社会的规训扼杀于摇篮中,潜藏在阴影原型中。这种情况直到父亲去世后才有了改善。

父亲去世后,艾米莉生了一场大病,当人们再看见她的时候“她剪短了头发,看上去像一个女孩”[2],这是艾米莉生平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进行改变,也是艾米莉渴望开启一段新的人生、追求爱情的表现。这一时期艾米莉性格中长期受压迫的阴影原型得到发展,逐渐显露出作为一名女性的正常欲望,人格面具的势力逐渐减弱,艾米莉的个性化开始朝着平衡稳定的状态发展。

赫默的出现对于艾米莉来说是追求爱情和开始新生活的一线曙光。每逢礼拜天下午,人们总能看到艾米丽小姐和赫默先生出双入对。当自我与阴影相互配合、亲密和谐时,人就会感到自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1]。这一时期的艾米莉不再受人格面具的主导,她释放了内心的部分欲望,展现出了一部分真实的自我,并获得了幸福和快乐。这时的阴影原型不具有破坏力,而是引导着艾米莉逐渐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需求,是富有价值的力量。正如艾米莉遇到爱情后一样,如果艾米莉人格中的阴影原型能够得到释放,形成与人格面具对抗的力量,那么艾米莉的个性发展就不会逐渐失衡,走向崩溃。

但是,清教思想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镇上的居民也不会允许代表旧南方高贵、纯洁的艾米莉成为世俗的女性。在他们眼中,艾米莉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代表旧南方尊严和荣耀的一座古老的纪念碑。于是,艾米莉初露端倪的反叛精神再一次被旧南方传统思想扼杀在襁褓之中。艾米莉人格中的阴影不断被压抑,未能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因此,在艾米莉看清赫默的为人时,久被压抑的情感如洪水猛兽般压倒了人格面具,艾米莉的个性化彻底失败。

当艾米莉最终发现赫默根本无意结婚之后,她的梦想彻底破碎了,她无法回归之前那个淑女的形象,也无法抛弃家族尊严和社会道德。在成长过程中,艾米莉被人格面具和阴影原型来回拉扯,无法完成个性化的进程,在遭遇打击后,人格的天平彻底失衡,具有破坏力的阴影原型操纵着艾米莉宣泄人性中的恶。于是艾米莉采用最极端的方式满足一生都未曾得到的爱情和婚姻——她毒死了赫默并与死尸同床共枕。

3.自性——人格的失调

自性指整体人格的思想,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人格或精神的统一体并不是像七巧板那样把各个部分拼凑起来组成的,它一开始就是一个统一体,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一个原型,荣格把它叫作自性[1]。

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完善和自性实现,但自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我的合作,依靠各个原型的协调发展[1],而艾米莉在成长过程中人格面具和陰影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得不到宣泄的阴影压倒人格面具,最终导致了艾米莉的人格失调。

艾米莉自小被强制戴上了“淑女”的人格面具,被迫放弃作为女孩和女人具有的正常心理和情感需求,但像她这样长期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会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异化,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人格的失调。

艾米莉父亲在世的时候,她一直戴着人格面具,阴影被长时间压抑,父亲去世后,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份爱情,这时艾米莉心中的阴影开始蠢蠢欲动。她开始主动追求爱情,释放着被压抑许久的情感。艾米莉阴影原型中的正常情感欲望和需求在此时得到了重视,与她真实的自我协调发展,压制了过于膨胀的人格面具。

但阴影原型中潜藏着人性中原始的欲望,所以艾米莉的阴影中同样存在着恶的因素。当人格面具和阴影实力相当、互相制衡时,艾米莉的个性就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恶的因素会潜藏在无意识中,但当个体受到冲击或打击时,恶的因素便伺机而动,破坏个性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当艾米莉的阴影原型受到社会的严厉压制,找不到适当的宣泄途径时,阴影压倒了自我,她的精神陷入了一种病态不平衡之中,选择以最极端的方式留住爱人——杀死赫默并与死尸同床共枕四十余年。

正是由于代表内心原始冲动和欲望的阴影不断被压抑,导致恶的力量不断强大,与人格中的其他原型无法调和,最终爆发造成了艾米莉的人格失调和性格悲剧。艾米莉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只是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正常需求,但在当时的社会和宗教环境下,她的父亲和小镇上的居民无法摆脱父权制和清教思想带来的影响,她身处其中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也不会选择反抗,造成了人生悲剧。

二、人格发展分析——个性化的失败

荣格心理学中,有关人格发展问题的关键概念是个性化。个性化是一种自律的、固有的过程,个体人格注定要个性化,这正像人的身体注定要成长一样地不容置疑[1],除了遗传,环境也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另一重大因素。

1.父母的作用

当环境有利于人的天生素质发育并有助于其达到平衡的时候,就能够促进人格的发展,反之,环境必然妨碍人格的成长,甚至扭曲健康的人格,其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性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荣格认为在儿童生命的最初岁月里,他们还没有独立的个性,这时候子女的精神完全反映着父母的精神[1]。艾米莉母亲去世得早,她在父亲的抚养下长大,成长过程中缺乏女性角色的引导。受旧南方父权社会的影响,她的父亲专制顽固,是家庭的主宰者,严格遵守着清教的思想,认为女儿应该做一个没有激情、没有情感的“纯洁淑女”,并数十年如一日地向艾米莉灌输这种思想。随着子女的不断成长,他们对父母的精神依赖就会逐渐减弱,开明的父母会给子女适当的精神空间,但有些强势的父母则会继续以各种方式控制子女的精神成长。有些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替子女做一切决定,却也无形中剥夺了他们体验社会的机会,致使子女在儿童时期个性化发展受阻。随着艾米莉的成长,她的父亲不仅没有给她相应的自由,反而更加严苛,他赶走了所有爱慕女儿的追求者,不许她体验这个真实世界,也间接导致艾米莉在遇到第一份感情时缺乏人生阅历,没有较早认出赫默的无情。艾米莉的父亲不断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艾米莉,致使艾米莉的人格面具过于膨胀,阴影被压制,受压抑的阴影原型返回到人格的无意识领域,最终在婚姻梦想破灭后以凶险、病态的方式表现自己[1]。艾米莉在几十年的思想控制下逐渐分不清人格面具下虚假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人格面具和阴影相互拉扯,造成了自性发展的不均衡,最终阴影以残暴地方式爆发,将艾米莉变成了一个杀人犯和恋尸者。由此可见,阴影一方面包含着人性中的恶,是人在成长时应该克服的原始欲望;另一方面,在人格发展不均衡时,阴影则是人们应该正确引导其生长的正常需求,就像艾米莉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渴望本应该是人们顺应的冲动,却在旧思想的不断压迫下被迫遏制,最终以邪恶的方式爆发。

2.社会的影响

荣格指出,社会风尚的改变同人们对人格类型的选择紧密相关,人格的不平衡往往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社会风尚所导致的[1]。在美国南方,如同在所有男权社会一样,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妇女的地位越低,她们的贞节就变得越珍贵[4]。也正是这种思想在美国旧南方甚嚣尘上,造成了无数像艾米莉这样女性的人生悲剧。

在这样的社会中,妇女成了男人的附属物,在旧南方父权制和清教思想的双重束缚下,艾米莉的父亲以其典型的专制父亲形象将女儿视作自己的所有物,对其进行情感和精神上的控制与压迫,小镇上的居民受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影响,认为女性的贞操神圣不可侵犯,“在这样的妇道观和男权思想的束缚下,妇女的人性遭到压抑,正常的欲望遭到谴责”[3]。因此,当艾米莉剪短头发,决定重新开始生活并勇敢追求爱情的时候,镇上的人百般阻挠,视她为耻辱,破坏了她人生中最后的希望。艾米莉本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女孩长大成人,可她生在了南方贵族没落的时代,旧南方思想影响下的人们无力抵抗北方的冲击却也无法融入时代的潮流。艾米莉就像旧南方的一座纪念碑,小镇居民不忍看纪念碑被摧毁,他们反感来自北方的赫默,更反感北方工业化发展给南方带来的冲击,因此他们竭力维护的旧南方制度、维护自己的尊严。居民们将艾米莉视作南方的纪念碑,而不是一个渴望过上正常生活的女性,他们将自己对女性贞洁的狂热崇拜强加在艾米莉身上,又强迫艾米莉戴上“淑女”的面具,造成了艾米莉精神发展的不均衡,最终导致艾米莉的人格失调,个性化失败后采取极端的方式以弥补人生的缺憾。他们为补偿自己的心理,献祭了艾米莉的一生。

三、结语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描述了美国南方贵族阶级日趋没落的衰亡历史,杰弗森小镇代表了当时逐渐没落的旧南方阶级,他们坚守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清教思想,艾米莉的父亲更是将这种南方传统价值体系强加给自己的女儿,致使艾米莉未能完善自性的发展,造成了人格的失调,成了传统价值观念的牺牲品。

荣格的人格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艾米莉的人生悲剧探析其性格发展的不均衡,以及造成艾米莉性格发展失衡的内因和外因。艾米莉在人格面具和阴影的不断拉扯中失去了自我,没能成长为独立、完整的个体,她也曾做出反抗,但终究是徒劳的。畸形的成长经历和压迫的社会環境伴随了她的一生,也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她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霍尔,诺德比.荣格心理学七讲[M].冯川,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 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M]//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3]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 荣格.潜意识与心灵成长[M].张月,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5] 罗玲.从荣格原型理论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1).

[6] 路庆梅. 面具与阴影的原始舞蹈——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荣格“个体化”心理原型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0(2).

(特约编辑 刘梦瑶)

猜你喜欢

荣格原型个性化
包裹的一切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荣格 厚积薄发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荣格云商 聚焦农业互联
荣格宫心计